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决定一家SaaS公司的未来

ToBeSaaS
3 评论 7543 浏览 14 收藏 10 分钟
B端产品经理要负责对目标行业和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客户的需求、痛点、期望和行为,找到产品的价值主张 🔗

编辑导语:订阅不但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本文将围绕订阅展开,讲述一个好SaaS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是订阅模式下的增长秘密?推荐对此感兴趣的朋友阅读。

一、SaaS好不好?看订阅

最近看到网上有关于真假SaaS的争论,还有人列了一堆的真SaaS标准。其实,好SaaS有一条标准就够了:看订阅收入的占比。一般认为,订阅收入占比超过70%,才能被视为一家SaaS企业。为什么是70%?

这并不是一个数字划分的标准,而是对应了一个稳定的收入增长要求。也就是说,如果订阅收入低于这个比例,收入增长的目标、速度和稳定性就没有保证。

我们都能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国内的SaaS公司,大部分都会遭遇收入的限高杆。也就是说,当收入达到某一水平时,就到了天花板了,很难再增长了。这当然有很多原因,但最主要的,是订阅收入的占比太低了

所以,订阅不只是一个付费的方式,它更是一种强大的盈利模式。订阅业务的背后,还有更深刻的商业逻辑和经营逻辑,所以SaaS才具有深度的变现能力。要说订阅最大的魔力,在于它是一种前瞻性的收入方式,俗称“躺赚”。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家营收1个亿的SaaS公司,假定其订阅收入占比为90%(国外绝大多数SaaS公司都能达到的水平)。那么,每年伊始,就有数千万的收入,已经趴在银行账户上。还没开始干活,年收入目标已完成大半。爽吧?

反之,假定这家公司的订阅收入只占10%。那么,新年伊始,账上收入基本是一片空白。绞尽脑汁想办法,怎么才能挣到一个亿?这种“SaaS”公司,即使上了市,业绩也像是过山车,日子仍然不好过。

二、产品转服务,交易变订阅

订阅近年越来越火了,甚至有人提出“订阅经济”的概念。其实订阅并不是一个新事物,像订报纸、手机套餐、用水、用电等,都是订阅。就订阅本身来说,并不至于搞成一种经济模式。订阅之所以会火,还是因为服务。

毫不夸张地说,当今世界的大部分商业,都运转在“即服务”(XaaS)的商业模式上。比如:运输、教育、媒体、健康、互联网、零售。当然,还有软件。在产品时代,卖方与买方之间的关系建立在不连续的、匿名的交易基础之上。也就是说,交易完成后,双方再无联系。

比如卖软件,交付之后赶紧找下一单生意,唯恐被客户拖住。因为无法与客户建立并保持持久的关系,所以这种生意模式的营收效率低,而获客成本高。从产品时代进入服务时代,软件这种交易模式,越来越没有市场。在服务时代,对客户来说,所有权已经不再重要,使用权才是他们所关注的,即他们更倾向于“使用而非拥有”

比如,想听一首歌,没必要买来整张CD。想喝一杯牛奶,没必要把一头奶牛牵回家。想使用一个信息服务,没必要建立整个IT系统。服务需要一种新的客户模式,订阅模式由此盛行

然而,并非所有的服务都适合订阅,只有那些可以数字化的服务,它们才能与订阅模式珠联璧合。比如SaaS。从数字化角度,订阅业务又分为全数字化和部分数字化。数字化含义包括:服务内容数字化、订阅方式数字化和服务结果数字化。由于互联网的出现,订阅数字化和服务结果数字化,已不是问题。

但如果内容可以数字化,那就是一个完美的订阅生意。它意味着全盘生意可自动化完成,即低成本、高效率、高精度地服务。因为SaaS符合这三个要求,所以它才受到追捧。订阅业务不但要求保持交易的连续性,还必须保持收入的稳定性增长。国外SaaS快速增长,就是因为把订阅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订阅模式的成功,需要有一块基石,这就是所谓的年度经常性收入(AnnualRecurring Revenue,ARR)。什么是年度经常性收入呢?简而言之,就是你的订阅用户每年预期为你带来的确定性收入。我们用软件和SaaS做个比较。

假定一笔软件交易,能一次性收入30万;而按照SaaS服务合约,未来的5年或10年间,每年都有10万的年度经常性收入。你认为哪种生意的变现能力更好?对于SaaS公司来说,现在的问题成了:如何保证客户能在未来10年间,持续订阅?即预期收入的确定性问题。这就涉及到订阅的底层逻辑,即订阅的本质。

订阅的本质不是收入模式,而是与客户建立并保持持续的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个订阅型的服务组织。如果一家SaaS公司遇到了限高杆,正确的做法不是去抬高横杆(冲销售额);而是通过组织和运营的SaaS转型,走一条没有限高杆的路。SaaS收入的订阅叠加模型,收入增长在理论上没有上限

三、订阅模式下的增长秘密

虽然面临限高杆,但不影响SaaS公司对增长的渴望。如果不增长,SaaS企业就进入僵尸模式。但是,如果增长的策略不对,也还是劳而无功。众所周知,软件公司的增长思路,是销售更多套软件,提高客单价,尽量产品化不定制(虽然不大可能)。做到了这三点,就可能实现增长。

不过,从过去的十年来看,企业软件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已经降低到个位数了。SaaS要是也这样干(事实上真有),结果不会比软件更好。换一个角度看,因为SaaS是服务,所以其增长策略不同于软件。不过也是三点,即获得更多的客户,提升这些客户的价值,更长久地拥有这些客户。这与订阅的本质高度吻合

对于增长来说,SaaS订阅模式还有另一个优势,是其收入的抗衰减能力。即收入增长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订阅模式下的ARR相对恒定。比如在疫情期间,新客户的拓展几乎停滞。这对于像软件一类的产品公司,收入增长也随之停滞。

但对于SaaS来说,即使没有获得新客,订阅收入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服务(Service)与订阅(Subscription)这两个S,就像SaaS的两个增长引擎。只有经营好它们,SaaS企业才有未来。

四、写在最后

目前,国内SaaS公司对盈利模式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续费的水平上;而对于订阅的本质认知还不够深入。虽然订阅和续费看起来意思差不多,但订阅需要ARR等一套全新的指标衡量体系。而支持这一收入模型,需要与以往不同的经营逻辑。

订阅收入的占比差异,是国内外SaaS公司业务内容的最大不同。如果订阅收入占比太低,SaaS公司很快就会到达营收的天花板。订阅不但是一种商业模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从SaaS订阅的好模式,变成“躺赚”的好生意,需要深刻理解订阅背后的逻辑。

 

作者:戴珂;公众号:ToBeSaaS

本文由@ToBeSaa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赞同订阅是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打开,格局打开

    来自中国 回复
  2. 订阅下国有企业采购怎么操作? 国有企业一定要招标,如果就几万的软件,招标的成本都不够

    回复
    1. 国企一般会有私有化或者定制化的需求吧,这时候就不止是几万了

      回复
专题
16565人已学习16篇文章
对于很多软件工程师来说,工作内容都与界面设计有很大的关联。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界面设计方法。
专题
48735人已学习16篇文章
看看别人家的PM是怎么做产品测试的。
专题
1319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如今获客渠道及方式也有很多。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获客渠道及方法。
专题
1943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跨境支付的行业、发展、支付方式和商业等信息。
专题
90435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不论你是产品经理还是运营,都要具备数据分析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