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抖音和B站这种刺激功能,可能要没了
编辑导语:企业可以利用算法推算出用户偏好,进而为用户推送其可能喜爱的事物,提高用户留存与转化。无疑,算法推荐有利有弊,但伴随着算法推荐的弊处逐渐显现和暴露得更多,算法推荐则需要一定的管束。本文作者就近日《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拟定一事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
该说不说,这几天的微博热搜挺热闹的。
自从凢凢落网后,整个娱乐圈就开启了大整顿模式,该处罚的处罚,没被处罚的也慌得要死。
那些行事不端的“大明星”,最近怕是觉都睡不好,生怕半夜被上门查水表。
而小雷只想说一句:加大力度。
不过嘛,小雷发现有一个“瓜”倒是跟咱们冲浪网友息息相关。
大伙也别慌,这对咱们来说完全是件大好事儿。
事情是这样的,2021年8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拟定了关于《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规定)。
目的也很简单,就是为了规范目前算法推荐的种种问题,促进互联网信息服务健康发展。
最重要的,自然是保护咱们网友的合法权益啦。
小雷也趁着这次机会,给大伙好好盘一下《规定》的内容。
首先,咱们得对「算法推荐服务」有个基本的概念。
算法推荐的技术范围涉猎太多,但对于用户的影响都是类似的。
厂商们会用算法推测出用户可能喜欢的东西,继而加大力度,让用户产生依赖。
举个简单的例子,抖音这App,大伙估计也经常打开刷视频吧,有没有发现越刷越上头,根本停不下来。
这就是算法推荐的作用了,如果大伙看某个抖音视频停留时间超过10秒,算法就会推测你喜欢这一类视频。
要是算法推荐用力过猛,甚至会间隔两三个视频就刷到同一类内容。
喏,小雷作为十年老撸友,经常能刷到关于LOL的视频,虽然知道不好,但面对自己喜欢的内容,确实很难抵抗啊……
在算法推荐的加成下,短视频的内容会越来越了解用户,你想看什么,它就推给你什么。
久而久之嘛,咱们很容易被自己喜欢的内容框住,这不就是信息茧房吗?
总之算法推荐有利有弊,但因为以前没有合适的规矩去约束,现在“弊”已经逐渐大于“利”了。
除此以外,像厂商利用算法推荐进行大数据杀熟和干扰用户正常的信息获取,也普遍存在。
所以该来的管束,它总会来的。
对算法推荐有大概了解后,咱们再看看这次《规定》所涉及的范围。
小雷看到《规定》的第二条是这么写的:
前款所称应用算法推荐技术,是指应用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内容。
说白了,就是国内那些依靠算法推荐来提供服务的公司,都会受到《规定》的约束和监管。
这个范围可就大了。像字节跳动旗下的今日头条和抖音都是依靠算法驱动的平台,用户刷到的视频和资讯都有算法的功劳。
而微博、微信和哔哩哔哩等主流App,同样在使用算法来提供服务。
微博的信息流就是通过算法兴趣排序的,把时间顺序都打乱了,很多用户都挺讨厌这一点……
之前上线的「探索发现」,同样在用算法来推测用户感兴趣的内容。
嗯……这时候就得安利一下See了。
就连我们24小时都在挂着的微信,都离不开算法的加持了。如果大家平时有观察到朋友圈和公众号文章底部的广告,会发现这些广告内容,确实很对味儿。还有公众号的推送排序,跟算法也有点关系,它不是完全跟着时间线来排的。
(你怎么知道我喜欢搞机)
还有很多公司,小雷就不一一举例了,现在用算法来提升服务(提高收入)的公司实在太多了。
闲鱼淘宝、京东、拼多多、美团和饿了么,甚至是直播平台,无一不在使用算法。
既然涉猎范围这么大,它们又会受到怎么样的约束呢?
首先呢,厂商作为算法服务提供者,在App首页、热搜、精选和榜单等显眼的位置,得整点正能量的东西。
害,直接报微博身份证得了,小雷瞅见微博这热搜,天天都是啥流量明星。
就一个“明星听别人唱歌时的反应”也能上热搜,看着让人摸不着头脑。
多整点骗局曝光和残奥会正能量内容,它不香吗?
其次,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能利用算法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或者虚假点赞、评论、转发、网页导航等,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
利用算法屏蔽信息、过度推荐、操控榜单、控制热搜等操作也是不可取的。
大伙不用怀疑,这其中指定也有微博的份。
还记得蔡徐坤当年发的一条微博转发量过亿吗?那就是典型的“流量造假”事件。
一条普通的微博,硬是被“星援”App刷到过亿,谁会信这数据是真实的?
而算法被某些有心之人利用的情况,依然不少见。
虽然算法会迭代更新,但他们总能找到正确的姿势,让算法推送自己想要的话题上热搜,获得流量恰烂钱。
无意义热搜看多了,我们吃瓜群众也挺累的……
至于《规定》的第十六条,妥妥的就是为保护未成年人而设立的。“通过开发适合未成年人使用的模式、提供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服务等方式,便利未成年人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信息内容。”
比如有些青少年才十四五岁,但短视频刷10条,有9条是美女跳舞的,这就是典型的算法使用错误示范。
虽说算法的本质都是“量身定制”,它只会推送用户喜欢的内容,主动过滤掉用户不爱看的。
但针对心智不成熟的未成年,还是得开发适合他们的一套算法才行。
在《规定》这么多条说明之中,小雷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第十五条了。
用人话来说,就是让厂商们提供一个【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当咱们关闭算法推荐服务后,厂商就得立马停止相关服务。
其实这一点已经有部分厂商做到了,比如微信……只不过微信把这个选项隐藏的很深,起码得经过十几个步骤,大部分用户懒得去关闭。
辣么,开启算法推荐和关闭算法推荐最大的区别在哪呢?
咱们平时逛电商平台,有没有觉得,收藏了一样商品后,推荐页经常会推荐类似的商品。
或者在微信不小心点了一下球鞋广告,然后连续几天都能看见类似的鞋子广告。
这就是算法通过对你的了解,所作出的精准广告推送。
虽然关闭算法推荐以后,还是会推送广告给你,但广告不一定能勾起你的兴趣。
这算是个折中的结果,毕竟完全禁止广告也不现实。
起码关闭算法推荐后,我们的隐私会更加安全。
不过还是要说一句,《规定》目前还处于征集意见阶段,还没有真正落实。
一旦正式落实,小雷能想象到微博和抖音等极度依赖算法的公司,短时间内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
对互联网广告业也将会是一波重创,因为用户要是主动关闭【算法推荐】,广告主就没办法精准推送广告了。
在个人用户的角度,小雷倒是希望《规定》早日落地,如今大家都被算法包围,基于个人兴趣的RSS订阅又被打压。让算法受到正当的监管,已经刻不容缓啦。
作者:chokst;公众号:小雷哔哔(ID:xiaoleibbb)
本文由 @小雷哔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怎么还不让未成年人看美女了!!!上学读书回家刷抖音还要跟着tony学英语吗!!好残忍的模式!
有利有弊吧,对个人用户是好的。想开算法就开,想自己探索就自己探索。毕竟一天到晚都看类似的东西也挺无聊的,可能刷着刷着自己一开始感兴趣的东西就没了。比如小红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