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互联网人:和父母的见面次数只剩100次

2 评论 2735 浏览 1 收藏 17 分钟

编辑导语:离开家乡的代价是什么?“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Sorry,the number……”,互联网北漂人,和父母的见面次数只剩下100次,希望阅读到文章最后,大家不妨给家中的父母打一打电话。

离开家乡的代价是什么?“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Sorry,the number……”

王安然独自走在回家的路上,无视电话中的机械女声,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白天的经历,“我今天和我们同事大吵了一架……这份工作我可能做不了太久,每天跟人扯皮真的好累啊······”

终于走到小区门口,王安然挂断电话,去电显示名称是「妈妈」。妈妈已经去世十个月,尽管电话那头永远不会再有人接听,王安然依旧坚持月初充100块话费,每天下班路上跟她“通话”。在妈妈去世之前,王安然有时忙到一个月都不记得给妈妈打个电话。

还未从思念妈妈的状态中抽离,王安然收到领导的飞书加急消息,她立刻回复,一秒都不敢多耽误。北京的夜晚很冷,王安然的手机却因为长时间的“通话”而微微发热。妈妈去世后,这余温陪伴她度过无数个难熬的夜晚。

在互联网,有无数个王安然。在后厂村的格子间里,他们是光鲜亮丽的互联网白领,白天的他们属于ugc、转化率这些指标,晚上的他们或者忙于日报、双月复盘文档,或者因为过于繁重的工作,瘫在出租屋里不想说话。而在老家父母的生活里,他们是“消失了的孩子”。

残酷的是,直到父母突然去世,有人才意识到,其实从离家的那刻起,自己和父母的相处时间已屈指可数。

一、不得不离家的人

从西北偏远山村走出来的何浅,是当年村里唯一一名大学生。他考上了北京的211,村里认识不认识的,都为他高兴了个把月。父母送何浅上火车的时候,叮嘱他一定要有出息——走出去,就不要再回来

进宿舍的第一天,何浅得知室友都是北京本地人,其中一个室友走路回家只用十五分钟。

大学四年,宿舍基本成了何浅的“单间”。看着空荡荡的床铺,他很想给一千多公里之外的父母打电话,但并不是想打就能打,“我爸妈出去干活没有带手机的习惯,白天打肯定是接不到的,只能晚上等他们收工回家聊两句,然后匆匆挂了。”

学生时代的何浅,还能回家跟父母共度寒暑假,走出校园后,他同大多数人一样,生活变成公司和出租屋两点一线。何浅完成了父母的“心愿”——留在北京,与他相伴的是夜以继日的孤独感。

北漂互联网人:和父母的见面次数只剩100次

何浅正在等待回家的公车

图源/受访者供图

毕业找工作时,何浅不是没想过离家近一些,但是除了周围省会城市的公务员,家乡没有什么好的工作机会,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公司,基本都在北京上海。

“其实父母不特意叮嘱,我也知道我回不去了。”何浅毕业时拿到了互联网大厂、国企和外企的offer,他没有过多纠结,选择了互联网,原因很简单:给的最多。

入职一年半,何浅基本顾不上跟父母通电话,“白天打电话他们接不到,晚上等我下班了,他们早就睡了。”何浅最久两周没有跟父母通话,父母也从不主动打电话给他,怕打扰他的工作,偶尔发几条微信语音问候一下。

因为没办法留在父母身边,何浅用自己第一年的工资给爸妈上了商业保险,“我想用这种方式尽尽孝心”。

何浅下班后也从不闲着,在不到10平米的出租屋,专心经营自己的副业 —— 给想进大厂的人提供简历修改、面试辅导等服务,除了到手的工资,这是他唯一感恩“大厂光环”的地方。

何浅是万千职场人的缩影。祈祷父母在前面走得慢一点,鞭策自己在后面跑得快一点,这是他们能想到的最快的相聚方式。

二、有家有回的幸运儿

李璐的老家在天津,毕业后留在北京工作。

刚入职时,李璐花了一个月才弄明白诸如对齐、拉通、解耦等黑话。白天要达成运营指标,下班后又要沉淀方法论、做复盘文档,晚上十一二点到家是家常便饭。

压力感无处不在,但空虚感又似乎常常笼罩着她,这不是李璐一个人的工作状态。一份由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发布的《中国职场压力报告2021》显示,互联网作为高压行业之一,近七成职场人会因事业无成而感觉到压力山大。当压力值爆表的时候,接近30%的互联网打工人会选择找家人/朋友倾诉。

北漂互联网人:和父母的见面次数只剩100次

数据来源/脉脉

回家高铁车程不到半小时的李璐,将这一解压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最夸张的一个月,李璐攒下了十多张「天津-北京」往返的高铁票。

李璐母亲有一次开玩笑说,“你最近怎么回来得这么勤,比大学生还恋家,下周别回了。”

“我当时刚放下电脑包,鞋都没换,眼泪就一把冲了出来,给我妈吓坏了。”李璐母亲赶紧抱着女儿说,能回家她很高兴,以后再也不说这话了。

“说起来挺丢人的,都这么大了,还因为工作不顺哭哭啼啼。不过我一进家门,回到父母身边,就没那么委屈了。”

上班空档买张高铁票,随时随地回家充电,李璐是有家可归的幸运儿。而有些人,连充电桩都无处可觅。

北漂互联网人:和父母的见面次数只剩100次

李璐攒的部分车票图源/受访者供图

Kevin今年35岁,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开发负责人,在他十九岁那年,父母因工厂爆炸事故双双离世。

很长一段时间,Kevin都靠药物入睡,副作用是经常情绪暴躁、幻听和无征兆地流泪,有时半夜醒来,眼泪早已淌满了双颊,“这事已经过去十几年了,我其实没有那么难过了,只是单纯地很想他们。”

Kevin部门的很多年轻员工都支持实行大小周,健康、陪伴家人的时间和加班费相比,他们更愿意选择后者。

对于那些自诩来「赚加班费」的下属,Kevin通常不予置评,但看到有家室的下属连续加班大半个月,Kevin还是会忍不住劝他们早点回家。

其实我们可以算一笔最简单的账,爸妈如果还能再活三十年,我们一年回老家三次,这辈子也只能再见不到100次。”

有人认为Kevin不知底层打工人赚钱的艰辛与无奈,而事实是,Kevin更羡慕他们随时都有拥抱父母的机会。

三、回老家的代价

胡适鑫毕业后和妻子一起在北京闯荡,他们2019年先后从传统行业跳进互联网头部公司,薪资翻了两倍,年初贷款买了一套不到60平的老破小。

刚交完首付的胡适鑫本以为能就此扎根在这个城市,不久之后母亲突发中风住院,只有父亲一个人在医院照顾。“以前觉得,家是拼命想逃离的地方,现在一段时间不回去就会不安心。”因为不放心父母,他隔三差五地就给亲戚们买东西,拜托他们轮流照应母亲。

胡适鑫不是没想过横下心来,带着妻子女儿回到父母身边。

“不走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孩子”,胡适鑫的女儿快到上小学的年纪了,“我们小县城一共只有4所小学,北京光西城区就不止50所小学,差距实在太悬殊。”

离开北京,意味着要放弃优渥的工资、积攒的人脉,放弃一切这座城市赋予的有形无形的资源。胡适鑫有时打心底羡慕北京本地的朋友,“冲他们不用考虑户口、房子这些事,就已经赢了太多人了。”

胡适鑫开始捡回抽烟的习惯,在加倍努力工作的间隙,在烟雾缭绕的尼古丁中,放空大脑,短暂地呼吸一口气。“千言万语一句话,还是先多赚点钱吧。”

北漂互联网人:和父母的见面次数只剩100次

北京夜晚的街道图源/ICphoto

‍‍‍‍‍‍‍‍刚毕业三年的阿冰说,回老家最难的,就是接受巨大的薪资落差。阿冰在老家找不到任何一家互联网大厂的分部,其他行业普通职员的月薪最多也就是7000-8000块,相差数倍的月薪让她始终下不了逃离北京的决心。

“都说老家的生活成本低,但消费选择也变少了。公司楼下33块/杯的星巴克拿铁,摆满了奢侈品大牌的SKP都是我在北京上班的动力”,阿冰觉得,在北京生活最“过瘾”的一点就是,能咬牙挣钱,也能尽情花钱享受。

离开的真正契机,是母亲的身体状况。

“我爸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妈今年年初查出了阿尔茨海默病,我就立马辞职了“。阿冰想着,母亲可能很快就不认识她了,如果不抓紧每分每秒陪在她身边,自己一辈子都过意不去。

阿冰在北京是一个公号的新媒体运营,老家的企业根本没有这样的岗位。她在招聘网站上找到的最相似的职位叫企划专员。横向对比了多家企业之后,她准备入职老家的一个乳企,算上在大厂的房补、饭补、交通补贴、公积金额度,工资打了将近四折。

四、时间不等任何人

“有母亲的时候,我可以任性,可以给她分享我工作的喜怒哀乐,她不在了,我的孤独没办法用言语形容。”前段时间,一名程序员在脉脉上发帖讲述对于去世母亲的思念,让打工人破防。

北漂互联网人:和父母的见面次数只剩100次

图源/脉脉

赵雷和这名程序员有相似的遭遇。

今年24岁的赵雷刚从美国名校硕士毕业,回国入职后的第二天接到医院电话——父亲在晨跑途中遭遇车祸死亡。

此前,赵雷的眼里只有实习与工作。大二后的赵雷,寒暑假从不回家,奔波于北上广深的各家互联网公司,打卡各家大厂事业部。

在美国攻读硕士的两年,赵雷也从未回过国。一方面,疫情让回国困难重重;另一方面,赵磊想尽可能减轻父亲的经济负担。他每学期都修最满的学分,计划提前完成学业,早日回国工作。

赵雷的父亲向来尊重并支持儿子的一切决定,但偶尔也会忍不住表达思念之情,赵雷的回答总是那一句,“再等我两年,两年就好。

入职前夕,赵雷父亲还打来微信视频,表达了对于儿子稳定下来的欣慰,临挂电话时说,“我的旧车就等你给我换了”。

距离父亲去世已经有七个月,赵雷没有从父亲突然离世的错愕、悲痛中走出来。“我现在越来越喜欢开会,置身人群当中、有人不断说话分散我的注意力,会让我没那么难过。”

偶尔思念冲散理智的时候,赵雷会去公司的健身房跑步,一直跑到意识近乎模糊再停。

北漂互联网人:和父母的见面次数只剩100次

赵雷公司健身房的一角图源/受访者供图

阿冰从大厂离职后并没有急着离开北京,而是带着母亲来北京神经科最好的医院看病,同时带着母亲一起重新认识这座城市。

她们路过晚上九点的中关村,阿冰指着那些闪烁着明光的大厦告诉母亲,这栋大楼是手机里的哪家APP;阿冰带母亲来自己之前常去的餐厅,给母亲拍好看的照片;阿冰还带着母亲去后海划船,然后穿过好几个胡同,吃最地道的宫廷点心······

北漂互联网人:和父母的见面次数只剩100次

阿冰带母亲吃北京的宫廷点心

图源/受访者供图在回老家的高铁上,阿冰看着把头倚在自己肩膀上的母亲,轻轻地攥住了母亲的手。虽然即将和尚未实现的雄心告别,但是她觉得无比安心。

北漂互联网人:和父母的见面次数只剩100次

阿冰和母亲在地铁上图源/受访者供图

在无数个加班的夜晚,王安然都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在30岁之前挣够北京一套房子首付的钱。然而她最近改主意了:过完年就离开北京,和独居的父亲生活在一起。

“我已经没有了陪伴妈妈的机会,我不想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发生在我身上两次”。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皆为化名。

 

作者:艾云帆,编辑:魏婕;公众号:后厂青年(ID:houchangqingnian)

本文由 @后厂青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逃离北上广,永远的话题。

    来自浙江 回复
  2. 长大之后基本上已经很习惯自己一个人的生活,虽然思念爸妈,但也不再会哭泣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