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微涨价,原来是为我们好?
最近,企微的收费项目——按粉丝数量收费,免费的时代已经走过,B端产品也逐渐走向付费阶段。本文对企微涨价进行解读,一起来看看作者的分析吧。
01 难以下咽的鸡汤
最近,企微新的收费项目——按粉丝数量收费——逐步开始落地。
相信很多企微的用户,都收到了缴费提醒。
图片来源:企业微信
早在数月前,企微就放出了涨价的风声。陆续有很多自媒体开始解读企微的涨价。
其中,某大V就认为:企微这次涨价,实际上是为了企业好!
他的观点是:加粉丝有成本了,才会倒逼企业提高粉丝的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的商业化意识,促进私域运营的良性循环。
乍听之下挺有道理,不过,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
谈恋爱也可以收个费,可以倒逼我们提高约会的质量?
结婚也可以收个费,可以倒逼我们提高婚姻的质量!
提高粉丝质量的办法明明有很多种,企微偏偏选择了“收费”这一种,不过这是他的商业自由,本来没什么可指摘的。
但你非说是为了我们好,这碗鸡汤是真咽不下去啊。
要我说,企微涨价就是个简单的生意逻辑,哪来什么“为了企业好”。
首先,企微有涨价的底气:“粉丝运营,除了我,你还能用谁”?
个人微信打压私域。短信效果差不说,成本也只高不低。
我们根本就没得选,是不是?
其次,作为企业,盈利是价值的试金石。
企微提供了服务,收取合理的费用,天经地义。
实际上,不仅仅是企微,飞书、钉钉都在积极商业化。
原因很简单:大厂的日子不好过。
看看近一两年大厂的裁员潮——家里都这么困难了,一直亏钱的B端业务,是时候要 “赚钱养家”了。
02 艰难的B端生态
真正值得讨论的,并不是企微该不该收费。
而是企微为什么会对基础的“外部联系人”功能收费?
之所以说“外部联系人”属于基础功能,是因为众所周知,大部分企业选择企微的原因,其实都是为了链接个人微信。
可以说,企微的绝大部分价值,都是基于“外部联系人”。
因此,“外部联系人”毫无疑问是企微最核心,也是最基础的能力。
一般来说,大厂平台的基础功能往往是不收费的,或者至少不是收费的主力。
以淘宝为例,开店不收费,甚至交易扣点也不是淘宝的主要收入来源。
淘宝一直以来的主要收入是广告费。
而广告是一种增值服务,并不是必须采购的服务。
早先企微的商业化思路,也是基础功能不收费,而是对高级功能比如“会话存档”收费。同时也向企微服务商收取一定比例的技术服务费。
现在企微开始对基础功能收费,一方面说明大厂盈利压力很大,另一方面也说明B端生态不好做。
一方面,作为企微服务商的SaaS公司们,普遍活得不好,无法给企微贡献足够的收入。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刚提交了上市申请的聚水潭。
其2022年营收约5.2亿元,年内亏损却达到了5.1亿元,而且人效只有可怜的17.7万元/人。
甚至不如很多传统企业。
更重要的,B端生态和C端生态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让大厂“基础功能不收费,增值服务收费”的美好愿望,也落空了。
具体来说,C端生态最大的特点,是线上化程度很高。
不管是在社交生态,还是在B2C电商生态,大部分流程都可以通过数字化进行赋能。
以淘宝为例,开店、售前咨询、支付、物流跟踪、售后服务等环节都可以通过平台完成。
这就意味着平台对企业有着极强的赋能能力,即便开店等基础功能不收费,平台也可以通过对增值服务收费比如“流量直播车”等,得到合理的商业回报。
然而,B端线上化程度则相对低得多。
比如,ERP、CRM等产品所服务的B端业务,往往涉及大量线下作业,线上的处理只是一小部分工作。
再比如,对于企微服务商来说,即便能通过企微的应用市场获得客户线索。
但只要涉及稍大一些的金额,就需要在线下进行售前咨询、交付、收款、售后服务等工作。
对于这些线下动作,平台的赋能也非常有限。
这就意味着平台提供增值服务,再通过增值服务变现的路子,在现阶段并不容易走通。
既然无法像传统的C端平台模式一样,通过增值服务收费,或者通过向服务商收费,“羊毛出在猪身上”。
那么企微亲自下场,从客户粘性最高的“外部联系人”功能开始收费,也就不足为奇了。
03 免费时代一去不复返
企微收费,让习惯了免费的我们,一时难以适应。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免费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免费本来就只是一种抢占市场的手段,并不是互联网公司的必然打法。
而且,“免费”商业模式也有两个重要前提:
- 标准化+海量用户
- 收费的增值服务
可惜的是,高度细分的B端软件市场,满足“标准化+海量用户”条件的产品屈指可数。
而企微这种现象级产品,在商业化压力下,也失去了耐心,开始直接对基础功能收费。
当然,客观来说,企微涨价未必就是坏事。
实际上,在欧美B端软件市场,从来就没有免费一说。
我在Oracle公司的时候,企业要下载修复bug的补丁,都得向Oracle交年费。
更别说上门服务了,人天单价都是一千美元起步。
也正因为如此,欧美SaaS行业的健康度远远高于中国SaaS,Oracle公司的市值至今仍然超过3000亿美金。
所以,企微带头涨价——如果能提高大家对B端软件的付费意识——那么对中国SaaS无疑是一件好事。
当然,不管如何,历史的车轮都会滚滚向前。
我们或许会怀念那个免费的时代,怀念那个不惜代价追求规模的时代。
但是,对中国SaaS来说,规模为王的时代已经结束,追逐利润的时代已经降临。
专栏作家
王戴明,微信公众号:To B老人家,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多年互联网产品与信息化管理经验。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