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Vision Pro,带来了怎样的vision?

传媒1号
0 评论 2709 浏览 2 收藏 15 分钟
B端产品经理要负责对目标行业和市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了解客户的需求、痛点、期望和行为,找到产品的价值主张 🔗

6月初,苹果头显产品的发布引起了外界的众多关注,有人对其表示看好,有人则仍秉持着相对谨慎的态度。那么,Vision Pro在面向市场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挑战?Vision Pro的出现,又可以为VR行业、为用户带来什么?

距离苹果在6月的发布会,已经过去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这半个月里,对于Apple Vision pro的讨论不绝于耳。

有人看好,觉得未来已来;有人看衰,觉得不成气候。

苹果头显不仅制造了一个新空间世界,也制造了一个充斥着多元态度的新意见世界。实际上,看好或看衰两种对立的倾向,指向一个新产品出世后绕不过去的问题,产品和市场如果无法同时拿到正反馈会如何?

尽管普通人们难以理解复杂的技术语言,但是VR/AR所制造的体验也并不处于开天辟地的新鲜阶段。Apple vision pro在这样的赛道上,无疑是目前让人惊艳的集大成者。

文字的诞生延伸了信息传播的边界和意义留存的时间,图画和视频在视觉上拓宽了人们日常信息接受的形式,并且在理解层面设计了更丰富的层次。VR/AR在虚拟现实方面的整合,是从直观接触到认知思考整个路径的极致升华。

对整个行业、对苹果自身、对消费者而言,这款产品带来的是不同的vision。每一个角度都有自己的评判标准,汇总起来才能大概描摹未来的面貌。

一、3499美元,获得一个神奇世界

6月6日的发布会,库克公布了他自己期待已久的one more thing。

将数字化内容融入真实世界,这是对于AR/VR设备再经典不过的定位。库克一开始对于这款头显设备的描述是familiar and entirely new,既熟悉又完全崭新的产品。你对于苹果产品所有的体验印象,在这里都能够得到复刻,并且以一种更奇妙的方式呈现。

整体而言,Apple vision pro在着重强调的,都与「空间」相关。

一是「空间」的沉浸式自由操控。

从外观上看,Apple vision pro像是极具科技感的滑雪护目镜。佩戴上以后,能够摆脱显示器的限制,眼前的世界是一块自由的无边际画布,任由你的想象来支配。App使用也十分灵活,全凭你的喜好,可以被安置在眼前的任何一处。

控制Apple vision pro不需要其他的配件,只需要眼睛、双手和你的声音。在你和你所感知的内容之间,没有其他的中介。使用者就是终端,像是用意念去控制一切。

无论是工作协作、还是生活娱乐,Apple vision pro都提供了相应的场景,让用户身临其境地在自己开辟的新天地中自在游走。

相比较于目前人与设备分离的形式,Apple vision pro进一步缩减了人与电子设备之间的距离,试图将数字生存的图景真实地展现在用户面前。从这一款产品开始教育用户,人机合一与人机互动因「空间」的沉浸感打造而上升一个层次。

二是「空间」与外部的无障碍接轨。

从现在的电子设备使用模式来看,拉近了人与机器之间的距离,往往需要牺牲掉与现实世界沟通的机会。最直观的例子就是移动智能手机,仅仅是随身携带的小屏,就能让用户在深陷其中的同时无法做到将注意力分配给身边的其他人。

头显类设备更是如此。无论如何,在人类的脸庞上增加一部分如此机械感的装置,都会让人感到沟通的门槛大大增高。当无法看到面前之人的眼睛,就无法获得更好的交流体验。

Apple vision pro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希望这不是一款使用户与身边人格局的产品。出于这样的目的,这款头显设备设计了EyeSight反向透视功能。当有人出现在你的身边时,vision pro会显示你的双眼。

Eyesigh不仅能够显示用户的眼睛,也为用户提供了「在忙勿cue」的信号。当用户在沉浸于空间的事物时,vision pro会呈现出不一样的状态,提醒面前之人这台设备的主人正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

空间内做到极致、空间外做到丝滑,「头号玩家」的世界初具雏形。将数字化内容与现实世界的无缝缝合,关键也在于不同空间切入切出的体验有多优雅。

如果抽象一点来看,购买这款头显设备,实则也是购买了一隅独立的个人化空间。不同于元宇宙地皮那样有实感的金钱量化,而是一种个人生活场景的全新体验。

但「玩家们」,准备好跟上步伐了吗?

二、需求决定vision

尽管给予了十足的惊喜,也强调了是最具雄心壮志的产品,在真正面向市场时依然遭受到了不小的挑战。

最直观的显示在股价的动荡中。在苹果开发者大会前,苹果公司的股价上涨超2%。但Apple Vision Pro发布会,股价迅速下跌,苹果市值蒸发约人民币6000亿元。

从产品的角度而言,这是一款优秀的的产品吗?在目前的赛道中,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iphone、Mac和Apple Watch都不是束之高阁的「展览品」,最终都会着陆到每个用户真实的使用场景之上。

在Vision Pro之前,它们获得了显著的成功。

那么从新星产品到受欢迎的消费品,Vision Pro的路要走多远?纵观市场的各路反应,质疑主要存于几个方面:

首先是价格。售价349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5w人民币,就算是苹果,这样的定价也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

有相关报道称,这款产品仅仅是物料成本就超过1500美元,还未算上整体达到售卖环节的其他成本。考虑到这款产品研发的成本和技术配置,这样的定价对于产品本身而言算不上过分。

但对于用户而言确实是个不低的门槛,如果从用户层面向下挖掘,能够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是需求的问题。

同时满足价格不敏感和强需求的客户,是完美的理想客户。但在头显设备的领域内,都在这两个点上略显乏力。购买决策最终也来自对于需求满足的渴望程度。

从一个非常简单的场景切入,你就坐在家里的客厅,想要观看一部电影。对于用电视和头显设备的用户而言,这样的需求场景是一致的,不同的在于所获得的体验。

是怎样的体验?绝大多数人会指向「沉浸式」,但沉浸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其他的因素在影响用户的决策。比如对于家庭场景下个人放松的定义,是来自于沉浸于影片,还是家庭的氛围等等。

也就是说,「沉浸」作为虚拟现实设备售卖的最强利器,很难不遭到挑战,无论是从主观还是客观两方面。当然,一台头显设备的意义一定远超于刚刚所述的场景需求,但横亘在购买之前的,是无数这样的场景需求。

所以对于发布会上,苹果官方没有将其限制在沉浸的叙事,同样也着重强调了Vision Pro作为生产力的部分。库克将其定义为一个「platform(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你能够实现数字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

就像很多人使用iphone并没有达到一个超高利用苹果生态甚至iphone本身快捷操作的程度,想要让人们去利用好这样的一个平台,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非常低。

那么倒推回需求,结果就是不需要;倒推回价格,结果就是不值得。

产品走在前头,用户规模化也需要一个强劲的突破口。能够在行业内成为先行者本身就是一种投资,也一定会收获少部分人无条件的青睐。这样来说,Vision Pro的开端并不算糟糕。

但7年之后也许还需要时间,还要再有耐心一点。

三、一款新产品,一种新媒介?

Vision Pro为AR/VR/MR时代带来一些具体的实感。

电影故事说得再天花乱坠,给到观众的仍然是一种悬浮在虚拟空间的想象。但真的有一款产品让虚拟与现实的连接变得真切,那么接下来的故事,讲的就不是科幻类型。

近两年来,元宇宙、AIGC等概念应用的接连走红,似乎是在表示,科技革命将深度渗透到普通人的生产生活当中,人们的现有的众多习惯都将改变。

革命性的概念层层往下落,确实就是从细微的行为改变开始,推动着时代的变迁。所谓Vision Pro是否引领苹果下一个十年的争议,其实也是在对这样的科技是否能够引领现代人的习惯,因媒介的进步而产生变化而产生好奇。

足够的应用生态支持,足够的内容生态供应,是Vision Pro能否水涨船高的关键要素。比如与迪士尼联合,也证明了苹果考虑到了在这方面的布局。

从学界的研究来看,从用户体验方面对于虚拟现实设备进行研究已经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沉浸传播、具身等等都是大热的研究方向,以「人」为核心在机器构筑的场景中所产生的新的反应都是当下需要被思考的命题。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线索是「个人化」。库克在发布会中提到,Apple Vision Pro将带我们进入空间计算的时代,这是一个强大的个人化科技的全新维度。

类比于当下的内容平台用算法推荐的形式为个人打造个性化的「信息窗口」,Vision Pro将作为个性化的私人空间为用户提供新的支持。如果真正能达到发布会短片中的那种「游刃有余」,那么每个人确实都能有由自己定义的未来生活状态。

就目前续航俩小时和头戴式的沉重体验来看,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媒介和内容,往往是前者先跑在前面。Vision Pro不是完全的抛弃现有的内容形式,而是新的加成。在这一点上,对于Vision Pro的铺开降规避掉了一定的风险。

不会变化的,是人们有限的注意力。如果VR/AR/MR的内容真的磨出了足够精彩的作品,也许Vision Pro会在某一天趁势而起,实现1+1大于2的用户体验。

对于Vision Pro来说,没有什么固定的发展框架可以参考,就算是苹果自家的其他产品都无法做到具有强参考性的打样。

未来是什么样的,是多方共创的结果。从电影市场的验证来看,人们至少对此还充满了期待,这就已经足够值得努力。

四、结语

太多的新概念让人心潮澎湃,当概念汇聚成一款实体产品的时候,这样的心潮澎湃就会达到极点。

拓宽Vision的Vision Pro,至少也在讲一个瑰丽伟大的故事。这个故事好听带感毋庸置疑,也已经走在了编织成现实的道路上。

凭借技术的力量,我们会希望生活变得更有趣味。这很简单淳朴,但也是最本质的推动技术的推动力。

作者:六一

来源公众号:传媒1号(ID:zcfhxy),中国传媒业产学研先锋新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传媒1号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2858人已学习15篇文章
知识付费是内容赛道上的一块高地,有着上百亿的市场规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关于对知识付费的观点。
专题
2003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TO G产品的入门指南,包括什么是G端产品、产品的特点...
专题
33809人已学习17篇文章
作为产品经理,你真的懂什么是敏捷开发吗?
专题
1538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服务设计在流程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方面提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服务设计。
专题
1944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从不同维度拆解一款产品或者功能,有利于提升我们对于产品和功能的思考能力。
专题
19224人已学习5篇文章
面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商业产品经理要如何突破商业化瓶颈,找到职业发展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