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点一次“收藏”,你的记忆就缩短1秒
编辑导语:你会不会发现越来越难以保持精神集中,经常忍不住想拿起手机看看?虽说科技确实提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效率,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我们的记忆力和专注力都变差了。如果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现代人的收藏夹里,藏着他全部的野心。
现代的生活是这样的:
当你想和朋友安利一部电影,不再需要从碟片柜里翻找,而是发送一张豆瓣主页的截图,包括剧情、主创和评分等基本信息便一目了然;
当你想翻看曾经旅行的照片,不需要再翻出又大又沉的相册,而是点击照片库、云相册或朋友圈并定位到当时的日期;
当你想去吃一顿大餐,不再需要回忆去过的每一间餐厅,而是打开美食软件浏览曾经的打卡记录和点评内容;
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资料到一分钟前拍摄的照片,一块屏幕就能触及到世界所有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
我们的记忆、知识和行为都被外部存储建立起充满条理和逻辑的路径,细密的天网织出存在的表象,信息流像金粉一般洒在波光粼粼的现代性之上,一切皆可按图索骥。这是我们真实的生活……吗?
一、互联网?不,是个人记忆银行
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1000名年龄在16至55岁之间的调查样本中,有91%的参与者承认对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依赖,并将其作为记忆工具和大脑的延伸。移动电话的普及,“个人记忆银行”成为了互联网的代名词。
你可以在通讯录里存入所有联系人号码,在各大视频平台订阅电视剧更新提醒,在地图里搜索最快的出行路线,用效率软件记录每天的日程安排。节约了记忆成本的电子存储,让大脑有更多的空间去学习技能,思考或处理问题。
但与此同时,大脑对于信息的留存时间就被大大缩短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记性变差了,我们不需要再去记住每一个事项,只需要将它们通通转化为一个动作反射,“看手机”。
毕竟,“认真背诵一篇诗歌”远比“记住所有诗歌文件存放的文件夹名称”要困难得多。
我们一边需要庞大的信息输入,一边又将能够外置的记忆和知识腾挪进互联网空间,大脑变为信息的中转站,一面偷光,一面漏水,久而久之记忆功能便无法保持常态运转。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认知心理学教授EvanRisko将这种把认知能量转嫁给外部存储库的方式定义为“认知卸载” 。
二、记忆模式与谷歌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Betsy Sparrow在2011年提出一个推论:他认为人们在对待未来可能会用到的信息时,对具体的信息内容记忆效果较差,但是对消息的保存位置却能记得非常清楚,因此他设置了一系列的实验来证明。
在其中一项实验中,受试者被要求在电脑上输入句子,一部分句子会在输入完成后显示“已保存”,另一部分则会显示“已删除”,而后者的句子记忆效果更好;
在另一项实验中,受试者在电脑上输入句子时,会被清楚告知句子被保存在某特定文件夹,结果更多的人记住了文件夹而忘记了句子的具体内容。
研究最后总结道,个体正在与互联网建立起一种交互记忆系统,通过这一系统取代了过去个体将信息内化的必须过程,Sparrow将这一现象称为“谷歌效应”。
也就是说,我们对于信息的记忆方式正在发生改变,逐渐从内容记忆转变为位置记忆,以此对抗信息量暴增的社会现实所带来的影响。而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
三、信息过载与科技依赖
无论是工作或生活,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难以保持精神集中,时常忍不住拿起手机处理跳出来的信息推送,因为它会不停地发出提醒声音,打断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2000年,微软进行了一项关于人们专注时间的长度研究。结果显示,平均每个人的注意力是12秒,而在15年后下降到了8秒,跟我们经常打趣的“七秒金鱼记忆”相差无几。
太多的信息需要被关注和处理,以至于我们只能在很短时间内关注每一个新的 “趋势”,又害怕赶不上别人获取信息的速度。于是便缩短浏览时间,扩展信息路径,寻求最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
根据市场调查显示,2020年谷歌的日搜索量突破35亿次,通过谷歌搜索引擎92.18%的市场占有率可以得出,地球上平均每个人每两天都至少进行一次信息搜索。
人类对于信息的渴望或是科技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革命将每个人都呼啸卷入浩瀚的信息海洋之中,反噬着人类的精神健康。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球33.7%的人会产生信息焦虑。这是信息给大脑的PUA后果,过载的信息量得不到大脑高级中枢充分的理解和运用,就会形成情绪焦虑,伴随着头晕、胸闷、呕吐等不同程度的表现。
正如新冠疫情肆虐时,人们在接受海量防疫知识与救援信息的同时,总是忍不住搜索更多实时消息,而这些信息所带来的高压,存在压到个人理性的可能。
同时,信息被动所带来的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也在发生着。
例如汽车司机对GPS越来越捆绑的依赖性。网约车的普及大大降低了出租车司机的门槛,他们已经不再需要熟悉出车范围内的交通路线,只需跟着GPS亦步亦趋,哪里都能畅行无阻,而这其实也大大增加了驾驶事故的发生可能。
根据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数据,每一年GPS会直接或间接造成超过20万起交通事故,占全年的25%-30%。
许多事故是因为GPS系统故障,有些则因司机一边观察路况一边看导航造成的分心。NHTSA将GPS列为分心驾驶最严重的车内电子设备之一,在驾驶过程中对GPS进行设置会使司机发生车祸的可能性增加23倍。
而且,乘客们在打车时常常会因为定位不准确而提高与司机的沟通成本,这时司机往往只会回答一句,“我只能照着导航走”。
四、写在最后
越来越便捷的科技发明和越来越低的科创成本极大改善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效率,同时却正在砍伐人们生活的真实性、附近性。记忆力、专注力和行动力的退化,也是信息社会所需要面对的科技负面。
然而,去正向拥抱技术进步,或在大环境下生发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也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因为人类保有有机体独特的具身性,并且时刻充满创造和改变的动能。
参考资料:
[1] How Tosurvive in the ‘Digital Amnesia’ World, Marvin the Robot, 2015.
[2] Searching For the Google Effect on People’s Memory, Betsy Sparrow, 2011.
[3] Why Technology isMaking Us STUPID: Reliance on Gadgets and Search Engines Reducesour Brain Power, DailyMail, 2016.
[4] Google Effects on Memory: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having information at yourfingertips, Science Betsy Sparrow, 2011.
[5] Microsoft Attention Spans Research Report, Consumer Insights, Microsoft Canada, 2015.
[6] 10 Google Search Statistics You Need to Know in 2021, Maryam Mohsin, 2021.
[7]Epidemiology of Anxiety Disorders in the 21st Century, Borwin Bandelow, SophieMichaelis, 2015.
[8] Caraccident Victims: Did GPS Cause You to Crash? Stromlawyers, 2020.
作者:路耶克;微信公众号:Linkedln(Linkedln-China),领英是全球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在中国,领英致力于打造一个连接机会与价值的职业平台。
本文由 @LinkedIn领英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听过一句话,科技的发展其实是为了人们更好的偷懒。好吧,脑子也在悄悄偷懒了。
深刻
确实,都是记事本或者收藏里面找东西
我也感觉记忆确实变差了,每一件要处理的小事都要清清楚楚写在备忘录上,有资料要找就看手机和电脑。
写的挺有文采
这分析的真的另类,哈哈哈,按这样说,我感觉他都是为现在服务的,从某个方面来说,个人接触的此类行业就比较多,从而提升个人对某个行业的搜索能力,从而提升我们说的所谓的“搜商”。
有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