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阿里战略思路的理解
编辑导语:一个好的战略思路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着企业的发展与未来,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其对阿里战略思路的理解,分析了阿里战略思路的思考以及原因等,一起来看一下。
2022年4月以来,阿里巴巴主动对旗下的多家公司进行了一系列工商变更,由此引发了外界的一系列猜测——不过,其中出现了很多缺乏常识的猜测和以讹传讹。
市场越是风声鹤唳,我们越要擦亮眼睛看清事实。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上述工商变更并不影响阿里巴巴集团的公司治理和组织管理架构,只是在执行上市公司管理层早已做出的决策。
部分媒体和投资者将其理解为“阿里的现行战略方针受到了否定”,乃至“阿里巴巴的管理出现动荡”,毫无疑问是不切实际的。
自从2015年逍遥子接任阿里集团CEO以来,阿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以淘系电商为整个体系的核心,以及诸多新兴业务的支点。
然而,在此期间,阿里一直在进行“多引擎”的布局,在阿里云、本地生活、物流网络、海外电商等各个领域加注,希冀于让它们成为阿里新的增长引擎。
2021年底“中国数字商业板块”和“海外数字商业板块”的成立,以及稍早一些“生活服务板块”的成立,意味着阿里迈向“多元化治理”模式,也意味着加强业务板块在日常活动上的独立性。
过去,阿里总是习惯以全集团、全体系之力去打仗,但并非所有战役都值得这样打,而且全集团的协调需要大量的时间——这就是阿里巴巴推进多元化治理、建设敏捷组织的原因。
各大业务板块的成立,就是要提高板块内部的一致性、灵活性,一般的战役在板块内部分配资源就可以了,只有非常重要的战略行动才需要跨板块的协调。
这就像在军事组织里,中等规模的战役由集团军来打,大型战役由方面军来打,只有非常重要的、关系全局的战役才需要出动大本营预备队。
大本营只负责对各方面军进行战略上的指导,以及涉及多个方面军的资源调配,而把日常作战任务留给方面军司令员及其下属去决定——这显然不意味着大本营地位的下降,只会有利于方面军司令员按照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打仗。
无论如何,我也能理解外界对阿里的疑问,其中许多疑问已经在社交媒体上被重复过很多次了:
- 阿里本地生活服务是不是已经失败了?在饿了么市场份额并不占优的情况下,还要成立生活服务板块,把高德地图、飞猪乃至淘鲜达也拉进来,这个做法有意义吗?
- 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加注买菜、日用食杂和社区电商?盒马也好,淘菜菜也好,天猫超市也好,都耗费着巨大的资源,而投资回报率似乎远不及天猫这样的传统零售电商。
- 收购大润发,加强线下零售,不是把资产越做越重了吗?阿里在用电商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去扩充线下实体,最后会不会变成四不像?
对于上述质疑,我的态度很明确:阿里目前的战略思路很明确——建立一个包括餐饮外卖、到店、日用食杂、同城速运、到家服务、实体商超在内的完整的“本地零售体系”,从而实现对消费者近场商品及服务需求的全覆盖。
阿里云、钉钉、菜鸟将为此提供基础设施。
淘宝、天猫不但将成为支撑本地零售的现金牛,也将从根本上融入本地零售体系,这种融合已经体现在了天猫超市、淘鲜达和淘菜菜上面。
以淘系电商为代表的传统零售电商平台,规模虽然很大,但远远没有覆盖整个零售市场。
准确地说,过去的淘系电商覆盖的是“购买频次较低、对时间不敏感、本地化程度不高”的购物需求。
我们日常的大部分消费,尤其是与食品、日用品相关的消费,不能以这种方式满足;而这个市场的规模可能不逊于(甚至大于)淘宝、天猫已经占据了的市场。
上述战略,也正是近年来亚马逊正在执行的战略。2017年,亚马逊以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Whole Foods Market),从而吹响了进军本地零售的号角。
截止2021年底,亚马逊在全美共拥有599家线下门店;除了全食超市,它还拥有Amazon Fresh、Amazon Go、Amazon Books、Treasure Truck四个不同定位的本地零售品牌。
2020-2021年,在疫情导致的“宅家效应”下,Amazon在美国日用食杂零售偏好指数(RPI)当中排名第一,超过了沃尔玛、塔吉特等老牌零售商。
对本地零售的进军,也进一步推高了亚马逊付费会员数量,从而提升了整个亚马逊数字生态的用户黏性。
从这个角度看,阿里正在做的事情与亚马逊非常类似:
- 盒马鲜生对标全食超市,在大城市为中高端用户提供高质量食品,以现场消费和一小时达/半日达为主。
- 天猫超市、淘鲜达对标Amazon Fresh,兼顾多个层面的用户,覆盖一小时达/半日达/次日达乃至多日达等配送方式。
- 在物流和云计算两方面的巨额投入,阿里和亚马逊不谋而合;它们将为本地零售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
当然,良好的战略需要良好的执行。对于本地零售这种高度讲究效率、地区差异极大的业务而言,提高组织的扁平化程度、提升基层反应效率是非常重要的。
套用到军事组织上,就是要缩短准备时间,打一系列短小精悍的战役,而不能事事指望着来自大后方的支援。
既然如此,就要加强各个业务板块内部的自给自足能力。在经济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还要设立严格的内部考核机制,以衡量业务板块实现增长的性价比。
从上个季度的财务数据看,虽然阿里的调整后EBITA以及Non-GAAP净利润出现了一定的同比下滑,但是与此同时,本地生活服务的客单量同比上升了22%,海外电商的客单量同比上升了25%,淘菜菜的GMV则环比上升了30%。
这充分说明,在目前的发展阶段,阿里恰恰应该坚持“多引擎”战略,尤其是把本地零售业务的投入推行到底。
此时此刻,我认为阿里的战略思路没有问题,需要的是耐心度过这一段经济周期,等待过去的投资结出果实。
回到本文开头讨论的事件,实在有必要再说说工商登记变更是怎么回事。
对于企业来说,工商登记变更往往是基于权责一致考虑而做出的法务安排,实在没必要大惊小怪。
作为一名负责任的读者,先看门道,还是先看热闹,这是一道选择题。
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怪盗团
本文由@互联网怪盗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原来阿里的战略布局是这样的,怪不得要一直增加体量和功能
首先,阿里的战略是基于愿景和使命去制定的; 其次, 战略制定的步骤分为:战略生成、关键行动、客户反馈。
阿里目前的战略思路很明确——建立一个包括餐饮外卖、到店、日用食杂、同城速运、到家服务、实体商超在内的完整的“本地零售体系”,从而实现对消费者近场商品及服务需求的全覆盖。
——野心很大,作为一个消费者,不得不对阿里的野心感到警惕甚至畏惧。如果本地零售都被阿里垄断了,在当今这个不稳定的时代,小到个体消费者,大到整个国家,恐怕都会面临很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