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视角看【万物上链】的黄金年代(下)—行业赋能与人才储备

1 评论 2533 浏览 2 收藏 24 分钟

【万物上链】的核心技术,区块链技术体系,但是底层的技术只是基础,是支撑【万物上链】的工具与基石,核心技术固然重要但是要想真正的实现【万物上链】从B端的视角来看还要更深入的与产业深度融合,用核心科技去赋能行业,创造出新的增长曲线带动人才流动才能最终实现【万物上链】。

区块链赋能现实世界的定义:物理世界的实物数字化、智能化, 融合 AIoT 和区块链技术解决,诸如设备身份伪造、数据篡改、隐私泄露等常见问题,增强产业协助和升级,做到“多方参与”的“可信价值流转”。

下文以新能源行业来做具体解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与区块链赋能

1. 新能源

新能源定义:

我国政府定义清洁型新能源是由太阳能、 地球能和热力结合产生的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形式,主要包括光能、风电、海洋能和核能以及通过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进 一步优化发展而所生成的硫化氢、生物燃料所形成的各类能量。

国内产业发展状况: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状况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新能源产业统计数据显示。

2020 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 7167 万千瓦、太阳能发电 4820 万千瓦,均位列全球第一。

2020 年在光伏制造领域,中国光伏硅料、硅片、电池和其他配套部件产能分别占到全球 80%,97%,77%,71%,形成了完全自主可控的产业链。

在硅料领域,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硅料生产国,硅料产量连续 10 年排名世界第一;在光伏发电领域, 2020 年光电总产量124.6GW,连续14年排名世界第一。

在锂电应用领域,2020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总计达136.7 万辆, 相比19 年同期增长 10.9%,位列全球第一。

以上数据显示结果可以表明,现阶段国内新能源产业共分为三个方向:发电侧,储能输电侧,锂电池消耗需求侧

图片来源:区块链新能源技术应用发展白皮书

产业分析:

发电成本下降,风电和光 伏发电竞争力增强,逐渐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力。一级能源一级市场作为能源产业链上游,呈现出以太 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 氢能等可再生可持续的新能源。

(1)发电侧—光电

2019 年我国光伏发电量 为 1172.2 亿千瓦时 ,2020 年增至 1380.6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8.1%。同下游硅片、电池片等中间制造环节相比,硅料生产的技术壁垒高,扩产周期长,扩产速度与需求增速严重失衡,易造成供给短缺。

图片来源:区块链新能源技术应用发展白皮书

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71422.1亿千瓦时。其中,水电 11534.4亿千瓦时 ; 火 电51654.3亿千瓦时 ; 风电3577.4 亿千瓦时 ; 核电3483.5亿千瓦时 ; 太阳能发电1172.2 亿千瓦时。

以上数据看出光电产业发电效率严重短缺,PERC 的整体光电转换效率逼近 24.5% 的效率极限,全新一代光伏电池研发迫在眉睫,因此 P 型转 N 型电池被看作下一代光伏电池的革命性技术, 包括晶科、阿特斯、通威、隆基、晶澳等纷纷推出 N 型电池技术。以 HJT 电池及Topcon 电池为代表,多家企业打破 PERC 电池无法达到的 25% 电池效率记录。

(2)发电侧—风电

我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 2.81 亿千瓦,年增幅达 34.6%。 其中,陆上风电累计装机 2.71 亿千瓦,海上风电累计装机约 9 万千瓦。

图片来源:区块链新能源技术应用发展白皮书

风电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原料、中游的零部件生产和整机组装与下游的风力发电运营商三部分。

国内的风电整机厂商主要有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运达 股份、东方电气等。下周发电厂商先阶段主要以国家电网为主。其他厂商有龙源电力、华能集团、中广核和三峡新能源等。

(3) 储能输电侧—动力电池

动力锂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组件。由下图中统计数据可知,2016 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仅为 43GW,2020 年增长 至 136GW,期间复合增速约 33%。

图片来源:区块链新能源技术应用发展白皮书

我国主要生产动力电池企业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澳洋顺昌、 欣旺达等。自 2017 年起,宁德时代的动力锂电池销量始终排行全球第一。

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定位具有智能化、数字化的特点,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 企业组织和管理模式,能够实现不同企业层级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通过 数据互通和智能合约有提升合作效率。

(4)需求侧—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增程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

能源厂商与动力电池供应商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现状,这一点完美契合了动力锂电池的高度符合增速。

2. 区块链赋能切入解决思路

(1)产业数据上节点,打通数据孤岛实现可用不可见

由于我国新能源产业起步较晚、行业发展碎片化、缺乏可信协作机制导致产业链合作困难。新能源产业出现了包括中 小企业融资难、供应链合作效率低、终端能源交易机制不匹配、供应链数据溯源困难、可信监管缺失、风险管控不完善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的阻碍。为解决这一问题;

区块链数据库技术,将分布式数据存储、P2P传输、共识机制和加密算法等新型计算机技术进行深度融合。破解能源业存在的问题和创新发展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在于自由开放、容错性强、信息保密等,可快速安全地加入新节点或是在节点间进行信息传递,达到数据可用不可见。

(2)供应链提效

新能源产业链需要中上游原料企业、中游制造企业和下游应用企业间相互配合。企业间交易效率较低,存在信息闭塞、信任缺失、违规手段较多等问题。因此,新能源产业对于全链路数字化监管,产业内多方协作,打通新能源产业与金融服务等都有很强的痛点与需求。

区块链技术与物联网设备相结合,可以完成从数据采集,到数据流转,数据 使用的全链路信任问题。利用分布式数据共享打通供应链上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流转,与监管部 门共同监管交易价格、交易内容、采购等数据信息,可以降低供应商的库存周转时间,提升供应链运转效率

(3)服务供应链金融赋能汽车保险

保险行业存在定价定责定损一系列难题,从传统企财险到质量和功率保证保险,核保光伏质量数据缺乏,导致在风险评估,风险选择,风险定价,理赔处理以及风险累计管理方面都面临极大挑战, 如何获取可信的全面的风险评估数据,是保险公司制定保险方案并提供服务的前提。

在区块链共识算法赋能趋势下,保险行业可以与新能源行业建立对风险的共识,与行业参与方 / 第三方科技公司建立基于科技的行业标准,规范行业操作。

图片来源:区块链新能源技术应用发展白皮书

以上从以上区块链赋能的新能源行业分析来看,的确目前区块链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很强的应用,也有了更多的玩法,但是就目前发展来看区块链的更多应用还仅仅在TOB和金融领域,还没有真正的走到千家万户,距离真正的【万物上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想要实现【万物上链】的愿景就要提高民生项目的使用率使区块链技术渗透,下沉到千家万户,这样整个行业才可以得到发展,技术和设施才能越来越完善。

3. 举个例子

在美国布鲁克林微电网(BMG)是全球第一个区块链 + 新能源项目实例,由美国 LO3 能源公司、西门子数字电网及比 特币公司 Consensus Systems 合作建立。

图片来源:区块链新能源技术应用发展白皮书

项目中的电能都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电网物理设施中流转,不再由传统的供电公司全权负责电力调度和供应。用户可在配套安装的智能电表中浏览购电开支和电能使用情况,如果用户安装了新能源发电装置,也可将多余电能在系统中售卖给有需要的用户。这一新能源 + 区块链项目的优势是让用户拥有了自主交易或是出售电能的权利,降低了电力交易成本。

4. 国内落地设想

(1)私有链+联盟链+中继链三链打通

上述例子在国内是完全可以借鉴过来的,虽然区块链的种类不同在国内如果可以落地,可能需要两套区块链系统:中央电网使用的私有链;千家万户使用的联盟链。

上一篇文章提到过可以趣链科技的链服务平台BitXHub主要的功能与应用场景和落地就是对不同的区块链业务进行链接和打通,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BitXHub的积木中继链架构对电网的私有链+联盟链的进行打通与融合,通过BitXHub的节点形成三链互联互通。这样电力的使用数据就可以有效实现快速的调用具有极强的隐私性和真实性。

(2)如何使用

大众:

假设区块链的基础设计已经搭建完成,作为大众的受用者受用的层级自然是在联盟链层级,大众的权限都由中央电网配置完成,参与每个节点的权限都完全对等,各个节点在完全不信任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交互和可信交换。

场景:全面数字化上链之后,只要节点够多缴费时即可看见所有家用电器的用电情况以及费用且数据真实可信,通过智能合约的三个特性:

  1. 存储规则
  2. 验证规则
  3. 自动执行规则

通过智能合约大众用户可以在合约上单独配置缴费规则并随时更改,假如在夏天就可以给空调单独多缴,在冬天就可以给电暖多缴,这样会大大降低用电成本,避免造成多余的浪费,同理帮助他人代缴电费数据也都是真实可见而且透明的全民通过科技节电的时代指日可待。

中央电网:

在整个流程架构的执行过程中,中央电网的角色是下发权力的机构,主要的工作可以分为三大类;

①签发信任证书信任链

数字证书是用来认证公钥持有者身份合法性的电子文档,以防止第三方冒充行为。数字证书由 CA(Certifacate Authority) 负责签发,关键内容包括颁发者、证书有效期、使用者组织、使用者公钥等信息。

现实世界中,签名是针对承诺的一种表现形式,手手段可以通过手写签字或盖扣印章;而在数字世界中,签名仍然是为了表示承诺,只是手段变成了二进制。这一关键动作说明了大众用户所用的区块链缴费技术体系是电网授权的。

②地区智能合约规则制定

智能合约的本质是数字协议,一旦达到预定的标准,它就会在区块链上存储和执行。一旦有了特定的输入,它就会自动执行预先确定的特定输出。可以根据全国各个地区的发电供应,产业上下游关系,用电频次与效率等来制定地区性的智能用电合约,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避免电力资源浪费。

③社会价值与公益

结合区块链技术在电力方面的运用,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电力的消耗成本也可以更加让大众用户们看到自家的用电程度在侧面也可以教导人们节约用电。在产业中也可以与光伏,风电,太阳能等厂商来合作探索新的增长曲线。

公益层面来看通过区块链技术发起缺电山区献电爱心公益活动,每家每户献出的电量上链可见,数据真实可信,国家通过供应商节点服务可以看见最终的值,可进一步调配资源。

二、人才储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区块链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指标。

据IT桔子数据分析,2013年至2021年 中国区块链业共发起868起投融资事件, 总计金额为629.14亿人民币。

图片来源:Linked&OKG研究院

1. 全球区块链领域人才现状

全球区块链人才总量同比增76%,但中国人才增速较低,仅为12%,美国区块链领域人才数量位居全球第一,印度第二,中国第三,美国、中国、法国为全球前三大区块链人才需求国。

金融类人才占比最高,研发、信息技术等技术性人才需求强劲、缺口最大测试工程师岗位人才增速最高,达713%,人才任期短、流动率大,且以行业内部流动为主。人才男女比例约为8:2,硕士占比四成,人才学历普遍较高。

2. 人才增速

从国别分布来看,美国、印度、中国为全球前三大区块链人才国。 前十大区块链人才集聚国中,亚洲占据4席,欧洲3席。

从人才数量分析,位居第一的美国人才总数远超印度、中国。

从人才增速来看,前十大区块链人才国中,印度、 加拿大增速较高,均超100%, 分别为122%、106%, 新加坡紧随其后为92%, 中国人才增速相对较低, 仅为12%,这证明了国内区块链市场以及Web3.0的大幕刚刚拉开。

3. 求职市场需求

从职位发布量来看,人才需求主要聚集在美国、中国、法国、印度、德国等地。值得注意的是前 十大区块链人才国中,美国、中国、印度、英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区块链职位发布量在 2021年均呈倍数级增长。

就中国市场而言,得益于中国倡导“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 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并落地一系列举措,区块链正式走入大众视野,成为资本、实体经 济和社会舆论等的共同关注点,区块链企业增多、区块链领域投资加大,加速促进区块链领域人 才需求。而人社部将区块链作为新职业发布,也进一步刺激了区块链领域人才需求和缺口。

图片来源:Linked&OKG研究院

4. 人才流动

人才任期短、流动率大,且以行业内部流动为主。领英数据显示全球区块链人才的任职期平均是1.2年。区块链前五大人才类型的平均任期各有不同,金融类人才平均任职1.3年,研发类人才平均任职1.1年,业务开发人才平均任职1.1年,销售 类人才平均任职1.9年,位列全球区块链领域人才需求前五的产品类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平均任职均为1.1年。以目前流动程度来看相当于现在的互联网企业。

图片来源:Linked&OKG研究院

5. 人才培养(海外)

全球区块链领域人才学士群体最大,占比59%,但硕士占比达40%,整体学历相 对较高。数据显示,全球区块链人才排名TOP10学校均为世界知名院校。

图片来源:Linked&OKG研究院

6. 人才培养(国内)

结合区块链领域人才任期短、流动高的现状,组织应紧跟时代步伐,中国高校把握行业和市场发展变化及趋势,重新定义人才团队、及时刷新人才标准,从硬性的学历、技能标准,到软性的品性、素质等,为中国区块链发展布局未来打好人才基础,持续构筑核心竞争力。

图片来源:陀螺研究院

区块链作为Web3.0领域的底层基础设施,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 未来发展的空间巨大。对Web3.0、有热情,愿意投身于长期建设的人相比区块链的知识技能,是更为稀缺的资源。

参考文献:

【领英】2022全球区块链领域人才报告:Web3.0方向

中国互联网协会:区块链新能源技术应用发展白皮书

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白皮书

[1] 刘安仓 , 林楚伟 , 江永 . 新形势下的煤电企业转型思路探索 [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21(10):78-79.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http://www.gov.cn/ 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3] 余木宝 . 美国新能源欲迎头赶上 [J]. 中国石化 ,2021(05):70.

[5] 王士涛 . 基于逆跟踪技术的太阳能跟踪系统及应用研究 [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6] 匡图上青 , 祁宏 , 周盛文 , 段桂华 , 段红松 . 基于区块链的新能源充电桩共享管理方案 [J].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2021,40(03):60-66+71.

作者:于天航,微信公众号:懂技术的产品汪

本文由 @小于爱学习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好文!但我觉得美国的新能源案例并非是一定要用区块链技术不可!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