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豆瓣来说,如今最需要做的或是挥泪斩“小组”

13 评论 5281 浏览 3 收藏 11 分钟

编辑导读:豆瓣又又又上热搜了。最近,针对当前豆瓣网存在的严重网络乱象,网信部门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本文作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一起来看看吧。

日前有消息显示,国内互联网圈可谓是最“叛逆”的厂商豆瓣,又双叒叕一次被相关监管部门“盯上”。3月1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通过“网信中国”发文称,“针对当前豆瓣网存在的严重网络乱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

要说近年来国内互联网行业中最“头铁”的企业,或许非豆瓣莫属了。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里,其被处罚21次,累计罚款1050万元。甚至在主流门户网站中以“豆瓣”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出来的资讯不是被约谈、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被下架,就是其部分娱乐小组不限期停用整改。

在最近这几年,特别是相关监管部门开启清朗网络空间的行动后,豆瓣出现在热搜上的情况基本就两种情况,不是“豆瓣崩了”、就是“豆瓣被罚”。作为从PC时代一直存续至今的平台,豆瓣作为曾被外界誉为文艺青年精神角落的“小清新”,如今出现在网友面前的却是这般模样,也不得不让人唏嘘。而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个中原因或许就在于“豆瓣困于社区治理”。

根据监管机构公布的信息显示,此次督导组进驻豆瓣的原因,是其“存在的严重得网络乱象”。而豆瓣存在的“网络乱象”是什么,这些是在哪里产生的呢?想必近年来关注过针对饭圈、针对极端言论整治活动的朋友会有所了解,根源就在于豆瓣的小组里。而豆瓣在一年时间里被处罚21次,甚至有多次顶格罚款,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屡教不改”了。

虽然同样是被饭圈、被极端言论荼毒的微博,在经过整顿后很快就做出了改变,此前饭圈赖以生存的超话、明星榜单、热搜基本都实现了“去饭圈话”。但在监管部门眼中,豆瓣似乎一直无动于衷。

按照豆瓣方面的说法,豆瓣小组是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讨论话题的地方,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以兴趣为锚点的社区。事实上,兴趣社区也是信息茧房的天然温室,毕竟在这里都是志趣相投的人,而豆瓣小组在信息茧房的形成上则是更上一层楼。

在豆瓣中加入小组必须通过审核,组内的管理员有权对成员和帖子进行开除/删除操作,这所创造的无疑就是一个用户自发形成的闭环交流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意见是非常容易在被“消灭”的,并最终在小组内形成群体极化,成员的观点往往也会愈发的极端化。而人的观点一旦开始极端,就容易变得魔怔、有攻击性,这也就是乱象的根源。甚至知乎上就有这样的一个热门问题,“豆瓣小组为什么戾气那么重?”

但这一点豆瓣方面知道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因为豆瓣的用户与豆瓣是相互成就的,而这一切也要追溯到阿北(杨勃)当年创立豆瓣的初心上。从创立之处就带着文艺、理想主义标签的豆瓣,才有了后来被广为流传的那句“豆瓣不是公司,阿北不是老板”,豆瓣是“小而美”的、是“慢公司”。

在创立豆瓣一年后,阿北在当时接受天涯人物的专访时就曾谈到,“最理想的是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之间不矛盾”。由此不难发现,理想主义的阿北想的是“站着把钱挣了”,只可惜豆瓣的文青属性太重,可文青又往往没钱,所以这也让豆瓣在商业化上长期踟蹰不前,也有了微博CEO王高飞在2017年的那番话,“中文网站圈里面最没有价值的两群用户,莫过于豆瓣和AcFun的用户群”,以及“一边拿爱绑架网站运营者,一边固步自封狂喷新人,还不断地搞小圈子破坏社区积极氛围,把网站带到万劫不复的‘丧’中去”。

其实,不愿意看到自己喜爱的平台庸俗化,也是相当多网络社区用户的共性,从知乎到B站、再到网易云音乐都是如此,但这一点在豆瓣上格外突出,甚至可以说是豆瓣的用户裹挟了豆瓣。对于豆瓣来说,用户作为其最为核心的资产,既是支撑平台从古典互联网时代走到今天的基石,同时也成为了扩张道路上最大的阻碍。

作为一家“慢公司”,豆瓣的商业化一直被外界认为太过于克制,并且与之相对应的,是其在成本的投入上同样也很克制,因此在产品的探索上也一向都是浅尝辄止。虽然克制让这家小而美的公司,成为了为数不多从PC时代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互联网企业,但固守小而美似乎已经不再适合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并且在如今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已经不再被宽容的时刻,豆瓣在商业上克制的底气也并不存在了。

“盈利一点也不庸俗,只有庸俗是庸俗的”。

事实上,豆瓣的商业化始于2012年,在这些年里豆瓣尝试了品牌广告、豆瓣阅读、在线售票、豆瓣FM、豆瓣同城、豆瓣东西等。但到如今,其在线售票团队被出售、豆瓣同城没了声音、豆瓣FM被喜马拉雅和荔枝FM这些后起之秀超越、带有导购性质的豆瓣东西也早已下线,除了电商和广告外,豆瓣几乎没有做成任何的商业化项目。

就像当初B站CEO陈睿谈“B站破圈”时所说的那样,“小而美与发展壮大无法共存”。而豆瓣之所以能够小而美,靠的是更高的人效比。在2009年注册用户量突破3000万时,豆瓣仅有40人,而十余年后的今天,据招聘网站上的介绍显示,目前该公司的人数在100-499人之间。以不到500人的规模管理一个日活300万、月活1200万的平台,势必是有力未逮,而这也就使得豆瓣只能依靠用户自治,来完成社区的治理。

但除了豆瓣外,从B站到知乎,再到微博和小红书,基本都是平台治理为主、再辅以社区自治。在其他平台发布内容、特别是敏感或有争议的内容时,往往会有着更长的审核时间,这一点相信大家应该或多或少都有体验,但豆瓣却没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豆瓣的社区模式其实还停留在BBS时代,一个个的小组就是论坛的版块、小组长就是版主,但BBS现在是什么情况大家也都早已知道了。

依赖用户自治,再搭配豆瓣小组群体极化的土壤,最终的结果可不就是乱象频发吗?因此对于如今的豆瓣来说,要是改变当下的用户自治模式,就需要加大内容审核团队,而招人就需要钱,但只有加速商业化才能挣到钱。可一旦大规模商业化,豆瓣就没法小而美、用户就不会买账甚至抵触,从而导致其失去基本盘。

归根结底,豆瓣一直“头铁”、一直控制不住网络乱象的原因就是“没钱”,但这家公司挣不了钱的基因,可能从阿北当初在朝阳门外豆瓣胡同的咖啡馆写代码时,就已经注定了。

 

作者:三易菌;微信公众号:三易生活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AYMxHecolw5pENzJZVLK8w

本文由 @三易生活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对于豆瓣来说,亟需砍掉小组,这样新浪微博这种二流子产品就抄不了咯

    来自俄罗斯 回复
  2. 豆瓣的社死小组、哈哈哈哈哈哈小组一直是换了源泉,即使追星,娱乐公共组大多也是站着追星的

    来自广东 回复
  3. 之前几次想进小组吃瓜,苦于要写小作文,遂作罢

    来自浙江 回复
  4. 除了个别几个八卦小组,其他的都很好啊,还能增长知识,放松心情

    来自河北 回复
  5. 豆瓣确实需要好好整改了,乱七八糟的小组和无脑的言论超级多

    回复
  6. 其实豆瓣除了饭圈撕,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组的!!我在豆瓣有许多快乐的家

    来自福建 回复
  7. 豆瓣光没有乱七八糟的广告这点就比其它同类型的软件强太多了,拉踩百度贴吧。

    来自陕西 回复
  8. 最主要还是害怕群体极化产生一些对社会不好的影响吧,其实微博也该整治整治了

    来自河北 回复
  9. 有试过用豆瓣,但是觉得挺乱的,规则不清晰,进小组还要群主审核通过并且给原因,挺麻烦的

    来自广东 回复
  10. 非常喜欢浏览豆瓣不同小组的多元化的讨论,整改也挺好的,打击无意义无脑言论。

    来自江苏 回复
  11. 豆瓣是个用惯了就很舒服的APP,讨厌他的人觉得麻烦,用习惯的人很喜欢,我个人觉得除了一些很无脑的言论以外,豆瓣很舒服

    来自安徽 回复
  12. 自从发现豆瓣有很多无脑黑之后,我就不用豆瓣了,要是不整改,悬

    来自云南 回复
  13. 从公司运营成本的视角解读豆瓣头铁的原因很有新意,这个理由看起来也确实存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