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蛮生长到“走上正轨”,短剧行业的进化之路

0 评论 1275 浏览 0 收藏 15 分钟

短剧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转变,折射出观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层层递进。从内容精品化到从业者自律,短剧努力走上正轨。未来,短剧到底能否长期稳定发展呢?

回顾2023年的影视文娱行业,短剧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词。

岁末,短剧更是成为吸引平台、媒体、观众投身其中的“强力磁场”。随之而来的,则是围绕短剧行业乱象的种种争议,短剧市场如何规范发展,避免风口骤停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如果我们拉长视野回看短剧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历程,参照网大等影视形态的进化史,就不难发现短剧正在快速自我迭代,从内容精品化到从业者自律,短剧努力走上正轨。

一、告别“野蛮生长”短剧力求“上正轨”

2017年,短剧乘着短视频的东风崭露头角,开辟了“竖屏短剧”这一全新的内容形态。

2019年,随着长短视频平台入局,抛出橄榄枝,短剧赛道开始涌入大批试图分羹的创作者,然而由于商业模式并未跑通,不少团队铩羽而归,短剧“虚火”一度退烧。

2021年,抖音快手等平台开始短剧付费模式的探索,再次入场的影视团队开始注重成本控制与投入产出比,短剧行业逐步建立起可持续的循环。

2022年,短剧在制作、分发、订阅模式等方面的探索逐渐成熟,开始驶入高速增长的快车道,全年备案数量同比增长600%。

从野蛮生长到“走上正轨”,短剧行业的进化之路

行业狂飙之下,广电总局提出了“提升短剧创新创造能力,加强网络微短剧管理”的指导意见,推动规范化治理的举措开始被各大短剧分发平台提上日程。

进入2023年,短剧在文娱产业强劲反弹的势头中火爆出圈,但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褒贬不一的作品”和“一夜暴富的神话”,又一次登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如同娱乐产业的任何一股“新浪潮”一样,短剧一样走过弯路,从早期的“虚假繁荣”到近两年题材雷同、盗版肆虐、低俗擦边等“内容乱象”,都曾经在“网大”等业态身上上演过。正如“网大”经历了从高数量向高质量的“蜕变”一样,短剧行业也在加紧“上正轨”——行业自清、政策监管、平台引导多方合力之下,从粗放走向正规。

从广电总局在备案系统中增设微短剧品类,到“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将短剧纳入其中,再到对短剧“发展快、势头猛、不规范、问题多”的现象做出明确指示,监管部门针对短剧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在准入备案、内容审核等方面极大推动了行业的规范化,提供了有据可依的“准绳”,遏制了行业中的投机主义与不正之风。

短剧行业的“自我净化”也开始运转,头部影视公司正在批量入局,提升了短剧行业全流程专业化水平,一些只为逐利而来的“掘金班子”被淘汰。

而各大平台对于监管政策的积极响应,密切配合,也使得短剧的治理举措能够落到实处。平台主动采取多种措施,在内容自查、推广审核等方面全面行动,通过内容治理的“常态化”倒逼短剧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野蛮生长到“走上正轨”,短剧行业的进化之路

11月15日,广电总局宣布再次开展为期1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微信、快手、抖音等平台都在第一时间集体出手,批量下架站内违规短剧,处置违规发布短剧的账号,更从发布、推广等各个环节对于触碰“红线”的内容予以严厉打击。

除了集体出手净化短剧行业生态,短视频平台也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行业向题材多元化、制作精良化的方向迈进,与优秀从业者一起为短剧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2020年开始,抖音、快手、微视等平台就开始试水联合出品、版权采买、流量分账等模式,为平台引入更多精品剧集,以品质标签打造自己的内容品牌,平台之间的良性竞争不断抬升着短剧的制作水准。

从野蛮生长到“走上正轨”,短剧行业的进化之路

以抖音为例,早在2021年初,就提出以“头部Showcase+IP批量化+人格化培养”策略共建精品短剧赛道,吸引了多家资深影视公司入局。去年暑期档,抖音发布的“夏日剧热辣”片单中,涌现了华策影视、柠萌影视等更多影视大厂的身影。在“强制作策略”的引领之下,近两年来抖音不断深挖平台用户的消费需求,依托与头部内容方的深度合作,持续推出现实主义、都市情感、传统文化等多元题材的精品短剧。随着抖音上一大批高口碑短剧出现在大众视野,也逐渐扭转了短剧在人们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不仅如此,短视频平台还进一步从内容制作向上延伸,从人才储备、生态支持等层面助推短剧赛道的升维。以人才储备为例,抖音、快手等通过积极盘活站内达人资源,推动其深度参与到短剧之中,不仅帮助达人们完成了剧星梦想,更为行业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血液。

二、小团队、轻订阅、平台分发,短剧为影视行业开辟新路径

近两年短剧之所以能够迎来爆发,与影视行业“慎投资、消库存”基调之下资源再配置密不可分。由于整个行业处于产能收紧、开工不足的状态,短剧就成为许多从业者另谋出路的选择。随着短剧投资热度的持续升温,也助推了影视行业加速走上复苏之路。

对于文娱市场而言,短剧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影视从业者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让他们多一种方式挥洒自己的创意与才华,更在于通过几年的探索试错,为内容制作、交易、分发等各环节“趟”出了新的路径。对于寻求市场突破的长视频、影视行业而言,短剧的“成功”无疑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首先,是短剧“轻量化”的制作机制。对于当下趋于保守的产业环境而言,小团队、短周期、结转高效、快速启动的项目,更容易获得投资方的青睐。“轻量化”意味着影视创作可以即时回应观众需求,短时间内推陈出新,根据用户反馈进行调整迭代,从而大大提高作品的市场命中率,让影视投资不再是一场结果未知的“押注”。

从野蛮生长到“走上正轨”,短剧行业的进化之路

短剧的快速反应,可以帮助影视公司“趁热打铁”,尽可能放大内容IP的衍生价值。如今,影视IP与短剧之间的联动正变得日趋频繁,在今年抖音短剧年度畅享会公布的 2023 推介片单中,电影《消失的她》《雄狮少年》的衍生短剧都出现在其中。未来,热门影视推出衍生短剧或将成为行业的常规操作。

其次,“轻订阅”模式也是吸引无数观众追看短剧的重要原因。免费试看可以迅速抓住观众注意力,使其被节奏明快、戏剧冲突拉满的剧情“种草”,而买断制则一改过去“会员看剧还要付费点映”的问题,让用户把“看剧主动权”放在自己手里。对于影视行业而言,试看+轻订阅可以作为视频会员制的一种补充,不仅让观众有了更多选择,更自由地消费喜欢的作品,也为制作团队提供了一条相对合理的商业路径,确保长期内容生产的稳定可持续。

最后,短剧行业在爆发的同时出现精品化趋向,也是因为跟随平台的脚步,一系列精品短剧的宣发搭上了短视频的“顺风车”。不只是大制作高投入的剧目可以走红,“小而美”作品也可以凭借过硬品质通过短视频“圈粉”,平台正成为精品内容的“影响力放大器”,让用心做内容的团队可以收获正向的回报,这对于影视行业实现良性循环的意义不言而喻。

三、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短剧将释放更大文化价值

短剧之所以能够成为影视行业复苏之中的一大“亮点”,俘获越来越多的观众,也是因为它满足了用户“多题材,多品类文化消费”的需求,对中、长影视内容形成了有益的补充。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长信传媒总裁助理、微短剧业务负责人伍德曾表示:相比于长剧的“审视”视角,短剧更偏“凝视”视角,就像视频通话一样,能够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凝视角色的演绎,被直白而极致的情绪表达所触动。如果运用得当,这种仿佛面对面沟通的感染力,将会让观众直接走入角色内心深处,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沉浸,可以更为有效地传递文化价值、精神能量。

抖音暑期档上线的短剧《我是名角儿》,就以这样的“凝视”视角,刻画了老一辈艺术家对国粹京剧的坚守弘扬,新一辈传承者们的守正创新。通过短剧这种“零距离”的展现方式,观众如同亲身见证了他们台前幕后挥洒汗水,追梦路上不惧挫折,和他们一起坚定了“做自己的主角”的生活信念。

暑期在快手、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全面出圈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同样印证了短剧在快速调动观众情绪、激发家国情怀方面的强大感染力。

与长剧相比,短剧从故事人设、镜头视角,美学风格等方面往往更贴近普通观众,可以承载更“接地气”的现实主义。以今年一季度柠萌影业与抖音联合出品的短剧《二十九》为例,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实现流量、口碑双丰收,不仅因为拍出了电视剧的质感,也因为毫不悬浮的剧情令观众感同身受,真实呈现出职场、生活中女性的集体困境。

而在《雄狮少年》的衍生短剧《超越吧!阿娟》中,我们还将看到一位即使被众人质疑“活法”,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的普通人。由此可见,形式本身并不决定文化价值的高低,微短剧完全可以做到“微而不弱,短而不浅”,可以利用自身独特优势聚焦社会议题,探求核心价值,以小切口呈现宏大的时代主题。

短剧从“粗加工”到“精加工”的转变,也折射出观众文化消费需求的层层递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短剧将在情感抚慰、社会关照、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对于整个影视行业而言,短剧与中长剧之间也从来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可以在IP衍生、模式互鉴、长短配合等方面深入合作,共同满足观众日益旺盛多元的精神需求。

作者:张远;编辑:美圻

来源公众号:文娱价值官(ID:wenyujiazhiguan),文化娱乐、新消费、商业科技的,价值解构师。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文娱价值官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