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SaaS公司还能拼什么?

6 评论 11353 浏览 19 收藏 12 分钟

编辑导语:如何看待SaaS公司的本质?其实,SaaS公司的本质是服务,而非软件;SaaS公司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也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并拿出真正可比拼的事项,即在服务上深耕,延展自身的价值。本文作者就上述问题做了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SaaS十年,经过了拼概念、拼融资、拼赛道、拼烧钱、拼销售、拼平台……可以说能拼的都拼了。

结果呢,也没拼出几家像样的SaaS公司。

2022,做SaaS还能拼什么?

其实,还有一个最应该拼却没拼的,就是服务。

一、SaaS公司,靠什么胜出?

首先这里有一个行业定位问题,因为不同行业,要求的核心能力是不一样的。

大多数SaaS公司把自己定位为IT行业或软件行业。实际上,既然SaaS的本质是服务,那么SaaS公司也就是数字化的服务企业。也就是说,它们属于纯粹的服务行业。

如果你不认可这点,后面的内容就不用阅读了,浪费时间。

作为服务行业,当然比拼的只能是服务。比其它的,没用。

为什么国内SaaS企业,不认为服务是核心竞争力?原来,很多SaaS公司在复制海外的赛道时,只复制了产品,而没看到后面还有服务。所以很多SaaS公司日常,都在研究“我们能卖给客户什么”,而不是“我们能帮助客户做什么”。

实际上,所有SaaS软件的功能,最后都会趋于同质化。所以无论是比产品、还是比销售,都比不出什么结果。

虽然产品很难差异化,但服务是可以差异化的。所以,差异化的服务,才是SaaS企业在竞争中制胜的关键。

二、SaaS的服务价值

从字面上理解,SaaS的意思为软件就是服务;但这并不等于说,所有的服务都是由软件自动完成。除了少数工具类的SaaS(其实它们只是软件工具的SaaS化)外,大部分业务类SaaS,都需要服务商或者第三方服务机构,来帮助客户使用软件完成服务过程。

所以,完整的SaaS服务包含了:软件提供的自动化服务+人工提供的专业服务。

这样看来,SaaS根本不是边际成本为零的“躺赚”生意,因为专业服务的成本可能更高,且与服务效果正相关。因为专业服务的深度是无止境的,所以其作用可能超过SaaS本身。比如Salesforce的服务伙伴,包括埃森哲、凯捷、四大等咨询机构。它们的服务收费,可能会远高于SaaS的订阅费。

如果忽略专业服务,结果会怎样呢?

我在帮助一家客户梳理L2C流程时,发现他们其实已经购买过一家SCRM(实际是MarTech)公司的SaaS,却没有使用。客户告诉我:只有购买时在厂商帮助下走了一遍,以后就没怎么用。因为看不出明显效果,而且太复杂了,不知道该怎么用。

这不是说SaaS没用,而是因为少了必要的专业服务,导致整个服务都没有用起来。

三、服务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SaaS服务,既不是机器人式的应答,也不是通常所说的技术支持,这些服务对于客户留存起不了多大作用。实际上,销售与客户签约后,服务也就开始了。服务在客户生命周期中的三个阶段,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实施交付阶段的服务。从软件功能到服务可用,中间还存在着一个相当大的鸿沟。这需要高水平的实施交付服务才能填平,也决定了用户能否正常开始使用。

其次,是启动阶段的服务。交付只是让系统具备了使用条件,并不保证能自动激活。这需要实施服务的详细交接和CSM的启动执行。

有数据表明:如果一家客户交付后一个月内没激活,约30~40%的概率将无法激活。如果三个月未激活,将有70~80%可能性成为僵尸用户。

最后,是运营阶段的服务。如果使用过程出现障碍、或看不到预期效果的话,激活后客户仍然可能会停用或弃用。

相比之下,运营阶段的服务最为重要,但大多数SaaS服务商,容易忽视运营服务支持,以为激活后就万事大吉。殊不知,用户弃用或者被对手服务截胡的风险始终存在。

SaaS需要服务是一个常识,不愿深度服务的公司,无非就是想赚省心省力的快钱。然而,对于SaaS来说,服务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道必答题。

四、服务的投资回报有多大?

SaaS公司大多不吝啬在产研、市场、销售上的投入;但对于服务的投入,却往往不足。这从对客户成功组织的建设上,也很容易看出来。甚至很多公司搞不清楚为什么要有客户成功,根据道听途说的CSM功效,来建CST(客成团队)。

这样建立的CST,其服务能力局限于SaaS产品本身,离着业务、专业和深度的服务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反映在实施交接、激活服务和运营服务的每个关键环节,基本上没有对应起来。体现在结果上,留存自然是差强人意。

以至于一些SaaS公司在年景不好时,首先对CST进行裁员。然后是服务力量进一步减弱,最后又迫使公司不得不拼销售,封堵高流失带来的收入下降。

海外成熟的SaaS企业,其客成组织是与销售组织相并列的,即它们对于增长的作用是等同的。如果一定要划分各自的贡献,那么客户的生命周期越长,CS的作用就越大

所以,从投资回报角度,服务投资才是最值得的。

反观国内一些SaaS公司的CST,不但没法与销售团队相提并论,从定位上就是一辅助部门。又因为国内客户生命周期较短,CS的作用就更加无法体现。

对于服务的投资,必须解决好两方面的问题。一是CS的投资建设问题;另一个CS的管理问题。后者主要是CS如何考核的问题,前面已有很多文章讨论过。

二者的结合,投资于服务才可能产生回报。

五、深度服务与规模化的矛盾

一家SaaS公司的CEO跟我说:我们的CSM具有非常专业和深度服务客户的能力,客户也非常满意,核心客户的续费率接近100%。核心客户有多少家呢?十几家。

这家公司的服务,有点儿喜忧参半。

好的一面,是真正具有了专业和深度的服务能力,通过服务建设好的十几家客户,未来将产生源源不断的收入,参透了SaaS的玩儿法。

不足的一面,是服务的规模化问题没有解决好。十几家核心客户对于规模化发展,还远远不够。

服务深度与规模化之间存在矛盾,如何解决呢?

我们知道,CS服务是需要有服务方案的,而不能单凭经验和能力一客户一方案,显然是不经济的。只有做到一行业一方案,或一业务一方案,才可以解决服务方案的复制问题。从而提升效率,解决规模化的矛盾。

经过这个服务思路的转变,开发典型行业服务方案,这家公司的核心客户已经扩大到上百家。不但降低流失率,转推荐的客户数也有明显增长。

实际上,相对于小型SaaS公司,头部SaaS企业面临的服务深度与规模化的更大困局。一方面是客户数量太多;另一方面是服务投入相对不足和不成体系,最终往往表现为大进大出的低留存率状态。

六、其实国内SaaS用户更需要服务

经营不顺的SaaS公司,总爱把原因归结为国内的用户不行:管理不行、信息化水平不行、付费意愿不行。

但是,正因为用户的不行,SaaS企业才有机会。

与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和IT素养,确实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没有养成使用信息化工具的习惯。但这也并不能说明,它们不想用数字化手段,解决其面临的业务问题。它们只是需要更多的帮助。

这样,提供深度服务的SaaS公司,要比卖软件的SaaS公司,有更多机会。

发达国家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要领先国内企业很多年;无论是信息化的普及率,还是依赖和使用IT的习惯,都远远高于国内企业。

即使是这样,海外SaaS企业仍把服务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相比之下,国内企业用户更需要服务;而国内SaaS服务商,更应该具备和提供深度的服务能力。

写在最后

SaaS十年,当所有的故事都已讲完,整个行业也到了该兑现的时候了。补齐深度服务这块经营短板,也许是国内SaaS企业,当下最应该做的事。

 

作者:戴珂;公众号:ToBeSaaS

本文由@ToBeSaaS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SaaS是长周期的事,服务是必不可少的;SaaS也是大赛道小公司的,很多做的好的公司,是把一个行业打透了。

    来自广东 回复
  2. 不错,主干有了,细枝要不再写几篇?

    来自江苏 回复
  3. 正如笔者所谈,不仅是SaaS行业,现在的背景下,一些企业必须要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做深、做精,才能走得更远。

    来自北京 回复
  4. 这篇文章有些专业词语用英文代替的时候总是读着读着就卡在这些概念上

    回复
  5. 专业术语读起来很是吃力,能把服务做的很好就成功了一大半!

    来自安徽 回复
  6. 很好的文章!但是有些地方对我来说还是要好好琢磨

    来自广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