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与科技无关

4 评论 5032 浏览 10 收藏 12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客户的商业需求、痛点、预算、决策流程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个人需求

对于中国互联网的理解,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外行人,有时会有一些理解错误。对此,本文从看数是看数,业务是业务、互联网算高科技吗?码农是假装高科技的道具三个方面做了分享,一起来看看吧。

听说阿里云香港节点全须全尾地宕机了一天多。本来我没怎么关注这事儿,直到老友K推给我一篇文章,惊讶地喊道:“你知道吗?原来他们的状态页根本就是假的!”

听到这话,我才是惊掉了下巴:“你丫在互联网干了这么多年,这种事还用得着大惊小怪么?”

看起来,还有很多人对中国互联网的理解有偏颇,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说!以下举例谈到的公司,我就不提名字了,倒不是因为情节虚构,主要是法务预算有限。

一、看数是看数,业务是业务

在咱们这片土地上,对于互联网产品的理解,前端是前端,后端是后端,一个是为了让你看着爽,一个是为了给你凑点数。能让前端展示跟后端发生那么一丁点联系,那就算是良心产品了。

您还别不信,想想PC时代那些乱七八糟的各种卫士:当年,我有台破电脑,慢到开机都得先去打一圈麻将了,居然还那儿大字儿显示我打败了多少多少人,难道中国人用的都是旧石器时代的电脑吗?

至于让全体互联网人精神勃起的双十一,某公司指挥部的人跟我说过:这数是多少,前面早都定好了,弄到大屏上就行了!

我说这话,有人打死也不信:都是上市企业,怎么可能数据造假呢?可别冤枉我,我可没说人家数据造假!可是不造假的情况下,数据就不能做上去吗?这纯粹是个方法问题啊!有工夫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写的《KPI是怎样凑出来的?》;没功夫的,您就琢磨一件事儿:为什么大促的时候,某些平台某些品类的退货率可以飙到百分之八九十?

所以说啊,前端跟后端两张皮,数据跟业务两张皮,这事儿不但不值得惊讶,简直就得习以为常,才能在互联网圈儿混下去。

二、互联网算高科技吗?

其实,对数据业务两张皮这事吃惊的朋友,很可能在思想深处,有着重大的认知缺陷——觉得互联网是个高科技行业,我们都是科技工作者!而郭老师曾经教导我们:科学是很严谨的!

高科技这话,倒也不能说是胡扯。比方说,谷歌当年搞出来的搜索引擎,最近OpenAI火遍全球的ChatGPT,带头做出这样的产品要不算高科技,那没有天理。

可是,如果看着公开论文,捋着开源代码,伙同一大拨年薪七位数的码畜,坐拥公司庞大的数据资产,照原样建了一个模型出来,那实在算不上什么高科技。如果硬要比较,最多就像是50年代的工人师傅,打破帝国主义垄断,练出了一炉好钢,再说了——人家炼钢师傅可没有开源代码可看!

更别说那些亮瞎人眼的网页啊,多并发高可用的服务啊,这玩意都是咋回事儿,这回咱们也瞧明白了。这些工程意义上的普通实践,在人类的整个工程领域里,算不上难度太高的部分。只不过,因为互联网的码农挣得多,所以也就横打鼻梁,硬说成是高科技了!

您就拿我来说,清华电子系的博士,为啥不去搞什么芯片、光学、雷达伍的?原因很简单——没学明白!就剩下编点程序、搞搞IT这事儿,努一努还算够得着。不信你去看看,大小厂的大部分码农工作,根本用不着啥北大清华,北大青鸟足矣。

当然,改变世界的顶级编程大牛,那自然是有的。但是就整个行业而言,我确实觉得互联网谈不上啥高科技,早期发了财的大厂技术骨干,有些只会写个HTML也不新鲜。更何况,在中国这环境下,您还憋着十年磨一剑搞个 AlphaGo出来,谁知道你是不是在摸鱼?年底的绩效还要不要了?

那位说了,我觉得不是这么回事:同样照论文做出来的推荐系统,人家大厂那个就比我这个转化率高,还是人家技术牛!

说这话的,倒不一定能说明大厂技术牛,但确实证明他自己比较二。稍微有点机器学习基础的朋友都知道:就算是一模一样的模型,一模一样的代码,数据的质和量有本质差别的话,那最后的结果也是判若云泥。

所以,真正拉开差距的,是大厂因为业务垄断而带来的数据霸权!人家大厂的应用,烧钱拉来了多少用户,每天产生多少数据,您自个那个小APP,除了单位同事有几个人下,自己心里没点数么?有句话叫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可况天天盯着和面的脸盆骂街的拙妇了。

所以,所有的互联网大厂都天天拿着大喇叭喊:我们是高科技企业!靠技术创新改变世界!是这么回事儿么?实际上,彼得·泰尔在《从0到1》里讲得不能再透彻了:互联网创业的唯一通途,是找到一个细分领域,借助资本的力量达成垄断,然后收取垄断的利益!

垄断以后咋办?说句文言:逮住蛤蟆还不攥出尿来!所以,大厂有靠给皮行导流卖野药的,有靠盯着缺钱的主儿放贷的,有把小哥累半死还不给上社保的,有满屏公益募捐收一半广告费的。

而这些业务的本质,都与科技无关!

三、码农是假装高科技的道具

既然整体来说,互联网不算高科技,那么为什么这行业的基层码农,平均收入也高出那么多呢?其实,互联网公司大多数高薪的码畜,只是公司为了提高市值而摆设的道具而已。

注意,我这儿说的是大多数,而不是全体。统计上来说,不管算不算高科技,总有那么一小撮人是支撑业务所必须的,但是,那也只是一小撮。

这一点,马斯克老板看的最明白了:推特随机砍掉75%的人,根本就不会对业务运转有毛实质影响!您别忘了,推特才5000多人,这已经是互联网公司里相当精简的队伍了!

至于很多中国互联网公司,随机砍人,可能比有选择地砍效果还好,因为后一种方案剩下的是什么人,我有过一些见闻,就不展开说了。

咱们再说回主线。既然互联网大厂日进斗金本质上靠的是垄断,钱来得这么容易,那还为什么要花冤枉钱,雇那么多名校毕业的高薪码畜呢?其实,这事儿就是一层窗户纸!

都21世纪了,公司老板和投资人能挣多少钱,早就不是单看那点业务利润了!有个简单的式子:

市值 = 利润 x 市盈率

利润,那是靠某个领域的垄断获得,可你就是再用资本砸,这也是个慢工。但是,市盈率就不然了:只要天天喊自己是高科技企业,帐下动不动都是百万年薪的技术人员,那前景就应该是无限的,市盈率也就高高的!这玩意儿往上一乘,那不得净吃香东西啊!

所以呀,管我是卖野药的,还是送盒饭的,反正我这一帮985高材生天天996呢,你们丫谁敢说我不是高科技?我跟你拼了!至于这帮码畜拿的高薪嘛,市盈率高一点点带来的资本回报,从牙缝里掏出点来就绰绰有余啦!

记得多年以前,有位朋友从AI圈跳到互联网广告圈,乐的鼻涕泡都出来了:没想到这活儿这么好干——用简单的逻辑回归模型都能挣钱!我说:那是逻辑回归挣的钱么?那是人家用钱砸统治了一个领域,靠垄断挣的钱!至于逻辑回归也好、深度学习也好、它们背后的高级码畜也好,那都是为了以科技之名掩饰垄断之实的道具罢了!

当然,这些道具要说也有那么点儿锦上添花的作用,但那不过是在满园的春色之上,添了一小朵儿死不了罢了。

我说这些,可不是让码畜朋友们妄自菲薄,为自己的道具地位而羞赧。

恰恰相反,在大厂上班,真不要在意自己真的贡献多少,该要高薪就往死里要——你是牛剑大学博士,祖传AI调参技能,往工位上这么一蹲,老板的目的就达到了,人家股票的钱也就到手了。你再怎么要,那也是点儿面包渣儿。吃孙喝孙,用不着谢孙!

但是,千万别以为老板挣的钱,靠的是你手里那把塑料五厂出的屠龙宝刀!也别有事没事就抡起这玩意儿,找个风车儿就要干一架!

作者:北冥乘海生,公众号:计算广告(ID:Comp_Ad)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合作怎么联系呢

    来自广东 回复
  2. 哈哈哈哈哈 通透

    来自陕西 回复
  3. 不仅写的好看,内容更是实在!

    来自广东 回复
  4. 哈哈哈,写的太有意思了,受益匪浅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1715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小程序介绍、小程序搭建、优化设计规范和功能设计指南
专题
1361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互联网IT技术与产业的结合,衍生出了许多生命力强大的平台经济,货运领域就是如此衍生而来的。本专题的文章帮助大家了解货运平台。
专题
3437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有多少用户痛点,你是听回来的,而不是经过深思过后找出来的。
专题
1144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营销增长指南。
专题
14928人已学习16篇文章
UML(统一建模语言)是由一系列标准化图形符号组成的建模语言,用于描述软件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中的各种模型。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各类UML图的相关语法和整体解读。
专题
101171人已学习23篇文章
做产品难,做运营更难,做APP运营推广难上加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