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上,与信息流广告对抗人性

市象
5 评论 7174 浏览 23 收藏 13 分钟

编辑导读:任何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都会经历一地鸡毛的混沌期,信息流广告也不例外。但这都2022年了,打开抖音还是能时不时能刷到借贷、游戏、交友软件、九块九买手机之类的广告,来看看作者对此的看法。

“日息低至1.4元,最高能贷20万,最快5分钟到账”

“这是我在xx上找的女孩,你呀别看她年龄大,很会疼人,比那些小姑娘强多了……”

抖音的信息流广告剧情土味、狗血、雷人,逃不出霸道总裁、老少夫妻、手撕绿茶、衣着暴露等套路。

这类视频虽为人诟病,但数据却不骗人,点赞量都以万计次。若只是“没眼看”也无伤大雅,但“虚假宣传”却总是与无脑广告相伴而生。

2021年,猿辅导、作业帮、高途课堂、清北网校四家在线教育企业,找了同一个“老师”拍广告,一会儿“教了40年英语”,一会儿“教了一辈子数学”;主打交友的来遇App,在广告中只描述在软件内能与对方语音、视频聊天,但却从未告知用户回复消息需要收费。

在黑猫投诉上搜索“虚假宣传”,包括但不限于医美、金融医疗、美妆、游戏、教育等行业,都有大量案例被消费者投诉涉嫌虚假宣传。投诉量达到35万之多,咸鱼、他趣等信息流广告的常客也均在内。

从投诉数量和点赞量就能看出,套路广告恰恰最得人心。

于是,视频生产者用尽手段让用户为之停留,再利用冲击力极强的戏码给足观众快感;甲方收获海量用户;抖音等平台坐收广告费。

抖音上的无脑广告背后,正不声不响地上演着一出“致富经”。

一、被拿捏的人性弱点

“没钱,没房,没车,看我不照样找到了小妹?”还没等广告播完,罗宇就划了上去。

经过以往借贷广告、游戏广告的洗礼,他对这类广告总存些厌恶情绪,想通过看到就划走的方式来抵御算法,但无济于事。

“我觉得这些广告内容让人不舒服,可能算法算错了人”,罗宇说。

罗宇口中“让人不舒服”的内容套路基本相同:在交友软件上,“三无”中老年(无房、无车、无存款)找到了比自己小的漂亮女性;底层青年找到“会疼人”的姐姐。直接了当地突出交友软件中的女性“主动”“听话”“不嫌贫爱富”等特质,利用稍带“颜色”的内涵话术打“擦边球”,诱导用户下载软件。

其目标用户的主要是薪资水平不高,社会地位偏低,又缺乏家庭支撑的下沉市场,投放渠道和内容就是这些广告的过滤网。利用“人性的弱点”和尴尬的剧情从根本上筛掉口味挑剔,戒备度高的用户,精准地迎合草根青年、压力中年等潜在用户的心理和审美需求。

下载交友软件只是“割韭菜”的第一步。

以他趣为例,软件上女性可免费发消息,甚至还可以自己调整聊天、私信收费价格;而男性则需要付费,付费的金额由女方和平台两方分成。当男性用户花了“几百大洋”后想约聊天对象相见的时候,往往以失败告终。

他趣并不是唯一一个付费社交软件,伊对、同城速恋、甜甜交友等也通过聊天、语音视频等付费功能赚得盆满钵满。

但这类以放大人性弱点收割用户的行为,与国家引导发展正确价值观的路线背道而驰。

1月21日,抖音直播发布公告,整治“占卜、算命、塔罗”等迷信伪科学内容,称此类行为不仅违反《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破坏平台健康的生态,也影响用户内容体验。

而交友软件广告则与此类型视频有“异曲同工之妙”,与之并行的还有在各类平台上活跃已久的借贷类、教育类、游戏类广告。

针对此类内容,抖音会做出什么样的动作尚未可知,但目前,信息流广告已然沦为各方的“淘金圣地”。

二、广告越土,致富越快

短视频内容争奇斗艳,“黄金第一眼”就成为信息流广告的第一准则。

大多数品牌制作信息流广告的流程,是将其外包给信息流广告服务公司,即代理商。编导专业的黄林毕业后在一家小型代理公司写脚本。他说,“在这一行,最不需要的就是创意,比的就是谁更‘俗’。”

换句话说,越下沉、越能把握人性的弱点,产出“爆款”的概率就越大。

黄林总结出了一套爆款广告剧情套路:主角遇到一个靠自己无法解决的麻烦,被朋友告知了一个“方案”,运用方案后变强,然后把解决方案推荐给屏幕前的观众,最后挂上链接。

而以上情节的设定,一定在家长里短、美女八卦、富豪与灰姑娘等“震碎三观”的故事范围内。

而交友软件类的广告更容易操作,只需要击中下沉用户心理最“痛”的位置——认同其社会价值,就能最大程度上吸引目标。

具备以上条件后,还需要加入一个具有矛盾冲突感的开头。黄林把这个套路叫做“黄金3秒钟”,他说,“开头3秒必须钉住用户,如果这一眼失败了,广告就废了。”这时,总裁摔手机、富豪走下敞篷跑车等开头就成为留住用户的“利器”。

每个代理商的目光都聚集在“爆款”上,原因在于只有爆款能给他们带来可观的收入,但深谙套路和做出爆款,中间差了十万八千里的运气。

所以大多数情况下,从业者又把做信息流广告称为一门“玄学”。

在成人教育公司负责抖音广告产出的王雪有同样的观点。

王雪的团队里,一个人一天需要产出5-7条视频,每条视频都对应着不同的抖音ID,一个账号就是一个广告“点位”。视频上传之后,王雪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后台设置包括位置、年龄、职业等方面的“点位”的区分点。

这样的操作确实会更容易出现“爆款”视频,任何一个设置都可能是产生爆款的直接原因,只是没人能下出精准的判断。

王雪说,“制作和投放只是基础动作,爆款广告十分依赖运气。”正因为此,所以行业内基本达成共识:翻拍爆款是制造爆款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

“其实翻拍爆款,说难听点就是抄袭”,王雪说,“把网上的爆款拿来换个角色,稍微修改一下情节再拍摄,平台是监测不出来的。”

凭借抄袭,信息流广告制作方既保证了点击量又保持高产出量,从而获得高回报。

黄林透露,信息流广告早期阶段,一个制作团队只需要支付两个员工及一两个演员的日薪,就能从平台拿补贴,从广告主手中拿分成,一条广告赚十几万轻而易举,毛利超过80%。

即使当下快手、抖音逐渐开始下场做商业化,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大部分广告的毛利也能超过60%甚至更高,广告代理商们依然活得有滋有味。

三、利益双方,各怀“鬼胎”

那这些流水线产品般的无脑广告,真的值得品牌方一天可能撒出几百上千万的广告费吗?其实看似疯狂的投入,其背后往往是争夺市场份额的关键战斗。

而信息流广告确实成为一种主流有效的营销方式,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显示,2019年有46.5%的用户会花费15秒以上时间浏览信息流广告,随着信息流广告投放的精准度不断完善,用户浏览信息流广告的时间得以延长。

同时,43.2%的网民表示会看情况点击信息流广告,有56.5%的用户愿意购买信息流广告推荐的产品/服务,信息流广告的转化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艾媒咨询分析师也认为,广告转化率是信息流广告投放效果的核心指标,目前平台上的信息流广告具有更高的转化率。

品牌方花了大价钱的信息流广告,自然完全以数据为导向,每一条视频都要带来一定收益。黄林透露,这时候品牌方的审核就会放宽对价值观上的要求,更加着重故事逻辑、画面跳帧、声画同步,以及错别字等视频质量问题。当规则允许劣币驱逐良币的时候,平台整体广告质量必然会下滑。

品牌要靠短视频平台里的广告拉升业绩,抖音、快手等平台也通过此种途径挣取广告费。

QuestMobile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短视频行业广告收入同比增长近30%,达到182.1亿元;字节跳动2020年广告收入超1500亿。

而某种程度上,为了获取更多流量,平台对广告价值观问题与抄袭现象的发生保持一种暧昧态度,在不危及自身的情况下,抖音确实没有必要“壮士断腕”。

但随着竞争和监管的不断加强,平台也正在意识到:一个想要长远发展下去的产品,必须提供更干净的空气。

Tech星球曾在文章中指出,今日头条已经成立了两个新的业务团队,其中一个团队将去做定位高端的资讯平台和智能阅读工具“识区”。早期以“土味视频”为增长引擎的快手,今年也频繁发力知识类视频和直播内容。

但追逐利益是商业公司的天性,而寻求毫不费力的趣味与刺激是人的天性,与无脑广告的对抗,看起来更像是理性与天性之间的永恒战争。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苒一,编辑:伊页

本文由 @圈内新知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何尝不是一种筛选策略,很好的区分了用户,这种广告都愿意看下去的才是精准用户,才更好骗。

    来自河南 回复
  2. 希望国家介入抵制这种低俗的视频

    来自山东 回复
  3. 越垂直、越下沉、越能把握人性的弱点,产出“爆款”的概率就越大

    来自北京 回复
  4. 短视频内容争奇斗艳,“黄金第一眼”就成为信息流广告的第一准则。

    来自广西 回复
  5. 看到这些广告好烦,次数多了,就会影响自己app的看法。

    来自四川 回复
专题
14255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收银台功能设计的流程以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
专题
1809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电商平台为了促销或者扩大知名度,经常会设计或大或小的活动,用户完成任务即可获得奖励,以此来提高用户的活跃度和增加销量。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电商平台营销活动设计。
专题
12921人已学习12篇文章
营销数字化与数字化营销,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很多容易混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营销数字化的解读。
专题
12842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数字营销有着精准度高、成本较低、效果可量化等优点,很多企业都尝试了数字营销。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字营销的相关内容。
专题
12853人已学习15篇文章
知识付费是内容赛道上的一块高地,有着上百亿的市场规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对知识付费的观点。
专题
12958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在项目实际推进过程中,不加控制的需求变更往往给项目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无法预料的风险。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需求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