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上,有些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丑化”简历?
编辑导语:无论是职场社交还是生活社交,大家总是会用各种“前缀”来介绍自己。特别是在简历中,自我介绍或是说自我评价更是成为了年轻人展现自己的“场地”。本篇文章里,作者为我们分析了当下年轻人对自我介绍进行恶搞的现状,一起来看看吧。
因为微信、钉钉、Facebook 、LinkedIn ,现如今,和「你现在已经没法把工作从生活里剥离开来」一样,你也很难「把生活从工作里撇开」。职场社交化的潮流,在国内躲躲藏藏的朋友圈「工作分组」、「工作专用小号」已经有体现,中文世界之外,另一个体现大概就是人们的自我简介了。
「妻子、母亲、姥姥、妇女儿童权益的提倡者,美国第一夫人、阿肯色州第一夫人、参议员、国务卿、爱狗人士、发型偶像、裤装套装狂热爱好者、2016 年总统候选人。」
这是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应聘总统」时写的领英简介。
「爱狗人士、发型偶像、裤装套装狂热爱好者」,差不多是社交媒体语言,透着试图展示幽默感和亲和力的努力,但看起来并不成功。
比尔·盖茨的简介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突破能源创始人。微软联合创始人。如饥似渴的读者。酷爱旅行。活跃的博主」。
鲍里斯·约翰逊:「英国首相,阿克斯布里奇和南赖斯利普选区的国会议员,保守党领袖。」而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则写道,「我的妻子是萨曼莎,我俩有三个孩子,Nancy、Elwen 和 Florence」。
而多数简历甚至只剩无聊,扫一眼领英创始人 Reid Hoffman 的便知,「消费者互联网和软件的各个方面。重点是产品研发、创新、商业策略、财务,但也包括综合管理、运营、业务运营、业务发展、人才管理和市场营销」……
“简直不知所云”。不论他们多努力想显得接地气或老老实实,不少年轻人对这些名人的自我介绍也都不买账。
到了这代年轻人,自我夸耀变得很不受欢迎。他们更善于挑刺。
一、年轻人正在用恶搞文化来消解精英话术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提到,「展示优越」不是当下的流行美学,主动宣扬自己如何好,如何有品位有爱心,都会有被指责「装、凡尔赛」的风险,而占据网络鄙视链顶端的是「自嘲」。
所以,一旦在一个社交网站上稍显过度地主动表彰自己,还被认识的人发现,就会被觉得是表演性自恋——即使是在领英这样专门的职业社交网站上。出于同样的原因,有人也就开始在领英简介中开玩笑、自嘲,在其他平台上嘲笑那些「浮夸、矫饰」的行为。
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的 Shiv Sharma 在领英简介中,称自己是《海绵宝宝》中蟹堡王餐厅的帮厨。
也有人写,「我正式出任一家市值十亿美元企业的 CEO 。我妈为这家公司投资了 10 美元,占股 0.000001%,所以公司估值达到了 10亿。」
也有人盘点自己实际应该放在领英技能,列出一个列表:午休超长、爱打瞌睡、讲黑话、被 HR 抱怨、在电梯里放屁、不小心@所有人……
胡搞式自我介绍已经成为一种 meme 。彭博社认为,这种meme体现出反领英文化,一种人们对于它的强烈厌恶。
对赞同这些 meme 的年轻人来说,在领英上维护自己形象是「必要之恶」,但那只不过是一个大型吹牛平台。对他们来说,像老一代人那样,严肃地在领英上为自己打造「个人品牌」几乎是不可能的。
背后的原因,其一是社交媒体中最普通大众是主要用户,大量的普通人没有精英们的闪亮标签和经历。吐槽和消解精英权威,能给普通大众带来反向优越。
另一个原因,和微信微博豆瓣的「担心老板、同事看到」类似,许多年轻人把领英看成是大型视奸平台、背调利器,看看老同学、前同事去了哪里。而因为领英默认会把访客名单通知给当事人,又制造了一批社死人员。
但吐槽恶搞之外,介绍自己这件事仍然还是年轻人的一大难题。由于各种正式严肃和社交娱乐场合的界限变得模糊,过于直白或过于 social 都可能遭遇:被评价「这人没啥幽默感」或被 po 到「遇到一个奇葩简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问题下。
二、为什么在社交媒体时代,「自我介绍」成了件进退两难的事?
《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赖默·里格比认为,领英上的简介大多毫无个性,只不过是从一堆管理术语中抽取了一些词汇,然后排列组合了一下。每个人都说自己富有激情、认真负责、工作积极、经验丰富,结果相当于什么都没说。
另一边,国内简历代写生意火热,润色一份简历的报价从一百到上千不等。
毕竟看看自己,最近一次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励,可能就只有「618 促销期间,抽中了 100-30优惠券」。
在资历较浅的情况下,经验能力。于是,简历上的表达和实际情况之间多少都有出入。一组数据说明,现在的简历有多么不真实:
2012 年一项研究表明,平均每份简历差不多要撒 3 个谎——无论是传统的简历,还是公开或只对研究者公开的领英资料,撒谎率没太大差别。
美国求职网站 Zippia 调查了 1000 多人的简历、行为和动机,发现,有超过三成的受访者在简历上撒谎或「歪曲事实」。
《中国职场诚信现状调研分析报告》显示,近九成 HR 认为当前职场诚信状况不算好。
于是,在 HR 眼里,多数人的简历多少只是虚构文学。
随便翻出一封普通简历,他们几乎可以在心里做这样的换算:
- 「抗压能力」≈ddl 不到,我不动
- 「团队协作」≈一家公司共用一个账号
- 「跨文化经历」≈看外国电影,听英语歌
- 「应变能力」≈爱豆塌房后,当天就能脱粉
- 「自学日语」≈指能通过汉字,把日文猜个大致意思
- 「多语种能力」≈能听懂东北、天津方言,会说普通话
- 「热心公益」≈在蚂蚁森林,曾靠偷来的能量种了一棵树
- 「gap year」≈不知道干啥,反正没上班没上学,很可能在家里玩 switch
- 「擅长组织大型活动」≈和爸妈一起到外地旅游,制定行程,并且没有崩溃
- 「熟练使用Adobe软件」≈电脑里装了这些软件,在搜索引擎的帮助下,勉强算是会操作
年轻人认识到社会残酷的开端大概都是,「HR 在每封简历上花的时间不超过 8.8 秒钟」,而自己的简历前后来回修改了八遍不止。每个人都有机会体会梦想被否定、努力付诸东流的痛感。那种屈辱,就是费了两根水笔写的暑假作业,被老师批了一个「阅」,光遣词造句就花了 20 分钟的评论,五轮笔试面试后收到邮件,里面说「抱歉通知你,还是不太合适」。
但问题可能不是人们人品不好,在道德上指责他们并不能完全站得住脚。领英的一项调查发现,有 46% 的专业人士对描述他们的专业成就没有信心。40% 的人承认,很难描述自己的工作是在做什么。
换句话说,因为不了解自己、缺少信心,写简历本来就是很痛苦的事。
问题是,如果你熟读种种写简历的大小诀窍,就会发现求职时,应该避免的就是软弱。根据这些方法论,正确的简历应该是强力动词+大号量词,「组织 2000人义卖,筹得 20万元」,「主导 100 万粉丝的公众号,实现每日 3 更,平均单日涨粉 777 个」,这种。
而在领英上,即使是无业人士,也得给自己安上一大串名号。
而没有这些标签名号的就是可怜人、老实人。
到最后,一个商科学生的技能甚至经历看起来可能和马化腾、王兴、杰克·韦尔奇或者其他人差不多,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棒。
三、所以,社交媒体时代,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自我介绍?
为了避免社恐发作,被其他人认为是一个无耻的自我推销员,人们更喜欢如实地陈述,或者在面试中被问到诸如「你怎么做到 xxx 的」之类的问题,再作回答——《哈佛商业评论》一篇文章通过研究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自夸」就转换成一项义务,再回避问题反而会让人觉得这个人不值得信赖、不讨人喜欢。
不过,该写的简历还是得写。如果不是总统候选人、首相、富豪,或者确实拥有过硬的能力、背景,或许只有一种方式,才能轻松地「解决」简历难写的问题——
在《柯南秀》主持人柯南·奥布莱恩的领英页面上,在「教育」一栏写了「Yes」,个人成就的测试成绩一栏,填了「血压( 80/120 )」,出版作品是 1986 年 8 月在《芝加哥太阳报》刊登的一则二手加湿器小广告。柯南还报告了自己的技能:精通Excel,同时,还擅长「说话」、「假装在听」和「责怪自己爹」——这些技能都受到了「99+ 好友认可」。
通过调侃,他绕开了其中复杂的游戏规则。
作者:钟宛彤;公众号:塔门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1xGq_j_M3J2O1O249xmNA
本文由 @塔门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本文由 @梁山伯伯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感觉就像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简历一样,随手就是一个凭空捏造无中生有哈哈哈哈。
在社恐看来,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掩饰住尴尬
仔细想想,用这种幽默的方式去表达可能确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不是一板一眼的
如果不是总统候选人、首相、富豪,或者确实拥有过硬的能力、背景,或许只有一种方式,才能轻松地「解决」简历难写的问题。
哈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太有趣了 写简历也是有很多套路呀
就像那个一长串的精通各个软件的卸载一样,本身也是年轻人对于工作的调侃
太有意思啦。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