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店的一百种死法

14 评论 3562 浏览 2 收藏 17 分钟

编辑导语:随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汉服文化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但是如今汉服生意为什么不好做了呢?本篇文章作者分享了汉服店营销的状况和当下面临的困境,讲述了汉服圈的相关内容,感兴趣的一起来看一下吧。

穿汉服的人多了,汉服生意却不好做了?以前喊硬糖君合伙开汉服工作室的小伙伴,今年叨念过好几次“幸好没搞”。身边不止一位汉服店主跟硬糖君抱怨,每个月挣得“还没你当记者多”。

起初硬糖君是不信的。在一份份产业报告里,汉服明明正在过春天,风里刮得都是钱。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汉服爱好者规模达到680多万,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光是著名的曹县,就有2000多家汉服相关企业。

听到这里,汉服店治丧委员会的朋友坐不住了,火速甩来超长的闭店名单:梨花渡、夜雨寄北、绮楚集、南樾织造、兰若庭、都城南庄、衣锦九都……大量亏损、融资失败的案例令人唏嘘,真是月明星稀,大树底下不长草啊。

汉服店的一百种死法

从2018年算起,过去四年,汉服圈经历了一场漫长的自我革新。消费者结构变化,产业转型升级,营销方式迭代,新老汉服店皆或多或少感受着什么叫“热春光一片冰凉”,艰难摸索着生存之道。

遗憾的是,从业者的这些努力没能挡住席卷而来的闭店潮。虽说疫情冲击有目共睹,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汉服产业本就处于拐点。

看似热闹的汉服文化和无奈离场的汉服店铺,背后到底有一道什么产业难题?而当传统模式不再适用,这里又会成为谁的冒险乐园?

一、营销的两面

聊起汉服店铺的生生死死,很多从业者都在频繁提起营销。但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有人坚信这是成功密码,有人则将其视作“产业的一杯毒药”。

2018年以前,汉服老店的创始团队多数是袍子(“同袍”的昵称,汉服学习宣传志愿者之间的称呼,志愿为汉服复兴出力)。他们会把运营重心放在生产流程,各项开支里,版权和工艺永远占大头,几乎是没有营销费用的。

事实上,他们也没必要大张旗鼓地推广。彼时,汉服圈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同袍数量虽在持续攀升,但他们集中且固定活跃于某几个阵地,沟通、获客成本很低。汉服市场刚刚萌芽,竞争压力较小,从业者不需要花太多心思来抢夺用户。

因此很长时间里,汉服店铺用的是一套“上新”营销方案:收到设计稿后,发到贴吧、微博和社群做做预热,然后开意向金链接判断下出货量,再去跟工厂进行具体沟通和生产。

汉服店的一百种死法

汉服店主青墨(化名)告诉硬糖君,那时没人会通过多途径进行推广,顶多找相关树洞、资讯号合作下,或者以转发抽奖、阶梯满减的方式,直接刺激汉服消费者的关注。

“新品的推广费用也就几百块”,最终销量全靠口碑撬动。质量为王不仅是一个口号,是那些汉服老店的初心,也是它们忠实粉丝的信仰。

然而,时代在发展,环境在改变。随着汉服文化借势短视频起飞,泛汉服爱好者迅速扩张,也吸引无数新的掘金者来到汉服门前。他们可能不是专业的汉服人,但绝对是专业的服装生意人。

上千家汉服新店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它们清楚把握着汉服新用户的位置,在微博、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凭借一轮轮轰炸式的广告迅速走进大众视野。网红博主要请,短视频推广要做,直播带货也要玩,汉服店的营销比拼越来越激烈。

汉服店的一百种死法

抖音走红的听月掌柜

尽管也有一批粉丝矢志不渝地支持着汉服老店,但高举高打的新玩法,令汉服圈原有的“重研发轻营销”模式相形见绌。

去年初,发现店铺流量严重下滑的青墨,不得不尝试推广求生。趁着春季上新,她在短视频、社区批量投放广告,确实也因此获得可观数据。

但等算完账青墨就意识到:新品销量快速增长的背后,是利润勉强覆盖营销费用的尴尬。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粉丝的质疑也从汉服树洞号传过来,她的店铺很快被扣上“营销咖”的帽子。

这是汉服老店面临的普遍难题。入坑早的同袍更适应古早的上新氛围,对现在侧重营销的打法十分抵触。都城南庄、衣锦江南几家官宣闭店时,不少网友吐槽“用头做营销,用脚做设计”。

而几位混得风生水起的新店主,均表示“难以体会这种痛苦”。

在他们看来,卖汉服和卖现代服装没啥不同,最好的方向都是走网红电商模式。十三余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超越一众汉服老店、完成过亿融资,竞争力正在于此。

营销必不可少,但也要看具体怎么做。在老家曹县卖汉服的春冬(化名)告诉硬糖君,短视频营销比较适合小有名气的汉服店铺。

他们这种工厂店,比起做品牌更追求走量,直接在电商平台站内做推广更划算。

春冬的店铺上新时,除做信息流广告外,重点会在电商的搜索排名和品类推荐下功夫——这是常被资深袍子诟病、泛汉服爱好者却相当受用的推广方式。

二、汉服店的八字

已经闭店小半年,青墨仍对这段失败的创业经历耿耿于怀。起初,她觉得过度砸钱营销导致运营成本过高是致命失误。

如果继续躲在舒适区里,不一定会过得更好,但也许可以熬过寒冬。

后来,青墨接触到几位同病相怜的同行,琢磨出一条有趣的市场规律:风水轮流转,汉服店的运势和出生地息息相关。

她重新给自家夭折的店铺起了一卦,认定“2017年出生在成都,天生的八字不好”。

汉服店的一百种死法

这话乍听玄乎,但听青墨细分解,好像也并非歪理邪说。2017年前后,汉服圈的发展速度虽不惊人,但产业内部也正酝酿种种变化。在古装影视剧、古风摄影的影响下,视觉系同袍队伍日渐庞杂,汉服的文化价值被不断稀释。

这对当时的汉服店而言不是好事。最早那批投身汉服的从业者,绝大多数都是在文化包容性极强的成都活动、本身热爱汉服文化的同袍。

他们作为汉服复兴运动的拥趸,具有一定圈层号召力,这是开店的优势。

但其长期采用的是小作坊运作模式,除重回汉唐、都城南庄几家外,多数缺乏产业思维。说白了,这一批店主缺少把汉服生意做大的能力,青墨也不例外。

勉强糊口可能不成问题,但时代很快变了。短视频的出现,彻底改写汉服圈生态,重塑了整个汉服消费市场。

青墨的汉服店正创办在变革的拐点上,但走得是老路。她跟很多成都同行一样,直接照搬前辈经验,短时间里也还玩得转。

殊不知,此时在江浙皖正冒出大量汉服新店,以网红常服逻辑运转,迅速从老玩家手里抢走市场份额。

以十三余、春山集为代表的的网红汉服店,在供应链整合、规模化生产方面有着惊人实力。

完全不同于慢工细活的传统汉服店,它们更多采取快速推新的互联网思维运营。在这批新店的引领下,汉服逐渐摆脱粗放式生产,销售周期缩短,价格也慢慢被打了下来。

青墨介绍,她家店铺虽然走得慢了点,但胜在口碑稳当。但2020年前后,正值汉服热巅峰时期,青墨寻求融资却屡屡受挫。

投资者普遍认为,成都系汉服店缺乏电商基因,除去几家老牌代表具有品牌价值外,其他都缺乏足够想象力。

当然,江浙皖系汉服店的好日子也没过两年,就被卷进价格战的漩涡。

2021年,山东曹县突然爆红,让人看到一张新的汉服产业版图。继成都、杭州、广州等地后,它以原创汉服销售额占全国同类市场三分之一的实力,参与抢夺“汉服之都”的名号。

曹县的到来全面打响了汉服的价格战。曾经动辄三五百的汉服,定价一降再降,现在几十块钱就能买到全套,只要你不看版权、不辩山正。

其实,对于新来的泛汉服爱好者来说,他们也只想尝个鲜,根本不会在意衣服是不是在抄袭和模仿。

汉服店的一百种死法

在这场价格战里,老一批的汉服店只能亏本让利、压缩成本,甚至另开低价副牌。即便如此,它们中的很多依旧没能扛过去,最终停业整顿或永久闭店。

春冬很反感将曹县汉服、低价汉服和质量差挂钩。他反复跟硬糖君强调,曹县汉服市场确实存在盗版乱象,但原创汉服发展也很强劲,情况向好。

“我们面向的不只是汉服同袍,而是所有普通群众,这是绝对的优势”。他解释道。

三、汉服圈不吵

无数传播案例证明,单纯输出一种观点没有力量,必须是附着在具体的、有实际可感的人物、故事或行动上。在今天的互联网上,最好还是负面的,才能把声量最大化。

恨比爱持久,这是圈层文化的普遍特征,某种程度上更是其延续生命力的关键。回顾JK制服、Lolita和汉服的发展道路,我们会发现它们真的是被“吵”红的。

JK制服始终和色情紧密捆绑,Lolita至今没有摆脱媚男质疑,汉服则几度围绕形制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每当圈层内部矛盾爆发,小众文化也就在泼天热度和路人的惊奇围观里,完成一次重要的对外输出。

包括硬糖君在内的很多路人,对汉服文化的密切关注就是从2019年的“汉服分家”事件开始的。

当时,长期遭受汉服形制党挑剔的“古装党”主动站出来提出分家,建议把一些不符合汉服形制、仙气飘飘的古装归为“仙服”。

随着消息传开,此事又演变为形制党要将无出土文物参考的汉服通通除籍,最终演变成汉服圈一场前所未有的论战。

事实上,自汉服复兴运动展开后,关于汉服形制的争论旷日持久,被追骂过的“乱穿衣者”不知凡几。不过这种吵架局限在圈层内部,讨论也比较理智,声音就难传出去。

汉服分家事件则不然,搅动的是形制党、仙服党、国风爱好者等多个群体。

而正因为注定是无果的乱斗,展现出的影响力和传播度更加惊人。光是在微博,#仙服汉服#话题就有9400多万阅读量,4.1万讨论。

汉服店的一百种死法

2021年前后,抵制清汉装的事情又断断续续吵过。但一篇《严厉抵制汉服旗化妖风》的文章分析比较详尽,支持者数量远超反对者,因而没像汉服分家那般闹出大动静。

而眼下,汉服圈已经吵不起来了。两年前,新人刚刚大量涌入时,因圈层规则导致的摩擦层出不穷。

这时候,“正经”同袍和普通爱好者的声音都很大,能够推动外界注意到版权、形制等问题。

可后来泛爱好者的占比越来越高,破坏圈层规则的行为越来越普遍,双方的对话和摩擦也随之迅速减少。

汉服同袍不再执着于吐槽穿山党,也不再热衷分享汉服形制文化,一句“各自做自己”便完事儿了。

当圈层不再内斗外斗、彻底岁月静好,它是不是也在失掉一些生命力和增长性?

这个问题我们目前或许无法给出答案,但有些信号值得注意:泛爱好者可能会继续增长,但他们又难以沉淀为汉服的核心消费群体。

今天汉服明天旗袍,都是偶尔新鲜而已。不乏投资者向硬糖君表示,吵不起来的汉服圈确确实实在失掉想象力。

如何在天长地久和露水情缘之间,寻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相处之道,是汉服店亟待解决的难题。而那些早早闭店的玩家,注定少了几分渣男渣女的气质。

 

作者:刘小土,编辑:李春晖;

来源公众号:娱乐硬糖(ID:yuleyingtang),有温度的泛娱乐产业自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娱乐硬糖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因为凡汉服爱好者群体基数越来越大,就算想规范,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干脆任其发展

    来自广东 回复
  2. 感觉汉服这两年的营销不如以前了,也有可能受疫情影响太大

    回复
  3. 年轻人喜好变动太大了,一会粉汉服圈一会粉jk的

    回复
  4. 汉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文化也是我们应当传承的,所以汉服店这几年开得特别多,但又有很多弊端和打不开的市场,所以很难

    回复
  5. 汉服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文化也是我们应当传承的,所以汉服店这几年开得特别多,但又有很多弊端和打不开的市场,所以很难

    回复
  6. 当某个事物一旦火爆起来,我们要考虑的就是热点过去后该怎么存活

    回复
  7. 18年的时候抖音的巅峰也是汉服的巅峰,这么快就没落了

    回复
  8. 艾玛,看到这个标题心拔凉拔凉的,毕竟我还挺喜欢汉服的

    回复
  9. 虽然我不太懂汉服专业的知识,但是确实看到过很多关于真假汉服的争论,感觉都不好搞呀

    来自河南 回复
  10. 现在汉服竞争压力大,而且关于版权也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之后汉服会不会像JK一样

    来自广西 回复
  11. 还有97种呢?

    来自江西 回复
  12. 曾经在网络上看到因为汉服版权、形制的问题大吵特吵的,圈层之间的矛盾还是不少的

    来自广东 回复
  13. 我也觉得,如何在天长地久和露水情缘之间,寻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相处之道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来自江西 回复
  14. 我觉得汉服还挺好看的也,不看这篇文章的话我都不知道原来汉服生意不咋样

    来自江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