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6期:混互联网圈的你,今天问“为什么”了吗?
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常在圈子混,哪能没“问题”?在风起云涌、暗流涌动的互联网市场,稍不注意就被别人甩在身后了。特别是作为产品经理/运营/设计,需要时常观察思考借鉴,才能更好的服务产品。而成本最低的学习方式,就是多观察多留意,然后问问自己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混互联网的你,今天问“为什么”了吗?没有的话,一起来跟天天问看看别人是如何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为什么”吧~
问题清单
- 为什么通讯社交类产品大多采用绿色的图标?
- 为什么APP特别喜欢跳出新页面,而不在当前页或者弹出框中完成?
- 为什么有些产品在注册的时候,将获取验证码与设置密码放在两个界面?
- 为什么微信公众号文章在PC端不显示阅读数?
- 为什么用户很长时间都不愿意升级应用?
- 为什么国内有众多臃肿的产品?
————————————————— 我是分割线 —————————————————
问题1:为什么通讯社交类产品大多采用绿色的图标? @soul
精选回复@夜漫产品
非UI人士从情感化设计角度尝试解答一下:
首先,通讯社交类的产品解决的用户需求是沟通,交流相关的。而沟通交流的关键词为:高效率,自由,轻松等。那么从一半的色彩中筛选,我们也许会选择绿色或者蓝色。蓝色给人感觉更有秩序,规律,一般偏向于工作,企业的通讯会选择蓝色风格,比如钉钉,企业微信,RTX等。因此,最终,绿色会更适合大部分场景下的自由社交产品。
其实无非是尝试着站在用户的角度理解,当然,以上说辞也均是事后诸葛亮,不喜勿喷啦。
精选回复@踮起脚尖
这让我想起了一篇文章,说facebook为什么用蓝色,蓝色到底有什么含义,是跟扎克伯格的成长经历个人价值观有关吗?其实答案是因为zuckerburg是红绿色盲….但是你看他用下来之后,好像蓝色还真的很适合这种在线社区网站,无论是fb、twitter,还是人人、知乎,都有所谓蓝色给人的清爽、可信赖的感觉。
所以对于图标为什么用绿色,个人认为:
- 绿色有畅通的含义。看红绿灯就知道了。
- 通讯行业的传统,红色代表挂断而绿色代表接通(正在进行中),所以作为使用习惯顺理成章地延续了下来。
问题详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q7bmf.html
问题2:为什么APP特别喜欢跳出新页面,而不在当前页或者弹出框中完成? @蕾力最高
精选回复@木头
pc拥有更大的屏幕,也就是拥有承载更多信息的能力。
手机端,交互显得更重要,受页面尺寸的限制,设计要保证给用户有用的信息,无用的信息收起在新页面。
也就是说「视觉的焦点一定是信息的焦点」。
明白了上两点,我们不难得出,手机页面的信息要高度集中,前后页面要保持逻辑联系。
题主的问题:搜索和修改信息为什么要跳转新页面?
解答:很多 app 的核心在于内容呈现,搜索是一个筛选器,在内容面前,搜索这个功能是「重要低频」的(不要给我提百度)。「重要」在于这是用户阅读内容的强需求,「低频」在于,首页已经尽量精准的提供了一些内容,这种前提下,搜索的点击率很低。所以在首页设计时,搜索只展示 icon。
为什么打开新的页面?因为搜索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内的信息展现给用户提供查找效率。在一个新的页面,用户可以更集中精力去做搜索这件事,我们也有更多机会去提高用户的搜索效率,加强体验。
总结:「重要低频」决定收起,「效率体验」决定新页面
精选回复@灯泡怪
除了界面展现的逻辑层次更清晰外,还有技术上的“安全考量”。有句话说:“代码越简单BUG就越少”,将新的业务写在单独的页面里面,结构更清晰更易于管理维护。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弹出的新业务出现了问题,在单独的页面里往往可以采取系统层面的“返回”来解决问题,而且不影响上一个界面的数据。比如在新的页面执行搜索,但是网络很慢出来不了结果,就可以点击“返回”,不搜索了,如果是同一个界面这会很麻烦。
问题详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g0hrr.html
问题3:为什么有些产品在注册的时候,将获取验证码与设置密码放在两个界面? @161754
精选回复@cap_mai
先判断验证码的正确性,再设置密码,1是减少用户的操作行为 2是减少判断条件
若验证码和设置密码放在同一步,则系统需要判断的条件有:
- 手机号/验证码/密码是否非空(3个判断)
- 手机号/验证码/密码格式是否正确(3个判断)
- 手机号是否已注册(1个判断)
- 验证码是否正确(1个判断)
而验证码和设置密码若分成两步,则系统第一步需要判断的条件有:
- 手机号/验证码是否非空(2个判断)
- 手机号/验证码格式是否正确(2个判断)
- 手机号是否已注册(1个判断)
第二步需要判断的条件有:
- 验证码是否为空(1个判断)
- 验证码格式是否正确(1个判断)
- 验证码是否正确(1个判断)
若输入的验证码/密码错误,有的平台1、会将输入信息清空(若多次输入多次被清空,会疯掉)2、为了安全性,只提示你账号或密码错误(这时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当前账号是存在的)
若分成两步,很明确的就知道结果,并采取相应的修改措施
问题详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8g7o9.html
问题4:为什么微信公众号文章在PC端不显示阅读数?
精选回复@夏夏
来试着回答一下:
PC端为什么不显示阅读数?
PC端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用户登录,所以不能点赞什么的。
而微信文章的阅读数,每一个都是唯一用户,阅读数跟着ID来计算的。
那么,web端显示的这个阅读数,其实对于web端而言是错误的,所以就干脆不显示了。
如果显示,会出现什么问题?
明显就是刷量的问题,要是篇篇都是10W+,那么微信公号就会乱象丛生了。要知道微信营销是出了名的贵,就是因为其阅读数非常可信。
有微博的前车之鉴,这个可靠的阅读数一定要保持下去,内容制造者才会有动力。
精选回复@晴天
我觉得做过新媒体运营的人们肯定都曾考虑过以下的问题(如果没考虑过那就是你工作不认真啦):
- “用户在什么时候会点开我的文章?”
- “用户点开我的文章的时候在做什么?”
- “用户会对什么内容感兴趣?”
- “用户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会看到什么内容?”
而微信订阅号的阅读场景是十分独特的,比如说他的屏幕大小有限制,以至于排版会受到影响;比如说文章图片大小有限制,清晰度会受到影响。比如说他的阅读机器有特定的偏好(手机,ipad都算比较困难),因此在内容的制作上也会有着不大不小的差距。
因此,如果我们硬生生把一篇文章,放在PC端,用一个浏览器打开,你所看到的文章,并不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文章。因为他失去了所有的排版,失去了该有的阅读模式,失去了该有的阅读场景和阅读体验。自然地,你的阅读体验也会受到影响。
另外,浏览器的微信文章传播,微信做的也不是十分的舒服,如果根据“我所看到的世界”这个角度来猜测,浏览器的微信阅读,更多的是作为“我分享我所看到的文章”,以及“我看到这篇文章的感觉”,在这个时候,“我”才是关键,阅读数更多的是一个“他”,自然也变得无关重要了。
问题详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obune.html
问题5:为什么用户很长时间都不愿意升级应用? @马林
精选回复@啫喱
不同用户群对于你app的忠诚程度不一样:
- 同行路人,会特意看你的更新说明,然后考虑更不更新;
- 高玩,会看你的更新说明,会尝鲜下载但如果不买单的话也出现回滚旧版本(这群用户由于高活跃所以比较容易命中);
- 一般小白用户,会考虑几个问题(手机内存问题、对产品是否平时用到、网络环境),然后无意中更新。(这群用户一般占极多数,运营人员需要想方设法触达他们)。
还有产品还需要考虑,是新版本没有触达用户(第三方应用市场、app内提醒是否已经做到位)、同行竞品介入还是触达用户后,用户还是不更新(提醒时机、版本介绍等等)。
- 你目前用户群的质量(例如登录天数、时长、等等),你是否已经触达用户?通过渠道拓展带来的用户,需要监控用户质量,如你用户群一个月才来一两次,那就尴尬了。
- 工具型产品因为缺乏内容或者核心功能容易复制,容易被新的产品进行替代或者冲击,这个也需要考虑
- 产品更新已经触达所有用户,但还是不更新,如果这种情况,你可能需要考虑一下提示的时机用户是否有WiFi,提示框引导是否吸引或者到位等等
精选回复@Linda
明确一点:用户使用某个产品,是因为该产品解决了用户的某方面需求。
然而当软件更新升级后,可能新增了一些功能点,但是用户不需要,而原有需求的体验并未加强甚至有所下降,更何况更新占的内存还大了,你说用户乐意更新么。
升级方法分两种,手动和自动。自动升级说白了其实是强制性的,若不升级就用不了,例如今年年初更新版本的支付宝。
这么做当然是有风险的了,适用于一些刚需高频的软件,工具型例如支付宝,大众点评;社交型的例如微信、QQ。这能有效的提高新版本更新的占比,但是也容易引起用户不满。这点自己判断。
个人认为体验最好的方法,就确保原有功能的优化,满足用户的核心需求,增强原有需求的体验;同时可增加强相关的功能,免去或者减弱一些使用频次较低、相关度低的功能。
比如:
支付工具添加了扫码支付的功能,视频客户端提供了手势快进,这属于增强了原有需求的体验;学习型软件提供听力练习功能,文档编辑工具提供了PDF查看功能,属于增加强相关的功能等等,这些都是大部分用户愿意升级的。
然而某支付工具中弄个朋友圈,还放在首页硬是加上社交的功能,大多用户是不愿意接受的。
最后的建议是,APP的迭代和更新重点仍然是要放在核心功能的优化上,增强原有需求的体验在这个基础上可增加强相关的功能(或删减某些不相关的功能)尽量使APP不臃肿,操作流畅,这不仅是为了提高更新占比,也是为APP的品牌和口碑着想。
问题详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ta1lf.html
问题6:为什么国内有众多臃肿的产品?@小果
精选回复@hunter
为什么有的公司明知道产品应该怎么做加减法,却还是一味地加了很多偏离产品逻辑的功能?
还不是因为钱呗。单纯的做好产品功能还比较容易,要商业化,要生存可不简单,在做好产品功能的同时还要探索适合的商业模式是件困难的事,很多产品都死在了这条路上,创业公司到了产品慢慢做起来有点体量的时候一焦躁急功近利迷失了方向就一失足成千古恨了,例如说人人网。本来做校园社交做的风生水起,硬是要去做什么实名社交,想拓开圈子,离产品定位越走越远,蓦然回首用户早就不在阑珊处了。用过人人的都知道,在13年前后的人人体系非常臃肿,小站、公众号、游戏、发现、新鲜事充斥着首页,最严重的是越来越多来自公众号的文章刷屏了首页,导致用户在首页找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微信朋友圈趁虚而入定位精准,用户自然而然就转移阵地了。
新兴的互联网产业,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中,前行的探路者成功的就一举成名,失败的就成为了一把灰,消失在空气中。也没有完整的套路可以参考,而且服务不同盈利的方式也不能通用,所以大家都是在一脚深一脚浅的探索中。
精选回复@肉肉圆
国内的巨头一般的产品线是全线。360做了搜索,腾讯做了视频,微信做了支付,支付宝做了朋友圈。如果仔细算一算,不超过3个主要路线+10个次级路线,就可以拿掉中国市场。集成化是如此容易。而国外呢?每一个主要线路光是语言就要准备100种+,就这一条就让集成化变成了次级策略,最差也是转化成了收购路线(收购一个已经搞定了语言的产品)。这一个主次转换,创业者的生存空间立刻就出来了。
在国外,如果产品做好了,用户上来了,那么结局的可能性顺序为:
- 最可能:成为领域的巨头(Dropbox, evernote,facebook…)
- 次可能:被高价收购(tumblr,instagram,flickr)
国内的话,由于大公司的主要策略为集成化,因此创业者的产品如果做好了,用户上来了,那么解决的可能性顺序为:
- 最可能:你还在构思在这个领域创业,他们已经抄完了(云盘,游戏,视频,桌游,浏览器,社交,美图)
- 次可能:风光一把被抄袭(比如说饭否-新浪微博)
国内的市场对互联网来说太小了,bat这帮人没有难度就寡头,轻易碾压创业者,还不允许创业者去做国外市场。某天敢开放的话,别说百度腾讯了,淘宝也别想活下去。
最后还是说点比较正面的现象吧。
现在人们的教育程度和消费水平都上去了,用户分层逐渐在丰富,已经出现了一些原来的巨头无法抄袭难以抄袭的产品,例如知乎,哪个巨头来抄气质都不符合,还有果壳、zaker。在知识这领域可以试试创业的。
问题详情:http://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tcpo9.html
总结
无论是作为产品、运营还是设计,一定要保持观察、留意身边的现象的习惯。每一个事物都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多去思考为什么,而不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存在即合理”。保持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多问“为什么”才能更有助于你深入思考,懂得挖掘其背后的原理才能做出更好的产品哦~
相关阅读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5期:盘活一个社区,你需要这些运营的“套路”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4期:产品经理的内功心法修炼之本——需求分析和管理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3期:在优化迭代的过程中,如何平衡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2期:看了霸屏一周的小程序,你可能会有这些问题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21期:入门精选|社群运营最基本的六大问题
精选问题每周有,欢迎食用~配合回复味道更佳(∩_∩)
本栏目由天天问小编@Cecilia 编辑,欢迎大家踊跃提问,一起交流。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