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点评为什么要切入出行市场?

2 评论 12511 浏览 70 收藏 9 分钟

美团点评为什么要切入出行市场呢?美团打车真的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举动吗?还是要跟滴滴大战一场呢?本文作者对此作了些解读,一起来看看~

2月14日,没有一点点防备,没有一丝丝顾虑,美团打车在南京悄然上线。在美团首页将城市切换至南京,即可在导航栏看到打车的入口。

目前美团打车只在南京一个城市“试水”运行,但据消息称,美团点评已在积极申请网约车牌照,相关手续正在按政策流程申请办理中。

对于用户而言,美团打车页面的功能体验、交互设计和滴滴所使用的模式高度相似。

正如俞军的产品理论:

产品价值=(新体验-旧体验)-换用成本

那么,如果是一个用惯了滴滴的用户,完全不需要什么学习成本来适应,即可获得相同但更便捷的服务。

对于司机而言,美团打车是抢单模式,而不是滴滴超过4公里就强制的派单模式,体验更好。

对于早期入驻的司机来说,平台会按照每单1.7倍计算,即乘客打车费10元,美团奖励7元,扣除平台使用费后司机到手能拿15元多。

当然对于司机端的补贴肯定不是常态,但一定是冷启动的常态。

那么美团点评为什么要切入出行市场呢?美团打车真的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举动吗?还是要跟滴滴大战一场呢?Link有以下3点解读。

一、市场格局未定,品质出行仍存契机

虽然国内整个网约车市场,在经历了最早的滴滴快的补贴烧钱、神州易到的业务厮杀、到最后的滴滴Uber收购合并、网约车新政落地等重重关卡后。

出行市场已经从跑马圈地时代到了较为成熟阶段,格局基本稳定,留给后来者的机会已经不多。

但是正因为如此,反过来说,出行市场的用户教育已基本完成,政府的策略阻碍也已铺平,目前滴滴的一家独大,由于供需失衡甚至出现了打不到车的情况,反而带来了去年冬天的一片骂声,负面新闻已至高点。

从经济学来说,垄断对于用户和司机而言都是一件坏事,也是市场运行效率不佳的机制。

2017年将是出行市场差异化明显的一年,从低价打车拓展到强调服务品质的决胜之年。

从滴滴最近新的架构调整也能看出,滴滴特地成立了品质出行事业群,将原有的专车事业部、企业级事业部、豪华车事业部、代驾事业部划归到这一事业群中。

伴随着滴滴等高品质出行服务的推出,美团点评完全可以借鉴相同的做法,在已有的酒旅、商务出行领域寻求突破。

丁磊的网易云音乐、考拉海购已经无数次证明,后发依然能够决胜,只要时机把握的好,方向选择的对,什么都有可能。

二、吃喝玩乐用户场景的无缝链接

打车业务的推出,除了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出行选择,还可在为用户提供‘吃喝玩乐’服务的同时,一体化解决‘行’的问题。

我们不难发现,在美团点评擅长的餐饮、酒旅、电影、KTV休闲娱乐等领域,确实都与打车出行密不可分。

用户会先在美团点评上决策去吃什么,玩什么,然后再决定怎么去。

试想这样一个本地场景,用户小明在点评上先选中了一个餐馆A,然后在App 里直接叫个车到达餐馆,付完车钱,领到了用餐的团购券,再用这张团购券用餐结算,吃完后给餐馆一个好评,顺便再给司机一个五星好评。

逻辑流程上非常顺畅,还能进行交叉营销。正如携程、去哪儿会在用户订机票后推广接送机券,基于不同场景下的不同的消费需求是必然存在的。

还有异地的场景,商务出差、旅行度假等场景,人们都需要赶往机场、火车站等地方,而打车成为一大高频需求。

比如用户小刚打算去某地出差或者旅游,预订酒店或者寻找有特色的餐馆后,必然会选择如何出行,如果在相应酒店或者餐馆下方设置一个叫车按钮,一键叫车,那用户体验绝对超出预期。

此外,大众点评上早就前置验证了用户场景的真实性,在点评的商户详情页点击地址,进入地图落地页,与滴滴合作内置了一键打车服务。

在如此隐蔽的入口以及毫无宣传补贴的情况,用户仍然有非常主动使用的意愿,数据表现一直非常不错。

三、行业的野蛮人,技术丰厚的储备

Uber尝试过全球从出行切入吃喝玩乐甚至速运,Uber已经在美国推出Uber EATS(餐饮)、Uber Rush(快递)等业务,其在中国也曾有过类似尝试,在去年7月优步中国曾推出“优步(Uber)旅行计划。

滴滴也曾入股饿了么,四个轮子和两个轮子联手,在送餐和打车方面尝试实现高效率的资源利用。

相应地,美团打车在送餐的基础上还能提供叫车服务,也能让司机在接驾时候成为一名送餐员。

在技术上,美团外卖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出行服务”。

美团外卖的智能调度系统,已能够充当配送员的“超级大脑”,在100毫秒内提供最优化的配送路径,将美团外卖的平均配送时间缩短至28分钟。

虽然美团外卖运送的是食物饮品,但在用户下单、商家接单、快递员调度等等方面,美团点评早已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在技术方面也绝对不是门外汉。

四、总结

互联网的下半场,要从广度和用户量的增长转变为深度,为单个用户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服务,而打车和吃喝玩乐密不可分,相得益彰。

美团打车在资本领域必然是一个动人的新故事,增加了扩张的想象空间。在用户体验方面,也与场景契合,带来了超出预期的体验。

至于后续能否像猫眼电影、美团外卖一样成为独立的APP,拼的仍然是在司机与用户的双边市场能否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车辆供给与用户需求相契合,提供真正平衡的打车服务。

#专栏作家#

Link,微信公众号:aboutlink,一只新美大产品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简书签约作者。专注分享优质书籍,职场与生活,IT业态观察,更分享产品汪从0到1折腾产品的经验与方法。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文章观点我也比较认可,刚好最近我做了篇关于未来出行趋势的研究。从汽车圈,到资本圈,再到全社会,未来出行趋势如何变化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各方资源汇聚于此(包含人才、资本、政府等),变革的力量酝酿其中,即将重塑未来的交通形态,重新定义出行、聚变未来。其中我认为在技术,社会现状,政策,消费者多元化出行需求的主推下,未来出行在出行媒介本身和商业模式、场景方案解决上将呈现三个大方向:1.能源升级,绿色出行;2.随需而动,共享出行;3.一站解决,智慧出行。仅为个人观点,望同道共享,希望有机会多交流哈😄

    回复
  2. 跟旅游行业一样,吃住行游娱购都满足了 😳 (PS:菜鸟一只,个人愚见)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