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结构化思维,这3步就够了

4 评论 12570 浏览 104 收藏 18 分钟

将组成整体的各要素按特定的关系和比例进行分配、有条理的排序组合,是达成整体的方法,而这一思考过程就是结构化思维。本文作者对结构化思维进行了分析,一起来看一下吧。

最近二年级的女儿经常为背课文伤脑筋,于是我开始思考高效“背”课文的方法,然后就想到了结构化思维。我从汉字的结构引入,给她讲文章的结构,又引申到房屋、家庭、社会、大自然的结构,这么一发散,感觉万物皆有结构啊,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结构化思维1:什么是结构

看完本文你将了解到:

  1. 结构化思维的概念和好处;
  2. 3大步骤训练结构化思维;
  3. 如何将思考过程可视化;
  4. 4道小练习题,小试牛刀;

01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关于“结构”一词,词典中是这么解释的:组成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搭配和安排。整体就是目标,找到组成整体的各要素,并将他们按特定的关系和比例进行分配、有条理的排序组合是达成目标的方法,而这一思考过程就是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思维1:什么是结构

以一篇文章为例,我们要想各自然段更好的烘托中心思想,就要思考各自然段的主题内容、关系、排列方式;想要一个整洁易找的衣柜,就要把衣服、围巾、帽子等要素更好的分类并规置到合适的位置里;想要员工更好的为了企业愿景分工协作,就要设计好各个部门的职责目标和人员配比;想要一个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各种动植物之间势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

02 使用结构化思维的3个好处

1. 反人性的方式可以帮我们成功

一般人都喜欢听故事,比如看影视剧,前期做很多铺垫,而后制造悬念,观众紧紧跟随剧情的思路,最后才恍然大悟,回味无穷。观众在上面花费的时间越多,说明创作者越成功,就像现在很多APP或直播间追求用户停留时长一样。

文艺类作品可以这样娓娓道来,但这种方式在工作和学习中却是非常低效的,试想没哪位领导愿意花2个小时听员工来给自己讲故事(汇报工作)。从这个角度看,结构化思维是反人性的,它要求我们先整体再局部,最后到细枝末节。

虽然对自己来说是反人性,但从听者角度看,信息清晰直观,目标明确,不需要多余思考,就能获取和理解对方要传达的信息。

2. 让大脑高效完整的加工处理信息

再说我们大脑的记忆功能,大脑先获取信息,然后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提取和再现出来,这样才是一次完整有效的记忆过程。其实这也印证了为什么很多电视剧叫肥皂剧,剧情拖沓言之无物,追完就忘了,就像泡泡一破就啥也没留下。

大脑喜欢记忆熟悉、容易的东西,1956 年乔治米勒在研究中表明,大脑处理信息的最佳状态是7(±2)项信息块,再者,我们现在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太多了,信息严重过载,大脑加工处理负担过重,很多信息还没来得及加工处理,就从大脑缝隙里流走了。

因此结构化也是让信息从繁冗、零散到精简、有序的过程,可以让大脑高效完整的加工处理信息,进而让更多的信息被完整的记住。

3. 探索未知,提高创新力

根据邓宁克鲁格认知曲线,大部分人都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阶段。《高纬度思考》中提到一个练习题,“在1分钟内回答便利店里不卖什么”。如何突破个人已知的局限,探索未知的未知,结构化思维也是个很好的工具。

结构化思维1:什么是结构

03 结构化思维第1步:以终为始,确定整体

前面我们提到,整体即中心思想/结论/目标…(在阅读文章时,整体是中心思想;听报告或演讲时,可以是结论;在解决问题时,可以是目标,依应用场景而定),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点,“整体”是包含各要素的、具体的、可衡量的。结构化思考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明确“整体”。

5种方法确定整体:(见下图,注意箭头的指向)

  1. 归纳:一般看文章、写作、演讲、向下传达主要用归纳法;
  2. 演绎:说服他人演绎法比较有效,先说个大众共识度高的大前提,后面跟着自己的问题和结论;
  3. 先归纳后演绎:如果要向上做汇报、述职建议先归纳再演绎比后者较好,一个问题一个结论,当场决策,永远不要挑战听者的记忆力;
  4. 先演绎后归纳:先演绎后归纳就用在向下或同级间分配工作,问题点不多的话也可以汇报时用;
  5. why上位法:why上位法或者叫why下钻法,就是把眼前的问题或论点一层层的上推/下钻,多问自己为什么+然后呢,以便得到元问题和元结论。

但现实的企业里,整体(目标)大部分来自于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但可以用上述方法明确任务,将任务转换成可衡量的目标。

04 结构化思维第2步:穷举各要素

1个原则

确定好中心思想或目标后,开始拆解构成/达成“整体”所需的要素,要素要不重不漏MECE。

5种方法

我们按定性/定量和思维走向来分成5种:二分法、象限法、过程法(时间、流程)、框架法、公式法,下图是参考《高纬度思考》的部分内容进行的优化。

1)二分法

按事物属性的有无或相反来分成二类,即A/非A。比如:人可以分男/女、已婚/未婚、成年/未成年、自己/他人、熟人/陌生人……

2)象限法(矩阵法)

象限指在坐标系中被横轴、纵轴划分的4个区域,因此只要有2个因素存在即可使用。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将待办任务按重要紧急分、在分配任务时按员工能力/意愿分……

3)过程法(时间、流程、路径……)

①时间过程:比如旅行网站在做用户体验地图时,通常先按行前/行中/行进行第一层级的拆分;

之前遇到一个物流产品的案例,朋友的货6-17从昆明发出,但过了7天还没收到,于是针对这个案例,我们用时间过程法对这次事件进行了分析和复盘,详见下图:

结构化思维2:如何思考

②流程过程:比如日常需求开发流程,从需求提出→需求梳理→产品设计→研发→测试→发布;

一个案例,比如客户发快递的时候,每个环节我们会给客户推送消息,按流程可以拆解为下图:

结构化思维2:如何思考

③路径过程:比如迪士尼、宜家根据游客/顾客的游览路径进行空间的划分和场景的搭建。

4)要素法

比如营销类的4P/4C,计划管理类PDCA/SWOT……项目管理类时间/成本/质量/范围,设计方面的设计思维/双钻模型/卡诺模型……沟通表达方面的说者/听者/信息/传播渠道,物流行业的人/货/车/场,太多太多了,这些都是前人总结归纳好的模型框架,可以直接拿来套用。

5)公式法

比如计算广告收入=展现量*点击率*单次点击价格。

一个案例:假如你是某线上商城的产品经理,老板让你在一周内找到目前订单量不高的原因,并提出优化方案,你打算从哪里入手?参考答案见下图,看拆分后的最下层,我们的关注点就变为:如何提升渠道数、转化率、客单量、复购率,这比如何提升订单量相对明确和简单多了。

结构化思维2:如何思考

简单的理论,刻意的练习

4道练习题,可至文末查看。

05 结构化思维第3步:各要素的搭配和安排

回顾一下结构的概念:构成整体的各要素间的搭配和安排,搭配指关系和占比,安排指排序和分组。

1. 找出关系线

如果说各要素是点的话,那关系就是串起各要素的线。可以逐层递进、可以互为因果、可以并列、互斥、互助、包含等。

2. 80/20原则区分占比

要有重点有取舍,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识别出重要的,砍掉或弱化非必要的。比如互斥关系的,要砍掉偏离中心思想的;包含关系的,要提升包的层级;递进、因果关系的要注意顺序。比如上面的案例2,对于绕路的直升机方案、通行-挖深加高隧道,可行性均不高可以删掉;对于通行-换车投入成本过高,可以弱化。

3. 确定排序

重要性、时间、空间、演绎、因果。听者的注意力在开始几分钟时最集中,因此重要内容尽量往前放;其次顺序先后也会影响听者的思维方式,比如首因理论(第一印象)、近因理论。

4. 相似接近原则进行组合

源于格式塔设计中的相似性和接近性,用于体现不同元素间的关系。通俗来讲,如果不同元素在颜色、形状、大小、方向等方面具有相似性,在排布上有接近性,那么人们潜意识里会认为元素间是有关联的,甚至会按自己的认知进行构造。

06 思考过程可视化

搭建金字塔结构树,其实我喜欢边想边画,一来理思路更清晰,二来避免被突然打断后忘了前面的思考,三是可存档事后可回顾复盘。推荐2种搭建方法,理念来源于麦肯锡7步法。

1)针对相对熟悉并有既定边界的,比如阅读和背诵课文、整理衣柜、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等。先确定结论/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分解问题并排序组合,用80/20原则区分占比,最后发动团队的力量,寻找素材/证据,最后画出树形图。

2)针对不太熟悉的需要进一步分析推理的,如写作、演讲、汇报工作等。比如我写作,我平时会把看到的听到的素材收集到印象笔记,定期进行归类(放到一个笔记里)、分组打标签,当我想写某方面的内容时,就开始寻找对应分组的素材,确定结构,整理思路,最后再完善细节和排版。

—————————————————————————————–

《附录:4个练习题目》

练习1:周六的早上,女儿说中午想吃披萨,请问如何让宝爸在30分钟内买回以下食材:洋葱、牛肉、番茄、芝士、培根、黄桃、凤梨、土豆、鸡蛋、牛奶、黄油、大蒜。

参考思路:结合附近x超市空间动线,给宝爸列的采购清单。

练习2:假如你开着一辆货车去送货,途中路过一个限高2米的隧道,但车子连货物总高2.05米,你怎么办?

参考思路:用二分法和框架法,一层层向下展开;

练习3:请估算上海地铁的日客运量。

参考思路:客运量=(地铁线路数*每条线可同时运行的车辆数*每车每天运行次数*每辆车的车厢数)*(每节车厢可承运的最大人数*上座率)。对于不确定的数据,可以预设初始值,这类题不是考具体的计算结果,而是思考过程,可以到牛客网查看更多公式类的练习题。

练习4:翻看10月份的《一图速览二十大报告》,是依据结构化思维整理的二十大内容。可以找篇新闻稿,对各个段落进行拆分再组织,提炼中心思想。之前参加麦肯锡课程培训,他们的训练方式是把一篇新闻稿按自然段剪成纸条,给学员去拼金字塔结构树。

作者:产品领导力;公众号:产品领导力(ID:pd_lingdaoli)

本文由 @产品领导力玉米大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已然阐明,效用清明,优篇佳作,饮茶品读

    来自黑龙江 回复
  2. 来自天津 回复
  3. 跟 金字塔原理 书里的内容好像

    来自上海 回复
    1. 是本好书,值得嚼碎了读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