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把28岁的自己“挂”了出去
编辑导语:春节将近,一年一度的催婚大戏即将上演,你找到对象了吗?准备结婚了吗?90后、95后的许多人已经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可也有很多人陷入了焦虑,有些人相亲未果,将自己放在社交网站“挂”了出去。本文作者针对这些现象展开了叙述,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将近,大部分父母开始为儿女张罗相亲,我的妈妈也毫不例外。对于我来说,28岁被认为是剩女已经是常态了,被催婚也在自己的意料之中,但没想到的是事情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事实上,焦虑的原因,更多是没有做好进入婚姻阶段的准备。
有报告显示,67.3%的90后表示“不排斥相亲”,21.4%的90后表示“无所谓”。再聚焦到更年轻的95后群体,“认同相亲行为”的95后占到了37.6%。
但已经有超过58%的95后有过相亲经历,超过30%受访的95后已经有过两次以上的相亲经历,正所谓“口嫌体直”,现在的年轻人相亲概率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低。
不过,不断提升自身条件成为了众多年轻人的必选项。
一、年轻人真的不想结婚吗?
根据极光(AuroraMobile)发布的《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研究报告》,处于适婚年龄(20岁-40岁)的人群中,有55.5%的人目前为单身状态,其中有34.6%的人从未谈过恋爱。在婚恋市场的主力人群90后中,有46.4%的人目前仍然为单身状态。
乍一看,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是年轻人不愿意结婚所导致的,然而并非如此。
塔门在11月初开展了一次调查。调查共收回了2628份问卷。其中女性占了七成,六成年轻人目前处于单身,大多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住在一线/新一线城市。90后、95后、00后占了样本数的92.3% 。
从中其实可以看出,年轻人并没有对爱情失望,只是对自己的爱情,充满悲观。
塔门的调查发现,在年轻人描述爱情的30个词里,排名靠前的全部是积极正面的词,陪伴(80.4%)、信任(76.8%)、成长(73.7%),以及责任(72.4%)、亲密(64.1%)、快乐(63.9%)等。
而忍耐、麻烦、消耗、矫情,这些负面的词即便经常在现实关系里发生,但是在整个排名里,全部垫底,只占23.5%、 11.9%、11.0%、5.5% 。
简单来说就是,年轻人并非不需要爱情,也不认为爱情是糟糕的,反而对爱情充满积极的想象。
另外有数据显示,在婚恋市场上,女性外貌条件好是具备竞争力的首要因素(77.61%),男性则是经济收入高(73.94%)。
此外,通过小红书社交平台也能够发现,讨论相亲的笔记已经超过30w+,而其中不乏分享相亲穿搭、相亲聊天话题、相亲开场白等众多相亲攻略笔记,“相亲上岸”甚至成为了部分年轻人致力达成的目标。
以至于,有部分网友在现实生活相亲不成之后,直接将自己的相亲要求公布在小红书上,并且十分诚恳。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快速脱单,活跃在各大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的人数也开始增多。
有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国婚恋交友平台累计活跃用户数达3655.7万人,较2020年同期增加了607.80万人,同比增长19.9%。
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用户社交逐步向移动端转移,互联网婚恋交友用户在移动端的渗透率不断提高。
互联网婚恋交友企业加速AI.大数据、VR/AR等技术在婚恋交友领域的落地,短视频直播等新模式带动视频婚恋产品的兴起,加深了用户参与度,具体表现于线上互动性、趣味性的玩法和内容驱动用户规模的增长。
或许片面的分析并不足以说明潜藏的婚姻主义者,那么我们通过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数据来看,或许更直观更有代表性。
二、大龄青年两极分化下的婚介行业
易观分析《2020在线婚恋交友行业年度综合分析》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整体规模达55.9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实现了12.5%的收入增长。
另据第三方数据中心比达咨询近日发布的《2020年度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市场规模为51.3亿元,预计2021年将达到68.4亿元。
庞大的单身人口规模,以及极度向往爱情的人群,奠定了婚恋交友市场的强大基础。
而随着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用户规模的增长,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2019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规模达55.6亿元,较2018年增加了5.70亿元,同比增长11.4%,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规模有所下滑。
不过,2020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规模仍然达到51.3亿元。
虽然较2019年减少了4.30亿元,同比减少7.7%,但后期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转以及85后、90后人群的婚恋需求不断增加,未来将继续保持增长,预计2021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68.4亿元。
此外,从数据上看,在2021上半年中国互联网婚恋交友用户单身情况方面,单身超过3年的用户整体占比超8成,其中男性单身超3年的用户明显多于女性。
我国互联网婚恋交友本质上是相亲服务,相亲是用户最主要的服务需求,用户占比达73.6%,此外,以婚恋为切入点,互联网婚恋交友同时满足了用户恋爱社交的互动需求。
此外,从更细的维度来看,有调研数据显示,超3成(33.69%)单身男女在步入26岁后普遍开始焦虑,并且女性比男性焦虑年龄更早一些,此外有3成单身男女表示从来没有焦虑过。
因此,单身青年在婚恋这件事情上,开始出现两极分化,30%以上的单身青年完全没有婚恋焦虑,30%以上的单身青年普遍陷入婚恋焦虑。
而绝大部分的焦虑来源于“年龄增大择偶优势减弱”、“渴望婚恋生活”。
但无论在任何平台下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关于结婚的字条,都会千篇一律的出现“结婚率连年下降”、“年轻人不想结婚”、“年轻人为何不肯结婚”等一系列年轻人不婚话题。
那么,为什么在30%以上的单身青年都渴望婚恋的情况下,互联网却给人一种“年轻人不想结婚”的错觉?
三、大龄不是最大的问题,穷才是
首先,我们先从人口变化来看。
有数据显示,在各年龄段结婚比例中,结婚登记比重最大的人群出生时间为1989年-1993年之间。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对于人口出生率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在1989年-1993年间,我国的人口整体出生率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分别为21.58‰、21.06‰、19.6‰8、18.24‰和18.09‰,总体降幅为3.49个千分点。
可以认为,1989-1993年的人口整体出生率的下降,导致目前“25-29岁年龄段”人口基数的降低,从而成为结婚登记数和结婚率产生影响的因素之一。
其次,从人口质量上看,我国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根据七普数据显示,全国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亿人,与六普相比,这一比例大幅上升,由8.9%上升至15.5%。而普遍大专毕业生年龄普遍在21-23岁。
简而言之,高学历人群的增加,将推迟这部分人群的就业年龄,同样的,结婚年龄开始后延。
最后,房价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影响结婚率的新增因素。
据数据统计2020年房价同比上涨超过了10%,人们的工资上涨在10%以内,房价的上涨速度超过了收入。
同时,有数据显示,各线城市成交面积均出现同比大幅度下跌,一线城市新房平均成交79.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91%,环比增长8.29%;二线城市成交62.9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10%,环比增长1.19%;三线代表城市商品住宅平均成交面积为30.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45%,环比下降13.01%。
显然,在如今高结婚成本的前提下,部分人群开始出现“低欲望”现象。
反过来看更有意思的是,在相亲选项上男性高收入为首选,而根据高收入标准为月收入一万以上来看,目前我国身高超过1.7米,月综合收入超过1万元的男生,全国预计均不超过1%,也就是说相亲成功率更是大打折扣。
而在“家私不可外扬”、“体面活着”的时代下,大部分人不会赤裸裸的将自己大龄、高要求、多次相亲失败等有关自身负面事件散播在互联网上。
那么,回到“为什么在30%以上的单身青年都渴望婚恋的情况下,互联网却给人一种“年轻人不想结婚”的错觉?”这个问题上,在综合以上多种情况下,就不难看出其中的答案。
最后,想对不婚主义者用大部分网友过来人经历说,“每个年龄段的想法是不同的,26岁的你没办法做40岁的决定,这是动态发展演进的世界”。
本文由 @互联网那些事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CC0协议。
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也不想结婚了吧
一句话概括,不是不想结婚,而是做不到。最容易脱单的时期就是学生时期了吧。再往后就越来越难,接触到的人群也越来越单一。
“每个年龄段的想法是不同的,26岁的你没办法做40岁的决定,这是动态发展演进的世界”。
说到底,还是因为社会压力带来种种造成的不愿意结婚的现象普遍,然而压力大这个事情没有所谓机构来想着解决这一问题,一直以来都是“挖掘人的潜能”,除了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之外,别无他法
男的喜欢漂亮的,女的喜欢身高180cm,有钱且月薪1w+,然而这部分比例不足1%
其实穷也不是绝对的 原因,懒和嫌麻烦才是主要的,
挂在平台上,也容易扰乱相亲行业秩序,不乏一些有钱没钱的叫兽、自我放弃者、老色魔通过平台干非法勾当。
已经加入焦虑大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