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场景下的风险二三事

6 评论 3423 浏览 9 收藏 9 分钟

编辑导语:交易场景下可能伴随着哪些风险?此时风控同学又该如何应对呢?也许,我们可以从人、货、场的角度进行拆分,进而对相应思路进行梳理。本篇文章里,作者就对交易场景下可能产生的风险做了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自新零售概念被提及开始,各类衍生场景不断涌现,例如本地生活、社区团购等。但无论场景的如何改变,始终是绕不过交易场景下的人、货、场三个维度的设定。

今天,我们就从这三个维度,来聊聊交易场景下的风险。

一、人,一切都来自欲望

小明在大学城开了个烤肉店,估算按照大学城的人流量,生意肯定稳赚不赔。现实却是,大部分学生通过本地生活的APP,搜索附件有啥好吃的,基本就是看前几名。

小明跟随“潮流”,也在APP上开了店,但是发现自己排的很后面,连前三屏都进不去,更别提能进【本地必吃榜】啥的了,生意可想而知了。小明就研究了下里面的排名规则,想把自己的排名刷上去。

几乎大部分的商家排名,是参考了电商的DSR(商品相符、服务态度、物流质量),直接点描述就是人气、好评、单量、配送速度,在本地生活场景,还要加上距离和价格。

小明研究了下,对于到店业务,最好刷的就是人气、好评、单量了,配送几乎没用。于是找了帮刷单的人,每天来店里消费,然后给自己留言,写好评,不出一个月,店铺的排名就蹭蹭地上去了。

小白是一名勤工俭学的大学生,机缘巧合下认识了羊毛圈的“牛头”,对方给他了两条“生财”的路。

其一:很多商家为了刷量刷好评,只要每天去店铺消费1分钱,给个好评,一条1元。

其二:很多平台在推广环节,会派发大额优惠券,只要领取到那个优惠券,转手卖掉来赚取差价。

小白一算,稳赚不赔,还能给自己增加点零花钱的收入。于是小白就成为了“羊毛党” or “黑产群”中的一份子。

二、货,欲望下的物质承载

小明在平台上经营了半年之后,发现周边越来越多的同行开店了,无论是品类和价格,都十分接近,自己的人流量也被其他店铺给分流走了。

如何破局?打价格战,明显不合适,你会别人也会,最后只会都没得赚。小明想到了一条路:拓渠道、提逼格。

拓渠道,入驻到直播,找几个“掌握流量密码”的网红,给他做宣传,给他店铺倒流。网红们也是卖力气,上来就是各种擦边球,因为没有“球”,真的只有跪下求人了。

提逼格,食品包装换一遍,往大牌上抄。把打包盒印成LV的手袋,把筷子印上齐白石的虾,逼格上去了,学生也更喜欢了,知识产权啥的都是“扯淡”。

周围的同行看小明的生意,甚是羡慕,其中小红最眼红,就想着哪天整他一把,从小明的商品入手。

小红找了“牛头”,让他安排一帮人去吃东西,然后集体给差评,只要差评在总评率数超过一定比例,这店铺基本就凉了。

“牛头”也是干实事的人,当天下午就组织了一帮团伙,杀到店里,点了几样便宜的东西,吃完回去就开始写好评,啥有蟑螂、地沟油、服务员态度不好等等,能多差就写多差。

小明也是冤,下午就被平台给封店了。

三、场,来自同行的嫉妒

都说,同行见面,分外眼红。当然这里的同行,指的是同类平台。

平台之间的竞争模式,从最初的商业模式,到后面的获客能力,现在慢慢变成了资本的竞争,比烧钱,大家是认真的。

但是烧钱的速度,远远比清明节的速度要快很多,无休止的持续下去,也不是资本方喜闻乐见的事情。

怎么搞?相互搞。只要对方出事,自己就没事了。

市面上,有很多替“大哥”出面的团体。普遍的做法是,伪装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商户入驻到平台,前期可能会遵守平台的规则,等到有了一定单数之后,就开始露出本来面目了。

首先,商品上面,故意上传“黄、赌、毒”的照片,而且什么严重发什么。

其次,服务上面,粗言秽语,各种辱骂、挑衅、言语骚扰等等,就在平台上与顾客发生,什么留言评论、直播弹幕,能留痕迹的地方就网上发。

最后,上大招,找几个演员,找个媒体,店门口演出大戏,重点就提,通过什么平台,点了什么东西吃,吃完拉肚子了,搞得越大越好。

等到新闻一出,同行在给自己做个宣发,说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可以防止此类风险发生,无疑给自己做了一波强有力的宣传推广。

四、是预防还是治理

回归到风险上,风险伴随着交易发生。对待风险的态度,平台是以预防为主还是治理为主。

这个问题,探究其本质,则可以定性为平台对于风险的容忍度。

通常,会把平台的风险分为3类,可分为:红线风险、声誉风险、经济风险。

  • 红线风险,主要是法律法规风险。类似于上面提到的“黄赌毒”、反动等涉及到法律法规的行为,必须say no。
  • 经济风险,直接的影响就是刷单行为,羊毛党通过薅取优惠活动从而获利,而平台则在钱效上有实际的自损。
  • 声誉风险,主要是品牌或者名声的风险。类似上面提到的媒体报道等,对公司的品牌公信力会造成实际损害。

从预防和治理的角度来看,治理更加强调引导,譬如大禹治水,里面的治其实包含了很强的引导的含义。预防则更加强调准入,不让你进来,风险就没有了。

如果做些对应,可能会更直接(此处仅代表个人观点):

  1. 红线风险 – 预防;
  2. 声誉风险 – 治理;
  3. 经济风险 – 团伙&长期羊毛党,偏预防;偶尔刷两单,偏治理。

五、总结

具体的风控手段,这里就暂时不提及了。对于风控产品的同学,可以作为个命题作文,进行思考。

一直认为,做风控的同学有两个思维:业务思维、财务思维。

  • 业务思维,代表的是风控同学对业务流程和用户体感的思考。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深挖风险的产生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如何去进行风险的对抗。
  • 财务思维,代表风控应该做到什么程度,一味追求风险零容忍,那么业务基本也就凉了。因此需要风控同学,能够很好的平衡风控投入和业务增长之间的ROI。

掌握这两个能力,在回来去解决无论是营销场景,还是内容分发场景等,风控同学至少会更加从容点。

 

本文由 @话多的熊仔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总结:
    1、商家和部分用户通过“黑产”“羊毛”共同欺骗平台的其他用户
    2、商家之间互相搞
    3、平台之间互相搞

    来自上海 回复
  2. 大数据掌握消费者,商家掌握大数据的套路,中间多了一条大数据这个媒介

    来自河南 回复
  3. 开个店也真是不容易,争排名、求创新、防同行,互联网时代他人的一次恶意演戏就足以让一个品牌覆灭

    来自广东 回复
  4. 作者看的透彻,有被同行的妒忌笑到,说的确实对,学习到了

    来自广东 回复
  5. 同行在给自己做个宣发,说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可以防止此类风险发生,无疑给自己做了一波强有力的宣传推广。是这样的

    来自河南 回复
  6. 风险伴随着交易发生。对待风险的态度,平台是以预防为主还是治理为主。

    来自陕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