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外卖,认清现实

0 评论 2836 浏览 10 收藏 22 分钟
🔗 产品经理专业技能指的是:需求分析、数据分析、竞品分析、商业分析、行业分析、产品设计、版本管理、用户调研等。

最近有消息称,抖音外卖业务已放弃今年达成 1000 亿元 GMV(交易总额)的目标,其重心转为“尝试用更多方式跑通业务流程”。而在这一消息背后我们可以看到,外卖这片江山并不是那么好打下的,大厂们在外卖业务上的拉锯,还将继续下去。

抖音想成为什么样的抖音?

2019年,抖音管理团队认为它应该回到产品本身的定位——看见并连接。连接不仅停留在信息、人,还要有服务。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要在 “餐饮、购物、旅游深入”。

这很自然地解释了抖音后来布局本地生活业务的初衷。

2021年,抖音本地生活业务独立成为一级部门,开启快速扩张。踏入这个万亿市场,抖音选择相信大力出奇迹。这其中,外卖作为各类本地生活业务中最高频的刚需,成为抖音抢占新市场的重要注脚。

围绕内容生态,抖音拥有源源不断的公域流量盘,充沛的流量为抖音创造了做外卖的基础,也给了抖音做外卖的底气。

据晚点LatePost报道,抖音本地生活今年真实的成交额目标接近4000亿元,其中外卖业务为1000亿元。抖音生活服务相关负责人曾回应上述数据不准确,但抖音的野心不小是事实。

不过,即使有流量优势,在传统外卖平台已先行占据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下,抖音想从中分一杯羹并非易事。商家运营、客单价制定、配送效率等都是抖音需要补的课。

更重要的是,用户早已习惯了用美团、饿了么解决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抖音外卖何时能真正突围,也是个未知数。

认清现实后,抖音开始重新审视外卖业务。

近日,据晚点 LatePost报道,抖音外卖业务已放弃今年达成 1000 亿元 GMV(交易总额)的目标,GMV 也不再是团队下半年最看重的指标。据了解,该业务当前的重心已转为:尝试用更多方式跑通业务流程。

另一边,看到抖音向本地生活发起的猛烈进攻,“老大哥”美团迅速反应,贴身防守,从上线团购外卖,再到入局外卖直播业务,美团对抖音这个新对手十分重视。

可以说,从抖音做外卖的消息开始出现时,美团“守江山”的动作就开始了。这个美团用十余年打下来的市场,美团不能丢失,一场攻守战随即开始。

这其中,必须要注意到的关键是,做外卖从来不是一个容易的事。对于抖音来说,这势必是一场长跑拉锯战。它还没放弃,突围赛还在激烈而紧张地进行。

一、终止 1000 亿元GMV目标,抖音外卖认清现实

抖音想做一个“万能入口”,但大力出奇迹并非永远适用。

近期,在外卖业务上,抖音转变了思路,放弃了年初定下的1000亿元GMV目标。据晚点LatePost报道,一位接近抖音生活服务人士透露,之所以调整目标,是因为抖音上半年业务进展未达预期。

今年1月,抖音外卖 GTV(核销后交易总额)不足1亿元,2月更滑落至5000万元左右,即便是3月有所回升,但也仅在1亿元左右。从单量来看,抖音外卖 1-3 月的日均单量维持在1万-2万单。尽管四五月份,日单量一度超过10万,但抖音外卖距离1000亿的GMV目标相差甚远。

外卖单量少,一味追求GMV没有意义。更重要的是,抖音外卖如果要完成全年目标,下半年 GMV 至少要超过900亿元。显然,这是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此时目标专向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

放弃目标,不意味着放弃业务。下半年,GMV不再是抖音外卖最看重的指标。代替这个目标的是,用更多方式跑通业务流程,即配送体系、商家地推等外卖涉及的多个环节。

这意味着,抖音外卖的态度已经从重效果转向了重突围能力。

抖音外卖,认清现实

抖音上的外卖到家套餐,图源抖音App

事实上,过去一年,抖音一直在坚定不移地投入外卖,决心和力度相当之大。

去年7月,抖音内测了团购配送业务,撕开了其做外卖的切口。当用户打开抖音,在刷短视频的过程中即可购买团购套餐,然后再预约一个特定时间送到家中。

这种先预约、再配送的模式让抖音顺利在外卖市场分得一杯羹。

错位竞争,是抖音的打法。

众所周知,外卖的核心是配送和供给,尤其是即时配送十分看重履约效率。这便需要抖音要有自己的配送团队,以及商家地推的能力。本质上,抖音仍是个内容平台,这类重资产、重运营的领域需要补的课还很多,抖音并不擅长。

而团购配送模式恰恰绕开了抖音的短板。细分市场仍是一片蓝海、不强调时效性,抖音可以和外部平台合作完成配送。2022年12月,抖音联合了顺丰同城、达达、饿了么等第三方合作伙伴,为餐饮商家提供同城配送解决方案。此前,抖音率先与饿了么达成合作,在抖音小程序上可以用饿了么点外卖。

据媒体报道,抖音生活服务团队目前仍用“抖音团购配送”命名配送业务,而非抖音外卖。毕竟,提起外卖,消费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美团、饿了么,后来者抖音的存在感不强。相反,用团购配送命名,抖音能更好地培养消费者心智。

硬币的另一面是,团购配送的劣势也很明显,即起量慢、客单价高。

对于团购套餐而言,大多数商家还是到店团购、促进消费的思维。起初,抖音本地生活业务便通过到店团购突围的。彼时,抖音把“同城”放到首页列表;开始开始侧重探店直播;价格也比直接到店便宜,甚至比其他平台的团购低,而这些都是为了促进用户到店团购的单量。

很长一段时间里,消费者都只知道用抖音到店团购,而非用抖音点外卖。这也导致,愿意在抖音做团购配送的商家数量并不多,单量也就起不来。

此外,由于到家比到店涉及到更多的配送、履约、服务等环节,低价的逻辑并不适用于到家配送。比如,由于和第三方配送平台合作,抖音团购配送履约成本至少在每公里10元以上。而想要分摊成本,抖音团购配送的客单价都普遍偏高。

根据抖音生活服务官方制作的《团购配送新手宝典》,可以看到其中涉及的主要品类是烘培、小龙虾、火锅、蒸汽海鲜等客单价相对较高的品类。其中,官方所展示的组品建议里,除了秒杀款相对便宜,如主推的销量款、利润款客单价都在100-300元左右。

只是,当用高客单价分摊配送成本的逻辑放到更强调低价、即时的外卖市场时,就显得不合时宜。

从品类上看,抖音上提供外卖服务的商品更偏向多人使用的家庭套餐,而非适合单人享用的正餐。从规格上看,大份家庭套餐并不适用于外卖的高频用户,也就是独居人士;从价格上看,一旦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对比,抖音到家的低价优势不再。

本质上,从团购拓展到外卖,是抖音做本地生活绕不开的路径。从市场规模上看,美团的例子已经在证明,外卖是个更大的市场,想做好本地生活,外卖这个硬骨头必须要啃下来。

难点在于,外卖是个重资产的业务。相比于到店团购服务,外卖到家考验平台的商户资源和履约能力,这注定是个更长的链条和更多的成本。从目前的进展看,抖音不打算退缩,而准备迎难而上。

连线Insight观察到,目前抖音上已经上线更多低客单价的商品,同时提供了立即配送的选项,用户下单后可以在几十分钟内拿到外卖,不过,连线Insight对比了同一份套餐在抖音外卖和其他外卖平台后发现,在套餐价格和配送时间、配送价格上,抖音外卖目前并不具备优势,且目前没有什么红包补贴,对用户的吸引力并不强。

这也意味着,如果要真正抢到外卖市场的蛋糕,不是上线产品就足够,抖音还有很多课需要补。

二、速度慢了,抖音外卖还在补课

外卖的江山好打吗?答案是很难打。

回顾过去,美团在千团大战中胜出,一定程度上是归功于一批精干的地推猛将,而这一优势也积累到了现在。美团用了十几年的物力、人力投入稳住市场份额,还要不断面临饿了么、抖音等各路对手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外卖虽然是个高复购、高频次的生意,但也是个典型的苦差事。即便是老大哥美团,餐饮外卖的经营利润率也常年保持在个位数。

更关键的是,由于外卖业务流程多且复杂,想要完成各个流程的搭建,需要花费的是真金白银。

这背后是由外卖的商业特征所导致。外卖一直是个重资产的生意,支撑外卖业务跑起来的,不仅是庞大复杂的配送体系,还有成千上万的商家。

这些,都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

如果说到店业务可以依靠流量、低价快速形成规模,那想要做好外卖这类到家业务,抖音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首先便是配送环节。

一份外卖送到用户手里,需要的流程包括点餐、支付、配送。这其中,涉及到的最重要环节,并影响用户体验的便是配送。

可以说,是骑手、平台将商家和消费者连接在一起,进而形成线上消费、线下服务的消费闭环。

这也是为什么美团、饿了么都要坚持自建配送团队的原因。好的配送体系,不仅能提高顾客消费体验、增强消费粘性,还能提升商家订单量,反之,商家顾客则可能因配送问题产生矛盾,从而抛弃平台和商家。

这是美团、饿了么凭借多年经验建立起的行业壁垒,也是抖音最大的短板。

正如上文所述,抖音从出生开始便更擅长流量向的轻运营,这种服务向的重运营抖音有些陌生。

自建运力系统是一场庞大且长期的投入,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这对于刚在去年底到今年初实行降本增效的字节来说,将是一次具有难度的挑战。

抖音外卖,认清现实

抖音外卖的两种配送方式,图源抖音App

另一边,如何吸引商家来到一个全新的平台也是不小的考验。

做到店团购,抖音目前最大的优势在于佣金费率低。对比美团10%和携程10%-15%的佣金以及成熟竞价机制下的价格,抖音平均佣金费率为4.06%,成为中小商家重要的引流渠道。

不过,做外卖,低价换市场的思路并不能长久适用。想要吸引商家,在各个地区的本地化运营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仍旧需要人力、物力还有时间。商家想要看到的是更完善的接入体系、更快速的配送流程,以及更多的单量。

更重要的是,对于对价格十分敏感的用户而言,用低价买到美味的外卖是多数用户最重要的目的。这些年,美团和饿了么的补贴大战仍令市场记忆犹新,抖音还能有多少精力去把客单价降下来,也是未知。

多方面需要补课,直接导致了抖音外卖业务的扑朔迷离。

今年以来,关于抖音外卖业务整体上线的消息多次流出,先是有报道指出3月上线,后有消息表示6月上线,但无一例外地都被抖音官方辟谣。另据36氪报道,目前团购配送和饿了么抖音小程序两个项目仍在试点、优化过程中,没有“6月整体上线”的计划。

和其他业务相比,外卖是与人们生活更加相关的业务,也更高频。不过,在有限的精力内,抖音是专心做到店团购,还是深入外卖这个红海之中,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说到底,外卖生意的底层逻辑没有改变。快配送、抢商家、低价格,这些都是抖音做外卖需要补的课。外卖市场的复杂和火热,诱人但也难啃,而竞争对手并不会等待抖音外卖补全能力。

三、与抖音酣战,美团贴身防守

十年前千团大战时,美团通过强大的地推、补贴,抢到了本地生活的铁王座。十年来,美团不设边界,从团购、到外卖、再到酒旅,进入一个个新市场、打破新的市场格局。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本地生活市场规模预计增长至35.3万亿元,但2021年本地生活线上渗透率却仅有12.7%。毫无疑问,这是一个令人艳羡的金矿,被各路玩家紧紧盯着。

只是,美团可能没想到未来会遇到一个和自己当年一样凶猛的对手。从入局本地生活、外卖业务以来,抖音剑指美团的动作猛烈且频繁。

为了布局生活服务,抖音一路扩张搭建了约四五千人的生活服务团队;据晚点LatePost报道,多位分析师预计,抖音2022年到店餐饮销售额已经接近美团一半。

抖音的野心很明确,它要全面进入本地生活市场。抖音公开的招商资料显示,其几乎开放了除去医美、医疗以外的全部行业。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更难。从大战中蹚出来的美团,很早就意识到了危机。

比如,2022年美团创始人王兴发现抖音获得用户需求的能力非常惊人,就开始逐步放缓甚至取消了跟抖音的一些合作,同时为了获取流量转头拥抱了快手。

到了今年,美团贴身防守的动作更加迅速和猛烈,甚至直接正面回应抖音。“抖音有的,美团也必须有。”美团在4月中旬的内部生态会议中定调和抖音外卖的竞争。

据腾讯深网报道,自抖音开放“团购配送”服务后,美团就在内部成立了防御小组,专门研究抖音的动作,防御小组会根据抖音的动作推出更多新业务。

4月17日,美团将在全国20多个城市上线团购配送业务,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一二线城市,直指抖音的团购配送业务。

要知道,美团的团购与外卖,一个到店、一个到家,在美团过去数十年发展中各自占据着重要位置,如今将团购与外卖打通,美团坐不住了。

紧接着,4月18日,在美团每月“神券节”活动之际,美团外卖开启直播首秀,同时销售外卖和到店折扣券,消费者也可以选择“囤货”,直指抖音的看家业务直播。

为了完善直播,美团还在建立直播中台,并为其招聘了一位新负责人,向美团最高决策机构 s- team 成员李树斌汇报。未来直播中台的能力将被复用到美团各业务中。

更早之前,今年3月,美团在APP的美食页面上方新增了特价团购板块,拓展了大量连锁商家,如蜜雪冰城、尊宝披萨、肯德基等,对标抖音的特价团购。

几乎同一时间,美团启动了外卖聚合直播间 “神抢手” 项目。“神抢手” 项目寓意是 “神仙低价、立刻抢到手”。该项目已经在深圳、北京全范围试点,美团也给了极大的资源倾斜。值得关注的是,参与美团 “神抢手” 项目的商家都是美团重新招商而来,主要为在抖音上销量较好的商户。

而从战略上,善于用补贴大杀四方的美团又回来了。

今年,美团到店事业群将战略重点定为“更多商户和更好商品、低价、更高效运营体系”。据晚点LatePost报道,多位美团人士透露,美团到店与美团外卖业务今年将均不追求利润的增长,将更多预算用来与饿了么、抖音竞争。

此外,美团今年到店事业部目标是GTV实现60%增长,主要任务是留住并增加商户,提升交易额。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团还加大了对商家的激励计划,比如,达到GTV指标可以拿返佣。

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美团从最开始的静观其变,到被动防守,再到主动进攻抖音的优势领域,如果美团直播能突围成功,未来将成为美团在本地生活战场的一把利器。

在互联网流量越来越稀缺的当下,和用户联系最紧密的本地生活成了最具潜力的流量入口之一。美团转守为攻,抖音认清现实,制定了新目标的抖音和多方布局的美团,预计还会短兵相见,战火也将持续蔓延。

作者:王慧莹;编辑:子夜

来源公众号:连线Insight(ID:lxinsight),产业升级创新者的聚集地。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连线Insight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2858人已学习15篇文章
知识付费是内容赛道上的一块高地,有着上百亿的市场规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对知识付费的观点。
专题
2003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TO G产品的入门指南,包括什么是G端产品、产品的特点...
专题
33809人已学习17篇文章
作为产品经理,你真的懂什么是敏捷开发吗?
专题
1538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服务设计在流程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方面提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服务设计。
专题
1944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从不同维度拆解一款产品或者功能,有利于提升我们对于产品和功能的思考能力。
专题
19224人已学习5篇文章
面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商业产品经理要如何突破商业化瓶颈,找到职业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