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定桩+承包,我认为这才算得上是共享单车的模式

16 评论 6655 浏览 19 收藏 30 分钟

当南方夏天暴雨季节来临之际,那些逗留在各个街边的单车,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最终的归宿会是哪里?会有栖息的地方吗?

共享单车的预设情景

看了一下手机,还有十五分钟下班,我点开了单车app看了下附近店铺的单车存量,果不其然,已经空了,几百米外的店铺的单车倒还是有的,懒惰如我,我使用了共享单车的到位服务,另花一块钱预约了一辆单车,也有人接了我的单。

十五分钟后,一个推送信息告诉我,我预定的单车达到了我指定的一间店铺,我这才整理好东西准备取车下班。下班后,骑使20分钟左右的单车线程回家,已然成为我的习惯,总比挤那蜂拥来朝般的地铁要自在。

我扫了单车上的二维码,app弹出了一个麦当劳的优惠广告,接着单车的锁就咔嚓一声开了。显然,这是麦当劳品牌承包的单车。

然而,在骑行十分钟左右,车子链条突然断了,我再次打开单车app,定位扫描了一下周边店铺,幸运的,在五十米之内的另外一侧马路边,有专属的维修运营点。这点路我还是愿意动动脚力的,要是在几百米外的话,我想我还是随便找一家有加入共享单车承包计划的店铺换一辆了,报修的工作就交给店家就行。

到了维修运营点,老板一看就知道我是来报修的,问了一句,“修单车吗,需要继续乘坐这辆还是换一辆呢?”,我说换就行了。老板扫了一下我手中的问题单车的二维码,在手机app上点了几下,就示意我可以随便换辆新的骑出去了。

专属维修店多是由原来普通的单车维修店重新包装成的,凡是该共享单车公司的单车,在这里维修都是免费的,应该是这些维修店跟该公司达成的业务合作吧。

上一辆单车的使用被取消了,我在该维修店的评价页面上给了一个好评,然后重新预设了新骑单车的停放点。

十分钟后,我到达家附近之前预设的停放店铺,将单车停摆好,结束了我本次骑行。所花费费用零元。因为我也是加入了共享单车计划的用户,在合约期间,任意使用该公司的共享单车都是免费的。

躺在家里的沙发时,我再次打开那个app,习惯性查看了一下我所承包共享单车的位置,并看了一下今天的收益数据,总有31个用户租用了我的单车,有50多元的收入。目前单车上还有几个可用的广告位置空着,什么时候也租出去吧。

以上的情景,展现了一种新的模式框架,而我认为这才算得上是共享单车的模式,也许框架里的一些具体的运营或者玩法会有所变换,但这也正是这个框架的魅力,它将能拓展更为广泛的商业模式,至少比现在所谓的“共享单车”要好很多。

暂时总结这个框架为:定桩+承包。

共享单车共享了什么?

一直在想,目前打着共享单车理念的企业,到底将社会上的什么闲置资源汇集共享了起来?想来想去,就想到一个:共享了用户的押金。相反地,空投了更多新单车硬硬生成了原本不存在的闲置资源,免费占据了本来就紧张的城市用地,最后部分单车还再次被闲置着。至少现在为止,这不过是企业家想赢而导致的“双输”局面,或许会赢,但还够不上共赢。

那么开篇在定桩+承包这个框架下预设的情景又共享了什么呢?

共享了闲置的劳动力和时间

情景中的预约到位用车与目前的预约单车不同,前者缩短了用车人找车的时间,而将找车的工作分摊到了那些附近有闲余时间的人。这些人以兼职的方式出卖自己的碎片时间和劳动力,将单车进行了实时的按需调度。

你能想象得到,在城市通勤这块市场里,下班的白领,原本其回家的路程就用二十分钟骑行时间,却在之前还要花他十几分钟去找自己预约的车。这种眼见不到车的情况下,还想用车的话,目前提供的这种预约单车功能,只能让用户盯着导航花时间找。这样的预约是低效率的。

而预约到位用车,其实是我从滴滴约车得到灵感的,但与单车不一样的是,滴滴的汽车其实是捆绑着司机这个人的,因为最终还是司机将车调度到用户身边的。而目前的单车却没有这样的优势,但如果在单车上捆绑了一个人呢?这样的话,单车就可以实行移动了,就能让它去接用户的单了。这种预约是高效的,它让原本人与物的机械对接,转变成人与人的社交关联。而后者,将有更多的商业模式可以运行。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目前无桩停取车场景下所见即所得的运营思路,因为我认为这是共享单车最大的掣肘。

所见即所得是一个伪需求

运营者也许是从政府公共单车项目的痛点反向思考,对于单车的定桩,用户想用车时,经常看不到单车,想还车时又要找不到相应的车桩,租还车都不太便利。要是随处能看到车就好了,要是能随处停车就好了,想着想着,无桩式停取车似乎能够解决前面提到的痛点。想到便要落实尝试,外搭上互联网+的运营,的确玩出了很多新的内容,但其实质仍还是继承着单车租赁市场的项目。

跳出由政府公共单车项目所产生的痛点再想一下,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是即时即地使用和停用单车,咋一看,所见即所得的思路可以完全满足这一需求,但实际是绕了弯路,所见即所得的确能缓解这一需求,但并不是最适合的。因为因它而产生的新问题比它能缓解的还要严峻。

因为无桩,单车遭受损坏/被盗/丢失的情况比以往更甚,生命周期下降,可循环率降低。

因为要做到所见即所得,必须要以大于用户的需求的量去铺放更多的单车,而反过来,这样又必然会导致大部分的单车大部分时间被闲置,占着城市用地闲置着。

因为要更大程度地防止丢失和被盗等问题,不惜牺牲用户体验而将产品的升级重心放到了防盗上面。

为什么不能直面即时即地可用这个需求呢?就像滴滴约车一样,并不非要用户眼前看到出租车而招手打车,那是传统的打车,用户现在预约车后,车自然就会找到他。因为所见所得的思维的先入为主,而将预约用车的情景后置,重点是目前的预约用车实质还是让用户花时间去找车。预约到位用车理应是主场景,这才是共享单车的主线。

目前的单车运营就是还在做着类似于汽车这块招手打车的旧场景,是用户提出的想要的一匹快的马,而并不是用户真正想要的快(便捷),是一个伪需求。虽说很多时候解决伪需求能缓解部分真正的需求。

这里会有一个质疑

现有的模式也可增设预约到位用车这个运营思路啊,不一定非得要在定桩+承包这个框架下吧?

的确可以,但不是合适的搭配,最后会让这功能变成一个可有可无的鸡肋。无桩式+所见即所得的模式给予了单车过大的开放性,反而给单车带来了更多不可控的问题和掣肘:

当用户在当前无桩模式下使用预约到位用车功能时,

用户的操作成本提高

接预约单的人不得不花更多时间找准用户要到位的点(通常是一个定位)。退一步说,只需要到位到一个小范围吧,这最终还是让用户自己在这个小范围里再次花时间找寻预定到的车,虽然范围很小,花时很短,但最终这还是回到了目前预约后跟着导航找的情景,没多大意义。更何况,在这之前,接预约单的人,也要花时间去找到无桩的单车,然后才送到定位的地点。这过程中,无论是预约端和接约端的用户,操作的成本都大大提高。

单车没有保障的到位

车是预约成功了,但是会存在你看到的车被人损坏/弄脏了,或者干脆在预约的范围内找不到单车(也许被人挪动/盗窃),预约金给了,但车用不了,也不知道究竟投诉谁。除非让接单的人一直守在车旁,直至等到用车人开锁为止。这必然会让预约金的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接单人在这之前,也需要找到一辆没问题的车。车辆被损坏/弄脏/盗窃的问题依然没得到解决,不过是用运营的方式调度了好的车子过去罢了。

而在定桩+承包的框架下,关于预约到位用户的功能是怎样贴合的,会融入接下来的点中补充到。

Ps:平台亲自新增预约到位的功能到app上未尝不可,但要是和支付宝中的到位应用达成业务合作,想必这个流量是巨大的,同时,反过来也能盘活支付宝中到位的应用。这是双赢的局面。

共享了店铺空间

首先我就想到了一个尖锐的提问,也许你们也是:

凭什么让商户腾出宝贵的店铺空间为你停放几辆共享单车?

这就取决于这单车到底能为店铺带来多大的价值了。

商业都是趋利的,这就需要先为单车造利。

店铺的利益层面

除了开篇的扫码广告情景设想,还可以是这样,单车停放的店铺,单车会被自动切换至当前店铺的信息展示(展示在虚拟端),用户通过单车app定位车或者店铺停车位时,都会看到预设的信息,甚至还可以出现有正在被使用的移动的店铺单车信息……具体的详情这里就不便展开大篇幅说了。

先不说单车被使用时所带来的宣传或是其他附增价值,就算对于在店铺里单车的闲置,其本身也是一种资源的再利用(与店铺自身利益相关的广告效应)。此外,加入共享单车计划的店铺,由单车衍生出来的空停车位,也能成为一种资源:店铺能提供停车,以这个为入口,可将这个店铺的产品或服务附加扩散。

除了在商业运营上造利,还能就单车产品设计本身去进行升级。例如超市的场景。共享的单车可以对半折成一个双轮并排的样式,然后有细节构架能架放购物篮,形成一辆购物车……

如果说预约到位功能链接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么单车在商铺里的定桩则强化了商铺、产品和人的关系链。

形成的连锁优势/好处

定桩之于店铺,其为店铺带来的利益不过是小巫,由此而牵起的更大的价值在于:

释放了公共用地,同时最大化了单车资源的使用

将不再看到随街乱摆停放或是占道的单车,单车的闲置也能成为一种资源被商业利用起来。(这里说的并不是指那种往车身贴硬广告的利用,在无桩所见即所得的模式,没有多少人闲到特意找到闲置的单车,去看其身上的广告。)在店铺里摆放的单车,商铺能利用起来搞营销活动的点将有很多。因为单车本身还能依附着互联网,扩充更大的虚拟空间。

使单车的定位变得更精准

单车的定位与店铺的定位重叠(双重定位),使用户找寻的目标变得更大和熟悉(只需要找到那个店铺),单车app上的显示将会是直接显示有单车的店铺,附加显示有可用数量。或许还能点击店铺,查看单车的款式类型等信息,这使产品上的设计和玩法类型扩充得更广。

从用车层次来说,店铺的定位取代了单车的定位,无论是预约到位的点还是用户自行用车,各方时间成本和操作成本都将大大降低。接预约单的人,将就近找到有车的店铺,取车送到用车用户指定的一个他熟悉的店铺里,实现更快捷的用车调度。

让单车有了更高的安全保障和更好的升级空间

单车定桩进店,将间接降低单车被损坏/盗窃的概率,提高了他们损坏/盗窃单车的成本。因为店铺本身成为了一个监控点,和单车抛摆在外无人监管的性质大有不同。而用户在使用单车之时是很少会刻意对单车进行损坏的,多半是那些出于泄愤和利益相关的人在做这些事。而这样以后,将很难看到这类人明目张胆在店铺里实施。一张椅子放在家居铺里和放在公园里,其待遇一定会有很大的区别。

此外,单车的安全保障将会在后文提到的承包机制下还能进一步得到巩固。

再则,损坏/盗窃率的大幅降低,将直接降低平台后期的维护成本,而因为单车本身变成了店铺的门面和运营的一部分,店家自然不希望它有所故障,当故障被发现时,会第一时间向平台报修。此外骑行者本身也会实时上报的问题车辆。而这将进一步降低平台的运营成本。可以想象到,在目前不定桩模式下,靠平台本身的工作人员一去发现和找寻问题车辆是一件多么费时费力的事情,拥有定位的车辆尚且如此,而那些自身单车没有定位功能的,更多是要变成城里的废铁垃圾的。

另一方面,单车损坏/盗窃率的大幅降低,又将促进单车在技术或功能层面上的大胆革新,让用户有更丰富和更好的骑行体验。例如上面提到的单车对折后变成一辆超市购物车的猜想,又或者设计得更轻更便捷,可以折叠起来用单手拎起,设计成不同的用途的款式……这些都是目前的模式所大大掣肘的可能性,因为无桩+所见即所得的模式,使得单车必须对防盗属性有所偏重(那些为了尽快抢占市场而不惜抛弃式投放单车的平台除外),反过来限制了单车本身骑行功能上更大的创新,因为越是好的东西,当它放在随处可见、无人监管、人人可取走的大环境下,无论产品本身被设计得多防盗,它都是不防盗的。

就目前情况举例就可以说明问题,别有用心的人可以光明正大使用正确的流程,将一辆单车骑到一个隐蔽的地方,结束流程,然后拆掉GPS设备和锁。平台根本就无从追究任何人。追究这车最后使用记录的人?但这也有可能是他人所为吧。

无桩+所见即所得模式将单车本身的产品升级空间锁死在一个低端功用维度,而定桩+承包的模式却将其解放出来。

监管闭环通路形成

将信誉机制应用到单车上面,是不错的策略。但在无桩+所见即得的模式下,信誉机制其实与用户责任本身是断层的,导致了它形同虚设。因为平台核实用户的行为成本太高了,甚至很多情况都无从核实。

用情景说明问题:

A用户正确用车结束后,离开。路人甲看到该车,挪动搬走到小区里面,加私锁。不久后,被乙看到,乙拍照举报这种行为。请问平台核实了这种情况后,扣谁的信誉?目前平台会扣A用户的信誉(如果现有的单车平台目前真在使用信誉机制,而不是将信誉机制当作是一个门面功夫的话)。就算最后花了很多功夫弄清楚了是路人甲所为吧,路人甲拒绝提供任何信息,甚至根本就不是平台的用户,平台怎么用信誉机制去束缚路人甲?

平台自身去核实的成本太高,所以会将这部分的工作分散到用户身上,而由用户去举报实行,无桩+所见即得的环境下,会造成很多类似以上情景的不实情况。骑行者可以在使用单车时对单车负责,但结束使用后的其他行为,是很难找到对此负责对象的。

而单车定桩到店铺里后,店铺就承接了用户结束用车后的责任。店铺单车-用户使用-店铺停车,单车从使用前到结束后,都有了对应为其负责的对象,实际是让单车在各个环节或状态都有了监控的点,而不再是那种停放在路边,众目睽睽之下却无人能控管的状态。

这样以后,信誉机制就开始精准发挥作用了,当用户A使用车后,停放的地方不是指定的店铺(而是马路边或大街等),那么就能认定就是用户A的责任,可以扣掉其相应的信誉分。如果用户B正常将车停放在指定店铺,店铺接收放好后,不久后车辆不见了,或者被挪到外面去了。这就是店铺的责任了,扣掉店铺的信誉。在这个框架下,具体的信誉机制制定还能更丰富到位,这里就不再详细展开篇幅了。

PS:往后还能扩展到定桩到小区,甚至是住宅里的空间,用户对结束用车的停放点将有更多或更便利的选择。而在运营上,当实在找不到接收单车的停放点时,可以临时申请对单车一天的占用(限次数或需要提供占用金额),然后将车停放到自己的家里或者安全的地方(因为如果单车被盗的话,用户本身是要对此负责的),次天再将单车返还到任一指定停放点。

共享了单车本身及其衍生虚拟空间

单车本身有了高的安全保障后,承包单车个体运营就成为了可能。

而这在无人监控的无桩模式下,是几乎不能实现的,因为没人愿意承包一辆没有安全保障且持续不久的单车,更不用说靠它来营收了。故说这种模式限制了共享单车的发展。

就如开篇预设的情景那样,用户承包了平台一辆共享单车,然后投放到市场中去,通过他人租赁单车及其单车本身产生的增值服务(广告或者数据信息等),来为自己赚钱。店铺本身也可同样使其应用到承包的模式来拥有可运营的单车或者停车位。当然,初期为迅速扩张市场,铺好模式,免费进驻入商铺也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而共享单车本身又将会产生新的需求,如停车位资源,就是不承包单车,也可以通过向平台出租自己的闲置空间来获利(这个闲置空间必须有监控的职责,提供者对单车的安全负责)。

另一层面,单车承包模式的实行,对平台初期投入的单车成本资金,将极大地加速了回流。为后期能持续的投入更多的产品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定桩是承包的基础保障,而承包又反过来扩充了定桩的价值,衍生更多商业可能。

共享了维修师傅的技能

城市中大量共享单车的出现,利益最受其冲突的,莫过于个体单车店或单车维修店了。目前的模式并没有兼顾到这部分群体的利益,反而让其生存的状况更为恶劣。原本想买单车的用户发现,可以不用买单车了,租就行。于是单车店生意就淡了。

随着用车前中后三个监控责任点的通路闭合流通,将会出现许多定位精准的报修请求,而如何快速地响应和解决这些请求,将成为一种挑战。像目前这样依靠平台本身有限的员工去解决,成本高不说,效率而是一个问题。而此时,最合适的莫过于将社会上闲置的维修技能整合起来,通过将单车的维修外包的方式,让拥有维修技能的人承包起来,而单车维修店铺是主要维修技能力量。

而平台本身则可以利用评价或信誉机制,规范承包维修的店铺,对其进行优胜劣汰,提升其服务质量。

当然,承包的维修店铺,并不仅仅是维修的业务盈利,而还能扩展更多的盈利可能,例如将提供更为个性的单车或者单车服务等。这样,承包的维修店铺将更像是一个线下的运营点,用O2O的模式租买单车相关的产品或增值服务。将会有更多的运营模式。

PS:上面说的外包,费用是由平台统一支付给承包维修店的,而不是每次维修的时候从用户手上支给。对于用户来说,免费的维修才更有报修的动力。同时,也加快了整个环节的运行,如开篇情景所描述,用户甚至是直接以问题车换好车接着租用的。毕竟,报修的人未必就是让单车受伤的人,单车也有自身的使用损耗。

共享单车背后的意义

密密麻麻的定桩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就相当于无桩,而每一个点又拥有隐藏的自律性(受监管)。当初由各地政府主领下的公共单车项目,因其“公共”的特性,定桩的时候就需要城市公共用地资源,而这部分的资源是有限的,设置定桩的点也就有限。最终这些项目在城市中普及不开来,并不是定桩这个模式的问题,恰恰相反,是因为定的桩还不够多,以及受限于这项目本身的公共性质。

人往往如此,对于不属于自己的好东西,都有着私占的欲望,而且还看不惯别人占用着,而所谓“爱护公物,人人有责”,却唯独找不到任何负责的人。公物更容易成为人泄愤和糟蹋的对象,所以公物都是做得冷漠而坚固的,总会缺少些人性化的东西,因为在真正的人性面前,它们都是脆弱的存在。相比于公物,那些对于自己有价值的私有物品,反而更让人爱护和珍惜。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让好的东西先私有化,不仅仅让其被私有,还要为其注入更多的价值。注入更多让这物品不得不通过分享才能为自己赚取更多利益的属性。

单车定桩进店铺,某种程度就是将其被店铺私有或占有,店铺从中获取更多利益。相对的,店铺就需要保护好他们生钱的工具。而承包的形式,则是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占有和私有(毕竟是自己花钱引进的东西)。

无论是Airbnb还是Uber等平台,其基本都是保留物品的原有拥有权,而分享其使用权的,我认为共享单车的平台也应当适合这样。

现在再回头想一下,目前所谓的共享单车项目都共享了什么?不过就是互联网+单车租赁的玩法而已。无桩+所见即所得的模式看起来很便捷很自由,实质上却是在为通往真正共享单车的道路上设置了障碍。以上所提到的,预约到位,单车的承包,单车技术的更新,闲置维修技能或劳动力的有效汇聚,都是其所难以突破的瓶颈。

而在定桩+承包的这个框架下,将会有更多能与其兼容的模式或者创新被发掘进来,而远不止上面所提到的几点。定桩+承包的框架提供了更多可能。因为其给整个模式中核心的部分(单车)提供了基础保障。

每一个社会阶段,人的素质都会沉淀在一定的维度,不会在短期内膨胀,而是有一个渐渐缓进的过程。营造一个引人犯错的环境,然后再去指责他人没素质或没责任,那是没有实践意义的,而应该是通过助推的方式去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规范好自己的行为,这才能形成一种递进的和谐。

自律,才配自由。无论是人,还是运营模式本身。

定桩+承包的框架将让共享单车整个模式自运行起来(从单车的停放/租用/监督/维护各个环节),而平台本身则将回归到主线,将更多精力放在运营策略和服务质量上,同时探索更多的商业模式。

当南方夏天暴雨季节来临之际,将满城风雨,我在想,那些逗留在各个街边的单车,又会有怎样的命运呢?最终的归宿会是哪里?会有栖息的地方吗?

要是这个模式套进了共享电动单车呢?

 

作者:老麦,从事互联网产品运营的工作,微信公众号:catsadness

本文由 @老麦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互相讨论一下
    1、目前共享单车解决的是最后一公里的需求,我到最近的商铺可能就用了半公里,我从小区到公交站,在小区内要走很远,公交站就在小区门外,我……
    2、目前共享单车还未盈利,如果占用商铺,只做广告的话商铺的成本太高了,合作很难达成,假如个人承包单车,那等于公司收入一笔押金然后把利润分给承包者,估计结果是公司赔的更多,承包者迟迟不能回本,押金公司也不能乱用,我觉得你可以提供一些数据,证明方案可行

    来自北京 回复
  2. 例如超市的场景。共享的单车可以对半折成一个双轮并排的样式,然后有细节构架能架放购物篮,形成一辆购物车……
    我觉得自行车设计成折叠后符合购物车很难实现,折中的话就会影响某一方的体验,例如购物车的轮子,在超市的扶梯上能固定的设计…

    来自北京 回复
  3. 差点就信了,突然想想漏洞太出。比如
    1.我把别人几千大洋的车二维码+号码砸掉,换成我的二维码,那么后期收益归我了?
    2.不出一个月,我的车能从北京共享到天津,你信不?
    3.我能保证你几千大洋的车不出三个月就废了!

    来自广东 回复
  4. 我差点信了

    来自福建 回复
  5. 我们这边市内很早几年就有市民共享单车,政府提供的,公交卡刷卡可用,定桩+共享。不过一直不温不火,我们也不愿意去骑。另外,我几千的车也不愿意共享给别人骑,一天感觉也赚不到50,一个小时一块钱的话。要是共享单车,估计到时候很多质量差的破车会上街,有点劣币驱逐良币了,你觉得呢?

    回复
    1. 政府的定桩点太少了,不能提供太多的便利,同时,因为损坏,脏的问题,政府后续的维护成本过高,更进不上来,所以才会逐步变成腊鸡。
      本文的定桩是直接和商业挂钩的,以单车为接口,链接商铺产品与用户,利用利益来保护利益。试问如果共享单车的核心工具:单车,其本身都无法保障自己的安全,别人又如何持续使用它来获利呢?
      你原话里说的自己的单车几千部愿意给别人骑,其实就是你对单车的保护,人就是有保护对自己有价值的私人物品,我的思路就是让这个单车先成为别人的私有物品,让私心将单车保护周全,然后再为单车提供不得不共享出去才能获得利益的诱惑,让用户共享出去盈利。试想,如果你承包一辆共享单车,假设承包的成本降到2000元每三年,三年内,单车免费维修或者换新,但是必须要共享出来,期间你使用任何一辆共享单车都是免费的,你觉得你三年内能不能靠这辆单车和广告以及数据来赚回本?对于个人或许薄弱了点,但主体还是商铺为承包户的,因为单车为接口,会有很多促进产品销售的机会,是一个流量出口,对于城市而言,其本身就扩大商品在用户群体中的信息传播,用户每骑一辆单车就得知一个商品信息或店铺信息。
      目前的单车模式,就是会造成最终政府那种局面,后续运维更不上,导致单车质量越来越破,渐渐风气过去,没人愿意使用了,但是本文的模式是拥有自更新性的,保障单车本身的功能不被破环。

      来自广东 回复
    2. 另外,南方暴雨天的时候,我想,会有很大的一部分单车被弄脏,加速损耗,一大批单车会逐渐报废掉的。

      来自广东 回复
  6. 文笔不错,行云流水,但观点恕不敢苟同。

    来自广东 回复
    1. 可以提出具体的模式漏洞,一起探讨

      来自广东 回复
  7. 。。。一厢情愿的肆意yy

    来自北京 回复
  8. 虽然楼主通篇大论,但其实支持的论点不足,而且定柱其实已经被证明是失败的案例了

    来自上海 回复
    1. 没有被证明是失败,恰恰相反,是定桩的方向偏了,而且实施的顶桩点不够多。

      来自广东 回复
  9. 看到这种文章不想多做评价,只希望作者能好好想想、仔细想清楚再表达自己的想法,看问题能更全面一点就好了。希望小编审核文章的时候能严格一点,感觉现在越来越多抄袭、盗用、无脑的文章。

    来自上海 回复
    1. 我愿意听你说的问题不全面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讨论的 😉

      来自广东 回复
  10. 不敢苟同!!!

    来自北京 回复
    1. 可以具体说一下你看后的看法吗?想通过思想的碰撞学到自己更多的不足之处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