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嘴替,温暖了四季

10 评论 5057 浏览 10 收藏 16 分钟

编辑导语:大家都听说过“手替”、“武替”等等,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嘴替”,但是提起互联网嘴替想必大家应该不陌生。本文介绍了什么是互联网嘴替,以及为什么会有互联网嘴替等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先给大家科普一个冷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嘴替”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职业。

在庞大的演员替身宇宙中,除了我们熟知的“武替”“裸替”“手替”,当导演要重复拍摄吃饭戏份的时候,就会找个饭量大的演员,小嘴一抹、口红一涂,当起明星的“嘴替”(又称“饭替”)。

早在几年前,人气动画片《学园救援团》中,也曾出现广告代言人在吃棒棒糖时使用“嘴替”的场景——总而言之,拍戏还要用“嘴替”,这已经足够让人大受震撼了。

而如今随着互联网语境的变迁,“嘴替”一词又衍生出了全新究极进化体——继各大互联网文学之后,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词:互联网嘴替。

一、我宣布,他是我的“互联网嘴替”

什么是“互联网嘴替”?

各位热衷于“举一反三”的朋友,请收起你们的无效脑洞:此“嘴替”非彼“嘴替”,人家可不是在网上做“沉浸式吃播”、隔着屏幕替你吃东西,而是根据互联网流行语词典“小鸡词典”的释义,“互联网嘴替”指的是在网上冲浪时,能把我们心里话说出来的神仙网友。

“有时很想在网上说点啥,但因为口才不好或不好意思说出口,此时有人替我们说出来这些话,甚至比我们说得还好,这种想法被完美表达出来的感觉真的很爽”。

根据“广大网友心声”的差异进行划分,“互联网嘴替”主要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你说不出的东西,我来说;二是你不敢说的东西,我来说。

一方面,在互联网上,口才不好的“语言废柴”比比皆是。

豆瓣上就有一个“吵架没发挥好组”,小组成员将近40万人,他们由于语言知识储备不足或缺乏临场反应能力,常常想骂人都骂不到点上,容易在“实战演练”中吃瘪。

而此时最受大家欢迎的“互联网嘴替”,当然是擅长辩论的各大辩手和脑回路清奇的脱口秀演员了:前者拥有海量的知识储备、无懈可击的逻辑和强大的应变能力,而后者则总结个人生活经验、展开精辟犀利的吐槽,让人无法反驳。

用海清的话来说,这些人不是你的嘴替,而是你的神——不管你喜不喜欢、认不认同,相信你都无法忘记辩手马薇薇让你养的那条狗,也无法忘记脱口秀演员杨笠的“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

以此类推,热门文学作品中的精妙比喻、各大影评号中让人直呼过瘾的烂片吐槽,以及互联网各大KOL的崛起,一定程度上都离不开“互联网嘴替”的助力。

顺带一提,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职业代骂,顺着网线替你爬过去骂人,这也算是“凭实力赚钱”吧。

另一方面,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出于礼貌、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将心里话说得太直白。因此,敢于在公众面前直接开炮、表达自我的名人,就成了最受欢迎的“互联网嘴替”:

比如前段时间,GQ小编在采访选秀出身的爱豆胡春杨时,就在镜头前直言不讳,说出了公众对流量明星的心声,一度引发热议。

“你觉得表演不好,你可以去上很多表演班;你觉得自己唱跳不好,你就去练习室练;你觉得自己想要有团,你就去找自己的队友,但是你好像什么都没有做”。

除了娱乐圈的怼人语录,近年来一系列意外走红的“真性情”言论,也让一向受人敬重的名家名导,成为了新晋“互联网嘴替”。

作为“高温限定”语录之一,作家契诃夫在书信集中提到:“天啊!我多么懒散,这是天气的过错。”在大学毕业季,作家季羡林的话又成了大学生的至理名言:“东凑西凑,七抄八抄,这就算是毕业论文。”被问到人生理想时,人们又搬出导演李安的金句:“我没有理想,我就整天幻想”。

相信你也发现了,讲出以上这些话,并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文字水平,但话从谁口中讲出来却很重要:打工人吐槽“很累”,杀敌一万自损三千,但托尔斯泰吐槽“很累”,分分钟可以获得上万条点赞。

果不其然,大部分人还是在“借他人之嘴,行摸鱼之实”,而这种方法确实有效——“互联网嘴替”,听我说,谢谢你!

只要人气够高,小丸子也可以成为“互联网嘴替”。

二、万物皆可“互联网嘴替”

所谓的“互联网嘴替”,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2021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中,出现了“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等热梗,均出自“互联网嘴替”之口。

而作为时下热门的明星人设之一,“互联网嘴替”也早有前身:不论是让人眼前一亮的“金句输出机”“人间清醒”,还是语出惊人的“拽姐”“真性情”,都是换汤不换药的营销策略。

拿出手机随便一搜,你就能收获大把例子:演员乔欣被问到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时,直接回答:“现在的人还轮得到(考虑)怎么平衡吗,有哪样就搞哪样吧”。

演员孙怡听到“走出失恋最有效的办法是开启下一段恋情”后,直接来了一段逻辑满分的吐槽:“上哪去认识那么多新的人,除非你之前就有备胎,如果之前就在养备胎,那就活该被甩”。

互联网嘴替,温暖了四季

为什么“互联网嘴替”这么吃香?显而易见的是,它能为大部分人提供情绪价值。

在面对一系列公共议题时,“互联网嘴替”能够完美地表达大家内心的想法;在吐槽奇葩事件时,“互联网嘴替”又凭借一针见血、得理不饶人的吐槽功力,让人们感到极度舒适。

因此,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影视作品中最受欢迎、讨论度最高的角色,一定是个能够为大家发声的“互联网嘴替”。

《梦华录》中的孙三娘,将胡搅蛮缠的“闹事者”推入水中,让人直呼解气:“你被一个女人推进水里,看你以后还怎么有脸见人!”《幸福到万家》里的何幸福,路见不平就仗义开怼,不给对方留一点情面;《星汉灿烂》里的程少商,也能奶声奶气地把作恶多端的坏人噎得说不出话来。

在剧中,主人公不再是隐忍受气、任人拿捏的软包子,而是敢于打破规矩、怼天怼地的先行者。在剧外,剧方也迅速掌握了这一流量密码,在宣传中加入“互联网嘴替”的话题标签,用火力全开的台词吸引路人“入坑”。

另一方面,“互联网嘴替”不仅意味着“替代性”,也能够反映出人们之间的共同性:

尽管具体的语言措辞、说话风格因人而异,但人们与“互联网嘴替”一定有着相似的价值观,才会对其发表的言论产生高度共鸣。

不论是各大恋爱综艺里的“观察室嘉宾”,还是热门短视频中的“Reaction”博主,他们都肩负着“互联网嘴替”的使命,观众正是希望从他们身上看到和自己相似的反应:当节目中的素人做出了奇葩行为,他们会马上展开精准吐槽;当节目中成了一对情侣,他们又会和观众一起嗑CP,比谁都上头。

而社交平台上的热门“互联网嘴替”视频,也早已在标题和标签上暗藏玄机,根据不同的定位人群进行分门别类。

#储殷是职场人嘴替# #章鱼哥简直就是打工人嘴替#,让职场打工人产生高度共鸣;#哈妮克孜是我劝分闺蜜时的嘴替# #玲花是我嗑cp时的嘴替#,又将其细分到了具体的应用场景当中。

于是,当人们开始聚集在某条视频、某条微博的留言区,一起“认领我的嘴替”时,就会有一种置身群体中的归属感,也能加强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这也让“互联网嘴替”迎来了无限循环:会说话,你就多说点!

三、“我不想再看到互联网嘴替了”

和互联网文学一样,“互联网嘴替”也一度陷入争议漩涡,引发人们担忧。

早在2019年,中青报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就显示,76.5%的人感觉自己的语言正在变得越来越贫乏:“平常基本不会说成语、诗句,也不会用一些修辞,而是不自觉地复制别人说的话,表达意思也只会用一种方式”。

医学上有一种疾病叫做“表达性失语症”,指的是因大脑病变而无法说出完整的词汇;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也患上了“互联网失语症”,出现了提笔忘字、言语匮乏、不知如何描述一个事物的情况。

前段时间,互联网上有人用“累丑”一词形容上班熬夜后的模样,不少网友深以为然,还煞有介事地转发词汇、分析成因,但评论区也有人一针见血:“这说的不就是‘憔悴’吗?现代人连语文都学不好了?”

互联网嘴替,温暖了四季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申小龙曾指出,“互联网嘴替”“互联网文学”的流行与“不假思索”的转发热潮,会钝化人们的感受、让大家产生语言上的惰性。

的确,习惯于引用别人的观点而不加思考,沉迷于重复网上的热梗甚至滥用,或许正在让我们成为一个孜孜不倦的复读机,慢慢失去自己的创造能力。

除此之外,“互联网嘴替”带来的情绪价值,也是一把双刃剑:当人们习惯了直白爽利的台词、看多了带有“爽文”滤镜的对白,就很难再接受委婉的话术。

不少标榜着“互联网嘴替”的短视频博主,把没素质当作真性情、毫无来由地对着别人劈头盖脸一通骂,以此博取流量,让这一有趣的流行文化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从“真诚高级的表达”变成了“无知肤浅的谩骂”。

正如博主@献給阿爾吉侬的花束 所说,以无知肤浅为荣,嬉笑怒骂、阴阳怪气为主的流行文化,正在瓦解严肃议题的生存土壤,“文艺范”变成了无病呻吟的同义词,而人们也越来越缺乏倾听他人说话、与人共情痛苦的能力。

“互联网嘴替”,十个有八个是代骂。

当然了,“互联网嘴替”并不是洪水猛兽,它是适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产物。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的“互联网嘴替”和互联网文学,也自有相应筛选和淘汰的机制,没有什么东西会轻易因此“毁于一旦”。

过去几十年来,有不少互联网词汇已经被时代淘汰,比如风靡一时的火星文、在QQ时代流行的缩写词“GG”“MM”;也有很多出人意料、颇具巧思的热梗,成为了人们如今的常用语言。

作为使用者,我们当然可以把“互联网嘴替”当成是生活的调味剂,毕竟哪怕是在中学写作文的时候,我们也常常引用他人的名人名言,而互联网上也有不少让人耳目一新的金句。

但偶尔也要提醒自己,切勿对语言“用进废退”、过于依赖“互联网嘴替”。

我们可以想想,有多少人在热门事件发生后,第一反应是“坐等KOL/公众号今晚发表文章”,再第一时间点赞转发?又有多少人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说的是“我给你转发一条大V的说法”,但又没法自己概述出一个完整的观点?

不要因为习惯了“互联网嘴替”,就忘了自己也有一张嘴。

 

作者:恺哥;

来源公众号:锐见Neweekly (ID:app-neweekly),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周刊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确实有很多互联网嘴替让我觉得很喜欢呀,准确说出了我所想的,让人看着很开心呀

    来自河南 回复
  2. 哈哈哈哈哈,真的是很深受00后一代的喜欢,有时候看的是真过瘾。

    来自河南 回复
  3. 哈哈哈哈哈哈真的太喜欢“互联网嘴替”了,每次都能替我说出心声

    来自江苏 回复
  4. 哈哈哈,真的很喜欢一些“互联网嘴替”,尤其是看综艺的时候,嘉宾好像带了我的嘴上节目

    来自江西 回复
  5. 互联网嘴替,我觉得还挺好玩的,也没有说就怎样呀,何必在意那么多呢

    来自浙江 回复
  6. 经常看剧的时候,弹幕上就有“嘴替”,还是很有意思的

    回复
  7. 我想嘴替是指那些说话直却不做作的人,玩玩最能表达人的感受

    回复
  8. 狠狠的感动了,对于我这种有理还说不过别人的人 就需要一个嘴替

    回复
  9. 其实当你找到你的互联网嘴替的时候,而自己不善于表达可以尝试学习一下他的语言表达

    来自广西 回复
  10. 感觉现代人失语症这个议题已经很多年了,就像是冷饭新炒,和互联网嘴替一样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