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观察 | 2024年了,我还在共享文档上找对象

2 评论 1380 浏览 7 收藏 47 分钟

以共享在线文档为传播的渠道,是近年来火起来的一大方式。文档也能用来约会,文档社交是怎么做到的?本文将对中西两份“约会文档”进行探讨,一起来看看吧。

2024年,用过文档填信息,上过文档聊八卦,你用过文档进行约会吗?

文档社交何以成立?从书信到电报,从车马慢到随手滑动的Tinder,文档社交对亲密关系建立的探索有何新实践?中西方的“约会文档”有何差异?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本文将对中西两份“约会文档”进行从起源到发展,从内容到形式,从动机到历程的梳理与探讨。

从2006年谷歌推出第一款在线文档GoogleDocument起,在线文档的风吹到国内还是2015年发布的石墨文档,之后腾讯、金山相继入场,推出了各家的共享文档服务。2020年新冠疫情隔离带来了在线办公热潮,印象、有道云、飞书等文档的喷涌出现更是将此年定为“协同办公元年”。

在线文档的发展简史

打工人用文档在线办公,人们对在线文档的印象仍停留在效率性工具上,另一边在线文档却已被“玩”出各种花样。2021年7月在朋友圈刷屏的“河南暴雨文档”,粗略地将共享文档的发展切成两半:在那之前,文档作为效率性办公工具,用于远程协同与沟通工作。

2022年的上海抗疫互助文档(部分)

救灾文档的出现让在线文档成为线上救灾资源对接与互助的临时平台。2022上海疫情期间,以“我们一起来抗疫”网站为基础的抗疫文档涵盖就医、物资、宠物等多个类别的文档,成为照亮封城中上海的点点星光。

编辑共享文档的心情 | 图源:微博

之后,共享文档不仅深入双十一的网络营销攻略,更多“野生文档”拔地而起:避雷压榨offer的“互联网公司一线领导黑名单(别接offer)”,姐妹心连心一起曝光渣男的“渣男曝光-姐妹互助”文档,B站跨年晚会也巧妙地利用在线文档创建了实时自助互动的“文档弹幕”狂欢。

互联网公司一线领导黑名单(别接offer)| 图源网络

在线文档如此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甚至被赋予互联网早期互利共享的乌托邦色彩,许多人描绘其为一个像早期天涯、知乎般“人人都能参与贡献内容”的“伟大社区”。

国内大厂单身男女敏锐地嗅到文档的共享编辑功能,人类的交流不包括男女那点事如何能行,于是立即将目光投向了脱单交友的新领域,搭建起了“大厂er相亲文档”。

与此同时,大洋彼岸旧金山阳光普照,一份国外版的“Dateme.doc”(约会文档)也冉冉升起,成为广大资本主义国家单身男女追求世纪佳缘的感情乐土。

“大厂er相亲文档”中部分用户所填写的个人条件

“一只大猴”(网名)当时只是一个忙于找工作的应届大厂实习生,“大厂er相亲文档”只是他解决供需问题的互联网小产品的尝试。而在文档诞生的不到一个月后,已经有超过30万人浏览了这份文档。

Olah的谷歌文档直奔主题:直男,29岁,我想有个家,一个伴侣和孩子一起生活。”像普通的在线文档一样,Olah的文档密密麻麻铺满文字,侧边栏的导览像一本书的目录,有4个章节和15个小节,看完这篇文档大概需要刷完50个抖音短视频的时间。

Chris Olah的Dateme.doc(部分)

他在文档里谈到了自己的优缺点,价值取向和政治立场。在后半部分,他写到自己的哲学信仰,详细谈了“数学与科学之美”如何令他着迷。总之,一切理工男被吐槽的话题都能在这份文档中找到。

就是这样一份文档,在发布后成为网友疯传的对象,一天内被转发一万多次,谷歌公司甚至将其当做异常文档封禁,Olah就这样成为Dateme.doc(约会文档)的“创始人”。那些浏览过他文档的人因此受到鼓励,表明要放弃Bumble、Hinge和Tinder等约会软件,在DropBox、Google Docs或个人网站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约会简历”。

中西两份约会文档都兴起于一次偶然的尝试,再经由传播出圈而得到广泛的响应。回顾在线文档的发展历程,中外的在线文档产品都没有将“社交”作为产品场景的一部分,而在线文档的参与性和协作性却让信息得以扩散流通。虽然文档作为工具在中西方使用路径的发展过程中有所差别,但都汇聚到利用共享文档进行亲密关系建立的共同点。

一、复古的社交实践:谁在书写“约会文档”?

以公开获取的“大厂er相亲文档”中2022年上半年的734位填写的用户信息及Dateme.doc中经筛选后195位填写的用户信息为例:“大厂er相亲文档”的用户所在地多为北上广深等内地一线发达城市,Dateme.doc的用户亦集中在以美国旧金山湾区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企业区。互联网技术为将共享文档应用到亲密关系实践的提供了可能性。

两份文档中的用户性别分布

性别上,中国的“大厂er相亲文档”内的男性占比约59%,女性占比约41%,男女用户数量占比相较均衡。而Dateme.doc中男女比接近2:1,男性用户比例更高,此外还有小部分的跨性别者(Cross gender)。

两份文档中的用户年龄分布

年龄上,“大厂er相亲文档”的用户集中在21-30岁之间,正处于婚育的普遍年龄期,其中26-30岁用户占比最高,年龄最小的用户为18岁。而Dateme.doc的用户集中在26-30岁,26-30岁的用户占比亦最高。

此外,Dateme.doc涵盖了更广泛的年龄范围,其中包括36至45岁的用户,甚至还有个别超过60岁:比如来自美国丹佛的大爷Mike,今年70岁,有两个孩子,想要通过约会文档找个60岁以下的老伴共度余生。

70岁的大爷Mike的Dateme.doc(部分)

在文档字段上,中外两个文档都聚焦性别、年龄、Base(所在地)等基本信息,“大厂er相亲文档”字段数量更丰富,个人的外形条件(如身高、体重、颜值分)及学历成为关注和筛选的重点,颜值是大厂er相亲文档中的“正义“。

大厂er相亲文档与Dateme.doc文档目录字段差异

Dateme.doc相较之下对关系类型(单一伴侣、多伴侣)及生育意愿(是否要孩子)更加关心,原因可能是使用Dateme.doc的用户群相对大厂的年轻人整体年龄更大,生育问题更为紧迫,对于生育的讨论更加从容和开放。

值得关注的是,文档字段并非由用户自主设置,而是由表单开发者规定表单填写指引来收集相关信息,这些字段的导向不仅体现了用户的偏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设计者对约会期望条件的价值预设。

尽管大厂er相亲文档强调外貌和颜值的重要性,但对于“爆照”这一行为却显得相对谨慎。仅有极少数人愿意在文档的照片一栏中展示微修过的自拍,颜值水平全靠文档中的文字和自打的颜值分发挥臆想。

相比之下,Dateme.doc虽然没有在字段中强调照片,但每个约会文档基本都包含一张以上的个人原生照片,有些甚至展示了整个照片系列,并注明了拍摄时间、地点以及缘由。

这背后可能与中国文化注重隐私保护、政府对社交媒体的监管以及中国社交平台的人像虚拟化功能等有关,这些逻辑也被延续到利用共享文档进行相亲的实践中。

“大厂er相亲文档”中的公司背景

除个人基本信息外,“大厂er相亲文档“在组织层面以“公司”作为个人所属组织的重要背景划分。起初旨在为互联网大厂阵营内部单身群体寻求配对契机的文档,在广泛拓展与破圈后容纳了包括国企、事业单位等在内的“公司”类型。

公司是识别文档内那个“ta”的必要标识,因为公司代表着地域、岗位前景与收入预期,也是文档最初兴起与联结归属的身份逻辑。

Dateme.doc中三类主要亚文化社区

而Dateme.doc则以“社区”(community)作为自身归属的身份背景,但这一社区并非在物理实体空间所形成的线下社区,而是基于科技(Tech)、理性主义(Rationalism)及有效利他主义(EA-Effective altruism)的“精神社区”。

科技社区的成员拥有较强的技术能力,能通过技术开源及指导使更多的人接触和利用技术;理性主义社区的成员致力于克服偏见与经验主义,寻求真正的真理,他们自称为“有抱负的理性主义者”,希望通过理性思考来减少失误(Less Wrong);利他主义社区则提倡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尽量地多做好事(do as much as possible)。

这三类社区的成员是Dateme.doc用户的主要组成部分,三类社区的成员都以男性居多,他们自认为精通如代码等技术手段,具有更为理性的思考方式,能够有效利用思维和科技手段去帮助他人,因此Dateme.doc以社区聚合起来的文档目录中男性占比较高。

Effective Altruism(利他主义)的网站首页

这种“理性主义”不仅体现在个人所属的社区精神上,也是成员选择用“文档”来寻求亲密关系的起点:他们自认为相较于社交APP上随意滑动的伴侣匹配,选择书写文档并寻求亲密关系的举措更具理性,所形成的关系会更长期而严肃。

通过长篇的个人书写,能让他人“更好地了解自己”,更坦诚开放地对话,深刻认识自己的方方面面,从而寻觅到契合的灵魂伴侣。“约会专家”Gabi认为,一个花时间制作约会文档并向你详细介绍他们生活的人更有可能认真对待约会。

约会文档目录(Dateme.doc Directory)——每个人都可以在上面留下个人信息和约会文档的目录创始人Steve的X主页,微秃的发际线,圆框眼镜,最近的动态停留在一天前:“Don’t be shy – if you don’t know JavaScript or even how to code – I’m happy to help you get started :)”(别害羞,如果你不懂Java或甚至不懂编程,我很乐意帮助你开始)。

Steve用notion创建的约会文档集中目录(部分)

Steve的个人网站包括过往编程项目的链接和发表的文章,当然还有他的约会文档:他期望的女性聪明、善良、谦逊、真诚,热爱阅读,喜欢笑,心胸宽广,最好年龄在24-30岁之间。他说,“你必须成为奇怪的互联网和开源文化的一部分”。

对于Dateme.doc目录中男性占比较高的现象,Steve有自己的解释:男性在公共场合以约会为名暴露自己的信息更为安全,而女性进行公开约会时,可能会因得到过多的关注而遭受骚扰,在约会过程中处于“不安全”的位置。

一项调查显示,48%使用约会网站或应用的女性经历过不止一次以上的性骚扰

他承认,由男性创建和发布约会文档,再由其他女性进行阅读并私下联系是一种更合理与健康的状态——即便他鼓励女性创建和公开分享自己的约会文档。而在约会软件中,平台给予女性更多曝光与更高频的匹配也给她们带来被骚扰的烦恼,使她们对平台的用户质量,尤其是男性素质表达了更多的担忧。

大厂er相亲文档中部分自我介绍 | 图源:大厂er相亲文档

内容上,“有共同的兴趣”是许多大厂er对另一半最多的期望。96年的女生“甜美冰冰”只在个人介绍一栏留下“普通搬砖打工人,爱美食”的一句话,也有像“啵啵”认真地从职业、兴趣、性格、身材等方面用上百字介绍自己。

但大厂er文档中的个人介绍总体上字数较少,发挥随意,三言两语拼凑出小部分的零碎“自我”,对个人的信息透露有限,部分用户随意填写的信息一眼看上去不太真实,让人质疑表格相亲的严肃性,“是否只是互联网人的一场自娱自乐罢了”。

一份长达26页的Dateme.doc的目录页

Dateme.doc的用户通常将带有详细信息的文档作为链接附上,文档字数较多,从几百字到几千字不等,内容排布较为规整,目录中也有一定的格式指引。

Katja的Dateme.doc(部分)

如Katja就在一千多字的“小作文”里工整地列出自己的基本信息、喜欢的对象品质,以及近三十条喜欢做的事情、十余条想与伴侣做的事,末尾还附上了十几张个人照片。

24岁的MIT博士Stephen更是从自己的童年讲起,文档内容像一部自传体回忆录,并附上各种试图描绘自己性格的图表——乍一看像一篇待发表的论文草稿。

Stephen的约会文档(部分)

Dateme.doc文档作为个人信息附件以链接形式存在,通常在目录上跳转至另一个全新的个人介绍页面,页面的内容才是获取信息的重点。

内容的维度全面多样,有些更是不局限于文档,以个人交互网页、PPT及PDF等个性化的形式展示与介绍自己:Johnson的朋友们用19页PPT告诉观看者他们眼中的这位朋友有多少宝贵的品质;而Jessica更是直接把自己的信息做成一张简历,明确展示“她是谁以及她在寻找谁”。

Demon的“Dateme.doc”放的是他的前女友们对他的评价

有些网站看起来经过精心打磨,拥有着简洁的设计、照片和嵌入的音乐。沃尔瑟指出,线索匮乏的环境能够让人们将注意力集中于信息生产。这也许会让他们制作出更好的信息,呈现出更具吸引力的线上自我。

相较之下,大厂er相亲文档除了披露的有限字段信息外,并没有其它补充。个人的生活爱好等不直观从文档中体现的细节需要后续通过添加微信或其它社交平台的进一步交流中显现,文档字段起到“一次筛选”的功能。

而Dateme.doc除了进行一次年龄、性别等的筛选外,还通过愿不愿意了解并阅读文档信息后再进一步行动的判断,使文档起到“二次筛选”的作用。

Johnson的个人PPT约会文档

由于Dateme.doc文段较长,内容繁多,阅读所需时间长,大部分个人信息在阅读中以书写者的视角展开,成为“个人展演”重要的社交线索。

因此,内容上,大厂er相亲文档更像是依据固定表单字段的“填”文档,而Dateme.doc以链接形式的个人跳转附件则更像是真正的“写”文档,书写个人从基本信息到爱好、理想伴侣等无限制的体验经历,如同个人的“维基百科”。

文档的组织结构上,大厂er相亲文档的功能分区明确,架构清晰,编辑与浏览权限分明,有专人维护运营,并形成一定用户规模。大厂er相亲文档主要由按年份分类的个人相亲信息区、吃瓜吐槽区、为LGBT人士专门开辟的“找1专区”,以及为有结婚目的群体开设的“泛30结婚专场”组成,用户不仅可以在对应年份可编辑的表单中填入自己的信息,还能在其它专区中浏览他人的信息。

部分“吃瓜吐槽夸夸墙” | 图源:“大厂er相亲文档”

其中“吃瓜吐槽夸夸墙”已成为内容多样、互动性较强的在线涂鸦墙。信息拓展上,大厂er相亲文档内部还提供为超过3万名大厂er进行社交相亲的各类微信群组,使得文档内的用户联系拓展到多个按地域或兴趣类型划分的微信群内。

大厂er相亲文档的内部构成

除基本信息展示外,大厂er相亲文档还招募管理员、法务、运营等岗位的志愿者,使文档在人数扩容情况下能够应对复杂的管理问题,包括用户删除个人信息的需求或其他投诉的在线解决等。每一类型的文档均贴有必读的《大厂er相亲文档用户服务协议》(下称《协议》)。

大厂er相亲文档用户服务协议 | 图源:大厂er相亲文档

《协议》在条例中已将文档视作“平台”,借鉴其它平台的规范管理条例,并对“平台”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等做出用户规范及产权明晰,“信息真实性需自行甄别,涉及到钱财就是杀猪盘”等各处通俗标语也在提醒用户注意个人在匿名文档上的信息保护及财产安全。

基于相亲文档一定规模用户基数的其它功能也相应得到拓展:如嵌套的《【大厂er租房互助文档】》为解决租房及转租问题的大厂er提供了住房信息交换的空间。

大厂er租房文档中提供的填写模板

Dateme.doc目录表单则较为简洁单一,仅有信息填写区域与几个问答简题,聚集用户数量较少,截至2023年11月13日仅有286名留下个人信息的用户。整个文档目录由创始人Steve一人进行维护和管理,对公开的个人隐私内容没有进一步的提示说明或保护措施。

二、社交倦怠与算法抵抗:共享文档下的“社交乌托邦”?

以爱情为代表的亲密关系是永恒的话题。从古代西方贵族的“罗曼蒂克”与中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恋关系到19世纪以来的婚姻私人化,自由恋爱臂膀下人们愈加追求一种平等的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纯粹关系。

费斯汀格等心理学家提出性格、外貌等个体因素对爱情产生影响,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论”:激情、亲密和承诺构成人们理想中的完美爱情。进化心理学则聚焦人类生物属性与社会属性的互动与博弈,主张男女的两性选择不过是为了延续自身基因。

关于爱情的讨论无休无止,但人际传播无疑是过往亲密关系的最重要形式。互联网技术推动下,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亲密关系的非具身性元素作用加强,从一纸婚书到媒人相亲,数字化时代以在线约会为代表的媒介技术的介入深刻影响人们从认知到建立、维护甚至终结浪漫关系的过程。

根据在线约会研究平台“单身报告”(Single Report)的一项调查,在18-54岁的美国人中,78.37%的人在网上约会时感到情绪疲劳或倦怠。约会应用如老虎机般的刷屏产生的兴奋感也可能导致一些人产生强迫性或成瘾行为。2020年对400多名用户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使用基于滑动的约会应用程序与“更高程度的抑郁、焦虑和痛苦”有关。

约会软件不仅充当亲密关系的媒介和渠道,也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择偶观。约会软件点击就能下载,划一划就能匹配的参与便捷性与高效率带来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用户很容易陷入一种“所见可立得”“再滑下去一定会有更好”的错觉,从而降低对亲密关系的严肃性,进入如物品般的“快速选择”与“快速丢弃”。

不少“时间管理大师”可以同时在一个平台上与多个人维持关系,更多的潜在对象和约会机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亲密关系的忠诚度与信任。“你可以一次爱上十个人”。

以Excel表格进行相亲对象筛选 | 图源:小红书

社交平台与约会软件的算法也使得人们的情感需求裹挟在技术与效率之中,个体在婚恋市场中被算法以经济状况、职业、外貌等指标进行评估,爱情的复杂性成为一个个可视化的数据指标,所推送的选择基于物质条件的考量,人们的纠结已不再是遵循内心的情感,而是小红书Excel表格中列出的房、车、颜值等各种条件的备选种子,“姐妹们,我应该选哪个?”

齐格蒙特·鲍曼 《流动之爱》| 图源:豆瓣

鲍曼提出互联网中的约会是一种“流动的爱”。他认为虚拟关系一定程度在在逐渐取代固定持久的“真实关系”,约会正在成为一种娱乐活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断连十分容易,关系可以随时开始或结束,来去自由,没有固定的社交礼仪,因此人们更倾向于短期的关系而非约定终身的伴侣关系。

而传统的婚恋关系不仅有纷繁的社交礼仪与婚恋程序,更在其它人的关注中完成关系的建立与维系等一系列过程,某种程度上,Dateme.doc试图重建部分复古的社交礼仪,并主动追求相对明朗有结果的亲密关系。

外国媒体对Dateme.doc的相关报道 | 图源:网络

正是对在线约会的厌倦及对文档这种复古交往形式能带来严肃关系的信念,在线文档的社交属性被应用于开辟一片寻求亲密关系的新沃土,Dateme.doc诞生之初被无数单身人寄托了对理性、长期、浪漫关系的向往。许多美国媒体在Dateme.doc问世之初就鼓励人们创建自己的约会文档,并将其形容为“对爱的超优化需求”(Hyper-Optimized Quest for Love)。

然而,问题在于尽管约会文档看似在对抗软件算法与关系随意性,但它是否真的能够创造出不同于过往在线约会的高质量关系?

Joseph对于Dateme.doc的看法

Joseph坦言Dateme.doc对他而言并没有起什么作用,因为他根本得不到注意,所写的文档无人问津,更不必说后续的约会。他认为,约会文档似乎仅对那些本身就有许多人关注的人有效。

他将Dateme.doc的原则类比为“营销漏斗”(marketing funnel):顾客了解产品或服务后产生兴趣,在不同选项之间进行比较,最后做出购买决策并展开后续推广。不同的是,这里的“产品”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个人,产品信息则以包含个人信息的字段标签形式呈现。

“营销漏斗”的实现路径 | 图源:网络

大厂er相亲文档的用户“小龙虾”(网名)也觉得“这个线上文档就像一个市场,先看看自己有多少钱,然后大家去挑选自己能消费得起或者匹配的商品。所谓年轻人的婚恋焦虑,是大家自己在给自己制造焦虑。”

一方面,“可见性”是影响文档是否能够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社交媒体平台将私密的表达、展演和交换转变为有价值的关注度和数据,有助于推荐算法更好地“学习”何种表达能引起关注。

而独立于社交平台外的约会文档看似提供了机会均等的曝光与浏览机会,而不是平台来决定哪些用户能让人喜欢,用户不存在因个人交互行为提高可见度的机会。

由大厂er相亲文档延伸的大厂er公众号

大厂er文档由于汇聚了较多的用户数量、信息集中以及专业的组织管理,使得传播范围与浏览量相对稳定。填写了信息的用户在这一背景中具有较高的可见性,因此匹配的可能性及寻求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也相对提高。

相反,Dateme.doc分散的用户群结构使得约会文档沦为社交媒体简介中的“附件”存在,作为一份拓展版的个人长简介,而这种方式的后果是,如果不主动分享文档给其他人,根本不会有人联系你。

Dateme.doc目录中可以通过手动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对象

另一方面,以字段和被众人浏览的个人文档将人置于由年龄、收入、所在地等标签所构成的可供筛选的“公共货架”上,人们有选择性的自我呈现以展示个人魅力,并将其作为交换来筛选理想对象,个人的私生活和故事被公开,与数字文化中观看和被观看的实践相互交织,这也使得看似严肃的抵制社交APP的文档实践也沦为“商品性展演”的游戏。

书籍《交往在云端》|(Nancy K·Baym)

在线文档的媒介化历程反映了共享文档的参与、协作与连通性等社交的基本属性在多个场景中得到开发和应用。而中西方两种基于文档形式的约会实践,本质上是经济发达地区互联网亚文化圈层大厂人应对自身圈层内部群体婚恋关系的一种尝试。

大厂er相亲文档以“公司”作为背景归属与连接逻辑,将个人物质条件与外形作为重要指标之余,追求”共同的兴趣“,但对个人形象展露有所保留,文档表单中的有限字段被用作进一步联系的筛选条件,由此延展出回归社交软件的对话与参与相亲在线群组的路径。大厂er相亲文档在管理和组织上呈现出一定规模、分工明确的自组织群组形态,也有一定的信息保护安全意识。

“大厂er文档”拓展至多个不同分类用于沟通的微信群

而Dateme.doc则依赖于个人管理表单目录,主要建立在男性为主的三类亚文化(科技、理性主义、利他主义)社区上。用户将自身社区”理性”和”技术”等逻辑延展至亲密关系的寻求上,认为书写长篇且丰富的个人文档是自身表达与寻求灵魂伴侣的有效理性手段,是对严肃持久情感的追求体现。

由于文档的“可见性”有限且分散,它仅作为社交媒体上的“附件”存在,回应和继续发展的可能性较小,更像是一场自我对理性亲密关系的宣誓与展演。

Dateme.doc用户不像大厂er那样仅通过文档来认识他人,而是将文档作为社交软件上的“长简介”,使得约会文档更像是老式约会网站与传统婚姻介绍的混合体。

中外两份约会文档的对比图表

虽然两份文档都呈现出在特定互联网员工圈层传播的特点,但大厂er文档由公司背景为组织逻辑、规范的管理、多样化的分类需求以及延展至群组的交友,形成了一个内部背景相对稳定的“交友共同体”。

相比之下,Dateme.doc是硅谷圈内自诩理性主义的宅男们一场自我狂欢,并无法有效传播至自身人际社会网络之外的陌生群体,难以获得回复,再现了当代浪漫的不确定性。

这两种文档实践看似是对约会软件算法的“抵抗”与逃脱,想象一种既不存在数据商品生产,也没有算法系统攫取我们吸引力和注意力的社交新平台。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寻求关系的自然发展: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扩大或者缩小约会的范围及对象。

当约会App中的算法无法满足需求时,文档字段表单成为一种新的“算法”——只不过这一算法依赖人工来筛选字段并选择相应匹配的条件。正如卡斯特所指出的那样,“不是由技术来决定社会,技术就是社会本身。人们在使用技术的过程中根据其价值观、兴趣与需求重新塑造了技术”。

如果只是观察文档诞生之初的特性,乍看起来文档很难在人际传播中被使用。不过一旦连上网成为共享文档,人们就会利用共享文档,并将其变成一种社交资源,人们对于社交和彼此间的连接渴望,成为一种技术利用的导向力。“中介化传播并不是一个空间,而是人们用来连接彼此的工具。”

每一种工具都有其意义,这些工具扎根于具身生活中,依靠他人的解读对日常现实产生影响。理解共享文档交友应考察共享文档的特质是如何发挥作用,以及这些功能是如何在群体规范下进行共同修改或拓展的,此外平台的形式、算法和商业模式塑造了它们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可供性,也进而影响了我们的关系。

对于使用共享文档寻找亲密关系的人而言,如果没有成功的线下约会,那么他们通过文档创建一系列复杂个人资料的行为更像是在工作,而非寻找浪漫,这种处于风险中的约会文档无法构成理性、透明和效率的载体。约会文档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新的交友平台吗?至少在解决可见性与管理的问题之前,这仍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浪漫主义主张,真爱来源于不可预知的偶然命运,而社会交换理论恰好相反,认为通过媒体寻找爱情更像商业交易而非命运,人们在其中被简化为非人性化的属性列表。

无论是约会应用上的速滑匹配,还是看似严肃理性的约会文档中的求爱宣言,本质上都预设了一种理性的想象。他们期望着迎面走来的是符合自己所有要求的完美人,多一分或少一分都被视为不合适。

人应当是如何恋爱的?是认识了一个异性,仔细打量、认真思考判断,最终决定爱ta?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认为,恋爱并不是以对被爱对象的认识为前提的,爱是跌进去的,正如英文中的“fall in love”是不期而遇的,“我大概是恋爱了“的后知后觉比“我将要去恋爱“的判断要多得多。只有当恋爱受阻如失恋时,方才急急忙忙找到一本《爱情心理学》想要了解爱情的理论,认识爱情的本质。

王德峰教授关于寻找伴侣的观念 | 图源:小红书

“在我儿子生出来的那一刻,我知道我也作为父亲被他生出来了”。情感应当是一种互相影响与塑造的结果,没有人能带着完美属性凭借算法精确匹配到另一个人,像一块没有毛边精准嵌入的拼图。

“即使没有结婚的前提,我们亦如此相爱。”婚姻不是恋爱的预设,而是恋爱的结果,是在这份爱里生长出来的。好的伴侣很难用数据来预测,而想要的伴侣却很容易用数据来匹配。爱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希望有一天他们的文档都能像Joseph一样:

Joseph的Dateme.doc,仅有一句话。

注:

本文选取的“Dateme.doc”数据范围时间截至2023年10月17日,样本共260位,其中可供浏览的约会文档经过人工筛选后剩余195位。选取的“大厂er相亲文档”研究范围为文档中标注”仅可浏览“的2022年(上)文档内容,其余可见的各分区个人信息数量情况如下:2023年专区495人,2022年上半年734人,2021全年2647人,LGBT专区87人,泛结婚专区108人,共4071人。

研究伦理:本文所选用研究文档内容数据及相关信息均为公开状态,涉及个人隐私信息部分已进行处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部分参考资料:

[1]洪杰文,李华伟.数字时空与伴侣养成:远距离亲密关系的媒介化实践研究——基于期望违背理论视角[J].新闻与传播评论,2023,76(05):31-47.

[2]滕乐,李叶.情感茧房与自我抵抗——一项基于青年女性星座爱好者媒介消费行为的质化研究[J].新闻与写作,2023(08):83-95.

[3]牛娜娜.功能与路径:在线文档媒介社会化研究[D].甘肃政法大学,2023.

[4]孙萍,李宜桐,于小童.“中介化爱情”之困:理解线上交友平台的媒介化与性别化[J].妇女研究论丛,2023(01):117-128.

[5]Bauman, Z. (2013).Liquid love: On the frailty of human bonds.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6]Hobbs, M., Owen, S., & Gerber, L. (2017). Liquid love? Dating apps, sex, relationships and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ntimacy.Journal of Sociology,53(2), 271-284.

[7]Bandinelli, C., & Gandini, A. (2022). Dating apps: The uncertainty of marketised love.Cultural Sociology,16(3), 423-441.

[8]Cas tells, M., & Ca rdoso, G. (Eds.). (2006). The network society: From knowledge to policy (pp. 3-23). Washington, DC: Johns Hopkins Center for Transatlantic Relations.

[9]MIT News: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more sharing means less caring about accuracy | MIT News |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0]Mckisey&Company:Understanding social media in China| McKinsey

[11]BBC News:The complicated truth about social media and body image|BBC Future

作者:艺极;公众号:绿皮的野兽

本文由 @艺极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ixabay,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写的很好很学术派,求datame和大厂的文档链接

    来自湖北 回复
    1. dateme科学上网后可以搜到哈~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