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云厂商大转向:在海外重燃新「战事」

产业家
0 评论 1489 浏览 1 收藏 19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客户的商业需求、痛点、预算、决策流程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关注用户的个人需求

云厂商们在海外的布局正在加速,那么在“主动出海”的背景下,云厂商们的出海故事在2023年,是否有了新的变化?如何解读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等云厂商的出海策略?不妨来看看本文的解读。

中国云厂,正在将目光从东南亚转移至中东。

东南亚的互联网江湖,不仅有加速扩张的生态,更有复杂的市场环境。比如,在东南亚,打车和叫外卖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这是总部位于新加坡的Grab,它对标国内的“滴滴+美团”。而另一家电商平台Tokopedia,则是照搬阿里的模式,成为“印尼版淘宝”。这里的互联网生态虽不太成熟,但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产业机遇。因此,它也成为了中国云厂出海的第一站。

另一边,云厂商在海外加速扩张的同时,与东南亚有着相似市场环境的中东,进入到中国云厂的视野范围。

近年来,云计算需求在中东迅猛增长。站在宏观的角度,阿联酋、沙特等国家都已将数字化转型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以卡塔尔为例,其正在“五年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当中,而云计算将是卡塔尔顺利完成转型的关键要素。另外,不少中东国家也都在2030年规划中多次提及“云优先”战略,提倡云上IT环境。

目前,沙特阿美石油公司已和谷歌联手,将云服务带到沙特;沙特电信也与阿里云签订协议。近日,华为云宣布在沙特阿拉伯开服,成为华为云服务中东、中亚、非洲的核心节点。

实际上,对于出海,无论是云厂商还是国内的其他科技企业,在他们原本的计划中,东南亚和中东都并非长期愿景,更大的欧美市场才是。但一些变化的发生打乱了这些计划。

从2018年到2021年,先是欧盟的GDPR数据保护权益,再有TikTok被控诉威胁国家安全。等等因素都限制了国内云厂商跨过太平洋,去遥远的彼岸。而此时的东南亚市场和中东市场,互联网渗透率正在步入加速期。

2015年,中国云厂开始征战海外。数年来,三朵云战果累累。其中,阿里云和华为云已跻身进入全球五朵云当中,腾讯云紧随其后。截至目前,据官方数据,阿里云已面向全球开服运营30个公共云地域、89个可用区;华为云开服运营30个公共云地域、84个可用区;腾讯云开服运营26个公共云地域、70个可用区。

到了2023年,中国云厂出海的第七个年头,阿里云、华为云和腾讯云的海外布局都在加速。

一、2023,云厂的海外新叙事

将出海作为发展重心,是阿里云去年最主要做的事情之一。

在年初的阿里云新加坡峰会上,阿里云宣布在新加坡设立国际能力中心,覆盖产品、生态、运营、品牌四个领域。2022年,阿里云的战绩是在沙特、德国、泰国、韩国和日本等新增六座数据中心,以及在德国和日本形成3AZ可用区。另外,阿里云还在沙特与中东最大电信运营商沙特电信成立合资公司,并在利雅得运营两座当地数据中心。

上述关于阿里云设立国际能力中心及建设数据中心等举动,都在说明,云巨头正在加速从“被动出海”转向“主动出海”。

然而,在云巨头主动出海的背景下,除了数据合规,本土化运营也成了一大难题。对此,阿里云的未来规划是,三年内再投70亿元,用以建设各地的本土化生态体系。

另外,在今年的阿里云峰会上,阿里云表示将从实践、服务、合规三个维度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截至目前,阿里云交出的答卷是,助力22万中国企业出海,实现全球最快8小时的系统上线交付能力。

在云巨头加速出海的队伍中,华为云是一支必不可少的军队。

不久前,华为正式在沙特开服,并成为华为云服务中东、中亚、非洲的核心节点。而这一规划早在2022年就有信号。此外,华为云还打造了一站式全球业务boosting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全链路、全球一致性体验的出海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云此次还将盘古大模型2.0能力开放给海外。

实际上,今年云巨头在战略上做了大幅度调整。第一大调整是加入大模型能力,并将其作为重点业务;第二大调整就是降价。

虽然这些调整都是针对国内业务而言,但能够肯定的是,云巨头们一定会将大模型能力开放给海外市场。然而对于降价,各家云厂却有不同的思考。

阿里云的做法是将降价手段延伸至海外。阿里云通过将产品优惠最高到40%,以促进ISV伙伴的产品销售。而实际上,阿里云内部人士曾透露,不会通过价格战的方式开拓海外市场,这个市场还需要更注重质量。因此,这也解释了阿里云本次在海外的降价幅度并不大的原因。

腾讯云方面对此则明确表示,虽然国内大家都打价格战,但这个策略在海外就像锤子打在棉花上。因为目前在海外市场,中国厂商与海外云计算巨头的份额差距较大,打价格战影响微乎其微。所以,腾讯云并不会通过降价的思路去拓海外市场。

最后,据了解,华为云方面并没有相关的降价策略。实际上,降价对于海外市场究竟会产生何种影响,目前还无法得知。

可以看出,2023年,国内云厂的海外叙事新增了大模型和降价两大“篇章”。

今年以来,大模型在国内业务一直被置于重要的战略高度。而且大模型能力的加入也确实会让云厂的产品能力在海外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这一角度看,这对于国内云厂提高产品竞争力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据Gartner公布的2022年全球IaaS市场份额,全球IaaS市场同比增长29.7%。但从市场份额来看,国内的阿里云和华为云都有所下降。

来源:Gartner

2023年,国内云厂加速海外布局。未来,在大模型能力的加持下,他们是否会迎来翻盘,是一个更值得期待的问题。

二、本土化、全球云和“三点突破”

种种趋势下,透过三朵云的出海策略,就足以拨开云雾,理解云巨头的真正意图。

首先,对于最早出海的阿里云而言,其出海策略主要围绕本土化生态与自身的技术优势、实践经验来在海外站稳脚跟。

事实上,阿里云也用成绩说明了这一点。在2018年底的阿里巴巴组织架构调整中,阿里云事业群升级为云智能事业群。2019年,阿里云智能迎来了一位新总裁,原华为高管袁千。她当即为阿里云出海定下方向:“深耕东南亚,保持亚太第一”。

同年,阿里云就跻身进入全球IaaS市场排名中,排名第三,仅居亚马逊和微软之后。

这几年,阿里云凭借着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项目背书充分渗透到亚太地区。今年9月,阿里云入围DaaS魔力象限,成为首家入围的中国厂商。另外,阿里云引以为傲的操作系统飞天也足以证明其强大的技术能力。

阿里云无影入选Gartner DaaS魔力象限评估

而在项目背书方面,阿里云曾多次成为奥运会的官方云服务提供商,分别在2021年的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提供云技术支持。这样的技术能力也让阿里云在全球范围得到认可。

而对于阿里云的出海策略,最应该强调的是本土化生态打法。这是阿里云极为特色的出海战略。早在最初出海的时候,2015年,阿里云就构建起了本土团队,在一个新加坡办公室,肤色不同的四五名员工很快组建起来。

除了构建本土团队,阿里云针对不同市场,采取的策略也大不相同。对于较为封闭的市场,阿里云选择的策略是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合资公司,阿里云负责技术和产品,本地合作伙伴负责市场服务。

中东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在这里,阿里云先是与印度尼西亚的10多家本地高校合作;在沙特阿拉伯,阿里云与中东最大电信公司沙特电信成立了合资公司,并在当地运营两座数据中心。

未来三年,阿里云还会加大在海外的生态布局,采取因地制宜的手段攻下不同市场。

另外,在计算阿里云海外战绩的同时,“云钉一体”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一战略在国内市场已有丰富经验。同样地,对于海外也有借鉴意义。然而,今年阿里云内部的重大战略转变之一是云钉解耦。而这种战略转变也将成为影响阿里云出海的重要因素。

与阿里云不同,华为云从始至终的方向都是做全球云。

到2022年,华为云也正式推出全球业务Boosting解决方案,一站式护航企业出海。

根据华为的自身基因,一方面掌握着大量的政企客户资源;另一方面,华为云有华为分级经销的手机渠道为底,以低门槛准入迅速增加代理商人数。

官网显示,成为阿里云代理商,需要公司成立满1年,注册资本不低于100万元,公司人员20人以上;成为华为云代理商,仅需公司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上即可。这让华为云在代理商模式方面占有极大优势。

在华为云的海外战绩中,“云云协同”有主要功劳。简单来说,云云协同就是华为云与华为终端云服务以及第三方运深度协同,实现多云部署,实现生态和能力共享。在国内,与华为云进行“云云协同”合作的厂商包括T3、KK直播、天眼查、斗鱼、 保利威等。

在2023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云公布了一则喜讯,其国际业务整体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在欧州、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和中东地区的表现尤其突出。

在腾讯云的出海布局中,有三条赛道是其主攻方向:金融、社交娱乐、跨境电商。

针对上述三个方向,不少国内出海企业都选择与腾讯云合作。比如在跨境电商领域,马帮ERP和店小秘都选择了与腾讯云合作。此外,在金融领域,腾讯云也凭借着其在国产金融数据库方面积累的经验服务了众多客户。在海外,印尼Bank Neo Commerce银行选择了腾讯云国产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TDSQL产品。

另外,凭借腾讯早年做QQ积累的经验,音视频能力成为腾讯能力最强的产品。在海外也是如此,音视频PaaS是腾讯云的出海主力产品,包括实时互动TRTC、即时通信IM、媒体处理MPS、点播、云直播等能力,以及边缘安全加速(EdgeOne)产品。

这样的产品能力也帮助腾讯云在社交娱乐和跨境电商领域更好地服务客户。

最后,在腾讯云的出海战略中也有“千帆计划”的助力。一方面,腾讯云的“千帆计划”整合了腾讯云、企业微信、腾讯SaaS加速器、腾讯位置服务等多项内部资源,并联合外部SaaS伙伴,推动了国内SaaS市场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腾讯云可以将在千帆计划积累的技术经验和产品能力等方面,赋能给海外伙伴。

可以看出,云巨头在通过差异化的方式,加速出海布局。

三、出海机会,也是出海挑战

一直以来,云计算企业出海都会面临数据合规挑战、本土化问题,和产品能力不足等问题。

首先,数据合规是海外政府最为重视的问题。目前,中东国家的公有云占比很低。据外媒报道,部分东南亚政府十分担心数据合规和数据泄漏等涉及隐私安全的问题。尤其在互联网生态还不太成熟的中东和东南亚国家,网络安全是它们长久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也成了企业上云的最大阻碍。

其次,本土化是企业出海面临的老生常谈的问题。常规情况下,企业出海可以选择自建本土团队,或者找代理商,或与当地公司成立合资企业等等,从而解决本土化运营问题。对此,实际上,国内的三朵云都在海外成立了本土团队。阿里云更是因地制宜,在部分国家选择了通过成立合资公司来实现本土化运营。

未来,在云巨头加速出海的大背景下,阿里云更是斥巨资投入本土化运营。

第三,产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则是相对全球其他三朵云而言的。然而,以过去的经验来看,虽然在各别产品能力方面,国内的三朵云还存在些差距。但通过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国内云厂也能有更强的竞争力。从价格优势上来看,海外云巨头的价格是国内云厂的价格几倍。

有多家国内出海企业表示,在选择云供应商时,产品能力是一方面,但国内云厂的价格更合理,最重要的是服务响应速度更快。况且,近些年,国内云厂商的产品能力也在加速缩短与海外巨头的差异。

然而,2023年,新的出海命题出现了,大模型正在成为云计算在海外的第二个增长点。在把握机遇的同时,云厂商更应该思考如何解决新的挑战。

东南亚和中东政府都在加速数字化转型。在此背景下,上云是必选项。然而天平的另一端是,仍然十分严峻的网络环境问题,在AI席卷而来的同时,AI+云计算会更引发企业上云的担忧。

不可否认的是,大模型能力的加入,对于云计算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在机遇。从产品能力、交付、定价等多方面,对于云计算服务商和企业客户来说,这都是双赢。

然而,网络安全问题却实实在在地挡在了云出海的面前。这也将重任落在了云厂商的肩上。

在新的出海命题下,网络安全问题正在加速求解。

作者:思杭,编辑:皮爷

来源公众号:产业家(ID:chanyejiawang),专注深度产业互联网内容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产业家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742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小程序介绍、小程序搭建、优化设计规范和功能设计指南
专题
1257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营销案例解析。
专题
1380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帮助企业管理和维护其人力资源。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指南。
专题
13565人已学习11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以To G领域为例,从产品经理的角度,分享TO G产品设计指南。
专题
1199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2023年已结束,你的年终总结写好了吗?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年终总结。
专题
17627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批量导入是用户在工作中经常需要用到的功能。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批量导入的设计思路和优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