被资本家“摒弃”的养老风口真的就飞不起来吗?

0 评论 4177 浏览 18 收藏 14 分钟

编辑导语:伴随着老龄人口规模的增大,养老产业的发展与规划早已逐渐提上日程,然而现在看来,当下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还不是十分成熟,数字化鸿沟依旧存在,尚未被很好弥合。因此在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仍需多方进行合力建设。

“没有谁不会衰老、当兵临城下我们应该以一种什么态度去面对过半的人生”从13年开始国家层面加大了对养老产业的推进,出台了很多利民,利商的政策,但是行业发展速度仍为缓慢,最终原因莫过于国内养老商业模式不成熟、盈利模式单一和企业服务商能力层次不齐。

再加上、养老产业上下游未形成符合中华文化底层的标准化规则,其实模式不过是效仿国外一些主流养老理念。

虽然政府补贴老人、补贴机构、补贴企业,希望通过由政府牵头,企业养老机构做支撑,推动国内养老产业的发展。

很明显通过几年的发展来看,根本解决不了当下国内存在的养老问题。

一、中国正在跨入深度老龄化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经济发展催生了亚太地区的“婴儿潮”可想而知,由此孕育的是庞大而廉价的劳动力群体,虽然加速了地区的生产力和收入,但是这么庞大的群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发展,留下的是远远超其他地区的老龄化速度。

以前的人口红利摇身一变却成了当今老龄化社会无法避免的问题,养老问题将成为困扰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

其最核心的则是中国,在未富先老和强大的人口基数背景下,2005年,我国65岁以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7%,老年型结构初步完成,20年后65周岁以上数目则会突破一亿,根据艾瑞咨询报告中显示,预测我国在2025年左右,有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

到2050年的时候,老人接近3.8亿,占27.9%,也就是说每3个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由此可以看出,从现在到本世界中叶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阶段。

被资本家“摒弃”的养老风口真的就飞不起来吗?

二、国内基本养老模式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

目前国内的养老模式主要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比如说北京的“9064”模式或者上海的“9073”模式,即90%的老年人在家养老,6%~7%的老年人就近通过社区进行养老,3%~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

所以,养老企业是否应该与原有养老主业务布局方向互补,聚焦大众和大众富裕阶层,因为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中端市场”才是中国养老最大的机会。

被资本家“摒弃”的养老风口真的就飞不起来吗?

1. 居家养老

这种养老模式指的是由儿女承担赡养照顾父母的义务,让老人在家里而不是养老机构中安享晚年。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老人对养老院或者护理院存在偏见和抗拒心理,他们不愿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希望能够与儿女一同生活,这样的老人大多会选择居家养老的方式。

2. 社区养老

通过社区为单位,政府或者企业入驻管理机构,采取对老人最快速的日常照料进行服务,当下社区养老主要的服务内容有:助餐、助浴、娱乐文化、健康医疗等。

3. 机构养老

这种养老模式是为那些想要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但同时可能需要别人帮助以满足个人需要的老人而设立的,而且现在的家庭都是4-2-1金字塔形的家庭模式,老人主要是为给子女减轻经济压力才会勉强选择这种养老模式。

三、养老做好离不开这三方

困扰着“未富先老”的中国,从传统意义上讲,养老产业则是为老年人提供设施、特殊商品、服务、养老保险、养老院、满足老人的一切特殊需求,包括衣食住行用医娱学等精神文化各方所形成的养老全产业链。

按照产品类别的需求产业可划分为:养老地产、养老金融、养老服务、养老用品和养老服务。

其中养老服务产业蕴含着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医疗服务、生活照料具有涉及面广,目前是国内最贴切老年人需求的方向,按照目前国内企业针对养老服务这块,多数采用线上平台,为老人进行服务,这些方面需要老人自主去寻找服务(但老人几乎不会去操作任何一款软件)。

按理说在人口基数强大的中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不错,但事实惨淡,相比较之下养老金融却占领大部分的养老产业市场。

被资本家“摒弃”的养老风口真的就飞不起来吗?

其中导致养老发展缓慢的无非三种原因,下面通过三个方面来分析国内养老产业痛点。

1. 老人层面

老人作为我们的终端受益者和消费者,首先一定要先从老人层面去思考问题。

在调研多个城市的老人需求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北上广深像这样的一线城市,老人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可以获得更多的精神支持,老年大学、老年旅游团是他们最向往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结交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闲暇时间可以一起组团去游玩。

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不断的学习和旅游可以让自己的时间过的充实,其中更重要的是集体的参与感,因为他们大多数都只有一个孩子,加上一线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儿孙也不和长辈住在一起。

然而三四线城市的老人,通常会在家带孩子和逛公园,其中发现清晨的菜市场是他们的最爱,拿一个刚60岁的老人来举例:5点半起床,6点到公园活动一圈,6点半准时抵达菜市场门口,7点回家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到这一步上午的任务基本就已经完成了,最后我们肯定也猜到了他们下午再去接孩子放学、做饭、睡觉。

那对于最美好的白天的时间,他们都在做些什么呢?家里有老人的可以思考一下,你家的老人这段时间在干些什么。

那么在农村的老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没有城市的热闹,也没有设施齐全的公园,他们大多没有上过学校,文化水平低下,他们几乎全是低保,有甚者什么都没有。

在这样的环境下,除了平常农耕自己的土地以外,他们很多都还在活跃在工厂的一线,这种现象在我们家乡极为普遍。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老人的孩子都不管吗?为啥还要这么辛苦的工作?

其实并不是孩子不管,而是他们觉得需要一份工作来支撑自己的精神。我发现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他们会把“人活着就是要干活的,活到老,干到老等那一天干不了,也就离开了”这段话做成他们的“人生格言”。

很心酸但很现实,如果不上班那他们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2. 企业层面

企业以优质的商业模式争取最大的利润。

可惜养老目前并不能通过好的商业模式来赚取利润,企业资金支撑不足、市场服务人员水平不高,没有独立学习养老服务的院校,都成为了阻碍养老市场发展的绊脚石。

在养老企业当中,多数采用开发线上软件系统来完成对老人服务的需求,但事实中老人用手机点餐和预约上门服务的次数微乎其微,更别说助浴和打扫房了。

最核心的问题是,老人对网络信任度极低,缺乏网络知识,学习能力差,市面上针对老人的App也都大小不一,有甚者基石没有搭建好,就开始在平台上植入广告,保险、保健品满天飞。

相对于老人而言,今天下载个这个软件,明天又下载个其他软件,高额的学习成本让更多的老人止步于外。

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帮助老人可以线上购买服务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需要获取老人对平台的信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平台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便捷和优质的服务。

企业想要在养老市场中占的一席之地必须要通过不同地区不同老人底层文化来进行开展任何一种完全复制的养老模式只会让企业的努力付之东流

SaaS养老是一个不错的方向,颠覆传统养老软件开发,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专业的无(低)代码开发服务,为政府降本增效。

我们知道传统软件开发时间周期长,费用高,很多企业不敢轻易地尝试。试想一下企业消耗几百万、用一年的时间搭建一个不确定盈利的系统,他的期望值有多少?

相比之下采用无(低)代码平台,通过花费较少,周期短的方式去验证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否更加可行,期望值是不是会变得更高。

3. 政府层面

根据国家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很明显的感觉到国家对养老产业的期望。我一直阐述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8年在我调研某省的养老项目的时候,我发现政府对于养老体系的构建,多数会通过市场招标的寻找契合自己的养老企业。很荣幸,我被邀请要参与其中。

通过半个月的调查发现:省级的要求很简单,需要掌握全省老人的数量以及老人分类的划分,但市级则需要调查老人的基本信息、生活状态、和消费能力等等。当调查时发现每个市和每个市的补贴等级、补贴金额截然不同。

区跟区又一个样,杂乱无章的区级划分,让项目无从下手。想必这并不是一个省的“病态”。

政府想要构建完整的养老体系,需要制定统一规范和标准的流程,方可进行养老新模式的搭建,否则很难做到统一,注定实现不了当地特有的养老文化体系。

被资本家“摒弃”的养老风口真的就飞不起来吗?

小结

在新消费、新养老模式下,离不开老人、企业、政府,需要三方面共同研究整体养老方案,共同推进中国养老新发展缺一不可!

我们终将都会老去。当我们面临养老问题的时候,会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生活!

 

本文由 @秀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