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需要“防沉迷”吗?

0 评论 1768 浏览 0 收藏 14 分钟

大人们在聊天,小孩在刷短视频;大人在干活,小孩在刷短视频;不让玩游戏,小孩去刷短视频……随着短视频APP的盛行,以上现象屡见不鲜,基于此,本文作者提出“短视频需要防沉迷吗”这一话题,并进行了分析与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新一轮防手机沉迷的背后,是娱乐APP的焦虑。

沉迷短视频正在走向低龄化。

上个周末去一个远房亲戚家做客,我和他们夫妻聊了两个小时,他们家10岁的小朋友就在旁边刷手机刷了两个小时,听声音一会是直播、一会是搞笑短视频。

直到我要走,他妈妈才拿过他的手机说:“客人要走了,手机也舍不得放下,你啥时候才能放下手机认认真真读读书。”

今天又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建议全面停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底下的神回复获得高赞,“无所谓,反正短视频会出手”

短视频平台需要“防沉迷”吗?

生活在城里的小孩还能有家长约束,控制玩手机的时间,而农村的留守儿童,因为家长长期不在身边,对于短视频的沉迷则更严重

过去几十年,留守儿童的娱乐方式是相当匮乏的,但唯一的不同是,现在有智能手机,也有了游戏与短视频。

随着智能手机加快普及,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控”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手机也完完全全代替了跳房子、丢沙包、拍洋画、捉迷藏等“传统”的娱乐活动。

最近,一份题为《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问题调查与对策建议》的调研登上热搜。

调研指出,玩手机时间增多、触网年龄提前的情况,在留守儿童中正“愈演愈烈”,甚至有学生因玩手机,五天五夜不睡觉,对其精神与身体带来严重伤害。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开始部署加强短视频管理、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等工作,未成年的短视频防沉迷进入监管时间

在许多成年人也产生对手机依赖的背景下,更何况是心智不定、三观未成型的未成年人呢?

一、互联网“成瘾”的时代

武汉大学《田野来风》课题组针对留守儿童做了调查。

在调查当中发现,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玩耍,其中近七成的孩子用手机看短视频,1/3的用来玩手机游戏。

很显然,大多数长辈将手机当作“电子保姆”,缺乏对孙辈沉迷手机可能带来的危害的认识。

很多老师也反映,班级里边孩子沉迷手机已经逐渐形成了风气,不少孩子扎堆成群的玩游戏,玩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起床之后继续玩。

课题组甚至发现,某种程度上短视频也是留守儿童释缓孤独感和压力的方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沉迷与解压是两种概念。

在自控力有限的背景下,沉迷于短视频现象一直存在。

网络宣传的娱乐化价值观念,更是潜移默化影响着儿童的“三观”。

一些互联网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限制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开发青少年模式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通过填写成年人的信息,未成年人依然可以绕过这些限制。

短视频平台需要“防沉迷”吗?

未成年人“三观”尚未形成,众多APP所包含的不良内容,对未成年人同样存在影响。

可以说,是网络就少不了鱼龙混杂的娱乐内容。

例如一些手机游戏所包含的暴力色彩,即便应用厂商从聊天文字中限制了用语不文明的问题,但在直播的过程中仍然无法避免。

一些短视频有软se情等不良内容,也会对留守儿童带来严重心理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精准的大数据推送下,未成年人所接触到的内容越来越聚焦,对于本就没有太强自制力的未成年来说,沉迷时间也会随之增加。

对此,国家网信办相关负责人也曾指出,在管理部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一些短视频平台仍然恣意妄为,放任传播低俗、恶搞、荒诞甚至色情、暴力等违法和不良信息,“给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违规情节严重,社会反映强烈”。

甚至有家长把未成年推到镜头前拍短视频。

未成年缺乏认知能力,生理、心理都不成熟,他们对于拍视频、做直播并没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很可能没人关心。

二、“按下葫芦浮起瓢”

事实上,在长达多年对各种短视频低俗内容打击下,该类问题仍然层出不穷。

根据每日甘肃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月15日,已约谈涉低俗主播509人,行政处罚87人,刑事打击30人,封禁账号53个。

更关键的是,靖远县公安局网安大队根据掌握的线索,扩线侦查,对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引流方式,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有偿售卖不健康视频的10名网民进行立案侦查。

而这些都意味着,短视频在低俗不良内容的审核上存在不足的表现。

此外,根据网民评论分布图看,部分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漏洞百出。近四成网民对部分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流于形式表示不满,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网络平台企业的监管力度。

短视频平台需要“防沉迷”吗?

图源:文旅中国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21年发布《未成年人短视频青少年模式使用研究报告》,近4000个有效样本中,只有53.3%的未成年人使用过青少年模式。在这些使用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中,被家长、老师要求使用的只占33.3%。

而在短视频擦边类不良内容审核不足之外,还有未成年对不良视频和热梗模仿的问题存在。

比方说一些没有营养的短视频,为了流量和赚钱,它们难免会灌输一些不好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沉迷于手机的留守儿童们。

有数据显示,51.%的网红粉丝,年龄在18岁以下。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网红粉丝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

像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社交软件,部分博主、网红似乎不用上班一样,天天吃喝玩乐。这不仅会对村里的留守儿童造成一个心理落差,甚至模仿起来,走向极端。

最明显的是,虽然APP直播已经限制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直播,但拍模仿视频,为了做大网红而整容的未成年绝不在少数。

00后网红周楚娜就是其中之一,周楚娜出生于2004年,如今还只有19岁。在与其他同龄人相对比,她却有接近4年的整容史。

短视频平台需要“防沉迷”吗?

更危险的是,由于低成本违法,部分未成年为了拍摄视频,开始漠视法规。

2022年4月8日,广西钦州,警方接网友举报,称一未成年网红无证驾驶拍视频炫耀。民警核查后发现情况属实,对其罚款1500元,同时对她进行了安全教育。

未成年拍摄的不良短视频,会吸引同龄未成年人进行观看。同样的,对于未成年人“粉什么”“怎么粉”就成为关键,也需要APP厂商加强审核。

短视频平台需要“防沉迷”吗?

很显然,在解决未成年手机防沉迷的问题上,需要众多娱乐APP出一份力。

当然,对于未成年手机防沉迷,除了需要APP厂商更主动完善内容审核、使用时长限制问题以外,在留守儿童手机成瘾这一新问题的背后,同样存在家长对儿女陪伴、教导等方面缺失的问题。

三、未成年不需要电子保姆

防沉迷确实有必要,但怎么定义“短视频”呢?

抖音、快手、B站、微博、小红书外,爱奇艺、优酷等视频网站也有短视频分区,甚至购物的淘宝、社交的微信、QQ等都有短视频。短视频既然无处不在,监管自然很困难。

从问题的根源上找解决方法才能更有效。

据《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调查显示,49.3%的留守儿童使用的是长辈的手机,为了让儿童不打扰自己,让手机当保姆十分常见。

根据2022年中国留守儿童数据统计分析,目前我国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其中近九成由(外)祖父母抚养,另有36万儿童无人监护。

说到底,留守儿童缺的是人力资本投资,也就是教育。特别是母亲不在身边的,尤其缺长期陪伴互动。

因为“与人互动”,是儿童学习的重要资源。老人能提供的互动比较有限(质量一般也不高,太偏指令),最好是父母,有指令也有亲密关系。

但父母更多是迫于生活,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但有一说一,现代社会的幼儿培养成本高,不仅仅是真金白银的教育成本,也有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成本。

大人忙农活或者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缺乏父爱母爱,又没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加之老年人不懂得如何与小孩进行交流,而小孩看到了不健康的内容他们也不知道或者不会教育。

事实上,不仅是农村儿童,城市儿童和成年人也有沉迷手机的现象。

除了短视频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教育类型app、线上课程通过手机来教授,这也使得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大大增加,会影响视力、身体、智力的发展。

将众多原因综合起来看,在未成年儿童手机沉迷问题上,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手机沉迷的问题上,是一个需要多方努力才能解决的“大”问题。

参考资料:

每日甘肃:甘肃网警约谈涉低俗主播509人,行政处罚87人,刑事打击30人

科技好兄der:手机又背锅?村里儿童沉迷手机,其实更多的是这个原因

郑春风:乡村家庭、儿童手机实践与父母媒介干预困境

中国网文创:文化观察 |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瘾”现象普遍,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

作者:永遇乐;编辑:杨 武

来源公众号:互联网那些事(ID:hlw0823),深挖品牌故事,探寻商业逻辑。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互联网那些事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