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同学的残酷社会“第一课”

5 评论 5763 浏览 0 收藏 21 分钟

编辑导语:B站知名数码区up主何同学在去年毕业了,同时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需要的是完成从校园到社会的转变。作为一个极具浪漫主义的理科生,何同学这次却面临着来自残酷社会不浪漫的“第一课”。

何同学被捧得太高了,这大概不是一件好事。

某种程度上而言,何同学的绝大部分粉丝大概率都是通过他19年6月的作品《有多快?5G在日常使用中的真实体验》发现他的。站在5G广受关注的风口,何同学的这个视频,以前所未有的直观,让人们提前体验到了5G技术的爽感。他幸运地踩到了这轮“5G内容红利”,迎风而上,一夜成名。

之后的故事大家也都耳熟能详了:采访了库克,成了 B 站百大,逢出视频必上热门。他用三年时间超过了99%的创作者。

在一夜成名之后,何同学的热度也丝毫未见下降,甚至在一段时间里,“何同学”这三个字本身就成了数码圈顶级质感的代名词。

何同学的残酷社会“第一课”

如今他的每条视频播放依旧能够破千万,可依旧亮眼的数据背后,一丝裂缝正在这块“碧玉”上显现。

一、“15分钟之后”的何同学

“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这是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最为人熟知的名言。但是,沃霍尔没有告诉我们:真正的挑战,是从第16分钟开始的。

如果把时钟拨回溯到一年前,恐怕没有人会想到,坐拥近千万粉丝的B站科技区知名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现在会饱受非议。

2021年10月,何同学带来了自己毕业后的第一条视频《我做了苹果放弃的产品…》,是一款植入了乐歌升降桌的DIY视频。从被苹果放弃的产品无线充电板AirPower,到整个桌面可以实现充电,能够当做备忘录,甚至还有超炫酷的特效,精彩程度让人过目不忘。

何同学的残酷社会“第一课”

视频发布一天后,播放量达到1472.9万,“金主”乐歌股价上涨了13.51%,市值一度达到5.46亿元。何同学再次被推向聚光灯,被很多人称作“中国版乔布斯”。

也正是这条视频,成了何同学评价两极分化的导火索。有人提出,视频里的科技含量并不高,很多学习相关专业和技术的同学,都有接触甚至相当熟练。更重要的一点是,有声音认为视频中呈现出的效果并不完全真实,许多功能来自特效。

而关于特效与真实,创意作品与实际商品的讨论,何同学并没有直接给出回应,由此质疑的声音开始发酵。

事后另一位UP主“中国BOY超级大猩猩”在参观何同学工作室的视频中,现场呈现了AirDesk的桌面特效,算是间接回应了“造假”传言,但是流言本身造成的影响,却并未完全消除。

何同学的残酷社会“第一课”

4个月后,何同学发布了2022年的第一条视频《我用108天开了个灯……》,这条视频让“何同学翻车”的声音变得更大了。

分析这一期视频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因为不想起来开灯,所以想到用球砸开关,又因为瞄不准,所以做了个远距离抛球开灯装置,最后还得起身去捡球,所以需要扫地机器人去捡球。很显然,这也是一个“恰饭”视频。

何同学的残酷社会“第一课”

这条视频在发布的前20个小时内获得了327W次站内浏览,其中20%的观看者为这条视频点赞,带动这条视频冲上了bilibili全站热播的第1名。

但这期的视频的评价却远不如以前,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弹幕和评论区里的“太酷了”的声音变少了,反而嘲讽越来越多。“你曾经是个优秀的UP主,但你现在和我产品经理如出一辙”“实在不行去考个研吧”“为了那点醋,自己手工做了一碗比速冻饺子还难吃的饺子”……

何同学的残酷社会“第一课”

在知乎“如何看待何同学的视频《我用108天开了个灯……》”的问题下,1571条回答一大半都是质疑和嘲讽,“从创意到硬核,两个一点都不沾”“无病呻吟”“我是个喜欢‘无用且有趣’的东西的人,但是不得不说,这期视频挺失败的”……

就连在最新一期不带货的视频评论中,负面评价也是越来越多,这些评论也是基本聚焦在技术水平不高、专业知识不强方面。

“天才少年”荣耀不复往昔。

这背后最关键的问题是,从众星捧月到身陷舆论漩涡,为什么短短两年间大家对何同学的态度能够反差这么大?说到底,还是期待感的落空。

自从5G视频被各大媒体转载,甚至被人民日报点名表扬,何同学就被抬到了一个平常人难以达到的高度。这一方面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另一方面也让他成了更多双眼睛下被审视的对象。

随后,何同学用堪称惊艳的作品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无论是和600万人的合影,还是苹果麦金塔体验,何同学都把创意、人文和科技结合得相当精彩,再加上现在从学生到科技区UP主身份的转换,进一步提高了观众对他的期待。

所以当一点都不“何同学”的抛球机做出来后后,观众看不到科技的浪漫和人文的加持,感受不到何同学表达的态度,反而是看到的是为了推广产品编排了一个故事,期待落空的反差,直接导致了流量的反噬。

试想,如果何同学依然只是一位大学生,闲暇之余做了抛球开灯装置这样一个无用发明,观众或许可以一笑置之。但是,当他开始作为一位科技区UP主进行商业运作后,这样一条看起来并不“走心”的带货视频所带给他的,只剩下了吵翻天的评论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评价他,说他丢了自己的风格,泯然众人;说他江郎才尽,快到末路;说他变了,不再是自己的认识的那个何同学。

但是,何同学真的变了吗?

二、何同学的变与不变

在拨开一层层迷雾之后,我们其实能发现,围绕何同学产生的种种争议,大体上出现在何同学毕业之后,最直接的是来自身份的转变。

早在2020年12月15日,何同学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2021年何同学从北京邮电大学攻读电信工程及管理专业毕业,这也意味着他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以一名顶级业余运动员的履历正式进入内容赛道。

的确,业余选手可以在自己闲暇时做想做的事,但职业运动员则必须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完成应该做的动作。过去何同学的视频简介是“体验一个有意思的数码产品”,他用一个又一个质量上乘的视频,尽他所能地拉近科技与生活的距离,即使为爱发电也乐在其中。

何同学的残酷社会“第一课”

如今身份的转变为他带来的了团队生存的压力,他不止要创作,还要思考创作以外的东西。如果说过去创作的目的是为了初心,那么现在创作的目的就会偏向“现实”,而他在“现实”方面的经验还十分稚嫩。

何同学曾在视频说到“我逐渐陷入了一种困境,那就是我们找到的可以做出有意思视频的产品越来越少了”,这或许是何同学将简介换成“喜欢做贼有意思的视频”的原因。或许他也意识到只有拓宽内容维度才能有更多机会,于是我们便看到了AirDesk、抛球开灯装置这类DIY产品。

何同学的残酷社会“第一课”

这一转型是否成功?至少从网友们的争论中我们还无法下一个定论,但何同学在内容上的改变有目共睹,即使是为了商业化也无可厚非——恰了几次饭的何同学就不再是我们认识的何同学了吗?也不尽然。

在三年前的百大up主颁奖典礼上,B站是这样评价何同学的:“他是一名充满少年初心的UP主,他擅长用简单干净的文字传递信息,镜头运动丰富、转场行云流水,配乐舒适自然,内容‘贼有意思’”。

到目前为止,何同学的作品还是延续着他自己的一贯风格,在最新一期视频《我找到了我最喜欢的数码产品,但是…》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往昔的影子。

比如在测评手机时,他不会讲高深的参数,而是说手机能装进口袋,所以它是我们所有人记录生活的最好伙伴。”他不讲晦涩的分辨率,他说“如果能让回忆多一点细节,少一些噪点。也不是一件坏事。”

把人文融入科技,搭配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何同学带领我们看到的是科技背后的温度和情感诉求。最新一起视频中也同样如此,在介绍3D打印机的时候,他没有聚集于怎么操作,而是告诉我们“这是一种连接了数字和真实世界的体验”,以及在最后用贼有意思的定格动画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浪漫。

何同学的残酷社会“第一课”

“做自己喜欢的事”,在这一点上何同学没有变。

何同学曾在一次采访中说到“我觉得一个视频好的点应该有这么几个:有趣的视觉效果、具有转折的情节、帮助到观众的信息,我们一定要努力往一个项目里投入到足够多的时间、想法和精力,才能把它做好。”

这是他身上另一个吸引人的点——用心和努力。

在最新一期视频中,何同学回顾自己的5年UP主的经历,其中提到对于每期视频的制作,何同学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进行学习,面对不熟悉的领域视频制作周期越来越长,还会经历无数次失败。但他仍然不放弃,努力用自己的时间投入来让粉丝感受到他的付出。

何同学的残酷社会“第一课”

何同学变了吗?是的,他变了。变的原因是他迎来自己创作的第二阶段,他需要团队化、商业化,这种改变是他成长中必将经历的。

何同学没变吗?某种程度上确实也没变,他依然是那个把脑子里的天马行空和奇思妙想分享给观众们,用心做自己喜欢的事的何同学。

只是在这个转型的错位阶段,粉丝与大众是敏感的,一旦没有满足粉丝的期待,很容易引来负面评论,而社交媒体从不缺爱“看热闹”和爱“品头论足”的人。

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的确是何同学成长的一次机会,这让他明白在平衡内容与商业化的同时,也要看一看粉丝们的期待,哪些东西是该保留的?哪些东西是不必要的?做好商业化运营与频道调性的统一,才可以放开手脚继续出色。

毕竟,内容创作者的商业价值体现在用户的信任和粘性,而这些东西难以与高频次的商业推广同时存在。

三、何同学的未来,仍然值得期待

2017 年,何同学以拍视频的方式来纪念高中毕业,哪怕镜头带着一丝微微摇晃,故事也带着点儿毛边的粗糙,但同学们的认可让他第一次意识到拍视频带来的快乐,因为情感是真实的。他愈发地想透过故事去打动他人,用视频的方式将自己擅长的、热爱的结合在一起。

持续至今,他进入做视频的第五年,发布的视频浏览量从破万到破两千万,商业价值在赞美中变得炙手可热,非议也随之而来,外界的风雨飘摇晃动着越来越多人内心的“标尺”。

但在这个时候,我们是否忽略了当初“粉”上他的原因?

我们喜欢何同学,是因为他足够硬核吗?大概率不是,相比于工作之余制造了一台机械臂,并用它在一颗葡萄上穿针引线的“稚晖君”,何同学确实还有点距离。

我们喜欢何同学,是因为他能制造新的产品吗?也不是,靠着各种“有趣且无用”发明的“手工耿”,已经是这个领域独一无二的存在。

我们喜欢何同学,就是因为他和别人不一样,“既有理工的洞察和理解,又兼具了一丝人文浪漫”是他最大的特点。

他曾经在纪念600万粉丝的时候,将600万个粉丝ID集中在一张照片上,每个关注他的人都能从这张照片里找到自己的名字,让粉丝们真切感受到每一个微小的个体都值得被重视。

无论是弹幕还是评论,都能看出粉丝真的被打动了,而对此他说:“从前我的世界是纯黑色的,直到大家让这里闪起了点点星光。对此我真诚地感谢这张照片里的每一个人”。

在讲80年代的苹果电脑的时候,他让我们看到了很久远的文字输入、flash动画,也看到了这些如今看来早已落后于时代的产品,如何像一个遥远的伏笔一样改变着当今的世界。

在结尾时还揭开了Apple埋下的“跨时空”彩蛋。“如果你用的是支持面容识别的iPhone,那么每当你打开面容ID与密码,就会看到一个笑脸”“那是一个来自1984年的微笑”……通过他的讲解,原本冰冷的电子产品似乎也变得有温度了。

何同学的残酷社会“第一课”

毕业时,他把毕设成果改装成了“神奇星轨拍摄仪”,利用移动的云台和散落的星光巧妙地在夜幕中形成动态图案。星星、飞鸟、学士帽、“毕业快乐”等图样和文字以星轨的形式出现在校园上空,硬核技术与绚烂视觉画面的碰撞让不少人发出“这是理工男的浪漫”的感叹。

何同学的残酷社会“第一课”

不拘泥于数码测评倾于谈论产品参数的桎梏,何同学以来自日常的体验与故事串联起技术语言,用绝大多数人能够通读、理解的方式进行叙述,从辩证的视角和思考升华视频主旨,凸显的是“人”的体验与价值选择的重要性。

再加上“何同学式”的节奏,每一处的剪辑都能卡在情绪点上,行云流水地让观众的情绪随着内容节奏跌宕起伏,不断地刺激着观众的神经。

这一切,正是何同学视频的迷人之处。

直到现在,何同学视频评论区里仍然不乏“用科技的手段去做浪漫的事”“把他脑子里的天马行空和奇思妙想分享给观众”“小何依然是那个浪漫又务实的理工男”的评论,真实和用心是他的底色,也是打动观众的核心原因。

诚然,离开校园成为全职视频博主的何同学,在改变中并没有取得理想中的完美开局,甚至面临着残酷商业社会的暴风骤雨。

但关键在于他还年轻,从更普适的视角去观察,他不过是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未来留给他的成长空间还很大。

而他也清楚的知道这一点,就如同他自己说的:“学生身份是一把试错的保护伞,当你成为一个真正要赚钱的社会人后,要承担更大的义务和责任,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大家也会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你,不能犯这么多错。你要学会飞翔的话,就得跳下悬崖,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至于未来会变得如何?谁也不知道,或许就像他早年在QQ空间里的放话,终究成了一名“科技艺术家”也说不定。但人们会永远记得,那个把“1984年的微笑”带给他们的何同学。

 

作者:闫一;编辑:纪南;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veIjeAS7ncBZD5r1j5CA1Q

本文由@ TopKlout克劳锐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当时那个开灯视频我也看了,当时感觉既无用也不有趣,还是个恰饭视频,瞬间没有什么兴趣了。

    来自浙江 回复
  2. 个人认为,火了就是会被嫉妒,赛博丁真这个词不就这么来的?根源却是…?

    回复
  3. 我感觉何同学已经很厉害了,他才刚毕业,未来还很广,更何况他现在知名度也够高,能力在线,期待他未来的作品

    来自广东 回复
  4. 站得越高,压力越大,我关注他很长一段时间了,还是希望他越来越好,加油

    来自广东 回复
  5. 我认为他的方向没错……望天望天望天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