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免费产品的输入法,如何才能构造成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2 评论 8911 浏览 38 收藏 12 分钟

免费的工具应用并不必然局限于产品周期里,当它的功能服务和内容挂钩,当这种内容能够衍生出社交网络的可能性,这种工具便有可能实现一种新的突破。

输入法究竟意味着什么?

英语强势文化之下的用户们或许对它没有多少概念和认识,但是,在中国,在这个充满着机遇和陷阱的互联网市场里,曾经有一家公司依靠以输入法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在竞争激烈的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家公司叫搜狗,其输入法一度占据了八成左右的市场份额。

但是,让人唏嘘的是,就像绝大多数工具型产品公司的命运一样,输入法并没有能够从商业上给予搜狗足够的回报。更尴尬的地方是,在输入法这种中国用户日常使用最频繁、对用户体验要求最高的产品上,任何试图通过流量和用户规模来实现商业变现的方式都是不切实际并必然失败的。

当搜狗输入法的体积越来越大、响应越来越慢、附带的累赘功能越来越多时,它自然而然地遭遇了用户的杯葛和抛弃。直到先后和阿里巴巴、腾讯合作之后,搜狗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它逐渐淡化了输入法的价值和功能,而更多地聚焦于垂直内容搜索。

搜狗的历史不止是一家创业公司在互联网割裂垄断局面中长袖善舞寻找自己出路、机会的故事,从某种意义而言,它更为我们显示了以输入法为代表的工具型产品服务在互联网发展中的生死疲劳。

那么,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输入法或者包括它在内的工具型应用现在的出路究竟在哪里?不妨跳脱出来设想一下,假如有一个有着用户数以千万计的输入法,那么我们如何为它设计成熟、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数千万的用户规模自然而然地会让人对蕴藏于其中的巨大流量红利垂涎欲滴,这样的流量入口当然也能提供稳定持续的收入,但是,上述的搜狗的故事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异常生动而血淋淋的教训,输入法或工具型应用对用户的黏性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它在市场上的竞争门槛也没有那么高。

它的门槛实际上取决于用户体验,而免费的输入法或工具应用又从根本上决定了用户选择或抛弃的成本异常低,只要用户有任何不满,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迁移到竞争对手阵营中去。

而流量攫取式的商业模式又天然地会对用户体验造成影响伤害,看上去,输入法或工具应用存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悖论。当你用户体验足够好获得足够多的用户时,你会想到赚钱,于是你利用这些用户流量,然后,用户就抛弃了你。

究竟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免费机制或许算是罪魁祸首。越来越多的开发者意识到免费策略固然能吸引到大量用户却也同时让产品本身在后续开发、商业运作受到越来越多的束缚时,他们更多地采用 freemium 或订阅方式,通过价格手段来调节甄选用户群体。

那么, 这是否意味着免费产品必然就经历上述的发展周期和结局呢?答案并不一定。

在海外市场,存在着大量中国公司,他们开发了不少在市场上取得巨大领先优势的产品服务,而这些产品又通常是免费的,而他们目前并没有遭遇到上述困境,而且,从投资者的反应来看,对他们的商业策略和发展前景也颇多认可。比如一家叫做 Kika 的输入法公司,在去年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 B 轮及 B+轮的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8亿元。

从某种角度而言,它的增长红利正逐渐从之前的爆发式发展趋于平稳,在经历了一个用户积累的过程之后,它现在正站在自己的转捩点上,是落入窠臼还是突破旧路,这正是我们感兴趣的地方。

实际上,Kika 乍看起来会让人好奇,首先的问题是,表情输入真得有那么大的市场和用户需求吗?换种说法,当 iOS、Android 都有了各自系统的内置表情,一款具有表情输入的第三方输入法究竟是不是一种伪命题?

比较一下和 Evernote 与 Android 上的 Keep、iOS 上的备忘录,尽管 Evernote 早已经走下神坛,但是在笔记工具应用市场上,相比后两者,它依然有着无可取代的价值和便利性。

那么,对用户而言,表情输入是一个强需求吗?答案似乎是肯定的,早在1998年,日本工程师栗田穰崇就绘制出了最初的 Emoji,随后表情输入被 NTT DoCoMo 投放到 i-mode 上,直到2008年,Emoji 才真正随着 iPhone、iTunes Store 的解锁限制而逐渐流行,到2012年9月,iTunes 上有13款应用是帮助用户突破 iOS 限制使用 Emoji 的,其中甚至不乏付费应用。到了2012年年底,苹果才在 iOS5中提供了免费的 Emoji。

暴走漫画(rage comic)早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于全世界的亚文化现象

另一方面,2008年源起于4chan 的暴走漫画及其变种随后大行其道,种种迹象显示出用户表达方式正从传统的文字转向图像。表情输入已经变成一种日常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高频强需求。

相比原生表情输入法,Kika 这样的第三方工具优势更多地在于垂直细分领域中的精细化开发运营。提供更多的表情、表情市场以及搜索表情集成这样的功能对于 Google、苹果等公司来说或许只是为之锦上添花、不为亦无不可的事情,但对于工具应用来说,却是它们真正能够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自己竞争门槛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从 Emoji 的大趋势 和产品本身来说,这家公司已经取得了成功的基础的话,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才是更至关重要的。作为只有这样一款免费产品的商业公司,他们如何建构自己的商业模式?如何规避免费产品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冲突?

Kika 中提供的两款电影相关表情包

虽然规模、实力不可同日而语,但从本质上而言,Kika 类似于 Google,两家公司的核心产品服务都是面向普通用户,但是商业模式链条却是建立在广告主之上的。

广告商通过内容投放和 Kika 进行合作,以 Emoji 的方式进行宣传,比如之前的《疯狂动物城》(Zootopia)、最近的《佩小姐的奇幻城堡》(Miss Peregrine’s Home for Peculiar Children)以及未来的《刺客信条》(Assassin’s Creed)。

与以前的展示广告和弹窗广告相比,这样的广告投放方式实际上已经和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广告即内容,内容即产品,产品和用户体验、流量直接挂钩。输出和表达方式的变革实际上也同时带来了内容呈现方式以及商业模式的新的可能性。

更有趣的地方在于,当输入法本身就等同于内容时,它实际上已经具备了社交的属性,如果从社交角度来看的话,也就意味着,内容的制造、传播和收益更超过单纯的工具产品。更重要的是,社交不止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更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这样的互动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的推动下则又有了人与物、物与物交互的可能性。

Kika 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地方就在于此,它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新的思路。

工具型产品服务并非完全无法摆脱自身的局限,免费的工具应用也并不必然局限于产品周期里,当它的功能服务和内容挂钩,当这种内容能够衍生出社交网络的可能性,这种工具便有可能实现一种新的突破。

这种突破带来的变化是产品形态的嬗变,一个传统的工具型产品基于社交和内容的桥梁便可以达到新的外延,在此基础上,Kika 不仅可以实现更多元化更丰富的交互。

更重要的是,文字-表情输出之间的转换使得它同时又具备了搜索引擎的雏形,这也就意味着连接用户和广告主的精准投放商业模式成立的可能性,而这并不会以伤害用户体验为代价。而只有从商业模式上彻底变革单纯依赖流量变现的传统模式,才能让工具型产品摆脱其生命周期的宿命。

这种突破得益于文字到图片到视频的沟通方式变革,得益于新的交互方式和技术的革命,最终,这些变化和革命都反应到了商业模式上。

 

作者:胡勇

来源:http://www.tmtpost.com/2565313.html

版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请联系主编QQ:419297645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大胆推测,目前做输入法三足鼎立的 搜狗 百度 讯飞,都是在利用大家输入的数据做文章,研究用户的各个方面,以便于其其他产品线获得互联网的“黄金”

    以下内容摘自2012年博文
    彼时的搜狐,正在进行搜索引擎的研发,在百度和谷歌的压力下面临困难重重。一位做机械设计的年轻人——马占凯提出了将搜索与输入法相结合的产品理念,这个理念被搜狐接受,于是诞生了搜狗输入法。搜狗输入法很快取得了市场上的成功,带动了搜狐以及独立拆分出来的搜狗公司的品牌形象提升。
    那输入法背后的大量词汇、诗句是哪儿来的?杨洪涛介绍称,搜狗输入法本地词库有45万,云端词库2000万,来自于搜狗自身语料的积累,以及网友的智慧。

    回复
  2. 从搜狗的文字输入法到kika的表情输入法,存在明显的内容差距。表请输入能够将广告植入到内容的制作当中,但对于文字输入法而言,如何实现同样的商业变现还存在明显的难度。表情输入法的商业模式即便能够获得成功,也不能应用到搜狗、百度等传统的文字输入法之中,他们能做的只是将自己的图片表情、Emoji表情做大做强。但是,很明显,目前这并不是他们的目标。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