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MBTI只是你的自恋工具

11 评论 7416 浏览 3 收藏 19 分钟

编辑导语:不知不觉间,MBTI性格测试突然火遍全网,诸如“INTJ”、“ENFP”等四字英文也被人用来描述自我的性格特征,成为某种社交密码。不过,MBTI性格测试本身是否靠谱?人们为何会如此“上头”呢?不妨来看看本文作者的解读。

忽然之间,“四字字母”在互联网上漫天飞扬。

有什么东西能让星座一夜过气吗?有,那就是MBTI人格测试。

忽然之间,“四字字母”在互联网上漫天飞扬,成为年轻人主动拥抱的新型社交标签。INTJ/ESTP/INFP……如果没有紧跟潮流,这些抽象的字母组合分分钟把你整蒙:这难道是什么计算机代码?

“ENFP,等待INTJ领养”——交友软件上,MBTI人格类型成功上位,成为筛选好友、恋人的最新指标。比起“出生决定论”的星座学,需要通过93道测试题才能得出的人格类型,看上去更硬核、更严谨,也更科学。

于是,为了融入大家的新话题,你开始积极在浏览器搜索各个组合对应的人格描述,努力多了解朋友一点点。

交友软件上,MBTI人格类型成功上位,成为筛选好友、恋人的最新指标。

不过,这套全民沉迷的人格测试,受到的诟病和质疑不仅不比星座少,而且还制造了不少偏见。

信不信,这个“准爆了”的测试,只不过给你的玄学列表,多增了一项?

一、MBTI,科学版星座?

“三天没上网,就立刻返古了。”当一个MBTI局外人,需要面对16种乱七八糟的人格代码的时候,心情可以如此概括。

MBTI测试,又称“16种人格测试”,它的结果由4个字母组成,每个字母对应一种性格特质,它们分别是外向E /内向I、感觉S /直觉N、思维T /情感F、判断J /知觉P。

这8个字母,共组合产生16种不同的人格类型,用来描述我们认识世界、判断事物以及生活中的态度。

MBTI有多火?一些星座博主,开始在生存的压力下,推出了12星座对应的16种人格分析,12×16=192种,业务压力瞬间激增。

承认吧,MBTI只是你的自恋工具

它的结果由4个字母组成,每个字母对应一种性格特质。

虽然MBTI在国内互联网走红的时间不长,但它其实是个有着近一个世纪历史的老古董,而且从它诞生之初,就受到正统心理学的排挤。

二战期间,美国人凯瑟琳·布里格斯与女儿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共同研发了16种人格测试,全称正是母女俩的名字,“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Type Indicator,MBTI)。

MBTI的研发以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为模板,但问题是,母女俩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心理学训练。女儿伊莎贝尔政治学毕业,而母亲凯瑟琳没有读过大学,二者都是心理学民科出身,理论基础存疑。

MBTI问世后,荣格发现,凯瑟琳母女曾对实验对象进行干涉,因此写信公开谴责量表的可靠性。

其他的质疑声也陆陆续续出现。

二元对立的结果并不能反映性格中的复杂和矛盾,一个感受型的人,同时也可以拥有很强的逻辑能力;而一个判断型的人,虽然计划性总体很强,但不妨碍他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也能随机应变。

在不同的情境下,人们对一道题的答案也会有所偏差,比如,面对“你的情绪变化很快”这一题,在不同的情绪阶段,一个人可能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这也是为什么MBTI总被诟病“重测信度”不高的原因。

而这背后的问题,恰恰是MBTI采用的二分法,很难反映我们真实的心理经验——以50%为临界点,52%和48%是不是相差不大?但却会导向不同的人格类型。

所以有很多网友表示,自己的MBTI总是在两个类型中反复横跳。

承认吧,MBTI只是你的自恋工具

采用二分法de MBTI(上)VS 大五类人格测试(下)。

除此之外,被测试者在测试过程中很难保持对“自我”的绝对忠诚,我们答题的时候,难免按照我们期待中的自我进行回答。当一个自我定位思考型的人被问到“你是否总是思考人的存在的意义”时,哪怕这个人已经很久没有思考抽象问题了,但他还是有可能说“是”。

因为人们头脑中的“自我”,本身就包含想象的投射。

那么,凯瑟琳母女为什么发明人格测试呢?她们的解释是,战争的残酷让她们深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而不是互相伤害,而人格测试,就是一个可以让大家认识彼此、理解差异的方式。

但真正让人格测试出圈的,是二战中后期美国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承认吧,MBTI只是你的自恋工具

我们答题的时候,难免按照我们期待中的自我进行回答。

二战开始后,美国劳动力市场逐步扩大,由于大量男性外出打仗,女性劳动参与率大幅度升高。一些新兴的咨询公司开始琢磨,如何让企业招到理想员工的同时,也让劳动者快速匹配到适合他们个性的工作。

人格测试量表,就为求职者与招聘者提供了一个省时省力的最优解。

但这套解决方案也强化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在牛津大学英语教授梅芙·艾姆雷(Merve Emre)的新书《人格经纪人:MBTI的奇异历史与性格测试的诞生》中,作者指出,MBTI巩固了这世界上已经存在的等级差异,比如公司认为一些人格类型比另外一些更适合“担任领袖”,而一些类型“更不听话”“不受控制”,因此不受管理者的欢迎。

这样一来,MBTI又和星座造成的偏见有何不同呢?

二、承认吧,MBTI只是你的自恋工具

那么,即便MBTI测试的可靠性受到了如此多的质疑,为什么大家还是会认为它“准爆了”呢?

原因是,没有人能经受得起赞美的冲击。

对普通人而言,MBTI的测试结果就是一次密集的、高强度的“夸夸集合”。

——“竞选者人格类型的人非常独立,不会满足于稳定和安全,他们渴求创造和自由。”

——“逻辑学家们展现出积极主动的创造性,异于常人的视角以及永不枯竭的智慧,这都令他们深感自豪。”

——“指挥官人格类型是天生的领导者。这种人格类型的人天生具有魅力和信心,他们所散发的权威性能召集大家为着一个共同目标努力。”

承认吧,MBTI只是你的自恋工具

MBTI的测试结果就是一次密集的、高强度的“夸夸集合”。

紧接着,MBTI会给你呈现与你同人格的名人。如果是ENTP,你就可以说自己和苏格拉底、阿基米德是同一人格;如果是INTJ,你就是尼采的现世弟子。

想想看,一个365天也得不到几次夸赞的普通人,面对一连串的彩虹屁冲击波,要如何拒绝?

聪明的是,MBTI把每种人格的弱点描述放在报告的末尾,而且以最含蓄的方式讲出。以至于被鲜花掌声冲昏头脑后,我们已经不那么在乎所说的缺点了。

在心理学上,巴纳姆效应如此解释:我们很容易相信那些笼统、空洞的人格陈述,尤其是当这些陈述强调了一个人的独特性、优越性的时候,我们就会觉得:对,说的就是我自己。

其实,巴纳姆效应适用于所有玄学领域,从星座、塔罗牌,到算卦、周公解梦。被测试者通常只能得到一个非常含糊的答案,比如“浪漫而富于幻想”“热爱自由,无拘无束”,但是,这世界上有谁不爱自由、不爱幻想呢?

承认吧,MBTI只是你的自恋工具

面对一连串的彩虹屁冲击波,要如何拒绝?

所以,如果看看其他类型的人格特质,你都能找到“很准”的那部分。

另外,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期待效应”)会在潜意识里指导我们,让我们按照人格测试的结果去自我实现。

如果你被定义为一个“富有同理心的调停者”,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更有可能去展示你的同情心。

MBTI测试之所以能短时间内火遍互联网,原因恰恰在于它满足了我们隐秘的虚荣心。

承认吧,MBTI只是你的自恋工具

那个看似平凡、普通的我,竟然有着如此多独一无二的特质和能量。

这像极了此前网易云音乐推出的人格测试,无论是性格颜色测试,还是哲学气质测试,每一次都能刷爆全网,就是因为它把我们夸得天花乱坠,让我们在上班打工的间歇,感受到了自己一瞬间的璀璨光芒。

平日里,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机会、由头去夸赞自我,但MBTI给了我们一个正大光明的自恋工具——那个看似平凡、普通的我,竟然有着如此多独一无二的特质和能量,我们必须要把它转发到朋友圈啊。

三、自我探索or偏见制造机?

“做了那么多的人格测试,仍旧过不好这一生。”

人格测试,原本是想要帮助我们自我探索、认识他人,但到最后,往往只能一次次沦为舆论场的狂欢。

承认吧,MBTI只是你的自恋工具

这些无厘头的话题,已经快速承包了我们的注意力份额。/@小红书

MBTI们怎么存放面包?INFP会给消防栓道歉吗?MBTI,到底谁和厨房八字不合?

——这些无厘头的话题,已经快速承包了我们的注意力份额。

虽说MBTI比星座复杂很多,但为了方便人们记忆,MBTI又无可避免地沦为非常单一的模板化标签。

如今,INFP(调停者)成了爱幻想的爱哭鬼;ENFJ(主人公)好为人师;INTJ(建筑师人格)是固执己见的社恐人。

MBTI的鄙视链也随之形成,比如,ISFJ(守卫者)因为友善、感性,成了“老好人”的代名词,因而被甩在鄙视链末端。MBTI的智商指数,也被从外网同步搬运进来,位居前列的类型,开始大肆地奔走相告;排在末尾的类型,只能被暗暗嘲讽。

承认吧,MBTI只是你的自恋工具

但为了方便人们记忆,MBTI又无可避免地沦为非常单一的模板化标签。

到头来,16种人格可能没有拓宽我们对他人的认知,反而强化了我们对其他人的标签式印象。

而MBTI在诞生了80年之后,在国内二次翻红,也是来自于我们认知层面的懒惰。

时下,人们在建立关系前,越来越追求“高效匹配”,人们期待可以通过各种手段,降低试错的成本和时间,实现心灵、资源的快速对接。

无论是恋爱、交友,还是招聘,MBTI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精准配对的错觉。它契合了大数据时代里人们的需求——快速、科学、易操作,似乎只需要一串代码,我们就可以排除那些可能和我们在思维习惯上天差地别的人,并让我们迅速融入到同温层。

承认吧,MBTI只是你的自恋工具

MBTI都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精准配对的错觉。

但事实是,人格的复杂远远超出我们能用语言所描述的“类型”,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过早地对他人进行标签化的定义,更大可能会错过那些让我们意外、惊喜的人。

更值得警惕的是,MBTI在企业招聘中的滥用,可能让性格鄙视链中的偏见被进一步合理化。比如,MBTI的测试结果常常落入性别刻板印象的窠臼,男性的逻辑能力更强、更务实,盛产思考者“T”;而女性重直觉,是偏向感性的感受者“F”。

目前,《财富》榜单前1000名的公司,有五分之一都把MBTI测试纳入了招聘中。如果一个人因为人格不符合,而失去了一个原本可能大放异彩的工作机会,岂不是太过荒谬?

对此,社会学家威廉·怀特在1956年就给出了方案。在他的著作《组织人》中,威廉·怀特总结了一套如何顺利通过企业MBTI测试的“作弊”方法,以应对企业不合理的人格筛选。

所以说,MBTI和企业结合后,所谓的“科学管理”,本身就经不起审视。

承认吧,MBTI只是你的自恋工具

MBTI的智商指数,也被从外网同步搬运进来。

但毋庸置疑的是,性格测试的商业潜力无穷,在全世界,性格测试带动的市场已经高达20亿美元。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网易云音乐,至今仍在乐此不疲地为用户推出一波又一波的性格测试。

所以,我们因此比以前更了解别人了吗?

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动漫《听我的电波吧》早已道出:“越是将人分类,就越是难以理解他人。”

承认吧,MBTI只是你的自恋工具

“越是将人分类,就越是难以理解他人。”/《听我的电波吧》剧照

参考资料:

  • 知著网| MBTI人格测试:一场赛博玄学的惰性狂欢
  • Ryan Smith、Eva Gregersen,Sigurd Arild| 对MBTI的怀疑
  • 16型人格测试歧视:智商不高,不配拥有性格?
  • 科技生活周刊| 我们为何对不靠谱的网络测试乐此不疲?
  • 界面文化| 当MBTI测试嵌入职场招聘:是科学管理,还是不平等的强化与再生产?
  • 利维坦| 性格分类测试是伪科学,为何大企业还在用它来招聘和管理员工?

 

本文来自新周刊APP

作者:戈多;公众号:锐见Neweekly(ID:app-neweekly)

本文由 @新周刊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知道你赞同存在即合理这句话不,一个东西的盛行肯定有他的道理,你可以质疑,但是没必要贬低。你觉得mbti只是自恋的工具,那是你根本不了解mbti,他也会详细剖析每个人格的弱点以及性格形成的环境。你贬低星座和mbti,是因为你根本不了解,你不了解的原因是你质疑,你质疑的点是每个人怎么可能被分类。事实上,就如mbti为例,一个人要么是内向要么是外向,要么理性多一点,要么感性多一点,这些为什么不能把人分类区别开呢?

    来自河南 回复
  2. 越是将人分类,越容易加剧刻板印象,从而就越是难以理解他人。

    来自陕西 回复
  3. 最近看这个MBTI很火呀,一会儿去测测玩一下

    回复
  4. 各种测试本质上都是人类内心想法或情绪的一种映射。结果很容易被我们的情绪影响,所以娱乐一下就好

    回复
  5. 哈哈哈这不就跟以前的星座运势一样吗,新瓶装旧酒。

    来自广东 回复
  6. 这个东西真是充满了个性的特点,在这个个性化的时代,这玩意儿不火才怪。

    来自河南 回复
  7. 这都能变成热潮?还不如去看手相算命呢,至少还能预测一下,测试性格该不会是为了给自己找定位做人设吧?

    来自河南 回复
  8. 有玩过这个测试,其实里面的东西没太多实质性的,逮着人夸而已

    来自广西 回复
  9. 就,都是好的结果,或者是不痛不痒的结论,当然谁都想听好话了,

    来自河南 回复
  10. 其实现在很多做职业规划的很多人也都在用这个,代表了每个人的性格以及适合的职业,不过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要产生质疑了。

    来自河南 回复
  11. 其实这个东西就是一种自我欺骗,当然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更多的还是只是自己给自己洗脑

    来自云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