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爆发,30亿AI造人神话背后的玩家、技术和应用

0 评论 2726 浏览 8 收藏 21 分钟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专业线、管理线、项目线和自主创业。管理线是指转向管理岗位,带一个团队..

在元宇宙、Web3等概念爆火的同时,不少企业也选择在虚拟数字人这一领域进行押注和布局,那么,我们该如何解读虚拟数字人领域的相关技术、与潜在的热门发展方向?ChatGPT的出现是否会为虚拟数字人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2022,或许是虚拟数字人赛道的腾飞之年。这一年,虚拟数字人的融资件数和金额都相较前一年都有了惊人爆发。

亿邦动力统计,2022年上半年,中国虚拟数字人相关公司的融资事件32起,与2021年同期的10起相比大幅增长三倍有余;融资总金额近30亿元,与2021年同期的4.18亿元相比大增672.9%。

2022年,资本、平台、垂直领域公司都在虚拟数字人产业链上快速布局。数量众多的玩家,既有新兴的创业者,也有实力雄厚的玩家和资本,比如小冰、网易、红杉资本等。

虚拟人究竟是金子还是泡沫?在虚拟数字人领域,发生了哪些令人激动的变化?ChatGPT等新技术又将为虚拟数字人带来怎样的想象空间?亿邦动力通过盘点2022年虚拟数字人领域融资信息,由整体至细节,由资本至技术,分析这一炙手可热的领域将向何处发展,还有哪些想象空间。

一、30亿融资种子+天使轮过半,虚拟人为何“引爆”在2022?

ChatGPT爆发,30亿AI造人神话背后的玩家、技术和应用

2022年11月,清华大学发布的《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3.0版》显示,2021年虚拟数字人核心产业规模约为336亿元,年均增长率31%,预计2025年产业规模为998亿元。截至2022年10月,虚拟数字人领域融资数量已近百起,金额约120亿元。仅仅截止9月,2022年虚拟数字人领域的融资总额就已超过2021年全年。

融资阶段来看,2022年32起融资事件中有3起为种子轮,12起为天使轮,种子+天使轮占总融资事件的比例为60%,另有9起为Pre-A轮,8起为A轮和A+轮,进入B轮、C轮的仅1家公司共2笔。早期投资仍然活跃,说明这个领域尚处在创新活跃期。

从2020年开始,投资机构加速布局该领域早期优质创业项目,发掘了慧夜科技、次世文化等年轻团队。2022年,这一趋势不但延续,且融资次数明显增加。复杂大环境下,虚拟数字人成为风景独好的年轻赛道。

仔细观察这些公司的标签会发现,2022年进入B轮、C轮,且获得较大金额融资的团队都是耕耘多年的技术型虚拟人制作公司。而在获得早期融资的初创团队之中,除了具有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团队一如既往较为吃香之外,2022年也出现不少专注于数字人领域图形图像设计应用场景的小而美型团队,如不觉晓、影眸科技。

ChatGPT爆发,30亿AI造人神话背后的玩家、技术和应用

亿邦动力整理了数字人领域参投资本情况,发现2022年重仓虚拟数字人的机构包括北极光创投、五源资本、网易、红杉资本、元宇宙资本和顺为资本等。

可以看出,资本对行业内的初创团队,无论信心与准备的弹药都十分充足。另一方面,随着市面上消费级元宇宙应用越来越多,并与虚拟数字人结合,针对场景应用和专业细分领域展开业务的团队正受到资本密切关注。

二、身份型和服务型数字人,谁更吃香?

ChatGPT爆发,30亿AI造人神话背后的玩家、技术和应用

在资本眼里,虚拟数字人究竟是一门卖“人设”,还是卖服务的生意?

按照目前流行的分类,虚拟数字人分为“身份型(IP型)”或“服务型”。身份型数字人常用作企业拟人化IP形象、虚拟明星KOL、虚拟主播等,重视“外皮”的打造。相关制作公司通常通过传统影视CG流程或虚幻4引擎等制作出高精细度、高拟真度的虚拟数字人形象,再配合“中之人”扮演,制作表演内容。背后的企业通常是虚拟人的运营团队。

服务型数字顾名思义,注重于服务场景,通常用于7×24小时数字人直播、智能客服等。它们不需要外观精美拟真,而强调“内在”,强调虚拟数字人在多场景下全自动应用,并且足够“聪明”,背后企业通常为纯技术型团队。

从2022年获得融资的团队数量来看,主营身份型数字人的公司有5家,且在市场上声量不小,这些公司多侧重运营,而主营服务型数字人的团队仅3家。

这能说明身份型数字人更受资本青睐吗?未必如此。

事实上,近两年,越来越多的团队开始兼具两种数字人的制作能力,典型如小冰、魔珐科技、世优科技、八点八数字科技、慧夜科技等。对于侧重技术和制作,而非前端运营的公司,做“身份型”还是“服务型”,越来越不是二选一的问题。

世优科技创始人纪智辉曾告诉亿邦动力,观察市场风向,提供当下符合需求的数字人很重要,而世优科技作为上下游资源整合者,就具备着对应制作多种虚拟人的能力。亿邦动力还发现,2022年市场对虚拟人的需求中,同时涵盖服务型和身份型两类应用场景的复杂情况变得更多见了。因此,许多技术型虚拟数字人制作公司都具备身份型、服务型数字人两条以上业务线。

对行业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能力,正逐渐成为数字人制作公司的标配,而各家的护城河在于能否提升投入产出比,以及是否具备改善用户体验的核心技术。

另一方面,借助最新的AIGC技术,一些团队也更容易做到同时发展两类数字人。例如慧夜科技就打造了一套“生成式深度神经网络框架”,让虚拟角色学习人类的运动模式,从简单到复杂,这一方案既可以服务于创作者,帮助他们更简单地生产“虚拟人舞蹈”等内容,也可以帮助其身份型数字人(虚拟品牌代言人产品)获得更强的表现力。

三、“超写实”概念缘何被热炒?

ChatGPT爆发,30亿AI造人神话背后的玩家、技术和应用

2021年10月31日,虚拟人“柳夜熙”首次在抖音发布短视频“捉妖启示”引爆市场。对于身份型数字人来说,2022年的一大亮点是“超写实数字人”,它的概念被业内与资本集中关注。

所谓超写实数字人,就是“飘渺发丝纤毫毕现,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分明”,具有与真人相提并论的细节,足够以假乱真的模型精细度和特效。但同时,较长的制作周期(通常花费数周到数个月)、超高的内容制作费用(一个项目动辄百万元级别)也使得超写实数字人成为了高不可攀的存在。而针对超写实虚拟人“空有一张脸蛋而没有实际内涵”,制作方面“过于依赖传统影视CG流程、缺乏创新性”,2022年在业内也出现过许多质疑。

不过,资本在2022年对超写实虚拟人的前景表达了认可。2022年公开报道获得融资的14家公司中,至少一半(如世悦星承、小冰公司、魔珐科技、世优科技、数字栩生、影眸科技等)具备超写实虚拟人制作相关技术,或有相关制作案例。

影眸科技和数字栩生都获得了天使投资,超写实数字人制作是他们的核心技术能力之一。红杉中国合伙人张涵在谈到投资影眸科技的原因时表示,现阶段虚拟人形象的逼真度对于用户体验极为重要,而影眸推出的高精度数字形象扫描系统将可能在整个虚拟人产业链条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可见超写实数字人技术不仅对应着旺盛的市场需求,其技术壁垒也被所认可。

亿邦动力观察发现,2022年超写实数字人从产量到生产周期、成本上都出现了快速下降。例如,百度数字人、魔珐科技、雪爪科技等都已经推出可以快速生产超写实数字人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对市场来说,超写实数字人已成为身份(IP)型数字人的标杆产品,同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四、技术为始,平台化为终?

ChatGPT爆发,30亿AI造人神话背后的玩家、技术和应用

从公司的业务形态和发展方向看,虚拟数字人公司向何处去?纵观2022年的融资所涉及公司,超写实虚拟人制作技术、一站式解决方案、“AI即服务”、平台等成为这一年整体最吸金的标签。

一方面,2022年得到融资的虚拟数字人初创团队都以核心技术为底色。研究32起融资事件的22家公司,有14家定位于技术型服务商,占比超过60%。

进一步看,在这部分技术型公司中,得到种子轮或天使轮投资的新公司就有10家,而在这些得到早期融资的团队中,有6家为技术研发、服务商,2家为运营方,2家关注图形图像设计。与2021年一脉相承,在2022年,拥有底层技术的虚拟数字人技术研发、服务团队在早期融资阶段更受青睐,只要你会发光,“金子”就会找上门来。

另一方面,随着元宇宙面向C端的需求逐渐萌芽,虚拟数字人赛道的投资也体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元宇宙软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发展,游戏时尚等应用场景不断拓宽,与游戏、时尚等泛娱乐内容相关的团队也吸引了资本目光。

而此前进入赛道的前辈们,已经不约而同的开始平台化转型,提高资源整合能力以应对可能到来的市场需求爆发。

例如从公布的融资总金额来看,2022年最为吸睛两起融资事件涉及两家公司——小冰公司和魔珐科技。小冰公司前身为微软人工智能小冰团队,2020年分拆为独立公司运营。小冰的AI Being基础框架是全球实际落地及完备度最高的人工智能框架,在AIGC领域的商业化成果,已应用于金融、文化、纺织、旅游等垂直领域。

已经拿下B轮融资的魔珐科技,2021年以来也在加快提升虚拟人制作的生产效率,并进行行业上下游整合。继2020年左右逐渐完善了虚拟人定制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后,2022年又发布了面向中小型B端用户和C端用户的虚拟人直播工具。(关于他们的融资信息,可点击此处阅读亿邦动力相关报道)

几家拿到A轮融资的技术公司,都表现出平台化趋势,以及极高的虚拟数字人生产能力。这背后是迅速爆发的虚拟数字人市场需求。

魔珐科技强调提升数字人产量的重要性。而世优科技是业内最早制作、研发动作捕捉设备的虚拟人公司,多年来主要为客户提供直播技术支援和销售相关软硬件,有行业前列的产业上下游整合能力。2022年,世优科技不仅获得两轮融资,且为品牌、政企团体等客户“复活”了累计700余个数字人IP。

世优科技的“复活数字人IP”与一般意义上的IP 3D化不同,他们会让企业形象IP拥有精细模型和可驱动骨架,就可以进入到3D、XR场景进行多媒体宣传物料的制作、参与虚拟直播,甚至可以由真人在背后通过动捕驱动表演,登上视频直播平台甚至卫视节目。说白了,这是在为企业提前制作通向元宇宙的入场券。

北极光创投在虚拟数字人赛道笑傲群雄,参投了小冰公司与魔珐科技。谈到对这两家公司的投资时,北极光创投称:从元宇宙投资逻辑而言,早期布局基础设施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基础设施没有保障,那元宇宙内容形态也难以成熟。

服务型虚拟数字人的发展需要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加持,否则只会变成“人工智障”;而身份型数字人在行业发展早期常由影视动画CG技术流程制作,造成投入超高、人力密集。为降本增效、转型发展,两类虚拟数字人的品效升级,都需要技术公司在底层技术上进行长期、大量的投入。

如今的虚拟数字人正需要专注于技术研发和积累、打造行业基础设施的公司,尽管此类公司多ToB,难以像ToC业务一样短时间获得爆发型增长。但对投资机构来说,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不失为一种稳健的选择。

五、2023,聊数字人绕不开ChatGPT?

与身份型数字人相比,2022年服务型数字人的话题性看似不强。但如果因此就认定其缺乏亮点,同样会漏掉“金子”。

2022年初次获得融资的团队中,跳跃智能、心识宇宙和拓元智慧都以AI技术为核心能力。例如,拓元智慧强调认知AI技术,打造“AI数智人”,其技术强项在于多模态(视频、声音、文字等)内容交互;跳跃智能推出了一款在“直播带货场景能通过3分钟图灵测试”的数字人,其产品路线主打多场景、多形态,灵活方便。

此外,慧夜科技和心识宇宙等开始仿效小冰,提供“AI being as a service”,即,“AI即服务”,向企业提供整套综合AI能力服务(心识宇宙称之为“Mind as a service”)。显然,这顺应了在未来,企业将越来越多地拥抱多场景的数字人应用的潮流。

眼下的数字人市场上的大趋势是什么?企业对数字人的期待正快速膨胀。他们希望购买的数字人既能够在前台直播带货,又能在中台优化企业工作流程,如果能再客串一把在线客服那就更好了。

迈吉客创始人伏英娜告诉亿邦动力,2022年以来,企业不再仅仅满足于购买具有单一功能的数字人,而是希望能够全盘掌控自己的数字人,再高度定制化使其符合自己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甚至可能将数字员工纳入企业日常运营一环,并使之成为企业长期数字资产的一部分。

这样,功能较为简单,缺乏定制性的SaaS服务也开始变得无法满足一部分企业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由虚拟人公司提供Paas服务,即平台级的数字人服务,这一思路和“AI即服务”异曲同工。

可以预见,2023年,会有更多的数字人初创团队涌入这一方向。

从Stable diffusion AI为代表的AI作画模型,到Open AI实验室公布的ChatGBT、2022年最重磅行业大事,毫无疑问是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概念的爆红破圈。然而,在虚拟数字人领域,AIGC其实不是新鲜玩意。

虚拟人自诞生以来,就与AIGC技术不可分。AIGC能力就是一个AI的“人格力”或者“创作力”,它的高低决定了虚拟数字人嘴里说出的话是否聪明,表情是否真实,舞姿是否像人一样逼真。

所以,很难说谁会成为2023年“最受资本青睐的AIGC概念公司”,因为对于每一家虚拟人技术公司来说,AIGC能力都将是其核心技术能力的一部分。但至少有一点很确定——在2023年,具备AIGC核心技术能力,融合虚拟人与内容创作流程(如文案、视频创作)的团队势必将受到热捧。

原因何在?除了AIGC概念火热的大背景,还因为后疫情时代全行业对“降本增效”有巨大需求。2022年直播电商行业“主播荒”与平台愈演愈烈的“冲直播时长”,催生了可以7×24小时直播的智能虚拟人主播市场的繁荣,这便是需求引导变革的明证。

2023年,能为各行业提供多平台、多媒介的宣传物料,并以“物美价廉、低门槛”为潜在卖点的虚拟人AIGC业务,如果出现杀手级应用和明星团队,并不是没有可能。对于AIGC和虚拟数字人结合的前景,资本的想象空间还远不止如此。

作者:包蕴涵;编辑:董金鹏

来源公众号:亿邦动力(ID:iebrun),消除一切电商知识鸿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亿邦动力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2713人已学习14篇文章
现在,不少企业和行业都走上了数字化转型的征程。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字化营销策略。
专题
1865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如何设计出一个抓住他人眼球的feed流 ?feed流的组成元素以及常见的feed流样式?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对于feed流设计的思考。
专题
52896人已学习18篇文章
做了好多年的产品经理,该不会连注册登录功能设计都没整明白吧?
专题
1634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的分析方法。
专题
1393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WMS系统设计指南。
专题
31910人已学习17篇文章
你只知道它火了,却不知道它背后的内容营销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