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优腾”长视频平台陷入发展困境,该如何破局?

0 评论 3799 浏览 7 收藏 11 分钟
🔗 B端产品需要更多地依赖销售团队和渠道合作来推广产品,而C端产品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营销和口碑传播来推广产品..

目前中国流媒体长视频平台正在遭受重大发展危机。本篇文章以爱奇艺为例,分析了长视频平台的困境及所面临的短剧威胁,展望了“爱优腾”三大长视频平台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一起来看看吧。

长视频平台赚钱难一直是业内不争的事实,中国流媒体目前还没有一个能够跑通YouTube或者奈飞的商业模式。

如今,“爱优腾B”们也似乎已经放弃了对标这些国外平台。‍‍‍‍‍‍‍‍‍‍‍‍‍‍‍

在过去多年的版权大战时期,“爱优腾”砸下重金制作剧集,但最终结果却是财务上的巨大亏损。再加上当时娱乐圈混乱不堪,反而是明星IP们赚得盆满钵满。‍‍‍‍‍‍‍‍‍‍‍‍‍‍‍‍‍

随着人口红利大环境的变化,以及明星饭圈的监管趋紧,爱优腾以及背后的BAT均获得共识,无脑撒币的模式只会三败俱伤。休战、降本增效、精细化运营才是三方共同的最佳选择。‍‍

由于“爱优腾”三家企业本质逻辑上是类似的(B站、芒果TV有所不同会另文分析),因此我们在下文中主要会以最为独立的爱奇艺为例。‍‍‍‍‍‍‍‍

我们的核心观点是,尽管“爱优腾”在降本增效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它们腹背受敌难以跟上时代趋势,因此未来想象空间已经消失,“爱优腾”接下来会越来越惨。

一、爱奇艺的危机

实现盈利是龚宇其近两年来最大的目标,2023年初,龚宇便在致投资人信中表示,爱奇艺将聚焦主业,砍掉或收缩非核心业务,减少非必要投入。

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爱奇艺进行了批量的裁员,取消了研究院、游戏中心等非核心部门,并且加强了项目审核,也就是减少内容采买,以及减少流量不明朗的腰部剧集投入。‍‍

从财务上来看,爱奇艺的降本增效确实收效明显,2022年四季度至今,爱奇艺归母净利润持续为正,今年可能就能全面摆脱亏损的局面。‍‍‍‍‍‍‍‍‍‍‍‍‍‍‍

但问题也在于,在降本增效的策略下,爱奇艺的商业想象空间已经消失殆尽,更别遑论对标YouTube和奈飞。

可以发现,现在爱奇艺其实更像一家影视公司,而非流媒体互联网平台企业。

因此整个企业的价值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非常依赖爆款内容的输出。从资本估值上看,影视公司的价值,显然远远不如互联网平台企业。

今年一季度《狂飙》的全民走红有效地提振了平台数据,但随之而来的二三季度就尚未有能够接档《狂飙》的爆款剧集,三季度《乐队的夏天第三季》热度平平,但也已经是爱奇艺的重磅综艺了。‍

用户对于平台、影视公司并没有忠诚度,“人随剧走”的现实,让“爱优腾”均倍感压力,会员费更无法无上限地提价,因此“爱优腾”降本增效之后,依旧面临着商业模式局限的尴尬。‍‍‍‍‍‍‍

平台的想象力消失了,全IP产业链的布局乏力了,游戏、文学、直播、票务等第二曲线的探索停止了,而爆款内容卷出来并不容易。‍

但“爱优腾”的危机还不止于此。

二、短剧的威胁

传播体操创始人卓然认为,真正对“爱优腾”这类长视频平台产生威胁的,是短视频平台的短剧内容。

短剧可以视为对传统长视频剧集、网大的降维打击,进一步瓜分“爱优腾”的非头部剧集流量。未来消费者的剧集消费模式很可能是:‍‍‍‍‍‍‍‍‍‍‍‍‍

短视频平台看短剧,爱优腾上看爆款,电影院里看特效的组合。

也就是说,短剧平台极有可能会切走长视频平台的剧集娱乐流量,抢占用户剧集娱乐场景。‍‍‍‍‍‍‍‍

在当下人们娱乐“短平快”的趋势下,传统长剧注水现象尤其难以忍受,动辄四五十集的长剧集消耗用户耐心。可以发现,今年除了《狂飙》大爆款外,推出的新剧集大多口碑不佳。‍‍‍‍‍

短剧在近期处于风口浪尖,但短剧自从2020年抖音快手破圈后,便已经崭露头角。

近日有媒体报道,昔日的公众号大V“咪蒙”,便靠短剧一年吸金1.8亿(推算收入),孵化的网红涨粉7000万。但其团队创作的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因“宣扬极端复仇、以暴制暴”而被全网封禁。

我们尚且不谈咪蒙短剧内容违规问题,仅从咪蒙短剧吸金能力就可以发现,短剧的商业模式是十分通畅的,付费、广告植入等变现路径也非常清晰。

相比于长剧集而言,短剧还有以下巨大优势:

1. 短剧创作成本低

短剧主要内容基本上是霸道总裁等“无脑爽剧”类型,基本上无需深度戏剧创作打磨,可以批量化架空换皮进行内容复制;

2. 无需专业演员

短剧演员显然都并非专业演员,而是MCN签约的网红。

实际上短剧演员无需专业演技,反而是夸张浮夸的粗粝表演,更具有“审丑”(非贬义)的喜剧效果。短剧基本可以视为有服化道和连贯剧情的短视频段子;‍‍‍‍‍‍‍‍‍‍‍‍

3. 拍摄成本低

短剧的服化道等层面显然并不讲究,一部短剧拍摄成本通常在40-60万,大大降低了入局门槛;

4. 内容监管不强

短剧属于PGC类内容,但它的性质相对模糊,与常规短视频、长剧集之间的界限模糊,再加上是个新兴事物,内容监管目前并不严。

我们可以看到短剧内容中有不少粗口和擦边内容,这显然是“爱优腾”制作的剧集难以过审的,因此才说短剧是对长剧集的降维打击。

从作为短剧用户的体验上来看,短剧内容情节尽管无脑,但剧情节奏十分快,非常能够吸引眼球、调动情绪,这也是大量用户充值付费的关键。

卓然认为,短剧能够通过高密度、高刺激剧情提高用户的内容阈值,这是长剧难以阻挡的趋势,这样一来长剧的优势其实还是会回归于大IP、大明星的重投入,让长剧的成本降不下来。‍‍‍‍‍‍

因此,“爱优腾”的场景和流量均被短剧切割了,并且剧集采买和制作成本问题依旧难有解法,限制了“爱优腾”未来的盈利能力。‍‍‍‍‍‍‍

三、互动剧的崛起

另外一个值得稍加关注的内容形式是“互动剧”。

互动剧长期雷声大雨点小,离真正大众破圈还有相当长的距离,但目前来看也显示出了一定的市场潜力。

互动剧/互动游戏介于游戏和影视中间,实际上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定位。‍‍‍

2018年底,奈飞曾通过《黑镜:潘达斯奈基》试水互动剧引起关注,在游戏厂商这边,法国的量子梦游戏工作室一直在尝试互动游戏,其出品的《暴雨》、《超凡双生》、《底特律·变人》均引起玩家关注。国内方面,互动游戏《隐形守护者》曾获得过不错的口碑和市场反响。

近期真正让业内关注的是,《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互动游戏破圈,在Steam平台热销。‍‍‍‍‍

当然我们依旧认为互动游戏/互动剧将长期处于小众状态,但可以预见的是,即使互动剧不断破圈走红,它的商业变现也很可能与“爱优腾”无缘,而是在Steam、应用商店这类游戏平台中分发。‍‍‍‍

简单来说,“爱优腾”由于其产品限制和平台属性不足,它们并不能吃到互动剧、互动游戏的增量蛋糕。‍‍‍‍‍‍‍‍‍‍‍‍‍

总体来看,“爱优腾”未来的饭碗已经被抢了,目前很难有什么宽广的商业想象空间,所以“爱优腾”掉队、沦为三线互联网公司是必然的。

对于爱奇艺来说,作为“小而美”的公司躺平赚钱当然也很好,但是这样一来之前那些年的巨亏就实在是太不值得了。

真正受伤最深的,恐怕还是那些在高位接盘且一直坚守的投资者们。‍

作者:刘渔,公众号:传播体操(ID:chuanboticao)

本文由@传播体操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2713人已学习14篇文章
现在,不少企业和行业都走上了数字化转型的征程。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字化营销策略。
专题
1865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如何设计出一个抓住他人眼球的feed流 ?feed流的组成元素以及常见的feed流样式?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对于feed流设计的思考。
专题
52896人已学习18篇文章
做了好多年的产品经理,该不会连注册登录功能设计都没整明白吧?
专题
1634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的分析方法。
专题
1393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WMS系统设计指南。
专题
31910人已学习17篇文章
你只知道它火了,却不知道它背后的内容营销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