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的命运,似乎早已经注定了

11 评论 2566 浏览 3 收藏 24 分钟

编辑导语:如今,巨额的债务和多笔诉讼,让每日优鲜徘徊在生死边缘。现在不论是供应商、员工,还是外界,都在关注着每日优鲜的去向。那么,每日优鲜为何会走向今天的局面,又是否会影响整个生鲜行业的发展?

作者:周逸斐;编辑:周晓奇;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产业升级创新者的聚集地。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gyueCvzIJ0swLfz7dAqFkQ

 

7月28日下午,孙仕杰想从北京顺义大仓所处的园区离开,却被一众情绪激动的每日优鲜供应商堵了回去。

他并非每日优鲜的员工,是其他公司的仓库司机,但也被拦在园区里,不允许从大门出去。孙仕海此时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

同一时间,22公里外,在每日优鲜新总部顺义区博润科技园楼下,另一批突然聚集起来的每日优鲜供应商也在维权、声讨。

一天内、突然集结起来两批供应商,均是因为白天发生的那件事:每日优鲜不同业务部门的员工公开爆料每日优鲜“原地解散”。消息一出,像是一颗炸弹在供应商中炸开。

此前几个月,被拖欠账款的供应商们,也不定期去过几次每日优鲜大仓和总部,但情绪并未像如今一般激动。

一位供应商的想法是“以前觉得它不会那么快就挂掉,毕竟是美股上市公司。如今,它连奋斗多年的员工都舍得抛弃,我们再不拼命,下一个倾家荡产的就是我们了。”

低至几十万,高到近5000万,随着维权供应商队伍的扩大,被拖欠货款的数额在不停刷新上限。

每日优鲜的倒塌,仍在细微处不断暴露。7月30日,一位北京供应商接受连线Insight采访过程中,突然发现每日优鲜的供应商系统后台无法登录,或者登录进去出现一片空白。

类似的情节,还发生在两天前——员工们开完那场线上清退会后的几分钟,内部沟通软件飞书及VPN便被突然停用。

许多员工和供应商认为,“每日优鲜更大的雪崩,或许还在后面”。

不论最终每日优鲜结局如何,创始人徐正的心态已经发生转变了。一位细心的员工今年年初发现,徐正常年不变的飞书个性签名“Always Day One”,已悄悄改为了“盈利才是硬道理”。

每日优鲜本身的经营早已步履维艰、无力偿债。连年居高不下的亏损数额,从年初千人规模,到如今只剩下二、三百人,办公楼也越搬越偏远,甚至拖欠了大笔早先被裁员工工资和离职补偿金。

曾被视为“救命稻草”的山西东辉集团2亿元战略投资,最终因未及时到账,成为每日优鲜最后崩溃的导火索。

最终,每日优鲜连一场属于员工们的体面告别,也未能给到。不论是普通员工,还是大部分管理岗人士,基本是通过7月28日紧急召开的会议,才得知自己被原地解散。徐正,至今也未对员工直接发声。

他们只拿到了每日优鲜的公开回应——在实现盈利的大目标下,公司对前置仓业务进行调整,次日达和其他业务不受影响。

不少前员工对连线Insight称,“与每日优鲜的仲裁已经有了判决,但在执行环节卡住了。法院的结论是没有可被执行的资产”。这让最近这批维权的员工,动力大减。

每日优鲜首创了国内前置仓生鲜电商模式并名噪一时,但眼下,巨额债务和诉讼已经摆在它面前,徘徊在生死边缘。不论是供应商、员工,还是外界关注者,都想知道是何原因导致每日优鲜走向今日?是否会影响整个生鲜行业的发展?

一、突然发生的“雪崩”

无数“剧中人”预料到了结果,却未预料到大结局的时间。

创业8年,每日优鲜终于抢到行业第一个头彩:登陆美股市场,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

但这一时刻并没能成为高光节点,反而成了每日优鲜走下坡路的起点。

每日优鲜大败局

图源老虎证券

上市首日就破发,每日优鲜遭来外界大片质疑声,但徐正的心态是“丢了面子,但是赚了里子”——相比于同行,每日优鲜更快一步地融到了更多资金。

上市带来的荣誉感,也弥漫在公司内部的各个角落。

在每日优鲜工作了将近6年的大仓员工许飞,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上市当日,公司上下一片喜庆。但他和同事们等了整整一天,领导们未向往常一般在大群发大额红包庆贺。

“往年,每逢大促活动、年假等重要节点,高层领导动不动就发大额红包嘉奖员工。但在上市如此重大的节点,反而没有在大群发红包庆贺,太异常了。”包括之后一年时间,“公司也只在春节期间在群里丢了几个红包,数量也不如之前多了。”

几个月后,更奇怪的事情接踵而至。先是公司报销标准突然提高,而后是精简员工、大幅裁员、高管离职。到了今年,绩效变相降低、工资延迟发放……

尤其是每日优鲜副总裁李漾的悄然离职,让不少员工开始坐立不安。对于此人,不少每日优鲜的员工表达钦佩之意,“他做事事无巨细,几乎任何方面的业务都懂。每天都处于舍命狂奔的状态,一天24个小时,他能开20个小时的会。而且李漾组织的每个部门会议,他提出的问题都能直戳重点。”

员工焦虑情绪抑制不住,从今年5月开始,越发明显。

以往活跃、员工互助的员工大群,从那时开始不再活跃。员工们默默潜水,只有行政部门的员工发布一些防疫政策、出行提示等官方通知。

因为从那时起,不同部门的员工,都通过自己的渠道,提前获知了公司最终会走向灭亡的统一结果。

长年不在总部办公室坐班、在大仓工作的刘然,是从到仓单量的急速缩水推断的。

去年最鼎盛时期,从顺义大仓发往门店的货车,一到晚上都集中在大仓门口前排着队去送。今年到大仓的日单量,连往年1/5都达不到。好的时候有几千单,差的时候(7月)只有几百单。每天只有寥寥几辆货车送货。”

到货量的急速缩水,也有因可循。随着拖欠供应商账款数额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老供应商放弃了合作,加入维权大队。

为了保证有货可卖,采购们不得不降低以往的高标准,“管它什么品质,有供应商还愿意供应就不错了。”冒着欠款风险的新供应商,为了保证自己的权益,将商品售价提高一大截。

于是,品质低、售价高、SKU少,成为一个死循环,逼走了越来越多每日优鲜用户,订单量越来越少。

在总部负责用户运营的徐旭,则是通过小道消息获知公司可能推出一项“待岗名单”政策。“就是每月拿着北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社保不断缴,待岗状态可保持六个月”。得知这一消息的徐旭,当时心里十分笃定“我一定要上这个待岗名单”。

后来,山西东辉集团2亿元战略投资消息的宣布,让徐旭、刘然等员工一时觉得,每日优鲜还是有能力撑一段时间。但这并未改变他们对每日优鲜最终会倒闭的判断。

刘然等一众同事一直“都在静静等待HR通知自己被裁”,徐旭“待岗名单”也迟迟未到,不过她提前获知了公司关闭飞书系统的消息。“传言7月27日就会关掉员工飞书,所以,很多听到消息的同事,在27日一整天,都忙着下载工作文档、个人资料等。结果拖到了28日开完会,才把大家飞书关掉。”

所有人猜中了结局,但未猜中大结局来得如此突然和狼狈。

一位每日优鲜员工告诉连线Insight:“据说最高层的几位领导通宵讨论极速达业务,最后拍板要把这个业务全关了,剩余所有员工都不知道这一决定。”

被维权供应商堵在每日优鲜顺义大仓门口许久,直到园区的物业公司报了警,孙仕杰才顺利离开。

急于要回货款的供应商,此次在顺义大仓的维权行动不仅毫无收获,也惹得物业公司大怒。

一名前每日优鲜员工告诉连线Insight:“顺义大仓拖欠了物业公司好几个月的租金,原本物业公司允许这些仓库员工可以再多呆几日,但这次维权行动严重影响了园区内其他公司的业务,仓库员工在维权行动发生后的第二天,便被赶出了大仓。”

同样与供应商一样身心俱疲的,还有被原地解散的员工。此次裁撤人员,从人力、财务,到智慧菜场、零售云等部门均有涉及,无一幸免。

所有参与清退会议的员工,至今仍非常愤怒徐正的态度。他们不止关注着自己的权益(社保续交、工资补发)能否得到合理保护,同时也在苦苦等待高层们的表态。

二、每日优鲜的“致命伤”

盲目开城,是一些投资人认为每日优鲜大溃败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前置仓生鲜模式必须建立在一线城市,且人流量高度密集、有足够消费能力,才能平衡成本。其他低线城市,并不合适。

而每日优鲜此前为了抢夺市场规模,曾开启“烧钱换市场”模式。2019年是每日优鲜高歌猛进的一年,业务覆盖了全国约20个城市,最多时约有5000个前置仓。

铺设过多的点位,并未给每日优鲜带来盈利数据的提升,反而成为拖累其发展的绊脚石。一位一级市场投资人告诉连线Insight:“为了争夺市场,每日优鲜进入到不少未具备前置仓模式生存条件的城市,让其更容易陷入亏损的泥坑里。”

武汉或许是一个比较鲜活的例子。2015年到2018年,每日优鲜分别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基础,陆续完成了在华北、华东和华南的布局。

到了2018年年底,每日优鲜选定以武汉,作为拓展华中地区的第一站,开设了大仓,辐射武汉市三环内市场。

不得不承认,2019年这一年,每日优鲜通过各种拉新、补贴等方式,在武汉生鲜电商市场打得一片火热,用一位供应商的原话概括便是“当地最大的生鲜电商玩家”。

原本一片形势大好的武汉市场,在2020年刚过,遭到疫情来袭时,已经让员工放年假回家的每日优鲜,未能在保供期间按时“就位”。那一时期,武汉当地居民的买菜需求几乎全部转到一众社区团购平台。

比较明显的风向转变,从供应商传达出来。一位从叮咚买菜进入武汉便开始合作的果蔬供应商,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明显感觉“每日优鲜的日单量大不如前”,从几万单逐步降至一千多单,“连物流成本都赚不到了”。

最终他选择2021年春节后,主动暂停了与每日优鲜的合作,重点发展社区团购市场。“为每日优鲜提供40多个单品,才有可能达到过万日单量,而在社区团购平台做1个单品,就能达到同样单量。”

在他停止合作后不久,每日优鲜也关闭了武汉大仓,转由南京大仓发货到武汉各个前置仓门店。

仓库租金、人力、物流配送等方面极高的履约成本、盲目开城,加上每日优鲜此前战略一直摇摆、不断投重金发展新业务最终未果等,都是每日优鲜难以实现盈利、逐步落后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出于自身经营,还是照顾股市情绪,在越发谨慎的投资人面前证明自身造血能力、改善毛利,显得尤为重要。否则,规模的扩大,只是风险的扩大。

于是,曾信誓旦旦“去做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每日优鲜,在账面资金逐步见底的残酷现实下,终于改变了想法。

最明显的一个信号是,总部管理团队主导者由李漾变为徐正,后者开始掌握与盈利能力强关联的部门。

一位经常关注徐正飞书账号的员工告诉连线Insight:“今年春节,徐正的飞书个性签名从‘Always Day One’,悄悄改为了‘盈利才是硬道理’”。

最大区别在于,“Always Day One”,是徐正在公司一直大力推行的贝索斯Day1理念,希望员工能永远保持创业第一天的热情。换成“盈利才是硬道理”个性签名后,徐正从未在全体员工面前提及此事。

每日优鲜的溃败,不少投资人已经预测到了,但并未让他们完全否认生鲜前置仓这一商业模式。模式本身没有问题,首创者每日优鲜却最先出问题,或许更多是因为其自身“盲目扩张”“战略摇摆”导致了。

三、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每日优鲜的崩塌不可能一夜发生,而是各种因素长期累加起来,蛀虫一样让每日优鲜一点点地被啃掉。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每日优鲜被啃光花了多久?

2018年,拿着资本大笔资金的每日优鲜,开始走向了生鲜电商行业“超车道”。即便在2019年,大批社区团购创业平台大量倒下,生鲜电商行业一片哀嚎声时,每日优鲜的表现也显得极为抢眼。但仍抵挡不住战略摇摆带来的严重内耗。

每日优鲜门店最初是加盟模式,但因加盟店不易管理、总部投入成本过高,每日优鲜从2019年大面积收购加盟门店,并建立“猩猩仓”(自有仓)。

多位每日优鲜员工认为,猩猩仓的确做得很好,但耗费过高、不值得。

“每一个猩猩仓面积约200-300平,标配是一个正店长、副店长,一个库管、副库管,加上分拣员、专门的客服等,共配有二、三十个员工,工资都不低。加上猩猩仓也不对外经营,只是一个承担配送功能的前置仓,所以我们都觉得公司投入成本太大了。”

果然,这一模式持续不到半年,每日优鲜因投入成本太高、单量低,又切回外包模式,推出“微仓合伙人”制度。大量资金就在这种摇摆不定的战略中,被消耗了。

每日优鲜大败局

图源“微仓合伙人”宣传海报截图

另外,过于极致的“用户体验”,也让每日优鲜在卫生方面投入了让员工“惊讶不已”的巨额资金。

2020年,每日优鲜大调组织架构,原先各自为政的几大区域(华中、华南、华北和华东等)权力,被总部设置的中台弱化,将部分职能收归总部。

组织架构的更改后,不仅让不少部门员工的职能大变,公司还突然开始重视卫生。

当时,高层对华北地区下了死命令,要求检查、重整门店端到大仓端的卫生。比如,每个大仓开始专门配备清洁工团队、每周定期请专业公司去除虫鼠害等。最夸张的几个细节是,“货架做到用手涂抹,手上没有灰尘”“大仓库房的地板,光滑到可以出现倒影”。

极度注重卫生,尚可认为每日优鲜为了响应“用户第一”口号。但对于每日优鲜进行的诸多新业务尝试,不少员工看来,完全是投机思维,“看什么火热就做什么”。实际结果是,这些项目几乎都无疾而终了。

这么多年过来,刘然觉得公司“做得最蠢的一个项目”就是每日拼拼。

2019年,生鲜电商大批死亡,社区团购兴起。每日拼拼就是当年每日优鲜入局社交拼团的动作,与每日优鲜共用供应链,沿袭了惯用的社交拼团玩法,试图覆盖全国市场。

每日拼拼内测版上线时,把最初始的一些邀请码给自己员工,让其自行拓展。拿到专属的邀请码后,用户利用微信的私域流量拉粉丝建群,邀请亲人、朋友注册下载。通过自身邀请码拉拢到的直接、间接用户所产生的交易额,都会给予拉新者一定佣金分成。

每日优鲜大败局

受访者供图

而且邀请人数越多,等级越高,拉新者拥有的返佣权益越大,甚至能够靠返利“月入十万”。这一返利政策推行后,甚至还在公司内部引起过争执。

当时,为了赚到高额返利,公司某些领导建了一个群,明确要求旗下分管的员工,只能使用他的专属邀请码,而不能用其他领导的验证码,为此领导之间还吵了一架。

真正让刘然感到公司铺张浪费的地方是,每日拼拼并未与每日优鲜真正共用供应链。

一位每日优鲜的采购告诉连线Insight,当年,每日拼拼的货送到顺义大仓,但与主商城的货分开采购、存放。并且,不同于主商城(极速达业务)可以预测订单量、定期消耗库存,每日拼拼的货单独采购后,全部堆放到大仓,有用户下单才会出货。“每日拼拼相对于每日优鲜的运营成本高出了将近20%”。

让上述采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每日拼拼曾采购一大批高质量的耙耙柑和圣女果,当时几乎把顺义大仓的冷藏库堆满了,但是下单量并没有预期那么多。几天后,这批货物开始大量腐烂、长毛,库管人员前后返工、挑拣好几次,造成非常大的损耗。

虽然有不少员工提出“将每日拼拼、主商城的订单系统和供应链系统打通,节约成本”等建议,但最终因其他相关部门“系统迁徙操作难度大”等类似回复,不了了之。

上线当日便崩溃的每日拼拼,后来的用户口碑不断下滑,逐步消失在大众视野。

每日优鲜的命运,似乎早已经注定。它的战略失误、成本控制和管理问题日积月累, “隐雷”已经一点点埋下,只等火力积攒到一定程度,当最后一根导火线被点燃,一场大溃败上演,让每日优鲜彻底出局。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姓名均为化名。)

 

本文由 @连线Insight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生鲜行业本来就不容易做,难以做好的吧,每日优鲜也算是给别的提供借鉴吧

    来自浙江 回复
  2. 只能说任何东西都还是要不断改进吧,不能一直不变呀,要不断尝试

    来自河南 回复
  3. 每日优鲜会走向今天的局面的原因,对整个生鲜行业起到了警醒的作用,希望大家不要步其后尘

    来自广东 回复
  4. 想要做好社区团购,背后的财力要求是很高的,财力不足是很多社区团购平台倒闭的重要原因之一

    来自广东 回复
  5. 每日优鲜其实代表了很多社区团购的现状和结局,日积月累的问题总有一天会爆发,这一爆发就代表其走到了尽头

    来自广东 回复
  6. 还是得不断尝试,建立一个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才能真正的发展下去

    来自陕西 回复
  7. 最近真的看见好多关于每日优鲜的文章,不会真的要凉了吧

    来自江西 回复
  8. 其实这种生鲜类的产品,真的更需要注意品质的问题,还是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

    来自江西 回复
  9. 看来好生意也得需要更有能力的人来做吖,真的是希望有人能够做下去吧。

    来自河南 回复
  10. 每日优鲜的命运,似乎早已经注定。它的战略失误、成本控制和管理问题日积月累, “隐雷”已经一点点埋下,只等火力积攒到一定程度,当最后一根导火线被点燃,一场大溃败上演,让每日优鲜彻底出局。

    来自吉林 回复
  11. 外表光鲜的每日优鲜内里隐雷竟然如此之多,上市反而成为了下坡路的起点,这算是上市即巅峰吗?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