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疫”中就业、失业与创业

5 评论 6514 浏览 2 收藏 17 分钟

编辑导语:受大环境影响,近两年来就业环境十分严峻,今年高校毕业生又创历史新高,这届年轻人可谓是压力山大,本篇文章作者从对毕业生们的回访,以及他们的后疫情时期职业规划中,讲述了他们对人生的选择和对职业的期待,一起来看。

受到疫情的影响,近两年的毕业生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环境。

2022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同比增加167万,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同时“延迟就业”的往届毕业生,也将加入今年的就业竞争。

不过,与还在“新手村”里的应届毕业生们相比,2020年前后参加工作的往届毕业生们,却已经是过来人。

他们中,有人因为疫情被迫“失业”,有人在疫情发生后回到老家“躺平”,还有人面对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

放眼当下,就业环境依然严峻,但从对毕业生们的回访,以及他们的后疫情时期职业规划中,惊蛰研究所看到了不同的人生选择和对职业的期待。

一、因疫情两次“失业”,安稳仍不是我的选择

2019年毕业的秋雅是武汉人,本科就读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于自己的职业选择,她从一开始就有很清晰的认知。

“我们这里除了成熟的大公司,一般公司都不会设专门的人力岗,很多以人资名义招进去的人,最后都变成了行政打杂的。只有真正进到大公司,才有机会接触更专业的工作内容”。

因此,秋雅计划先从本地小公司开始,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作为敲门砖后,再去尝试应聘大公司。

大四下学期的时候,秋雅进入了一家武汉本地公司实习。临近6月份毕业的时候,因为实习期间表现突出秋雅获得了留任的机会。

工作半年后,秋雅又通过推荐进入了一家新公司,得到了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当她幻想着自己真的如同当初规划的一样,走上职场晋升路时,这些美好的想象却被突发的疫情给打乱了。

2020年2月的一天,还在家中隔离的秋雅,突然接到自己被辞退的通知。

因为我当时还在试用期,所以特别焦虑,感觉自己的梦想只差临门一脚就要实现了,但是裁判却提前结束了比赛”。

秋雅说,刚刚被辞退的那几天自己很难受,一边承受着疫情造成的恐慌,一边遭遇着梦想破碎的折磨。

“前三天饭都吃不下,不过我很快调整了过来,因为我觉得疫情是天灾,它总会过去的。这个时候我真正应该做的,是调整计划迎接下一个机会”。

由于当时还不能外出,而且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裁员,于是秋雅在父母的怂恿下,开始准备考公务员。

“当时确实没有什么选择了,而且疫情期间公务员的工资都是正常发放的,所以当时就想考公务员图个安稳”。

不过因为是半路出家,秋雅心里着实没谱,最后也不敢报名。等到正常复工之后,这件事自然而然就被忽略了”。而当再次面临职业选择时,秋雅开始格外注重行业。

“其实和许多人想进大厂一样,会觉得互联网企业或者是热门行业肯定都会更稳定一点,所以当时看了一圈,最后去了一家在线教育公司,再往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

9月份的时候秋雅再次“失业”。秋雅说,前两次“失业”的经历让她的职业理想变得暗淡了,现在一心只想要安稳,所以当家人又劝她考公务员时,秋雅选择了欣然接受。

“我知道考公也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因为我有同学从2020年考到现在都没有上岸。只是现在的环境,让我只能先暂时放一放自己的职业理想”。

秋雅表示如果可以的话,她还是希望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工作,因为那份职业成长带来的个人成就感,是其他工作无法替代的。

二、“沪漂”我不后悔,梦想不能轻易放弃

同样是经历了疫情的意外打击,前年毕业的大成则距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了一点。

毕业于某211高校广告学专业的大成,一直都有一个“沪漂梦”。并且在毕业之前,他就开始寻找上海的工作机会,原本2020年初还约好一家公司春节后去面试,结果因为疫情一直不能出门,错失了这次面试机会。

4月份顺利复工复产后,大成又开始给上海的公司投简历,但投出去的简历鲜有回音。为了不浪费时间,也为了更早地积累工作经验,大成最后选择进入一家本地广告公司成为了一名管培生。

据大成介绍,他所在的这家本地广告公司规模并不小,所有大小事业部的同事加在一起,总人数有数百人。

“但是公司业务更多的是需要商务沟通和销售的能力,在创意和策划方面反而不是特别在意。所以一开始我是有一点失望的。但是后来一年多下来,还是有许多收获的”。

大成说,自己在职期间通过内部轮岗机制体验到了媒介、商务和策划等不同岗位之间的区别,也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全面的认知。

“所以并不是说这不是我最想要的工作,就对我完全没有益处。而且在整个过程中,我也学习到了一些工作方法和团队协作的技巧,这也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而且这一年多时间,我也攒下了去上海工作的路费和房租”。

2021年10月,大成告别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终于登上了开往上海的高铁。抵达上海后,大成凭借之前的工作经验进了一家主要服务化妆品企业的广告公司,但当大成期盼着拥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时,疫情的侵袭让大成的“沪漂梦”再次遭遇残酷打击。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在家待了两个多月了,公司的业务也停滞了快一个月了。听公司里资历比较老的同事说,公司为了减轻垫款压力也不敢随意接项目。”前不久,大成在朋友圈看到有同行公司因为资金链断裂宣布倒闭的消息,这也让他开始感受到行业不确定性带来的压力。

迫于工作的压力,大成的同事最近开始在找新的工作机会,但是可以接受的选择并不多。“整体大盘下,每家公司的情况都差不多,特别是现在这个氛围,也没办法去谈薪资待遇,所以跳槽没有意义,最多是给自己留条后路,但那也不一定就是后路”。

大成告诉惊蛰研究所,如果去年没有选择来上海,自己这会儿可能已经升职了。

“不过这都是后话,自己做的选择,我从不后悔。而且我相信情况很快就会好转起来,毕竟我也是经历过一次疫情的人,一步一步来,总会变好的”。

三、回乡后,我在四线城市开了一家剧本杀店

今年26岁的小瓦,2019年毕业后在北京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内容运营,如今他已经在老家创业一年半了。关于为何选择回乡创业,小瓦说自己早就有打算了,只是疫情让他把计划提前了。

“虽然我一开始也进了互联网大厂,拿着同学们都很羡慕的高薪水,但是这些和北京的房价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相比之下,可能去二三线城市,或者回四线城市的老家才是我的归宿”。

2020年春节,小瓦因为工作的原因临时决定不回老家过年。后来老家出现确诊病例的消息,把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主要是担心父母,而且老家不比大城市,外卖、快递这些都不发达,很可能会有生活物资短缺的问题”。

好在因为外来人口不多,防控也比较及时,小瓦的担心很快就被解除了。但也是这一次经历让他意识到,自己还是应该回到父母身边。

2020年下半年,小瓦辞去了北京的工作,下定决心回到老家创业,和朋友一起开了家剧本杀店。

一线访谈丨这届年轻人,“疫”中就业、失业与创业

*受访者提供

“现在想起来,我也不知道自己那个时候哪里来的勇气。可能也是年轻,还没有太多来自生活的压力”。

说是合伙创业,其实小瓦只投了3万块钱。

“店面是用朋友家的独栋自建房改的,一共两层楼,关键地段特别好,就在我们当地的一条商业步行街附近。除了添置了一些简单家具和日常的水电费,基本上没有其他的硬成本。我们投的钱都花在了买本上面”。

按照小瓦和朋友的规划,不请人的情况下,一天光剧本杀的收入就能有2400元。即便一周只有周六、日工作,一个月也有接近两万元的营业额。

“虽然和以前的收入相比并不多,但是在我们老家这种四线城市,已经能够生活得相当不错了。而且平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店内的空间做做简餐生意,这样也能增加不少收入”。

小瓦告诉惊蛰研究所,他最初要做剧本杀店的时候,心里是没有底的。

“主要以我对老家的理解,感觉不会有那么多年轻人喜欢这个东西。但是回来后才发现,原来现在四线城市年轻人的消费力,已经相当可观了”。

一线访谈丨这届年轻人,“疫”中就业、失业与创业

*受访者提供

根据小瓦的分析,剧本杀这种新兴的线下娱乐方式本身在小城市就比较少见,所以一旦出现,很容易快速积累稳定用户,而且很多情况下老客户都会带新客户,几乎不需要推广。

“而且我们这边适合年轻人的娱乐方式也比较少,像我们的店现在经常会有年轻的老师和公务员下班后来玩。有老师告诉我,自己的职业身份经常出去吃饭喝酒不太合适,所以更私密并且更新奇的剧本杀,就成了一种可以彻底放松娱乐的社交方式”。

小瓦说,自己很满意现在的生活状态。“创业的压力肯定也是会有的,但至少时间上更自由了,还可以陪在父母身边,也不用被996弄得身心俱疲。其实,任何一种职业选择,都会遇到新的挑战,但是不论结果好坏,这都是由我们自己掌控的人生”。

四、工作是双向选择,疫情让我看到更多选项

2019年本科毕业的Roro,最初凭个人兴趣,选择将文娱产业的新媒体工作当作了自己的职业目标。

为了让自己距离目标更近,Roro不仅跨考了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研究生,还努力通过实习来积累工作经验。

不过在追逐职业梦想的道路上,当Roro亲身经历了疫情下的职场挑战后,也在不断修正自己的选择。

据Roro介绍,在临近毕业的时候,她顺利进入一家互联网大厂,成为了一名新媒体运营实习生,这段实习经历让她对自己原定的个人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认知。

“你可以从身边的前辈身上看到你未来的样子,而我被那种媒体工作的专业魅力深深吸引。但是在后来进一步的实习和工作中,我发现新媒体这个选项或许并不适合我”。

一线访谈丨这届年轻人,“疫”中就业、失业与创业

*受访者提供

2021年下半年,Roro通过秋招顺利进入了北京的某互联网大厂。但是与最初规划的新媒体方向截然不同的是,Roro任职的是公司toB业务的产品岗位。

“因为之前的工作经历,让我对原本的职业方向包括我自己有了更深层的认知和理解,所以也让我再次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

Roro认为,工作是个人与职业双向选择的结果,对职业要有目标,但也可以灵活选择。

“很多人都不一定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这时候继续坚持之前的选择反而会成为一种障碍。倒不如立刻行动起来,多积累工作经验、提升自己的整体实力。这样才会有更多选择的权利”。

一线访谈丨这届年轻人,“疫”中就业、失业与创业

*受访者提供

她还提到,疫情中的毕业生们虽然遭遇着一年比一年严酷的“求职季”,但是也有不少年轻人在面对职业规划的时候,不再执着于找一份朝九晚五上下班的工作,而是选择各种充满机遇的新职业。

“我身边就有同学在开网店、做自媒体博主,还有给剧本杀公司写剧本的。他们一年赚到的薪水,也不比大厂员工低。所以现在的毕业生们,可以把目光放宽一点,这样也能有更多的选择。适应新环境的第一步就是接受它,在实践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不论环境怎样变化,你都能争取到新的选择”。

*为保护受访者隐私,以上均为化名

 

作者: 雨谷;来源公众号:惊蛰研究所;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vWBA3Vmf7F5_H-eIjMHNQ;

本文由@惊蛰研究所 授权发布于人人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一场疫情让大家发现吃国家饭是真的香,什么都是虚的,体制内才是真的

    来自陕西 回复
  2. 这个疫情真的对中小企业还有创业的冲击很大,不行还是事业编香

    来自山东 回复
  3. 感觉现在真的很难呀,疫情确实给很多人带来了影响,不过还是要逐渐适应的

    来自河南 回复
  4. 疫情对各方都有挑战,要做好真的好难,主要也是有各种压力,希望疫情快结束吧

    来自云南 回复
  5. 适应新环境的第一步就是接受它,在实践中去锻炼自己的能力

    来自中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