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毕业”持续进行中,我还要跳槽吗?
编辑导语:受到疫情和国家政策的双重影响,近年来各个大厂都在频频进行“裁员”的大动作,本篇文章作者分析了在当前环境下,各个大厂纷纷裁员的情况下,对跳槽的选择进行分析,一起来看一下。
清明节刚过,腾讯csig事业群上了脉脉的热搜,点进去查看一个又一个的帖子,结果和大多数互联网人想的一样,裁员了。
金三银四眼看过去一半,互联网寒冬好像真的来了?守好我的一亩三分地还是做一个逆行者?
一、互联网寒冬来了吗?
过去几年,年末到新年初的大厂人日子都不太好过,因为各个巨头都或多或少传出裁员的消息。
但这些消息都好似一团迷雾,总会在三月初被吹的烟消云散,程序员们还是整装待发的迎接“金三银四”。
其实过去几年的“裁员消息”不是迷雾,只是因为各个公司都在年底梳理业务和战略调整。
动辄几万人的大厂,砍掉个别价值不高的业务或者轻度优化用人成本其实都还说得过去。
而这些动作基本会在二月底完成,所以过往的”金三银四“也能和互联网人双向奔赴。
但是,今年看起来有点不太一样。
去年末受“双减”政策影响,各个大厂有关“教育”的业务几乎无一幸免。
紧接着长视频行业巨头爱奇艺开源节流;然后京东大规模的“毕业”和本次腾讯csig裁员。
眼看四月过去一半,深圳、上海还在和疫情作斗争,这一条接一条的负面消息让一线城市的互联网人更焦虑了。
事实就是互联网的日子不好过了,大部分乐观主义者说这是短期风险,但称为系统性风险其实更合适。
经济学中系统性风险又被叫做市场风险,往往是战争、自然灾害、经济周期、通货膨胀、能源危机和宏观政策调整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宏观因素我们可以看到疫情、战争、在美中概股普跌、“双减”政策等。
微观因素我们透过大厂财报也能发现一二:抖音增长放缓、腾讯广告业务下滑、京东利润不及预期等。
各种因素的指向高度一致,所以称这次寒冬为系统性风险不算过分。
“大头兵”或者“螺丝钉”几乎没有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 一是普通人本身应对系统性的风险的能力较差,而现如今的年轻人对抗普通风险的能力都不如人意;
- 二是大厂的996和大小周让大多数普通员工还暂时无法做到既能低头拉车又能抬头看路;
- 三是过去互联网从业者动辄百万年薪的package,让整个市场的心态都处于”心如天高“的状态,更多的人愿意“卷”还是因为有钱赚,并且大多数从业者都没有想过互联网在短期内会有系统性风险。
所以互联网寒冬真的来了,在各行各业都不景气的今天来得猝不及防。
是不是过了今年就会回暖?是不是疫情控制住就会回暖?是不是中概股回港上市就会回暖?是不是俄乌和平就会回暖?
答案是否定的,互联网过去十年经历了过速发展的过程,大厂们将手伸到了科技、金融、传媒、教育、医疗等各个行业。
不但有短期快速盈利的手段,还有坚持长期主义的价值投资,而字节跳动、腾讯、阿里的员工数量都也在近几年突破了10万大关。
看似天下太平,但是当收入增速放缓,当赚钱能力下降,巨头们势必要持续收缩业务和节省成本,因为这是互联网也是商业,没有钱很难给情怀和梦想买单。
二、我该怎么过冬
作为“点”还要不要依附于这个“体”?答案对于大部分人必然是肯定的。
这个问题我们更多的从现实主义出发,所以换个问法,即如果不在互联网还要去哪里?
去考公或者事业编?去创业?去跑滴滴?或者换个行业?再不行回老家提前养老?
暂不考虑考公竞争压力大(中公教育可是去年为数不多存活下来的“教育股”)、换行业没有经验、回老家不甘心、创业没idea等这些看似困难其实努力后还都能执行的问题。
只有一个问题,就是从几十万至百万年薪的大厂到薪水相对不是那么丰厚的公务员或者滴滴司机或者苦逼创业者。
互联网人前两年刚买的房子让谁还房贷?去年刚换的新车让谁还车贷?刚生的二胎谁来给奶粉钱?
这就是现实,术业有专攻,生活有热爱。
很少有人能轻易放下代码去刷行测题(抖音上可能有),也很少有人能轻易合上电脑回老家种花花草草(抖音上可能有)。
无论是热爱技术还是热爱钱,只是工作一年又一年,日子一天又一天的过到现在,这些选择题都慢慢变成了已经有答案的填空题。
所以大部分还是被迫也好,真爱也罢,都还得继续在水深火热的互联网中继续埋头苦干。
对于那些已经小有名气的或者有行业影响力的人来说,在面对这样的系统性风险时,和上面提到的“大头兵”、“螺丝钉”有所不同。
他们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有金钱和人脉的积累,最重要的是具备一定的行业洞察力,虽然不能准确预言风险趋势,但是也早已有了退路。
而最艰难的还是那些“大头兵”和“螺丝钉”,互联网整体环境已经够糟糕了。
然而他们可能虽然工作多年但是没有所谓的“嫡系”,也可能是初入职场不久还没有工作经验。
又可能虽然苦还累但因为不懂职场的“人情世故”。
所以依旧无法做到leader或者老板满意。
所以这些人要么被裁找下家,要么想在这“金三银四”尽快摆脱苦海,进入新公司。
三、作为大头兵,我还跳槽吗
大家都戏称今年是“铜三铁四”,所以小心翼翼的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生怕有一天自己被裁。
但是也有人却逆势而行,依旧在“BOSS直聘”和“拉钩”上寻找新机会。
已经被裁的人没有选择权,只能尽快收拾情绪,在缓冲期内找到合适的下家。
如今还没有受到裁员影响却还寄希望于金三银四的人却陷入了沉思。
其实,无论大厂、独角兽还是国企都有裁员的风险,“工作稳定”这个词离互联网大环境只会越来越远。
因为“体”已经很动荡了。
所以要不要跳槽,就需要我们更多从自己这个”点“出发,再去看看自己所处的“线”和“面”,细分行业的前景,公司层面的发展等等。
程序员都是逻辑动物,面对纠结的事情更希望利用数据或者更理性的指标去衡量。
其实跳槽也可以,我根据自己的经验将其总结做成了表格,大家可以参考。
总体思路就是将各个影响因素赋予权重,每一项都有1~5分的区间,然后根据总计分数找出得分最高的那一个。
但是这个表不能一概而全,每个因素在每个人身上都不同,有人在乎收入那就提高收入的权重,有人在乎状态那就提高工作状态的权重。
永远不要轻易做决定,也永远不要轻易放弃机会。
与其焦虑和纠结,不如问问自己现在的工作是否快乐?
问问自己这份工作是否在到达个人目标的路上?
根据上面的表问问自己这次跳槽是不是值得?
如果不值得,那就做好现在工作的同时等待新机会。
如果值得,why not?
四、在不确定中找到的确定
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如今的互联网环境还是让大家苦恼的疫情,这些大型的不确定性我们普通人几乎无法控制。
但我们可以从不确定中尽力地去寻找确定,而最大的确定性因素就是我们自己。
既然大环境我们不能控制,何不多看几本书,重写一些过去的代码,了解一些新的技术和行业动态,我们可以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而不是一味的为大环境焦虑。
“过冬”是提醒我们时刻要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
所以换个角度如果过冬能让互联网人和巨头们都如履薄冰,大家才有可能会真正的注重效率并且挖掘出更大的价值。
如今“体”是重构但不是删除,我们希望将来它能变得正常。
只是当它“重构”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正在变强?
当它好起来的时候,你的基本功是否还扎实,新技术又了解多少?
而当它下次不好的时候你是否已经具备面对系统性风险的能力。
本文由 @冷观热思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大厂压力大,竞争激烈,还是要看看自己想要什么,不盲目
嗯嗯
大厂工作不是铁饭碗,极其考验心理素质以及能力,还有预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