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世界,不该是这样

2 评论 7999 浏览 6 收藏 14 分钟

315曝光了直播间扮演“假儿子”的闹剧,用假冒伪劣产品骗取老年人的信任。他们是如何行骗呢?平台应该如何监管呢?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与你分享。

直播间里的情感主播,简直“厉害”透了。

  • “孩子遭遇绑匪不报警,跑到直播间跟主播连麦”
  • “保姆和父亲暧昧不清,儿子到直播间讨公道”
  • “家里房子土地拆迁,现场连线村长讨价还价”
  • “主播调解矛盾累到住院,在病房开直播调解矛盾”
  • ……

从婆媳关系到伴侣出轨,从债务问题到土地纠纷,在情感主播那里没有什么是一场直播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就两场。“家人们”遇到任何困难,“假儿子们”都能立刻给你“就地开庭”,至于有没有续集。主要取决于本场直播带货的下单率,如果下单率比较高,那就再加一场。

直播间里的假儿子们,会一边演戏、卖惨、关心老人,一边在适时的时机拿出在行善过程中偶然得到的神药,所谓的神药只是一些压片糖果,九转金丹可能是一些糕点,但却能忽悠着手机对面的老人们干脆掏钱。

但老人们的爱心,早在不知不觉间转化成了灰色产业中的一环。这些账号背后,是一条集剧本、表演、产品、销售甚至诈骗的灰色产业链,老年粉丝的每一次心动,都会转化为这个链条上的真金白银。

但最令人费解的是,此乱象早已并非新鲜事,无数网友和媒体曾在多年前便揭露过一样套路,但至今为止,这类靠卖惨、编剧本、卖假货的主播仍在大行其道。

01 谁在直播间里扮演“假儿子”?

如果不是3·15,或许很多人到现在都不知道,那些“一眼假”的故事,会如此受到父母的如此追捧。

所谓“一眼假”,指的是如出一辙的、剧本痕迹浓重的、演技拙略的苦情直播。在这些直播间里,主播们不需要声嘶力竭地回馈家人,也不用卡点喊词送福利,他们就像是电视节目里的情感调解员,流窜在每一个奇葩且狗血的八点档现场,吸引着那些不明所以的老年人的注意力。

比如主播前脚刚大义灭亲将做坏事做尽的姐姐姐夫送进监狱,后脚就被姐姐的恶婆婆夺走“肿瘤神药”,主播抢回神药,肿瘤医生从天而降证实这是难得一见的特效药;

为了补偿为公司上山采集“天山雪莲”意外身亡的员工,公司决心将功补过,被自家研发的天山雪莲子产品慷慨送出,并在随后销毁,直至中科院主任极力劝说,主播才将这等神药保留下来;

为了夺取秘方,一男子竟设计一起绑架“名医”后代案,主播正气凛然、英勇出手调解、解救,竟好人有好报,意外夺取秘方……

各种元素之间的碰撞,产生了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狗血戏码。而不论这些来自“老铁们的真实故事”的开端多么曲折离奇,过程多么高潮迭起,演员们多么声泪俱下,仅需几个小时,看似无比尖锐的矛盾总会柳暗花明,坏人得到惩罚,好人收获圆满,顺便还能为“咱爹咱妈”们谋一波福利。

或是将被“坏人们”抢走或藏起来的“神药”低价售出,以此作为对“坏人”的惩罚;或是倾情售卖商品,帮助落难的好人重振旗鼓。不论如何,主播们总能在机缘巧合下,得到各种再实惠且神奇不过的商品,包括珠宝、玉石、字画,甚至包治百病的各种神药、保健品——一般情况下,所谓“神药”,只不过是再普遍不过的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普通食品。成本价可能仅为1.2元/盒,主播能卖到99元十盒。

相似的剧情在直播间里频繁地上演着,有儿女劝阻失败后百思不得其解:“给我的感觉就是,在她眼里,我这个亲儿子说的话还不如主播那些‘儿子’说的话可信。”但抵不过总有老年人被他们吸引,在直播间外潸然泪下、大声叫好,继而真情实感地为这些“热情善良”的儿子们掏空钱包,并点下下一场直播的预约按钮。

但老人们浑然不知,他们的真情实感,被悄然转化成了灰色产业中的一环——剧本、直播、带货、变现,甚至售后——这条有组织的产业链上,每个环节都有“专业”的团队在操作。

被曝光的负责运营此类直播的和和工作室的员工表示,他们从最初就清晰地将目标对准了老年人,“老头老太太看苦情的,就是这个人很可怜,然后最后被这个主播救了,这个主播是正能量的人,到哪里去都会帮助别人的人,年龄大的人喜欢看这一类的。”

每一场直播的流程都是如此。对他来说,亲身上阵也是再普遍不过的一件事,“跟着主播讲的你去走就行了,让你骂人你就骂人,让你装可怜你就装可怜呗。”唯一需要有所考量的,可能就是如何把合适的产品放到合适的剧情里,“产品基本上都是套到剧情里面的,想卖哪一个品,想把它卖爆,就给它铺到剧里面,有的就提前一场就铺了,让粉丝觉得你不是在卖货,你在做好事、做善事。”

为此,付出一些成本不高的小代价也算不了什么。比如,搭建一个与医院病房一样的场景,购入病床、氧气瓶以及一些医疗用品,用以增加细节的真实性。

再如,在直播间外,依旧维持着“好儿子”的人设,逢年过节为“亲爸亲妈”们送上精美大礼包,也不需要多少,只一些肉、菜和日常用品,就够了。

为主播们为寻找合适的产品并提供场地的“利哥供应链”也很清楚这是一条灰色产业链,“都是假的,演员都是花钱雇的,有编导写剧本,哪有真的,都是假的。”

平台可能随时会查封这些账号,但卷土重来并不难。“高冷”“马洪亮”“小张说事”暂时消失了,平台中其他以此为生的账号还继续更新,隐藏在背后的产业链也在继续运转。

在那条被央视打假的微博下,“可乐·小樊同学”“二晨”“清河李哥”等抖快大博主被频繁点名。但在短视频平台,他们还在对着“咱爹咱妈”们嘘寒问暖。

一个儿子倒下了,千千万万个儿子站起来了。

02 社区监管应加大处罚力度

从去年的直播间美女情感诈骗、翡翠骗局,到今年的中老年人苦情戏骗局,人们发现,传统行业曾经的骗术似乎正借由短视频平台高效地传播,推荐算法之下目标人群的匹配一下子更精准,有人在利用算法,将做恶的效率变得更高。

3 月8日晚,头部主播辛巴曾在直播时公开指责一些情感主播坑蒙拐骗,制造虚假人气和虚假数据,尤其是坑骗诱导老年人消费。当时,辛巴曾在直播中点名了“ 四川可乐”“太原老葛”“清河李哥”等多位主播,称他们编排剧本骗老人,让老人退货无门,直播间人气造假。作为曝光者的辛巴,直播间因争吵而被封禁。

辛巴提到的“四川可乐”是坐拥3860万粉丝的头部网红,自称“情感主播第一人”,常年在直播间售卖传家宝,“原价百万的传家宝,99元给家人们炸一波!”,凭借着能说会道的情感和慈善表演,四川可乐收获了一众老年人真爱粉,同时也兼卖各种传家宝,这些传家宝有时候是瓷器有时候是手镯,可既然是传家宝,又怎能人人都买到?

但就是如此拙劣的骗术和伎俩,依旧欺瞒和虏获住了一众老年人,凭借着卓越的直播带货战绩,四川可乐在2022年快手直播星光盛典上被封为年度总冠军,人气一路高涨。

截至目前,“四川可乐”号处于平台封禁状态,但疑似四川可乐小号,账号名“四川可乐哥哥”,简介为”大号:四川可乐(3860万)”的账号依然活跃,但原定每天八点的直播,截至发稿并未开播。早在2022年12月,快手就曾因“售卖三无服装”对四川可乐作出封禁7天,罚款金额96564元的处罚。但不足10万罚款,相比动辄百万、千万的利润,像轻轻挠了一下痒。

从平台规则来看,《快手社区规则》中明确规定,“上传或传播具有欺诈他人性质的作品、评论、私信等”将会导致账号被封禁处理。同时,在快手的《反馈与帮助》功能项安全攻略中曾以视频的形式提示卖惨炒作并不利于涨粉与传播,甚至可能遭遇封号。

为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头部主播目前似乎并不惧怕平台监管,甚至在示范效应之下,中腰部主播也参考头部主播的商业模式与监管赛跑、寻找到监管盲区里的灰色地带。

比如,主播会在直播间里把这个商品吹得天花乱坠:“这东西能治你的小瘤瘤”,但是在商品详情页的时候会如实写上压片糖果,神药如实写“糕点”,但又能有多少老年人会在详情页里注意分辨呢?就算是看到,也早被直播间里那套推销之词整懵了。

据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以“直播”为关键词的投诉量超7万条,同比增长约3.5倍,其中虚假活动、产品质量、虚假宣传、价格误导等问题最为突出。但在另一组数据之中,近7万条投诉,仅有不足2千条相关行政处罚信息。

民政部近日提示,摆拍式慈善,表演式慈善等假慈善行为,严重违反慈善本意,有的甚至涉嫌诈骗,有关网络平台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互联网安全服务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对涉及慈善活动的内容加大审核力度,切实防范一些主播对造谣、炒作、制造“悲情戏”、践踏求助人尊严、侵害受益人隐私等违反法律法规、违背公序良俗的手段和蓄意制造舆论热点,传播不实信息的行为。

社会公众如有发现假借慈善之名牟利,违法开展公开募捐活动的,可以向民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投诉、举报。

我们包容每一种生活方式,但短视频里的世界,不应该是这样的。

作者:石榴、樱木,编辑:月见

来源公众号:新熵(ID:baoliaohui),洞察商业变量,探寻商业本质。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新熵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请问这类直播在哪里可以看到?

    来自浙江 回复
  2. 打假

    来自湖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