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婚礼“出圈”失利,这个噱头来得有点早
许多互联网玩家都对元宇宙这一概念有着热切关注,在过去一两年里,不少打着元宇宙旗号的产品和项目也逐渐落地,比如前段时间在社交平台上出现的“元宇宙婚礼”。不过这次出现的“元宇宙婚礼”却没能成功出圈,这背后折射了什么现实?
一番精心策略的营销秀,却没能让“元宇宙婚礼”的概念热起来。
10月8日的时候,“90后董事长的婚礼有多会玩”的话题,悄然出现在微博热搜推荐的首位。而后不少媒体发文报道,“不经意间”向读者释放了中青宝上线《MetaLove元囍》的消息,一款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婚礼”类产品。
结果似乎不及原先的预期,热搜话题评论区的“水军”印记,被不少网友诟病;幕后操盘手中青宝看似夯实了元宇宙概念股的“人设”,可股价没能像一年前那般疯涨;甚至有投资者体验过产品后直言:建模粗糙、画质气人,与真正的元宇宙相距甚远,更像是在蹭热点…… “元宇宙婚礼”的热度终归没能炒起来。
和中青宝的“小算盘”一同落空的,还有元宇宙的“神秘性”。以往打着元宇宙旗号的产品,即便体验感很差,也能收获无数用户的“好奇心”,“出圈”失利的元宇宙婚礼,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元宇宙概念的遇冷。
一、被炒了无数次的“烂梗”
游戏厂商似乎对“婚礼”有着特殊的偏爱。
2016年平安夜前后,腾讯为了给《梦幻诛仙手游》造势,在游戏内为100对新人举办了一场集体婚礼。按照腾讯官方披露的数据,集体婚礼吸引了100多万人围观,玩家在游戏内的结婚次数迅速超过50万次。
彼时外界关注的焦点并非婚礼本身,被唤醒的是老网民们的“网恋”情结。《梦幻西游》在内的早期网游,为了拓深游戏的社交深度,纷纷上线了一套功能完备的婚姻系统,包括结婚条件、结婚方法、婚礼仪式、离婚方法等等,既增加了游戏本身的可玩性,也悄悄培育了最初的用户粘性。
2020年5月中旬,B站UP主次元大介将自己的婚礼安排在了《最终幻想14》中,一度吸引不少网友的围观。有了前辈们积累的“经验”,《最终幻想14》内置了不同档位的婚礼套餐,包括免费的标准方案、176元的黄金方案、336元的白金方案……“婚礼服务”已然成为游戏厂商最娴熟的吸金技巧之一。
等到元宇宙的概念逐渐走红,相似的玩法被冠以“元宇宙婚礼”的名号,并且很快出现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根据国外媒体的报道,一对名为Traci和Dave的夫妇,在2021年举办了首个元宇宙婚礼,主办方是沉浸式技术解决方案商Virbela。不但参照两位新人现实中的样貌打造了虚拟形象,新婚夫妇在画质粗糙的“元宇宙礼堂”中交换誓言,亲友们也可以在“婚礼现场”跳舞、跑步、聊天,最终花费了3万多美元。
再来审视中青宝的“元宇宙婚礼”。官方公众号在9月份就开始预热,前后发布了10多篇推文,在画质和场景上却没有太多可圈可点之处,最大的亮点莫过于“董事长”亲身示范,以及《慎初烧坊—酿酒大师》、《兵王2》、《守住那座塔》等自家游戏在“婚礼现场”的轮播式宣传。
个中原因不言而喻。游戏厂商对“婚礼”的偏爱无可厚非,线下场景1:1复刻的元宇宙婚礼现场足见其用心,可站在普通观众的立场上,所谓的“元宇宙婚礼”在技术上和“元宇宙发布会”并无不同,当类似的情景已经被百度、网易等频繁示范,想要靠蹭热点“一炮而红”,无疑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在元宇宙的泡沫尚未刺破前,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试图挤进元宇宙赛道,像“元宇宙婚礼”这样的营销事件恐怕会越来越多。
二、“婚礼”不是一门好生意
立住“元宇宙人设”的关键在于触发场景。
同样是游戏厂商,Epic Games的手法就要高明得多。2020年4月份,著名说唱歌手Travis Scott在《堡垒之夜》中举办了一场虚拟演唱会,吸引了数千万游戏玩家观看,至今仍是元宇宙报道中引用最多的案例。
同时被外界记住的还有Epic的虚幻引擎。1995年立项的Unreal引擎,曾因《虚幻》游戏的成功在游戏引擎市场站稳脚跟。另一个现象级游戏《堡垒之夜》,进一步为Unreal引擎贴上了“元宇宙引擎”的标签。或许“元宇宙演唱会”可以被Roblox在内的同行复制,Epic在元宇宙底层技术中的地位却无法被撼动。
国内也不缺少另辟蹊径的玩家。
比如百度希壤推出了会展元宇宙解决方案,可对外提供元宇宙会议、展览等服务;曾经为网友在《逆水寒》中举办集体婚礼的网易,推出了元宇宙展会活动共建平台“瑶台”,举办了网易云音乐上市、元宇宙摄影展等活动;再算上虹宇宙、VS Work、51 MEET等产品,国内的元宇宙平台已经多达几十家。
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于:为何百度希壤、网易瑶台等忽略了“婚礼”的选项,偏偏把果子留给了2021年宣布进军元宇宙中青宝。
这里涉及到一个最基本的商业逻辑。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哪怕是简单的虚拟形象,也要经历建模、渲染、仿真三个流程。首先需要建立对象基本的几何与拓扑结构,创建点线面之间的基本框架;然后在几何框架的基础上进行着色渲染,呈现出在视点、光线、运动轨迹等因素作用下的视觉画面;最后再根据场景需要进行模拟仿真。
“高昂”的制作成本,决定了元宇宙的盈利路径:要么是社交、游戏等To C产品,靠足够大的用户数量降低内容的边际成本;要么是会议、展览等To B服务,就像线下的会展中心和体育场馆,可重复使用是商业故事能够讲通的前提。相比于低频、高客单价、个人买单的“元宇宙婚礼”,近乎刚需的元宇宙发布会、元宇宙展会、元宇宙演唱会等业态,显然是一种更为理性的选择。
尽管后浪研究所在《2022未来恋爱白皮书》中写道,45.89%的受访者认为30年后元宇宙婚礼将成为年轻人的婚礼首选。可拿“30年后”的调研数据来印证元宇宙婚礼在当下的热潮,“噱头”来得着实有点早。
三、“套路”无法打动年轻人
元宇宙婚礼的“闹剧”绝非是一个偶然现象。
就像新华社曾痛斥的一个乱象:“元宇宙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起因是某白酒企业想要构建属于酱香系列酒的“醉美元宇宙”,让白酒和元宇宙两个跨次元的名词有了交际,市场的魔幻景象可见一斑。
深层次的诱因则是沾边“元宇宙”就涨的资本炒作。在蹭元宇宙婚礼的概念前,中青宝就推出了一款名为《慎初烧坊—酿酒大师》的游戏,让元宇宙的概念和白酒有了更高维度的关联性。比游戏本身更有话题性的是,中青宝由此跨入了元宇宙概念股行列,随即是股价的飞速上涨。
也许现在还无法判断元宇宙的最终业态,但在新蓝海的探索中,让人眼花缭乱的“套路”早已成为一种新常态。
比如此前在文章中提到的一个现象,越来越的地方正在重走“物联网小镇”的路线,争相打造所谓的元宇宙园区,入驻企业还是跟VR、游戏、人工智能等相关的企业,可换上元宇宙的概念就意味着新的红利。
其中的症结可以归因为行业上下游普遍存在的“卡位”心态。可惜很多参与者很难在虚拟现实、移动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底层技术上分一杯羹,只能把愿景集中在元宇宙的应用层上。结果就是,越来越多元宇宙企业陷入了轻技术重想象的怪圈,不得不靠想象和概念作为新商业故事的支撑。
正如许多人笃信的一个观点:新行业需要允许一定的泡沫存在,良性的泡沫有利于整个行业向前发展;没有泡沫的市场,无法吸引资本的进入,因为资本是逐利的;有泡沫存在的行业才能吸引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才有更大的发展。
这也成了元宇宙乱象的一类说辞。毕竟元宇宙还没有出现杀手级应用,整个行业都在探索和试错的过程中,主观扼杀某个方向的可能性,或是基于旧有经验对一些场景下达死亡通知书,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被押注最多的是年轻人的态度。不管是元宇宙婚礼、元宇宙发布会,还是其他元宇宙的衍生场景,提及最多的常常是年轻人的喜好。一旦押准了年轻人的选择,即使存在一定的泡沫,即使技术上还不够成熟,都能够在远景上自圆其说。至于如何验证年轻人的喜好,目前还没有找到标准答案。
炒作“元宇宙婚礼”的失利,没准儿是一个转折点:早已被无数次教育的年轻人,“免疫力”正越来越强大,“套路化”的营销已经难以打动年轻人,“硬蹭”元宇宙的策略宣告失败,下次是否可以试试新玩意儿?比如真正有价值的创新。
四、写在最后
雪崩之前,早有预兆。
作为方兴未艾的新兴行业,最忌讳的正是“神秘性”的消失,一些元宇宙操盘手刚好踩到了这一雷点。还是元宇宙婚礼的例子,“水军”的评论可以提升话题热度,可年轻人只要点开画面看上一眼,就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咦,这个画质怎么那么粗糙。”“额,元宇宙原来还不如手机游戏。”
元宇宙不再神秘的时候,或许就是泡沫破碎的时候。
专栏作家
Alter,微信公众号:Alter聊IT(ID:spnews),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观察者。专注于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电子商务等科技领域。独立的自媒体人,走在创业的路上。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老板们急于割韭菜,饥不择食了
所以再次陷入沉思,元宇宙抛开其他光环,已经拿出来的很多东西总感觉和在mmo游戏里过家家没啥区别
感觉就跟俺们村儿山上的野果一样,最后都不等熟就全没了… …
现在已经有很多打着元宇宙概念却画质粗糙的产品让人梦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