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优鲜的战略转型,路在何方?
昔日生鲜赛道第一股的每日优鲜在去年濒临退市,直到2023年8月一次战略转型,让它成功逆转局势。本文以每日优鲜为例,分析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
昔日生鲜赛道的第一股,在2022年爆出诸多负面消息,2023年又濒临退市。
然而在2023年8月又突然得到了一笔27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亿元)的投资,他们花了1200万美元收购了一家香港的数码营销公司。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每日优鲜要做什么?这家被收购的公司是干啥的?
去年我和几位同学简单分析了每日优鲜的这次战略转型,本文将几个月前的分析结果进行分享。因为是初步分析,文中的观点、信息如果有误,烦请留言指正。
另外,对于一家企业的战略转型能否成功,文中给出了几个维度的分析方法论,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试试~
每日优鲜成立于2014年11月,12月便获得了500万美元的天使轮融资,仅用了3年时间就登上了独角兽企业榜单。
2021年6月,每日优鲜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了“生鲜第一股”,IPO市值达到了32亿美元。
而仅仅过了一年,在2022年9月,每日优鲜的市值不足2400万美元。四年的时间累计亏损了106亿元,让融资化为灰烬。
自成立以来,每日优鲜的业务由最初的“极速达”,到前置仓+便利购,智慧菜场等平台的搭建,以及零售云理念的提出,在资本市场快速受到热捧,先后经历了12轮融资。其中腾讯多次领投,并受到青岛政府的大力支持。
每日优鲜是电商前置仓模式的先行者,它依赖于居民区附近的仓库网络,在30分钟内把产品送到消费者家中。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几乎要处理供应链上的所有任务。从采购、履约到交付,属于典型的重资产模式。
这种前置仓模式对供应链有着强大的控制力,但这些控制的成本非常高,导致每日优鲜从未实现盈利。即便通过数字化的管控降低了成本,但与营收相比依然是杯水车薪。
激烈的竞争市场以及很多“羊毛党”用户的退出,导致营收快速下降,且债务压力巨大。
而且国内生鲜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抛开传统的超市、农贸市场等模式,新模式下的生鲜市场至少分为上图五种类型。
而大爷、大妈仍然是“菜篮子”的主力军,生鲜电商对消费习惯的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生鲜市场客户消费的碎片化,以及每日优鲜急于全国城市布局,未在重点城市进行深耕,导致市场增长乏力。
伴随竞争激烈的市场,受困于庞大的运营资金压力,当离开资本的输血之后,业务急剧下滑。
然而,暴雷一年的每日优鲜竟然等到了自己的“白衣骑士”,而且创始人徐正依然是企业的实控人。
拿到这笔融资后,立刻用1200万美元收购了一家名叫“Mejoy”的公司,并宣布提供“定制的数字营销解决方案和服务”。这家公司之前是做什么业务的呢?
Mejoy公司成立于2019年,公司深耕游戏领域,聚焦“大游戏小行业”的战略,在全球服务投放的游戏项目超过200个,公司所在的海外广告投放行业前景良好。
原来是做出海业务的~
随着近两年国内互联网应用行业存量时代特征的愈加突出,用户增长明显放缓,多个类别的应用渗透率已经趋于饱和,很多互联网企业都在谋取通过海外市场叠加增长曲线。
而且各项政策也对出海的支持力度进行升级,海外环境和硬件基础等条件,也为企业出海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尤其是2022年云计算、SaaS、IT基础服务、协同办公、移动应用等服务商正在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出海热潮。
目前来看,对于出海企业而言,欧美市场较难进入,当然也有不少企业在欧美市场做的不错,但相对来说门槛较高。
但东南亚、拉丁美洲、印度等市场由于数字化转型处于初期,已成为国内企业出海的首选之地。
然而,出海业务并不仅仅是将国内的服务换一种语言,更是从人力、监管、法律、税收等方面,以及用户需求、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极大挑战。
比如对海外市场的陌生感;本地信息不足,容易处于信息差的低端劣势;渠道合作资源少;海外政策不熟悉、上下游产业链缺乏等痛点。
因此,在以上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猜测,每日优鲜的战略转型,实际上是要通过收购的这家公司,为出海企业提供标准化的一站式营销服务,从政策、渠道、获客、资源整合、营销推广等方面,通过标准化打法及定制化方案,助力国内企业“走出去”。
那么,他们的转型能够成功吗?
我们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估:
- 业务关联度
- 企业品牌力
- 人力资源
- 客户基础
- 渠道资源
- 资金保障
以上六个方面也可以作为大部分企业进行战略转型的初步评估方向。
1、业务关联度(2星)
从原来的生鲜市场转向数字营销市场,两者关联度似乎很低。但每日优鲜是以互联网数字化能力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因此在营销侧也会很多关联。
只不过,对自己的客户营销,和输出营销能力为客户带来价值,是两回事。
2、企业品牌力(1星)
作为原生鲜赛道的头部企业,曾经的企业形象和客户认可度应该属于上游水平。
可随着大厦坍塌,想必在舆情和客户认可层面处于低谷。即便会有忠实粉丝,但占比应该很小。转型之后,能否重塑企业形象,个人认为短期内非常困难。
若能借助Mejoy的企业形象,逐渐与原每日优鲜的品牌隔离开,或许能有新的起色。
3、人力资源(4星)
本次接受投资之后,两大金主同意将股票相应的投票权全部委托给每日优鲜创始人徐正,徐正依然是掌舵人。
因此在整体战略决策,公司经营管理等方面拥有较高自主权。Mejoy的人才梯队也相对稳定,因此在人力资源方面,本次转型过程中属于优势。
4、客户基础(3星)
每日优鲜曾经的客户群体,无论是C端用户还是B端上下游供应商,客户基础想必不会太好。
但若在后续的出海领域中,目标客户与原客群重合度很低,因此此项评分不至于太低。后续将更多依靠Mejoy和其他出海企业客户群体继续发展。
5、渠道资源(4星)
基于Mejoy公司的资源和能力,我们认为在出海领域的一站式营销服务中,每日优鲜具备不错的渠道优势。结合每日优鲜过去的渠道运营和管理经验,相信在渠道方面是本次转型中最大的优势。
6、资金保障(2星)
虽然这获得了1.9亿人民币的投资,但一半已经用于收购公司,剩下的钱怎么用?能否支撑他们砸进去冒出水花?
另外,从甲方到乙方的角色转变中,账期也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多久之后能够实现快速的自我造血能力,会不会又想之前一样一夜崩塌?这些都是未知数。
何况,每日优鲜还有那么多负债没解决呢。
写在最后
作为曾经的细分领域互联网头部企业,经历“大风大浪”之后濒临破产,如今获得融资之后开启新赛道的战略转型。
整体来看,我们对本次转型的预期保持谨慎,虽说不太乐观,但也不是毫无期望。毕竟他们选择的领域和当下拥有的资源具有较大潜力,而且曾经的“负债”对于新方向的影响有限。
但从个人期许来讲,我们希望它能够转型成功,一方面可以帮助更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另一方面也能挽回过去的声誉,尤其是偿还“债务”。
最重要的是,希望通过每日优鲜的成功转型,为国内的同类型企业提振信心。
当然,期许归期许,每日优鲜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希望徐老板能不负所期。
我谨希望,在当下严峻的大环境下,能有更多的企业转型成功,能有更多的企业找到活下去的力量,我们这些打工人对未来才会更有信心。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与供职机构无关。
专栏作家
不想延期,公众号:不想延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半路转行的B端泛金融产品,坚持“以实践验证理论,以输出倒逼成长”的目标。点滴珍贵,重在积累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每日优鲜不是跑路了吗,这还能复活? 世界真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