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向下,超级个体向上

0 评论 5160 浏览 14 收藏 12 分钟

在新经济时代,进入大厂的选择逐渐丧失优势,而超级个体正在崛起。打工人不再迷恋大厂,而是选择成为自己的个体户。

前几天看了电影《年会不能停》,和朋友交流说到,有大厂背景的人看这部电影为会很容易Get到笑点,因为电影里反应的问题都在真实的大厂职场内有投射。

高层分立阵营,中层不懂业务欺下瞒上,基层员工当牛做马,最后集团斗争中被牺牲/遭殃的也是在干活的人。

这两年经济形势不好,电影上演的裁员、内耗、站队…不就像随时发生在身边的职场二三事吗?

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对打工人来说,进入大厂的选择逐渐丧失优势,而超级个体正在崛起。

一、大厂的错觉

大厂打工人意味着体面和安全?恰恰相反,大厂5年的朋友小A的感受是,“进入大厂好像进入围城,体面是给外人看的,内卷、拧螺丝和相互拉踩才是大厂的真相”。

不仅不体面,大厂更不安全。今年的裁员只是个开头,互联网公司已经没有增量用户了,剩下要么经历残酷的存量博弈,要么去海外卷,PDD出海,字节出海,阿里出海,就是这个原因。

互联网大厂业务不增长,说明大厂不那么好挣钱了,保住已有业务即可。

这时候进大厂的人考验的不是你能否打胜仗的能力,你得守规矩尊重规则,说直白点你要懂事,最好会来事。想要升职加薪不再只靠成绩,留下来的人只会越来越卷,看资历靠关系。

“就像电影《年会不能停》的剧情一样,里面的人有时候没有真的在干实事。” 小A这样说到,““加班是一种态度”,大厂卷到最后,加班也不是真的有工作要做,加班是为了表明我热爱这份工作”。

1. 大厂的流水线

前两年看了一本书叫做《Bullshit work Bushit job》,就是从事没有意义的工作,可能你会看起来很清闲,干事也不太费力气,但你在创造那种在你看来无意义东西的时候,你的精神压力会很大,容易内耗和自我怀疑,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

以前我们理解的工业化是工厂,工人在流水线上去重复生产,现在的工业化是大厂,穿梭在写字楼的白领,实际从事的也是生产线上的流程,过程被要求仔细记录,分析文档、需求文档、技术文档,复盘文档,这些记录可以让人快速被替代,只要具备相同的基础能力,剩下的部分可以被体制和流程带动干起来。

2. 大厂会让你学会PUA或遭受PUA

这是大厂结构决定的,因为组织体系太大,那做事时为了分散风险,1个人能做的事会划成10个流程,交给10个人做,这就产生了扯皮和内耗。

另外也因为组织庞大,管理要下放各个单元小组,小组长leader就成了掌握下属生杀大权的人。

大厂人的最终归途是冷漠傲慢,在大厂混的久的人,要么成为高管,要么守级待机。

但高管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面对下属冷漠傲慢。前年引咎辞职的VP就是因为「已读不回」的冷漠下了台,这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必然结果,那么有人说我只想守级,风险就是年龄成本越来越低,只会在新人前更没有性价比。

但反观那些创业者,整天面对的是投资人、消费者、合作伙伴,他们的姿态会非常谦逊有礼,根本不敢傲慢,同时每天面临很多问题,人会被迫成长

可能有些人想着大厂呆着舒服,但换个角度舒适圈就意味着进步慢,如果被开了,在大厂内有用的技术在外面的环境能用得了吗?你又能接受降薪吗?接受了降薪,留下来就真的舒服吗?整个经济周期的影响导致到处都在裁员,没被裁的人会发现收入降低了,活还变多了。

二、超级个体的兴起

超级个体是近几年兴起的一个词,指的是“精通一项或者多项专业技能,并且完成商业变现,最终对传统雇佣关系实现脱离依附的复合性人才。”

就是说超级个体是不上班了也能挣到钱的人。不开公司不打工的个体户,数字游民,自媒体,职业咨询…等等。

为什么要加“超级”这个词,是因为通过互联网各类平台、工具的加持,超级个体户的经营效率远超过传统组织,不论是公司还是个体。比如,平时大家在互联网上,看到很多主播/博主/网红,其实都是超级个体户,他们都有自己的小团队,至于收入,不能说每个都是盆满钵满,但是也确实超越了大部分人。

本质上,“超级个体户”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结果;这两年经济环境确实肉眼可见的在下行,经济变差或者说赚钱变难了,大多数的人会开始想着做副业和保住饭碗,比如今年搞副业和职业培训/面试培训的话题明显变多,大家都想着去稳定自己的收入。

那超级个体的背后,还有哪些原因在支撑着发展呢?

首先,超级个体的诞生还和科技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包括社交媒体的网络平台将个人能力放大。科技完善了,善用工具的人能做过去团队才能做到的事情。

超级个体是时代的演变,比如科技的创新,软件工具的细分。比如开发者的技术栈能在阿里云华为云上达成,比如内容创作者的门槛降低,视频创作和剪辑的工具易学易用,23年AIGC的普及也已经淘汰了很大一批文案、美工。

其次,学习资源的的普及也帮助超级个体掌握更多的技能,内容创作细分后,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人在平台分享内容,让人能快速获取一项或者多项专业知识。在今天,不管是免费的公开课也好,还是付费的知识变现也好,其实都有大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属于触手可及,随时可学。

另外,必不可少的创业经验的分享,以往只能凭运气遇到贵人点拨,但今天有很多 building public 的创业者,他会公开自己的这些经验教训、学习路径和方法,很多都是可以被参考的。

最后,社会的商业形态也发生改变,个体赚钱的方式变多了,除了自媒体、直播带货,比如很多新兴初创企业会提供新型的弱雇佣关系,算是一种对传统雇佣关系的脱离,给了个体更多的自由选择。

总结就是科技互联网、新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机会,认知形态发生了改变,通过工具能极大撬动单一个体的杠杆效应,让一个人通过互联网、新媒体,凭借独特的能力或服务,有了获取高收入的可能性。

三、厉害的人,都正在成为“超级个体户”

1. 勇敢的创业者

超级个体的几个特征: 自己就是一家公司 自己就是一门生意 自己就是超级品牌 自己就是自己的老板。

我身边很多人出去创业都是把在大厂的工作再做一遍,越是高端工种越难自立牌坊,做BD的可以靠人脉拉皮条,电商运营的可以开店,编导的可以做号,HR可以做猎头;产品经理可以做研发…我总结了几个特点是能够成为一个超级个体的必要元素:

第一,有成熟的产品。

在某个你垂直深耕的行业,有了比较深的积累,也能开发出用户需要的产品去提供交付。比如一些技能型人才,脱离公司后以独立个体的形式将自己的技能继续售卖。

第二,轻量化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不会很重,重的话,一个人、几个人就无法承担。甚至,有时候可以把销售和交付进行一体化设计。

第三,只求利润,不求规模。

一个人做项目,精力终究有限。再优秀的商业模式,也很难大范围覆盖。范围大了,一定会伤害产品交付和用户体验,得不偿失。

所以,不需要做很大的规模,把利润率提升上来,就可以过得很好了。

这本身就是社会分工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一种良好现象,大家的认知也在随着改变,这几年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本身其实在学校可能就接受了很多个体赚钱的例子,刚毕业也有更多的底气和勇气去尝试。

这成了一种正循环,产生了更多个体赚钱的例子被传播,我们今天可以看到很多成功的这种案例,主人公都很年轻,甚至越来越年轻。

这给人们以往的就业格局带来很大冲击,对成功对人生目标定义的改变,激励了大家愿意去尝试和选择这种独立赚钱的路线。

写在最后

并不是鼓励大家全都这样做,这群人能做超级个体的人本身就很优秀,在各个领域都是高手,他们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自我驱动、持续学习和成长的能力,灵活应用人际关系,注重自己的个人品牌经营。

在新经济时代,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超级个体,先找目标,调整好资源,带着问题进入!好的方法,都是逆人性的!

希望这篇文章给你种下“超级个体”的种子。

加油,朋友。

本文由 @ Alpenlieb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