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截胡”苹果,但好像没什么用

虎嗅
1 评论 1087 浏览 0 收藏 11 分钟
🔗 产品经理专业技能指的是:需求分析、数据分析、竞品分析、商业分析、行业分析、产品设计、版本管理、用户调研等。

在将要到来的WWDC 2023上,将要亮相的苹果MR产品无疑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不过近日,Meta也官宣了首款消费级MR(混合现实)头显Quest 3,在Meta的这一“抢位”动作背后,我们又可以看到Meta在元宇宙、在XR市场上怎样的发展与沉浮?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就在业界翘首企盼苹果的首款MR产品时,Meta却突然跳出来抢了风头。

北京时间6月1日晚间,扎克伯格在Ins上官宣了Meta首款消费级MR(混合现实)头显Quest 3,并通过一段1分17秒的视频展示了此次新品的重点升级功能。

扎克伯格“截胡”苹果,但好像没什么用

图片来源:Meta

值得一提的是,Quest 3有着明显的“期货”色彩。扎克伯格表示,更多关于Quest 3的内容,将在Meta Connect大会上分享,而这款产品预计在今年秋季正式发布。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距离苹果首款头显Reality Pro发布不足一周的时间节点上,扎克伯格毫无征兆地把Meta Quest3推上台前,更像是一次“抢占身位”的动作。毕竟过去三年,Meta在“元宇宙”相关项目上的投入累计超过170亿美元,扎克伯格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为他人做嫁衣”的命运。

不过,在XR终端设备出货量日渐萎缩、“元宇宙”概念遇冷的背景下,Meta的困境真的是来源于苹果等竞争对手吗?

一、抢跑苹果,Meta能拿出什么?

Meta最近一年在XR赛道的进展可谓相当坎坷。

去年10月,Meta踌躇满志地推出了专业级VR设备Quest Pro,立志在VR行业中打造出一款生产力工具,但事与愿违,Quest Pro在上市后便遭遇了销量与口碑的双双败北,Meta不得已将这款产品的售价两度下调,从起初的1499美元调整至999美元。

而据科技媒体《The Verge》的爆料,由于该款产品的市场反响太差,Meta内部已经决定停止第二代Quest Pro的研发工作。

Quest Pro注定是一款生不逢时的产品,在全行业的目光都被苹果所吸引时,其高昂的定价很容易被人与Reality Pro联系在一起,而Meta在消费电子硬件上的号召力远远不及后者。

在此背景下,能否及时地拿出一款价格低廉的、具有苹果头显“平替”性质的产品作为补充,就显得尤为关键,这或许也是此次扎克伯格急于公布Quest 3的原因。

从定价上来看,Quest 3的起售价为499美元,而按照目前行业内的主流观点,苹果首款头显产品的定价将在3000美元左右,因此二者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但Quest 3却具备后者的主要卖点——混合现实。

实际上,直到今天业界对于混合现实(MR)仍没有一个完全公允的定义。通常来说,只要能在虚拟环境中引入现实场景信息的,都可以算是MR设备。举个例子,当你带着头显设备置身于卧室玩游戏时,如果能看到卧室环境与虚拟信息的叠加状态,就可以看作是一个混合现实的场景。

扎克伯格“截胡”苹果,但好像没什么用

Quest 3游戏场景演示,图片来源:Meta

在目前主流的VR头显厂商中,大多都已完成了对MR技术的引入,但在这次的Quest 3上,MR技术有着显著的进步。从目前已公布的信息来看,Quest 3通过两枚外置的RGB彩色摄像头实现了双目全彩透视,并通过中间的深度传感器来还原用户所处环境的真实感。

因为需要同时渲染眼镜所看到的真实场景和虚拟画面,MR技术对于算力有着很高的要求,为此Meta的开发团队为Quest 3搭载了一枚全新的高通Snapdragon XR2芯片,这是一枚基于此前高通Snapdragon 8 Gen2的4nm制程芯片。比较值得期待的是,这枚芯片的功耗要大幅高于前代XR1,Meta或许在Quest 3上进行全新的散热设计。

而在其他方面,Quest 3上的升级就显得有些中规中矩了,眼动追踪和面部追踪等功能仍然缺失,Pancke光学方案的引入让Quest 3的体积更加轻薄,但在包括Pico 4等一种产品上,这一设计早已成为标配。

整体来看,Quest 3的升级用六个字总结就是“有惊喜,但不多”。相较于其他厂商而言,Quest 3主要的优势还是其相对丰富的内容生态以及相对低廉的售价。

与HTC和Sony等厂商相比,Meta在官方应用商城Quest Store和APP Lab上的应用已经超过2000款,具备压倒性优势,且499美元的定价也要低于PSVR2、HTC VIVE Pro 2等竞品,更是只相当于苹果Reality Pro的六分之一。

不过,Meta对于XR头显产品的定义有着明显的不同。苹果将首款MR设备看作是其硬件生态中的一环,Sony和HTC直接将头显设备当作“游戏机外设”来做,而Quest产品线,承载着的是扎克伯格那个关于“元宇宙”的设想。

在这个设想下,Quest产品需要作为入口,接入游戏、社交、NFT资产等诸多场景,但当下这些场景似乎愈发显得虚无缥缈。

二、2023年,元宇宙的故事还能讲下去吗?

“从今年开始,我们公司要求在外宣口径上,一律杜绝元宇宙的字眼”。年初,在与一位VR从业者交流时,对方向虎嗅表示,现在行业中都不愿再提元宇宙,尤其是见投资人的时候。

在今年生成式AI爆火的映衬下,元宇宙概念显得格外冷清。许多行业公司随之迅速调整重心。比如曾创办首个元宇宙产品“希壤”的百度,今年将工作重心全面转向大模型“文心一言”,其项目负责人马杰前不久也离职转进AIGC行业。

而在国外,这样的势头要更加明显。曾被视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在3月先后发布了两款生成式AI工具Code Assist和Meterial Generator,尽管该公司表示,此举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元宇宙世界的创作能力”,但也不由让人怀疑这家公司在考虑转型的问题。

虽然业界普遍不看好元宇宙,但扎克伯格似乎仍是这一概念的坚定支持者。

去年11月,在投资人的轮番攻击下,扎克伯格宣布削减成本并开启公司史上最大裁员行动,在随后四季度的财报会议上,他罕见地将会议重心从元宇宙切换到AI上。

正当投资人喜笑颜开地认为扎克伯格“终于开窍了”的时候,一份财报再次击碎了他们的幻想:今年1季度,Reality Labs部门营业收入达到3.39亿美元,而亏损达到39.9亿美元,这甚至超过了去年Meta裁员前的水平。

也就是说,扎克伯格的降本增效完全没有作用在元宇宙项目上。

今年5月,Meta还委托德勤进行了一项研究,证明到2035年元宇宙产业对美国GDP的贡献约为2.4%,将达到7600亿美元。

无论未来设想有多么美好,眼下元宇宙相关的行业却在实打实地衰退。以终端产品的出货量为例,第三方研究机构IDC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VR/AR出货量为880万台,同比下降20.9%。

而在今年一季度,VR/AR产品出货量跌幅进一步下降至54.4%。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元宇宙相关的终端产品已经遇到了明显的增长见顶,或许苹果的进入将在短时间内形成又一个风口,但如果其产品定价真是传闻中的3000美元,那么它对于整个市场很难发挥出提振作用。

VR/AR市场销量见顶的原因有很多:缺少杀手级应用、内容生态匮乏、设备体验不佳等等,而对于Meta来说,在现有技术无法解决上述问题时,究竟要不要把元宇宙的宏大叙事继续讲下去,是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作者:丸都山;编辑:陈伊凡;出品:虎嗅科技组

来源公众号:虎嗅APP(ID:huxiu_com),从思考,到创造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虎嗅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看来传闻是真的 售价3499美元 比传闻还要稍高一下

    来自四川 回复
专题
1742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小程序介绍、小程序搭建、优化设计规范和功能设计指南
专题
1257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营销案例解析。
专题
1380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帮助企业管理和维护其人力资源。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指南。
专题
13565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以To G领域为例,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分享TO G产品设计指南。
专题
1199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2023年已结束,你的年终总结写好了吗?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年终总结。
专题
17627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批量导入是用户在工作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功能。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批量导入的设计思路和优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