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栓Q”了,我真的“会谢”

21 评论 3127 浏览 5 收藏 16 分钟

编辑导语:“栓Q”、“芭比Q”你一定听过类似的词汇,这是新的互联网热梗,然而越来越多人出口便是互联网黑话,甚至连小孩子都在使用这些谐音梗,这一现象让人们开始担忧,年轻人还能好好说话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很难进行一场正常、严肃的对话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你频繁从孩子、同事、朋友、网友口中听到“栓Q”、“真的谢”、“芭比Q”?

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会在互联网上看到各类谐音字、错别字、字母简写,但秒懂它们的含义且露出意味深长的一笑?

这一切的变化好像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直到有人将这种现象戳破,引发争论。

微博用户@尚龙老师近日发微博称,他发现新一代人(包括孩子和家长),都正在养成一种新型的文字体系,这种文字体系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了适应平台规则,将“秒杀”说成“秒秒”,将“赚钱”改成“赚米”;一类是栓Q、芭比Q等流行热梗。

别“栓Q”了,我真的“会谢”

网友发现主播都会说替代词

实际上,从互联网出现,一些“黑话”和流行语就开始在小圈子内流行,但近两年,这些流行语开始渗透至我们的日常交流中,甚至影响到了刚学会汉字的孩子。“救救孩子”,尚龙老师称。

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每一个时代都有特定的情绪表达和语言体系,语言也有自己的生长迭代需要。

而我们好奇的是,年轻人的语言习惯一定要被互联网影响至此吗?在快速学习和适应这类“黑话”之后,年轻人们还有多少时间和空间留给“好好说话”?

一、互联网遍地“黑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好像默认,在网上冲浪的时候需要另一套语言体系。

正如@尚龙老师发文所说,直播时,需要将“秒杀”说成“秒秒”,将“赚钱”改成“赚米”,将“直播间”改成“啵啵间”。

7月13日晚间,“抖音黑板报”头条号对此回应称,不能提“秒杀”“赚钱”“直播间”等是不实消息。这份回应中还提到,主播在符合规范的情况下可以对“秒杀”进行正常表述;而关于后面两种说法,抖音并没有相关规则,网友使用变体、谐音等表达属于网络黑话,平台并不提倡。

7月14日下午,@尚龙老师再次发文称,自己在刚开始直播时,就有人给过他两张表格:一张是直播违规注意细则,另一张是广告违禁词。而类似的表格还有很多,大都来自于参与抖音直播的一些电商学院。

实际上,不管平台方是否设有“违禁词”,一些商家和品牌在各平台直播或发布短视频作品时,确实都会使用替代词,例如将“消炎”标注为“消火火”,将“敏感肌”标注为“敏敏肌”,将“买”和“钱”标注为M和Q等。

别“栓Q”了,我真的“会谢”

不同的大主播都会在字幕使用字母替代敏感词

不止短视频平台,其他互联网平台也有很多限制,内容发布者“紧张”到连电影《杀死比尔》都要改成《口死比尔》。网友们对此不但见怪不怪,还会“心领神会”,转而自发研究谐音、错别字、表情符号、缩写等进行“语义”替代。

但值得一提的是,7月13日,B站和微博已先后发布公告,呼吁用户规范使用汉字,将对站内利用谐音字、变体字等“错别字”发布、传播不良信息的违规行为开展集中整治。

如果说,上述这类“黑话”尚且属于被动使用,有一类新型流行语正在互联网平台上被网友们主动传播,如栓Q、芭比Q、我真的谢、大冤种等等。

互联网运营小伍表示,一开始这些词只是一些主播或素人的口头禅,因为发音和词组的“猎奇”被各大主播模仿和复制,并被赋予了一定的语义,这种表达就扩散开来了。“经过不断传播,这些词由一种口头禅变成一个热梗,在用户心中产生持续的记忆,最后彻底出圈,甚至形成一种语言体系。”

这类流行语还从网络上蔓延到了线下。@尚龙老师称,曾在小区听到一群孩子扯着嗓子喊:完了,芭比Q了!几个小学语文老师也曾向他反馈称,现在小朋友闯了祸都是“完了,芭比Q了”,要感谢同学的时候全是“听我说谢谢你”,自己在讲解知识点,学生在下面“啊对对对”……

这群孩子刚学会汉字没几年,就已经学会说网络“黑话”了,而且还将“黑话”写进作文里。一位在职语文老师称,班里部分同学写作文时使用网络“黑话”的情况非常严重,她指出后孩子根本不知道哪里有问题,“说明,使用网络流行语对他们来说已经常态化了,很难纠正”。

“真没想到,现在好好说话都成了一种奢求。”多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感慨。

二、是栓Q选择了我们,还是我们选择了栓Q?

其实自从有互联网开始,网友们就开始生产和使用互联网流行语。书评人、专栏作家维舟在一次活动中总结,网络流行语在中国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005年之前互联网刚开始流行,彼时的网络流行语大多是简易的表情符。2005年博客出现,大量UGC内容的产生,为网络流行语的大规模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媒介支持,但总体上,依旧带有明显的青少年亚文化特征。而到了2013年,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普及,曾经在小圈子里使用的网络流行语开始向全社会扩散开,逐步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用语之中。

顺着这一脉络,可以看到,从Web1.0时代的门户网站、贴吧、论坛、空间,到Web2.0时代的博客、社区、短视频、直播间,用户一直都在自创加密“黑话”和流行语,目的是为了规避被举报、屏蔽的风险,或是便于小众圈子内的无障碍交流。

当年遍布在空间、贴吧内的火星文,去年流行起来的“yyds”“zqsg”等00后的常用表达,以及现在的错别字、谐音字等,都属于这类“黑话”的范畴。

别“栓Q”了,我真的“会谢”

曾有明星发火星文喊话粉丝

一位网友也指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与映射,在一定群体中传播的同时可以获得情感共鸣和精神认同。但语言本身也是一堵高墙,墙内是“懂的都懂”的同好部落,墙外则是一头雾水的“数字难民”。

“圈子外的人原本是在被动接受这样一种表达方式,但久而久之,为了融入这个圈子,或者更顺畅的在网络上进行交流,圈子外的用户会下意识的主动去‘补课’,防止自己‘不入流’。”资深品牌公关人士蒋明昊解释。

随着流行语的不断使用,过了这么多年之后,这些新的语言开始不断渗透进我们已有的语言体系中,变得日常化、口头禅化。虽然大热的流行语和名梗时常更新换代,但人们使用流行语当口头禅的习惯已经逐渐养成,原本的“冲浪语言”开始进入生活。

习惯究竟是怎样养成的?

一方面,流行语和梗本身具有娱乐、调侃、戏谑的特质,可以使用在日常场景中。“不管是工作场合、相亲场合、社交场合等,大家都会像用表情包一样去使用这些口头禅,作为自己表达和发泄的出口。”小伍称。

另一方面,如今,品牌方或者达人们想要快速加入甚至是驾驭如今的互联网语言生态,就会先发制人——用热梗和流行语占据流量,学习年轻人的说话方式。

“在做网络传播的时候,很多品牌方会刻意地去学习这些语言方式,目的是接触它的目标用户群体,同时‘收割’一批流量。”蒋明昊称。

如果说以前的互联网流行语更多是被用来表达和传递信息,现在的流行语则更多被用来宣传、营销和圈流量。一个很明显的例子是,栓Q、大冤种等关键词在互联网平台上拥有数亿的观看量,不少达人会带上关键词发布“反向种草”相关的视频。

无论是被动接受达人的洗脑传播还是用户主动接梗玩梗,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互联网平台上的流行用语正在占据我们的日常语言空间,开口即“黑话”。

三、热梗终将过气,年轻人要好好说话

随着这些互联网“黑话”从线上传播到线下,从特定人群传播至学生群体,争议和担忧也随之而来。

其中之一便是,人们原本想要通过一种看上去更无害的“黑话”,来消解系统性的风险,但这类“黑话”一旦被长期使用,可能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背后的逻辑是,这类“黑话”和流行语频繁地出现在不同的语境中——不管是在互联网平台的标题、视频、评论区、弹幕中,还是在严肃的场合中,这样下去,或将导致一些人表达退化、语言匮乏。

对此,知名汉字博主@王左中右就先后多次发文,表达担忧。其在文中称,“每天每时每刻都会很多的新词,比如跺jiojio、绝绝子,比如一些莫名其妙的首字母缩写,“钱”打成“Q”,“脸”成了“L”。所以我们生活的时代:歌词越来越口水化,文学越来越网络化,诗歌越来越浅显化,大众词汇越来越庸俗化……当什么都可以绝绝子的时候,当人人都愿意绝绝子的时候,就不会再有什么成语绝句了。”

这样的观点并不是首次出现,2021年9月,新华每日电讯也在《拿什么拯救被“梗”住的“文字失语者”》一文中指出,借助表情包、梗、流行语、省略语的表达,不是你在说话,而是“话”在说你。久而久之,你的文字表达能力便被梗塞住了,失去自如地用文字表达想法的能力。

但有人反对这种说法,认为网络热词也是一种语言表达和情绪表达的自由,语言自身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生长、迭代和演进。

需要注意的是,从打工人、凡尔赛、内卷到栓Q,同样是流行语,词汇本身所具备的社会性却正在流失。新闻传播学教授王佳鹏曾指出,网络流行语的关注重点从公共事件转向了娱乐调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为什么现在流行热词的广泛使用,会引发大量的讨论和担忧。

小伍称,“形成这样的趋势,背后一定是多元因素在起作用,比如互联网群体的快速扩张、传播媒介的改变、短视频和直播带来的娱乐化和碎片化等。”

对此,一位网友的总结比较深刻,“虽然流行语是一部分人共鸣的结果,但对每个个体来说,流行语终究不是自己的声音,它可能会淹没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使我们处于失语状态,失掉主体性。相比用流行语,我更愿意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正如一名传播学学者对开菠萝财经的分析,年轻人可以说流行语,但不要忘记,语言是思想和意识的外衣,越是被流行语包围,我们越应该好好说话,网络热词也不应该不分场合地被滥用。

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会反复强调语言的重要性。《阿凡达》花费巨资打造的全新语种,表明语言是各类观念和文明的载体,当它们被破坏、被侵蚀,那些我们珍视的东西也将随之毁灭。这不是“狼来了”的故事。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伍为化名。

 

作者:苏琦;编辑:金玙璠

来源公众号: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关注直播电商、新消费,专注深度内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开菠萝财经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说抵制网络热词的基本都是接纳不了新事物的古董,思维基本固话。可你想过没有,所谓的网络热词不过是热在一时,曾经的网络热词“给力”“我勒个去”、“鸭梨山大”、“神马”、“我也是醉了”,再老一点的“美眉”、“MM”、“GG”、“沙发”、“打酱油”等等,这些所谓的网络热词难道就不曾躺枪吗?但是时至今日,还有几个人会使用这些网络词。依我看,网络用词这种“特殊语言”,只会不断我更替迭代,永远不会消失,你今天禁了一个“绝绝子”,明天就会出现“jjz”,与其批判,不如引导,告诉年轻的他们这些梗词、网络词,背后的原委和所代表的意思,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别人说,绝绝子,你也说绝绝子,究竟绝绝子是什么意思?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演变成绝绝子?完全不懂。说网络词不可怕,盲从才可怕!

    来自广东 回复
  2. 又来老调重弹 网络用语污染这个议题十几年前就存在了 但也没见谁把网络热词写到高考作文里 正如书面语和口语的差异 也没见谁生活中讲话就是写论文的标准吧?

    回复
    1. 我会把拴q等网络热词写进我的论文致谢hhh过了十年再看可能也是时代的眼泪了💧

      回复
  3. 用流行语我觉得没什么吧,上网不就是为了图个开心吗,这些流行语有的时候真的感觉不一样诶

    来自山东 回复
  4. 实话,很多人说这些词语的时候,我真心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且也无心知道。

    来自河南 回复
  5. 我还挺厌烦这些黑话的,感觉大家都这么说好无奈啊,正常说话不好吗,搞笑是搞笑但是有时候真的很无语

    来自云南 回复
  6. 创建黑话难道只有在年轻人和特定圈子里吗,各位互联网从业者倔强得不肯好好说各个大厂名字,一定要用鹅厂猪场开水厂指代的时候,难道觉得自己比用栓q替代谢谢的小学生高级到哪里了吗?

    来自广东 回复
  7. 难道有些谐音梗不是因为平台禁言吗?但是人们还是要传递相关的信息,所以就会出现谐音来规避平台的禁言。

    来自北京 回复
  8. 热梗终将过气,年轻人要好好说话,确实是这样,我们不能将那些话天天挂在嘴边

    来自浙江 回复
  9. 这些也是我自己平时会挂在嘴边的话,很幽默,也能拉近跟朋友的距离

    回复
  10. 天啊,我也发现自己刷娱乐视频太多,都快被同化了

    回复
  11. 真的救救孩子吧,偶尔当娱乐可以,但这可不是什么值得传承的文化

    回复
  12. 可悲,我们以前都是用成语骂人的,现在小孩只会网络梗

    回复
  13. 我真的会谢,我真的栓Q,简直就是我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哈哈哈

    来自江西 回复
  14. 很难不使用网络热词,看多了就习惯了,然后脱口而出,以至于觉得我们更贴合自己心情的词了

    来自浙江 回复
  15. 笑死了,平时跟朋友说一些事情出口就是:我真的栓Q

    来自江西 回复
  16. 大家别忘了自己小时候也说火星文、当时的流行语大人也不理解,不影响到了一定年龄就好了并且想砍死之前的自己

    来自北京 回复
  17. 语言是座墙,特殊的语言代表你是墙内的人,当所有人都理解的时候代表了所有人都在墙内,就会诞生新的墙,把一部分群体和大部分群体隔离开,年轻人喜欢的是特殊性而不喜欢寻常性;就像当年大人老师越说周杰伦咬字不清,我们就越喜欢,因为他们听不懂,也不配懂我们的语言

    来自上海 回复
  18. Q:我做错了什么 又要被酸还要被栓 真的会谢。。

    来自福建 回复
  19. 小孩用网络语当现实语言表达怎么办?这边建议是狠狠批一顿,一顿不行就加多几顿,让你的孩子分清虚拟与现实的区别。(真实体验,若不管用,概不负责)

    来自广东 回复
  20. 小时候有些同学就用网络流行语写作文被老师当着全班批评了,然后后面我们就都知道网络用语和现实要分开来了哈哈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