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冷门赛道”到“资本热捧”,临期食品如何实现“蜕变”?
编辑导语:不知从何时开始,临期食品也成为了一门热门生意,而在这门流量生意的背后,是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以及消费升级的推动。那么未来玩家们要如何把握住这门生意?本篇文章里,作者做了相应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临期食品也成为当代消费者最追捧的商品之一。
特别是,软饮料、烘烤品、肉菜水果加工品这类快消品。
微博上关于临期食品的话题阅读量突破1亿;小红书上关于临期商品的相关笔记有2500+篇;B站、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搜索临期食品,相关视频综合播放量达到千万以上。
此前,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中也提到,每年有210万人在淘宝网购临期食品,相关零食店铺达到近万家,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
如今,临期食品这股消费热潮的背后,似乎也在暗示着当代消费者生活习惯的转变,以及反消费主义意识的崛起。
一、被资本热捧的“旧生意”
在此之前,临期食品是一直存在的一个赛道。
早在2014年左右,跨境电商兴起初期,就曾涌现出最早的第一批临期食品玩家,比如说好食期、甩甩卖等,当时多是以进口食品为主。
只不过,彼时,临期食品尚不足以称之为赛道,类似的模式也只是受到经销商和贸易商的欢迎。加之,受制于当时的社会消费结构以及人们消费习惯,临期食品并没有普及开来。
如今,在消费升级、人们生活习惯转变的背景下,临期食品也逐渐受到热捧。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即使按1%的库存沉淀计算,临期食品行业市场规模也突破了300亿。
此外,随着线上零售逐渐成为人们主要消费渠道,与临期食品相关的店铺也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涌现。据天眼查数据显示,在电商平台上的临期食品店铺数超3000家;在线下渠道方面,仅是「嗨特购 HitGoo」一家品牌,在2021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国门店数量就扩张到近200家。
整个赛道呈现出市场发展潜力的背景下,资本也涌入临期食品赛道。据IT桔子不完全统计,仅在2021年就有嗨特购 HitGoo、以及临期食品折扣店“折堂优品”和“叁省货仓”纷纷获得融资,投资阵容包括险峰长青、高榕资本、Star VC、天使投资人王刚-觉资本。
从2015年开始,好食期母公司多维度就获得了来自阿里领投的B轮融资,融资金额达到数千万元;2018年,多维度再次获得了来自阿里独家的1.1亿元C轮融资;2019年,甩甩卖也获得了3500万元的战略投资。
不止垂直领域玩家获得融资,就连一些“局外人”也分外眼红,看见临期食品“卖爆了”,纷纷入局临期食品。聚划算、拼多多、京东、抖音等电商平台不少商家上线临期食品,连美妆零售商也参与进临期食品这个赛道。
聚划算以发放“内购码”的方式,发力线上的临期货品生意,拥有“内购码”的用户可以解锁内购会的隐藏价格,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临期食品;2021年,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的新零售美妆平台零美优选,也同样发力临期食品赛道。
IT桔子一篇文章中提到,“有业内人士表示,相比传统超市 20% 左右的毛利,临期食品超市毛利能做到 50% 以上,于是在消费者与商家的双向奔赴中,临期食品一时间形成规模效应,迎来了连锁发展的空间。”
二、消费升级与产能过剩的“冲突物”
从某种角度看,临期食品赛道大爆发,可以说是零售渠道多元化以及消费升级兴起的必然结果。
随着互联网以及电商行业的发展,线下零售渠道不再成为人们消费、购物的唯一渠道,电商平台、直播电商、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渠道兴起,给予了零售品更多地分散空间,作为零售品的细分品类,自然也是能得到曝光。
消费升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消费者追求性价比的消费意识觉醒,不在一味、盲目地追求高价低质的商品。临期食品相较其他食品更便宜,同时又在安全的时间期限内食用是没有问题的。特别是零食、蔬菜等高消费频次产品,基本上不会受到有效期的影响。
这背后也源于当代人的消费观念的转变,这代人的消费观念属于那种“钱要花在刀刃上”、“在有的地方可以花几千上万,但对于有些地方甚至连五六毛钱都不愿意出”。对于能保值、长期耐用、具有纪念意义的商品可以考虑买贵的,比如名牌鞋服、包包这些,但对于可以吃到肚子里的快消品,则是能买多便宜的就买多便宜的。
实际上,对于这代人来说,也并不是缺这个“钱”,而是追求这种消费理念的“纯粹”和“极致”。很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女生可以买得起成百上千的化妆品、衣服、鞋子,但却是“付不起”五块、十块的运费。
另一方面,消费升级拉动内需时导致的产能过剩,也是助推临期食品成为风口赛道的因素之一。产能所剩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库存积压,一部分库存还未被完全消费后,又涌现出新的库存,这些库存也需要有渠道帮助品牌去消化,基于此,临期商品快速崛起。
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有13亿吨食物被浪费,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400亿美元。国内则是兴起兴起打击吃播,倡导光盘行动。2020年,全国总工会发出通知,要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弘扬勤俭节约美德,也为临期食品行业起到了促进作用。据悉,由于光盘行动餐饮浪费的食物量一度减少40%。
最后,则是受疫情影响,线下实体店受到冲击,出现食品滞销,导致产业链上游囤货积压,临期食品库存大增,众多优质的临期商品货源出现在市面上。当临期折扣商品兼具“物美价廉”时,市场需求自然也被激发。
三、玩家如何抓住市场的“胃”?
实际上,临期食品的出现,还是存在资源错配的因素在内。
一个本身不具备那么高消费频次、周转效率的产品,由于产业链上游端生产过多的产品,导致了囤货积压,同时下游需求端也并没有那么大的消费需求,这种高库存、低消费频次的产品出现,就形成了资源错配。
但如果临期食品生意规模能够做大,零售渠道以及消费群体足够广,那么,这种错配的资源就会实现某种程度的矫正,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临期食品本质上也是一门流量生意。因为具备临期食品具备足够低的价格,这样的价格是可以吸引来那些追求“性价比”的顾客,这些顾客在购买临期食品,会主动形成一张移动广告牌,实现主动营销,四处安利给朋友、亲戚们这些临期食品。而这些朋友又会重复这个过程,最后形成连锁反应,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蝴蝶效应”。
目前来看,临期食品的市场还未得到完全地开发,只有一少部分人意识到了临期食品的市场潜力。也就是说大部分消费者所了解的临期食品,主要还是零售商为了为了解决临期食品库存问题,从而进行的促销活动,真正地、具有规模、完整产业链的临期食品售卖行业并未真正诞生。未来,临期食品赛道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
那么,对于临期食品玩家来说,如何把握住这门流量生意?
一方面,自然是要在价格上具有优势,因为价格本身就是一个引流工具,无论是不是临期食品,只要价格具备足够的优势,那么,必然能吸引到消费者。
临期食品的出货价格一般在商品零售价的2-3折,并且还存在议价空间,如果临期食品玩家能够通过与上游端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成熟的供应链,那么,临期食品玩家将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但临期食品受距离保质期限的长短影响,价格变动很大,临期食品玩家也要掌握到更好的保质期限。
另一方面,这门流量生意,自然也是需要先有大量的“自然流量”才能转动起来。什么是自然流量,从线下渠道来看,比如说大学城、购物中心、大型广场这些具有大型人流量的场所就具有自然流量,而聚焦到线上则是拼多多、淘宝、京东、抖音等自带流量的平台。
只有率先占据了这些“自然流量”,然后再通过较低的价格去吸引消费者,这也是为什么实体商家都喜欢将店铺开在人流量高的地方。只有当自身获得曝光后,消费者才能注意到你的商品,然后才能与消费者达成这种交易。
聚焦在临期食品本身,就是要提高产品周转效率,当库存周转效率提高后,临期食品规模自然也就得到提高了。这背后就需要玩家抓住这种周转率高的临期食品,比如说零食、饮料等快消品,通过新型的营销方式,让消费者购买的更多,来达到提高库存周转效率的目的。
再者就是,提高对高价高质、进口临期食品的采购。消费者购买临期食品的一部分原因,在于优质、进口食品价格过于高昂,无法达到高消费频次,消费者想通过临期食品的方式,来达到低价消费的同时,又购买到优质、进口产品的目的。那么,对于玩家而言,就可以抓住消费者这点需求,实现差异化竞争。
临期食品的爆红,似乎是“冷门赛道”的一次质变级变身,从现于闹市,登上资本家的谈判桌。本质来看,临期食品是解决当前产能过剩导致的资源浪费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对于身处赛道之中的玩家而言,如何在“华丽地”变身中,产生效益,还需要玩家贴近实际的更多思考。
本文由 @松果财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临期商品、二手商品不仅经济实惠还能减少浪费让物尽其用。
临期商品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因为现在日用品的供大于需,会导致很多东西没卖掉就即将过期了,临期商品赛道的兴起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资源的浪费。
临期商品兴起也是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带来的,但如果形成大规模的市场,对商家来说还需要时间
临期食品现在很受资本的欢迎,也受大众的喜欢,临期食品就像是短时间的食品,例如面包店的面包。
好像之前有看到有人科普过一些内容,就是说其实过了保质期一点点,也是可以吃的,就是味道不太好
不仅有临期食品,还有临期护肤品,反正我就专门在拼多多上搜这些,在日期前用完就可以了
笑死啦,还有超市也做出了类似的行动,就是每晚10点后,肉打五折,好多人在那里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