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红包给不够,别想跟05后交朋友

4 评论 1803 浏览 0 收藏 10 分钟

编辑导语:不知不觉中,屏幕前的你可能由“收红包”的人转变为“发红包”的人了,当你向年轻一辈发红包时,你的红包数目大小是否符合了他们的期望?本文作者便借由有相似意味的故事,阐述了这一现象和个中人的心境,一起来看一下。

01

过年回家,侄女见我第一句话,“有没有红包”。

我赶紧打开手袋,拿出准备好的红包。侄女接过去,当着我和她爸妈的面,拆红包,他爸爸——我哥,没说话,进了厨房。

侄女打开红包,数了数里面有十张百元钞票。没说什么,转身拿起iPad,去沙发上玩了。

我暗自喘了口气,今年的红包合格了。

应该是五年前,我回家过年,哥嫂也带着孩子回老家。已经多年没收、发过红包的我,给侄女发了500元的红包。她拆开之后,说少,说家里的某个亲戚给她一千块。我一时尴尬,骤然语塞。事后想想,心里也觉得不忿,那位亲戚也有孩子啊,两家孩子都会收到红包,是平进平出。可我没孩子,只有支出没有进项。

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被侄女当面“教育”后,我在春节红包的分配上也多加注意了,向那位亲戚看齐,给侄女的红包也升至一千元。事事都卷的打工人,在春节红包上也得被比较。

春节聚会中,侄女在旁边打游戏,没说过几句话,偶尔开口也是关于钱。

我跟哥嫂闲谈,侄女突然插话说,同学的哥哥,过年给发了2022元的红包。侄女长大了,说话知道旁敲侧击了。可我也成熟了,赶忙接过话头,问同学的哥哥,还缺不缺朋友,我愿意当他的朋友。

剩余的话题,基本是关于氪金。她说同学在某款游戏上花费7万多(据她说,真假不知道)。没过多久,又说某某同学在某款游戏上,花费几千元。

每当侄女开口谈及氪金的话题,我都能感觉到哥嫂的尴尬,他们不说话,也不接话。我在旁边调节气氛,忙说“账号不值钱,充值几万,账号都卖不上一千。”

02

近两年的家庭聚会,侄女一般不参与,说不愿意跟成年人一块儿聊天,基本上是宅家玩游戏。偶尔赏脸跟亲戚们说几句话,也是关于游戏氪金。

这算是她解锁的新话题,她上小学的时候主要谈同学的爸妈开了什么好车,哪位同学家里住别墅。人与人之间在物质上的比较,贯穿她的成长阶段。

早几年我哥总教训她,有时候也打她。后来说的轻了,也不打了。有些事情他看不惯,不吱声,忍着。有一次他说,现在孩子愿意跳楼,他不敢批评了,怕侄女轻生。同小区,就有孩子跳楼轻生。我哥也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孩子成不成才不重要,能活着就行。一家一个娃,保命成重点。

现在孩子成长,受教育的是父母。

05后一出生就是网民,生活在网上,被互联网支配。侄女2008年出生,从小玩电子产品长大。

她的很多习惯跟网络发展息息相关。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就会说同班的女同学绿茶、是心机婊。上中学之后,学会骂人。打游戏跟同学连麦,无论男女同学在游戏里都骂人。我哥嫂在身边,她玩游戏不开麦,不然,透过手机传出来的都是同学的咒骂声。

爷爷奶奶在家的时候,她就比较放松,跟同学组队嬉笑辱骂,全然不在乎。我爸妈,也就是她的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小孩子接受新事物快,网上流行的评判人的标准,她都知道,顶嘴也能怼在点上。爷爷不让她玩游戏,她说爷爷秃头,是因为管的事情多。他爸不让她打游戏,她回一句,小时候奶奶不让你看电视,你不也偷着看。

小孩子无知的“伤人”,就像吃饭时咬到的碎石子,硌牙,也要继续吃完。

哥嫂养孩子主要依靠心理安慰。侄女骂人,我哥气到摔手机,后来有所收敛,侄女只在玩游戏的时候骂人。嫂子安慰我哥,现在小孩都这样,她一起玩的同学都骂人。

03

整个寒假,侄女都挂在网上,平均一天15到18个小时玩 iPad,从中午11点到凌晨2点。看短视频、发社交媒体,玩游戏,追番,构成假期生活的重心。主要是看短视频和玩游戏。

她看快手极速版,主要是为了网赚。去年在快手极速版,赚了接近120块钱。春节还给我发过邀请新用户的链接,一个新用户她能赚68块钱。也在拼多多上玩麻将,伴随着“拼多多现金已入账”的铃声,一局麻将,能赚一两分钱。

互联网 App 的网赚业务,成为她赚钱的主要方式。她需要钱,周末跟同学去商场看电影,去电竞馆,都需要花钱。还有一些娱乐支出,比如说买手办,给游戏账号充值。

无论什么年纪钱总是不够用的,而在不成熟的年纪,对匮乏所产生的人际关系变化,又会格外敏感。

前几年,她玩王者,现在不玩了。王者对青少年账号管得太严了,总是强制下线,玩的没意思。她也没找到突破防沉迷系统的好方式,她说“那玩意比国防的防火墙还高”。另外,她也氪不起金。她一方面羡慕某某同学在游戏里充了多少钱,一方面又咒骂跟她对战的人,皮肤比她好看。

后来玩《光遇》,现在玩《原神》。两款游戏虽然有青少年系统,但是比较好突破。她用渠道服,用父母的实名认证,可以躲过防沉迷系统。

买手办也是笔不小的支出,侄女喜欢《偶像活动STARS!》里面的小香橙、买《鬼灭之刃》的手办和周边。

对于“社交货币”,05后表现的比父辈更敏感。他们很小就感受到金钱的力量,以及金钱能够带来的“关注度”。

去年她妈妈出差,领她去迪士尼。她在朋友圈晒了跟星黛露的合照(那时候还没有玲娜贝儿),服饰、角度都精心选择过。

回来跟同小区的朋友炫耀在迪士尼买的纪念品。纯炫耀,她没给同学和朋友带什么礼物。寒假,冷飕飕的天气,要跟同学去环球影城。他爸没同意,后来托同事带了些纪念品给孩子。侄女也很开心,拍照,在朋友圈里发状态。

生长于互联网的05后,更容易有容貌焦虑,侄女之前总讲同学谁谁脸上长了痘痘,后来自己也长痘,变得不爱出门。对身材的要求也更严苛,不吃饭,对胖极度敏感。她私下里管一位不喜欢的老师叫猪头,因为老师有些胖。不过,她对自己的调侃也是很随意,有时候叫自己野狗子,有时候也叫自己小猴子

无所顾忌,是他们这样年纪的常态。或许在他们朴素的认知里游戏、手办是本命,有钱有颜才是人生。

 

作者:于莉;编辑:程怡;公众号:略大参考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xCIalsN-zU1YNKAw4YvsQ

本文由@略大参考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每年过年看到亲戚家小孩儿聚在拿着手机一起开黑,也不出去玩,一个个就捧着手机看。就很感慨让小孩子过早接触网络真的不好。

    来自湖南 回复
  2. “有钱有颜才是人生”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没错,就算到了30、40,50岁,主流的媒体依旧在鼓吹,只不过进化为有钱有闲罢了,大家都觉得是理想的正确,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呢;以前很多人要到了步入社会才意识到这些,现在网络上的信息更透明,孩子本质没错,只不过在心智不健全的时候更早地意识到了钱的作用,变得肆无忌惮地势力起来罢了,成人后谁又不是如此,只不过成年后的人们会带上面具罢了。

    来自广东 回复
  3. 这样的小孩子不是应该多引导嘛,不然以后得多冷漠啊,我觉得大人还是有责任要引导小孩树立正确的观念的。

    来自云南 回复
  4. 还是要正确引导小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