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共享单车面临的五大困境

10 评论 66081 浏览 55 收藏 29 分钟

如今的共享单车真的是“五颜六色”,可遗憾的是,如此便利的“发明”并不是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而是造成了种种不好的现象。对此,本文作者将详谈——共享单车面临的困境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同属共享经济,有哪些困境是滴滴优步当年趟过的,又有哪些是小红小黄们才有的呢?本文会通过四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分别是:

  1. 同业竞争加剧;
  2. 用户忠诚度难培养;
  3. 各当地政府政策尚不明确;
  4. 整体运营成本高居不下;
  5. 尚无清晰的盈利模式。

下面我将逐条说明,文章略长,但还是有点思考的,记得看完同留言交流想法啊。

1. 同业竞争加剧

如图,全都是单车,还都是共享的哦。

之前网上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现在共享单车进入市场的最大门槛不是资金、不是团队、不是成本,而是颜色。红橙黄绿蓝白,留给新品牌的颜色不多了。”

这是目前最大的困境,除了小红小黄外,还涌现出了一大堆其他颜色的共享单车,随着限制单车使用的严寒褪去,会有更多人选择共享单车代步,这也意味着除了天气回温,共享单车的竞争也开始升温了。

从互联网产品发展的阶段来看,小红小黄们都过了产品业务模式的验证阶段,进入了快速扩张阶段,也就是都在资本的驱动下疯狂跑马圈地,大家都是满鸡血状态,一刻都不能松懈,从一个城市快速扩张到另一个城市,这个阶段谁圈的地多,谁就有可能成为赢家,颇像打仗的时候指挥部在军事地图上插小旗的场景。

这跑马圈地的阶段,就和当年的滴滴优步一样,速度是制胜关键,看谁融的钱多、城市扩展更快、用户忠诚度获取更快等。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和人力,每开通一个城市就是少则几万辆多则十几万辆单车的投入,同时要跟进单车运维团队、单车调动团队和当地运营推广团队,还要投入大量费用做线上线下的推广运营。

2. 用户忠诚度难培养

从两个方面来说为何小红小黄的用户忠诚度培养比较困难:

(1)产品属性

由于共享单车是工具类产品,是不挑用户的,不像懂球帝、氧气(女性内衣商城)等垂直性产品,产品本身有着明确的目标用户,直接在庞大的用户群中圈住了一类用户,其他用户去了也接待,但不会下大力气去维护。同时,这些垂直性产品的用户对产品也容易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既然是工具类产品,那共享单车有无使用门槛呢?因为高使用门槛也会让其用户产品认同感,就像PPT你用的很6的话,也会容易对PPT产生认同,并且当你遇见另一个PPT高手时,也更容易聊得来(用户群归属感)。我们对比下共享单车和传统单车的使用流程,看会有哪些不同。

共享单车使用流程:

  • 初次使用:用户有骑车需求——扫码——下载安装app——注册认证——支付押金(支付)——充钱(支付)——扫码开锁——骑车——锁车——扣钱(App自动完成)
  • 非初次用户:有骑车需求——打开app——找车(可跳过)——扫码开锁——骑车——锁车——扣钱(App自动完成)

小黄开锁是输入车牌号后获得密码,用获得的密码来解开密码锁,多了两次输入过程,但难度也不大。

传统单车使用流程:

用户有骑车需求——找钥匙+车(可跳过)——开锁——骑车——锁车

对比单车使用流程可发现,相比传统单车,共享单车只是在初次使用时稍微麻烦,但随着这几年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各类app 的教育,这些都已经不需要再教育,产品使用和支付习惯大部分用户都已养成,所以不存在教育用户的情况(啥?不会骑自行车?哦,那一边玩去吧)。因而对用户来说使用产品是没有认知和使用门槛,除非要拓展到二级甚至是三级用户——也就是大爷大妈们,但也仅限于首次使用时的注册认证等初始环节,过了初始环节,也就不会有使用门槛了。

所以属于工具类产品的共享单车,是完全不挑用户,所有会骑自行车的人都是小红小黄们的目标用户,这也导致用户群本身没有明显的群体属性,因而其用户也不会像群体属性明显的用户那样,对产品有比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当年滴滴优步也面临着同样的尴尬问题。

(2)产品体验

再来说说用户忠诚度养成的基石——产品体验,分三个方面来讲:APP使用体验、单车骑行体验和单车可用性体验。

1)APP使用体验

正如大家所见,同质化严重,大体上都差不多,本来也就是比较简单的app,就看哪个优化的更流畅,反应更及时,app启动更快,定位更精准等等。就笔者的个人体验来说没什么区别,暂时还没有哪个APP能惊艳到我。

现在的共享汽车和共享单车app也是类似的界面的操作流程。

2)单车骑行体验

这个体验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我分别说下深圳的几个共享单车:

① 小红(摩拜单车)

摩拜经典款(升级版)

造型挺酷,比较有美感;资费也比较贵,又重又不好骑(网友说就跟在健身房骑动感单车一样);智能锁;座椅可调(旧版不可调);有前车篮。另外没有挡水板,经过有有污水的路面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摩拜单车lite

造型一般;资费便宜,相比于经典版骑行时比较轻松;智能锁;车轮不减震,防滑性能不佳;座椅不可调;有前车篮;没有挡水板(图上的这个挡水板根本挡不住水的)。

像笔者酱紫的大长腿骑小红还不如跪搓衣板呢,难道小红公司的员工都没有大长腿嘛,座椅不能调简直要人命。还有那个单车后车轮没有挡水板,先不说雨天,就是大晴天经过一段有水的路面都能给后背留下一串“我曾路过”的泥点,笔者已在不少人的白衬衫上见到了泥点图。

② 小黄(ofo)

ofo

造型没什么出彩的;资费便宜;机械密码锁(留下了一个隐患,用户不锁车,实现了共享的下一步“共产”);车轮减震,骑行比较舒服;座椅可调;无前车篮;有挡水板。

ofo 新款车型:700bike

造型时尚,更适合男性用户;资费便宜;机械密码锁;车轮减震;座椅可调;无前车篮;有挡水板。

小黄的正式推出的三代采用均采用机械密码锁,开锁没那么便利,还得对半天密码锁,虽然能保证百分百开锁成功率,但终究比扫码开多麻烦,用了一次就不想再用了,另外那次那锁还是坏的,锁不上。网曝北京街头有智能锁的ofo,暂时还未体验到,希望能保证百分百的开锁成功率。我认为一辆共享单车的座椅不可调简直就是耍流氓,还好ofo是可调的,我宁愿穿过一条街也要找到一辆座椅可调的自行车,除非万不得已;另外ofo没有前车篮让我很是尴尬呢,无处安放的单肩包。

③ 小蓝单车

野兽骑行下的小蓝单车

造型一般;资费便宜;智能锁;车轮减震;座椅可调;有前车篮;有挡水板。

我从小学四年级学会骑单车,有近20年的骑车经验,骑坏了的单车都不下五六辆,一辆单车好不好骑还是很容易感知的出来的,小蓝单车是所有共享单车中骑行体验最好的没有之一,非常轻盈,有种飘的感觉。另外防滑防汗手托设计非常人性化,手心有汗急刹车就不易滑脱而受伤之类的;另外,锁车的时候,单车小尾巴上的logo会闪一下,给用户一个锁车反馈,也有一点高科技的感觉。小蓝单车自己号称是最轻的共享单车,比较认同这个说法。

同时也觉得小蓝单车需要更酷更专业一些的车型,让有骑行需求(不是出行需求)的人在平时也能感受骑行的乐趣,专业骑行也可以随时随地。

④ 小鸣单车

另一个“小蓝单车”:小鸣单车。

造型没什么出彩;资费便宜;智能锁;车轮不减震;座椅可调;无前车篮;有挡水板。

整体来说,小鸣单车就是座椅可调的摩拜lite单车,没什么亮点,轮胎不减震。

综上,目前各大共享单车推出的单车都是功能简单也不复杂的实体产品,比较容易互相借(抄)鉴(袭),不出意外的话,可能会趋同。除非他们能有什么可以申请专利的技术或设计,阻隔其他竞争对手的模仿。

滴滴优步当年也有这个困扰,但因为他们只是调度平台,车都是司机的,平台不能做到拉平全部的乘坐体验,并通过乘坐体验来胜出,这也给神舟专车留了个竞争空位(乘车体验+乘车安全性),因而当年滴滴优步一直都是在拼运营,较少强调车况如何,虽然广告上是在暗示不错的乘车体验。

但小红小黄小蓝们的单车都是自家的, 可以有效掌控全部的单车骑行体验,而且还可以通过骑行体验的差异来胜出,同时若能有有效专利保障产品设计和体验,就可通过产品体验来建立竞争壁垒的护城河。

要不然,最后大家见到的都是一毛一样的APP和单车,只是换了不同的颜色和logo。不过这样也好,最后小红小黄小蓝们合并的时候,也方便互相接管。

3)单车可用性体验

单车可用性体验就是当用户有用车需求的时候,刚好用户身边有车可用。即打开共享单车的APP,在用户身边或不远处刚好有单车,还是正常可用的。

短距离出行场景大概是500米到3千米的距离,也就是公交、地铁和居所间,以及3千米范围内点到点的出行场景。500米会是一个临界点,500米以内的距离更倾向步行;超过500米到3~4公里内的距离,骑车是个较优选择,快且方便;超过5公里,公交地铁或滴滴优步就更划算了。

换句话说,如果找车的距离不能超过500米,找车时间不能太长。要不然找车找了十分钟,骑车五分钟,我是很不乐意的,虽然走路可能要二十几分钟。

因而可用车辆密度和用户需求密度的地理分布的重合度越高越好。这里涉及到两个指标:投放量和调度效率。

  • 投放量

这个不难解释,如果基本的投放量不够,小红小黄们也别指望着用户穿过十几条街就为了骑你的单车,找你车的时间都够他走到目的地了,再远直接滴滴或公交了。

相当于滴滴优步的司机数量,所以当年滴滴优步是两头贴钱,既忙着找司机,也忙着找乘客。

城市越大,需要的单车投放量也就越大,同时也导致扩张成本的急剧上升(也就是需要大量的money)。

  • 调度效率

用户骑车的理想情况是:风和日丽,用户骑着车出去,骑着车回来,用车的时候车就在附近,在用户的参与下,共享单车地理分布需求和用户需求地理分布自动完美重合。

但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用户出行需求的解决方式是多样的,用户骑着车出去,可能是坐着车回来的,原因可能是太晚不方便骑车、太累不想骑车、突然下雨不方便骑车、找不到单车只能打车或公交等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单车地理分布和用户需求地理分布错配,就有可能出现早上用车高峰期,用户打开app方圆几百米内无车可用,车可能都被前一天晚上的用户停在几千米外的公园或商业街了。

共享汽车的调度对于滴滴优步来说很好解决,通过用户加小费和平台公司的引导,司机会主动开着车跑去乘车需求旺盛的区域接客,达到司机和用户的供需双方需求的动态平衡。

但,共享单车的调度对于小红小黄们来说就没那么好解决了,如果没有人骑,共享单车就是停在那里,不来不去。这就需要小红小黄们主动参与调动,根据用户的需求地理分布模型进行人工干预,节假日还需要提早人工调动。

如果没做好人工调动,即便小红小黄们在一个城市里不惜重金投放了大量的共享单车,仍会面临被用户吐槽的情景,用户没找到车在微信群/朋友圈里说“xx单车好tm少,总是找不到车”,而现实是在某个地方堆积了大量的单车。比如这个样子:

综上,小红小黄们单纯通过产品体验胜出来吸引和留住用户是有可能的,但可能性比较低,就算前期产品体验有差异,但不管是app还是实体单车,都属于功能简单易被复制的,所以但如果没有专利保护,产品体验就会趋同,最后大家的骑行体验都差不多,当对于用户来说可以选哪家产品都行的时候,用户忠诚度的培养就变得艰难了,需要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

3. 各当地政府政策尚不明确

当下共享单车还属于新生行业,各当地政府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相关政策,以进行行业监管。而共享单车的大面积投放和用户行为的不规范,产生一个新问题——满世界停放的共享单车占用了公共资源,这公共资源的管理和维护方——政府和小区物业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如何配合政府共同解决这一棘手问题,也是需要小红小黄小蓝们考虑的,没有政府的支持,一纸文书就可以让你和用户互相遥望。但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细则问题,比如占用公共资源的费用问题,公共资源的建设和维护都是纳税人的钱,以公司名义占用(是占用,不是使用)的时候是否需要付费等等。

从长远来说,共享单车公司带来了社会福利,与政府的关系是友不是敌。有了小红小黄们的介入,政府可以不用再出资建设公共自行车交通(对,就是常见的那个定桩的,借车的时候没车,还车的时候没空闲的桩,有时候还找不到还车的地方),而且小红小黄们的市场化介入更高效灵活。在政府政策出台前,小红小黄们也不能闲着,除了搞政府关系外,也要想想如何在更大的层面上推进整个行业的发展,而不只是忙着搞同业竞争,比如同政府合力建设和规划相关公共资源和自行车骑行车道,以及配合政府落实相关政策,引导和规范用户行为,当然也要通过策略取得小区物业的配合。

滴滴优步和政府的关系就比较尴尬了,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比如网约车到底是增加了还是缓解了交通堵塞;网约车动了出租车的蛋糕,其中有一部分也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啊;网约车安全问题等等。

4. 整体运营成本高居不下

(1)单车投入成本

前文说过,共享单车是重资产运作,前期光是单车就要投入大量资金,根据放出的数据来粗略估计下小红小黄的在单车上投入的成本:

1)单车成本

  • 摩拜:摩拜经典款,也就是一代单车的成本降为2000元,Light款也就是二代单车的成本已经降到千元以下了。
  • ofo:ofo一代和二代单车成本是270元,新推出的三代单车成本是360元。

2)投放量

摩拜:约80w辆; ofo:约100w辆(数据来自今日比达咨询发布《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

由此大致可算出,小红的累积单车成本大约在8亿人民币左右,小黄的累积单车成本大约在3亿人民币左右,随着16年寒冬远去,小红小黄小其他色开始正面全国各城市开始全面竞争,单车投放量只会多不会少,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成本投入。

而滴滴优步没有固定资产的成本投入,因为车都是司机的。

(2)竞争激烈带来的高推广成本

随着17年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地打响正面竞争,小红小黄小其他色等互相裹挟着彼此,需要进一步投入大量的费用做运营推广。当年滴滴优步大战的时候,除了打补贴战,还有各种联合营销,各种创意和玩法层出不穷,变着法的给大家送吃的喝的玩的还有真金白银的打折券。现在滴滴优步合并后,滴滴就基本上沉寂了,没啥大的动作不说,打车券送了等于没送(:-(,到了滴滴收割的季节了)。

虽然共享单车不需要投入资金来培养用户行为,但是要培养用户的忠诚度,相比来说忠诚度的培养可能更不容易,光是打补贴战是不行的,更何况当下共享单车的使用费用本身就很低廉,再打补贴战就要倒贴钱给用户了(不过作为用户,我倒是挺期待的。。。),也需要向滴滴优步当年一样投入大量费用做各类营销活动。

(3)多原因导致折损率高企

ofo的车辆损毁率在5%,已经逼近企业能承担的损毁率最大值——6%了,报道给出的车辆损坏率在最高可能有20%~30%,很可怕的损耗情况了。共享单车损耗的原因有四:

1)部分单车用户不爱惜车辆

因为单车不是自己的, 就没有怜惜之意,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折腾,导致共享单车的损耗比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更为严重,损损毁速度也更快。

2) 恶意竞争

共享单车的出现让黑车司机和摩的司机的利益受损,因而招致恶意报复,比如将单车拖到更偏僻的角落,甚至组织起人来进行破坏,让单车不可用。

骑车前还是检查一下单车的情况吧。

当然也不排除同业竞争对手的不正当不道德竞争的情况。

这个情况至少不会伤到乘客。

3)人为盗窃

相信大家也看到不少ofo、摩拜等共享单车被私用的新闻报道,还有更狠的盗窃共享单车变卖,网上发现了“99元出售ofo单车”与“2000元回收摩拜单车”的二手交易平台网页截图。

被举报的高价回收摩拜单车

只卖99的ofo

虽然在线二手交易平台都已经采取措施限制贩卖共享单车,但是线下黑市没那么好管制。

4)自然损耗

毕竟单车同汽车一样是消耗品,所以也存在自然损耗。16年是共享单车的元年,也是下半年天气转凉后才开始火爆起来的, 自然损耗还比较低,对于露天摆放的单车来说天气相对比较温和,但等到了夏天尤其是南方大部分地方40℃左右的持续高温,车辆自然损耗可能会急剧上升。

南方地区的持续性高温对共享单车是个挑战。

除了高温还有酸雨对单车零部件的损害,也会加剧单车损耗。

滴滴优步也没有这个困境,但是有安全方面的担忧,这也是神舟专车当年“乌波尔我们不约”营销活动的策略出发点。

(4)持续存在的单车维护和调度成本

前面刚说共享单车现阶段有很高的损毁率,除了直接报废或者“消失”了的单车,还有不少损坏程度较轻可通过维修后再次投入到市场中的单车,这就需要小红小黄们提供专门的团队来维修,并承担相应的成本。

同时前文说过,为了达到共享单车地理分布和用车需求地理分布的高重合度,小红小黄们需要提供团队专门负责单车调动,并承担成本。

单车维护和调动成本是伴随着共享单车行业长期存在的,属于整体运营成本中的变动成本,随着业务的扩大,这两项的成本支出也会随之上升。

同样滴滴优步没有自己的车,调度基本没有成本,所以没有这个困境。

5. 尚无清晰的盈利模式

因为使用共享单车要付费,半小时5毛或一块,让小红小黄表面上看起来自带盈利模式,可实际上那点营收还不不能满足小红小黄小蓝们背后的资本胃口,资本向来追逐的是高利润,而且在整个企业运营中,小红小黄还要承担高额的管理、运营维护成本,仅靠单一且低廉的租金收入是没有多少油水的,因而到目前来说小红小黄的盈利模式的探索仍在进行中。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自己都说:“我们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所以说到创业项目,现在谈盈利还太早了。”

相比之下,滴滴优步的盈利模式就比较清晰了,相信大家被割韭菜也深有体会。

以上就是共享单车当下面临的困境:

  1. 同业竞争加剧;
  2. 用户忠诚度难培养;
  3. 各当地政府政策尚不明确;
  4. 整体运营成本高居不下;
  5. 尚无清晰的盈利模式。

感谢大家看完,欢迎大家有理有据的拍砖,一起交流才能进步的嘛~

 

本文由 @Ray Wu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共享单车的困局如何破解!我有高招!

    来自广东 回复
  2. 感觉这个比滴滴有前景呢,滴滴什么都没有,都能估值那么夸张,这个做起来想想都可怕吧,光是押金就可以浮想联翩一下了

    来自北京 回复
    1. 确实是的,好大一笔资金,可以拿去投资或者再生产等等

      来自广东 回复
  3. 单纯作为一个用户来吐槽一下共享单车目前的二大巨头。
    个人情况:魔都上班族、住处离地铁站7分钟车程。
    使用频次:每日一到二次。

    摩拜感受
    优点:
    覆盖率广,且可手机查询单车位置
    缺点:
    1、初款车型一定是不骑车的人设计出来的,可怕的重量直接导致难骑的要死。
    2、实心轮胎简直是反人类的设计,男同胞过坎儿下坡都懂,0碎的声音。
    3、故障率极高。这个可能是树大招风,反正佘山地铁站门口的二个坏车已经待了半个月了,每次过路都有人扫。

    ofo
    优点:
    凤凰车场不愧是百年老店,骑行舒适度甚至超过千元级的捷安特。
    缺点:
    1、覆盖率太低,照说魔都市场不小啊,你们的车都投的哪片儿呀?
    2、密码锁设计漏洞太大,记住密码基本一元可以永久骑了。(对用户或许不叫缺点)
    3、寻找太靠缘分,app中的定位根本无参考价值。(据说是根据你付费时手机的位置来记录单车的位置,歪点子一个。)

    来自上海 回复
    1. 哈哈,我个人还是很喜欢小蓝单车的,可惜车辆投放量太少了

      来自广东 回复
  4. 作者对网络自行车出租公司有一个深刻的了解。盈利方式就是在自行车上贴牛皮藓小广告。

    回复
    1. 嘿嘿,谢谢夸赞。赞同你的广告思路,顺着你的思路延伸一下,当用户使用共享单车足够多的时候,就相当于用户主动提供了可识别出规律的行为数据,小红小黄小蓝们就可以基于其行为数据提供定制化的广告。

      来自广东 回复
  5. bluegogo的数量太低了。而且没有骑过
    我也认同作者的观点,跟政府搞好关系是单车的出路之一,可能最终赚不到大钱,但被政府收编以后,起码会规范一些,而且不会亏钱。
    共享单车我觉得最难的部分在于合理调度,毕竟现在的模式就是单次收费,所以逻辑上提高单车辆的使用频次是提高收入的最简单的方式。就算用价格去控制,推荐大家放到指定的地方,还是会有人觉得多骑了几百米不划算,又不是出租车觉得远顾客给几块钱就能搞定。
    其次就在于维护成本,车都乱放,维修保养是个大问题,如果保养不好,车辆耗损严重,赚的没有亏的多,很快就挂掉了。
    另外,他们没有很好的调动用户的积极性。比如摩拜给的信用积分,用这个来刺激我主动报告一些问题我是觉得不够的。1、这个只有在我违规的时候有用,但我不认为我需要这个,反而让我有一种「我一定是会违规的,不然怎么叫信用积分呢,就是说我不讲信用」的感觉,很不好。2、他们的模式本身就需要很高的维护成本,用这样低廉的付出来解决这个大问题,我觉得他们想的太天真了。

    来自广东 回复
    1. 嗯,共享单车的调度和维护确实是共享单车行业的固定长期成本,你的想法挺不错的,通过用户激励体系来规范用户行为,小红小黄小蓝们要是能看到的话可以借鉴一下。
      他们的积分体系影响力还是比较弱的,如果能和芝麻信用或者银行征信体系结合的话,效果可能会比现在好很多。不过政府收编那里我有其他想法,你也知道的,政府的效率总是很差劲,让他们收编了,指不定又会闹出不少的贪腐等问题,感觉还不如让小红小黄小蓝们自己玩,。

      来自广东 回复
    2. 摩拜报故障、修好后会发短信给用户反馈,这个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之前用ofo遇到很多故障车和用户违规行为,我花了很多时间去保修和举报,可惜都是石沉大海,最后干脆不用了,眼不见心不烦。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