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飘,读书破万“卷”

8 评论 1789 浏览 2 收藏 13 分钟

编辑导语: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少的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读纸质书了,但是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网络来吸引大家读书。本文介绍了三种另类读书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前,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实习生,杨文却保持着和正式员工一样的朝十晚九,晚上十点多到家,还会一边洗漱一边听网络课程、睡前再读会儿产品书。

“肉体走得太快,灵魂跟不上”,早就成为一线城市打工人的老梗。年轻人在职场的压力下,想尽办法“倒逼”自己读书。

书店早已不景气多年,但疫情造成的“宅”也没让图书的销售量增长多少。据一家图书咨询公司发布的《2021年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我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定价总额)为986.8亿元,同比上升1.65%,但是和2019年相比,零售市场规模下降了3.51%。

相比之下,长短视频、游戏、社区的流量却在各种高速增长,不禁让人唏嘘。

“在人类非自然的赐予,而是由自身的精神创造出来的众多世界中,书籍的世界乃是最宏大的。”德国作家、诗人赫尔曼·黑塞说,这个世界的所有书籍都不会带给你幸福,但是它们却秘密地把你带回自己的内心深处。那里有你需要的一切,太阳、星辰和月亮,因为你渴求的光明在你自己身上隐藏。

年轻人一方面希望通过读书,在职场中成为“卷王”,但却只想读“一分钟 ”、“一本书”系列。速读时代,快餐式读书是年轻人的首选。

另一方面,在社区中组队阅读、在短视频平台听博主直播读书,却成为读书常态。

读“快餐书”、“快餐式”读书,成为这届年轻人用“卷”打破万“卷”的方式。

一、读书?升职!

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届年轻人目标很明确。

据《2021京东阅读数据报告》显示,一分钟经理人、一分钟财富课等书籍,近3年销量增长率高达300%;一本书读懂财报、5G技术、区块链、智能网联车等“一本书系列”书籍,3年来更是增长了5倍左右。

此外,Zaker报告显示,我国最喜欢读书的城市中,前五位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武汉、广州。我们会发现,越是快节奏、时间紧张的城市,人们反而更愿意挤出时间读书。

显然,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将阅读作为对抗焦虑的一种解药。

刚到鹅厂实习的职场小白方方认为,“人在职场飘,总得给自己叠一些buff。”

方方告诉我们,作为头部大厂,公司培训机制很完善,光内网就有很多学习资料。但这其实也恰恰说明,大厂的竞争多要比别的地方更激烈。“你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卷,即使你从业10年了。”

在35岁“退休”的焦虑下,终生学习成为互联网打工人赖以生存的理念。互联网行业的争夺腥风血雨般,不卷容易被“优化”,何谈升职加薪的美好明天?

职场竞争无处不在,一线城市的大厂卷,四五线的小城市也不是世外桃源。

作为四线城市销售,29岁的刘奇奇在业余时间会看不少类似《99%的人都用错了销售技巧》、《人人都是销售高手》的书来充实自己。“我年纪也不小了,正在发展的瓶颈期,想看点实用的对我有帮助的书。”

京东产品经理杨文,同样强调了“实用”。

“现在时间有限,我读书以实用为主,比如产品、职场相关的。”他说道,“读书的价值就体现在看完要能用上,尤其是最近……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功利了。”杨文在句末加了一个委屈哭泣的emoji。

当必须抉择现实工作竞争与柏拉图式阅读初衷时,人们可能会变得计较得失。但很多时候,即使你计较得失,最终也可能无所收获。

“我读了差不多三百多本之后,发现自己并没有成为我想象中厉害的人。”杨文说道,“读这些书,像是一个数字。”

最近,杨文更换了一份新的工作,为入职做准备,又开始了新的阅读——《如何做秘书工作》。不过,他并不承认自己是卷王,他觉得这是现在的普遍现象,“我室友比我还卷。”

作为精神食粮的书喂不饱肉体欲望,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成为升职加薪的工具。

二、阅读,不做“孤独患者”

为了倒逼自己读书,原本很“个人”的读书,变成了一群人在打卡。

比如在豆瓣“每天提前上床N小时我们一起读书”小组中,就有超过96万个成员一起读书。

又比如,邢远建了个读书微信群,短短一个月就涌入了370多人,每天群消息999+。还在读研的陆风,也选择建了一个3人的微信阅读小群。他说:“一个人走的话可以走得快,一群人的话可以走得更远。”

今年开始在【读书打卡10年+小组】打卡的刘君说:“想通过打卡记录,督促一下自己。”看着整整齐齐的打卡记录,刘君觉得有一种有目共睹的成就感。“因为要每天读书打卡,哪天不读也很明显,没办法忽视掉这种负罪感。”

▲微信付费监督小组,图片来源于豆瓣

在“社交+读书”这件事上,最极致的还得属微信读书。

“好友在读”、“阅读排行榜”、“主页书架”、“朋友的想法”可以查看微信好友阅读情况;读书小队则像升级打怪一样,完成限时的阅读目标后,队伍中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免费阅读时长;通过“想法”功能,用户能查看其他读者的批注并进行留言互动,也可以将想法转发到朋友圈,完成跨平台分享引流。

正如张小龙所说,“社交的本质是找到同类”。

邢远的微信群里已经有不少组队成功的微信小队,也有许多像小丽这样分享阅读记录链接、阅读想法的人。

小丽最近将群昵称改成了“叫我卷王”。“和群里的大家比,我以前看的太少了,我要补回来。”随即晒出她上周阅读27小时的微信读书截图。

三、在直播间,跟着博主“读”书

这届年轻人,不光喜欢跟着刘畊宏跳操,竟然也喜欢跟着博主一起“读”书。

在抖音掀起的“读书博主热”,在小红书、B站同样遍地开花。B站的UP主“记忆图书馆馆长”单条视频播放量最高达400万,这个成绩已经可以媲美top1 UP主“老番茄”的播放量。

阅读却不看文字,而被听讲书、看分享代替。

音频学习比短视频更早乘风而起。从罗振宇的每天60秒,到半个小时讲完一本书、十节课学经济的音频内容,获得了众多快节奏中的知识焦虑“患者”,也推动了知识付费APP的迅速崛起。2016年,得到在App Store中国大陆图书类畅销榜中位居第1名。2018年,樊登读书APP上线。一年后,总用户数突破2000万。

但热闹的现象背后,却是音视频做不好知识的骨感现实。

今年3月,得到IPO第六次以失败落幕。招股书显示,用户付费意愿和数量、营收都在同步锐减。而更专注下沉市场的樊登读书,尽管在疫情期间表现良好,也受到不少“割韭菜“、“二次贩卖加工“、“拜知识教“的抨击。

音视频平台上的读书博主变现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容易同质化,赛道浏览量和传播量有限,变现渠道少。B站UP小靖学姐提到,自己完全是靠喜欢坚持,但抵不住看得人少、没有收益,做视频的动力都不足了。

这背后的根源在于,众多平台无法满足精神需求越来越挑剔的用户。阅读爱好者们认为,这些平台更像知识”贩子“,而买家依靠二手知识直奔结论,缺少了中间感悟和个性化理解的过程,很难得到真正的提升。

在得到消费超2000元后,多名用户都走向“脱粉”,“把平台的课刷了个遍,对自己有用的课程越来越少,很多新内容都没了吸引力,也不考虑继续充值。”

知无涯,音视频读书却有涯。或许,回归书籍本身,才是正道。

既然几分钟的音视频做不好讲书,那为什么不改成推书+电商?

据《2021抖音电商图书消费报告》显示,2021年,抖音图书带货直播总时长达581.8万小时,累计直播观看量为80.5亿次,图书类话题的视频播放量为1485.7亿次。

▲图片来源于抖音

头部图书达人刘媛媛、王芳,粉丝在千万量级,约等于2个刘畊宏,图书销量均超10万+;出版社自播也在布局中,磨铁文化从2021年开始每天直播3小时,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报道,旗下小说阅读账号“铁铁的书架”,在抖音近90天的直播销量达到了23.6万单。

“本来是刷刷短视频休息的,结果买了10本书”,毕业一年的小何已经很久不看纸质书了,“平时工作忙,下班了也想休息。我其实一直想看书,就是每次只是想想,没有行动。”

做不了知识的生产者,但可以做知识的中介。

短视频和直播正在成为实体图书的钩子,越多越多人正在通过这些曾被视为分流阅读的渠道,回归图书、回归阅读本身。而从商业化的角度看,读书博主也难逃“宇宙的尽头是带货”。

正如《出版人》所说,“这个时代的魔幻之处在于,笃信‘读书改变命运’,和捧着手机刷短视频,两件看似并不相干甚至南辕北辙的事情,可以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作者:黄小艺,编辑:张艺;公众号:商业数据派(ID:business-data)

本文由 @商业数据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在书本这方面真的会吃信任的博主的安利,会很想一看究竟,真的有这么好看评分真的值得这么高吗

    来自广东 回复
  2. 还有就是睡前听书,看看别人的讲解之类的,还能助眠

    来自广东 回复
  3. 读书自然有它的价值,读书可以让一个人理所当然地享受孤独,自己可以和自己玩耍,还挺好。

    来自云南 回复
  4. 读书总比不读好,没有书也可以看人民日报,精读真的很有用

    来自福建 回复
  5. 我们公司也是,光内网就有很多学习资料。这恰恰说明,大厂的竞争多要比别的地方更激烈。必须要不断学习。

    来自广东 回复
  6. 读书肯定是很好的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哈哈哈。

    来自江西 回复
  7. 读书能充实自己,说实话爱读书的人谈吐举止都是不一样的。

    来自江西 回复
  8. 读书破万卷,这个卷指的是现在的内卷吧哈哈哈,当然了,充盈自己的确是破内卷的出路

    来自安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