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电商,“冲”向线下

0 评论 1322 浏览 4 收藏 15 分钟

线下布局战打响,今年二手交易市场或许会打开新的局面,至于谁将笑到最后,答案尚未可知。

“快看我最近的收获,这是闲鱼上买的八成新空气炸锅,这是在爱回收上买的手机,这是……”Grace听到关于二手商品的话题,便止不住的分享起来。

Grace并不是办公室里唯一喜欢逛二手平台的人,同组的Mica经常会把“不是新款买不起,而是二手更有性价比”挂在嘴边。“我的这个包和平板是我最近才入的,都是二手,感觉性价比超高。”Mica也兴奋地分享起来。

彼之敝草,我之珍宝,近几年二手经济的风吹了又吹。越来越多人选择通过二手交易的方式处理闲置物品,“买二手,用二手”成为一种生活潮流。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以来,中国的二手商品交易市场规模已达万亿元体量,目前处于高增长轨道,预计到2025年突破3万亿元,逐渐形成了以闲鱼、转转、爱回收为代表的三家二手电商平台和其他多家平台的“3+N”格局。

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如何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获取新的增量,是每个二手电商平台当下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从流量时代到品质时代的变革,也让那群“生于”线上的电商平台或主动或被动地开始了一场关于线下的“探索”。

01 恰逢其时的二手经济

所谓的二手经济是指在商品的使用寿命没有结束之前,将其转售给其他消费者或通过重新利用再次投入市场的经济模式。

在国内,随着消费者对闲置物品态度的改变:从以往不屑一顾的“别人用过的旧东西”,到现在备受青睐的“高性价比好物”,“买二手”正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

根据《中国二手电商行业现状深度研究与投资前景调研报告(2022-2029年)》,我国二手电商行业用户规模及增速变化逐渐走高。从2015年到2020年,行业用户规模从0.11亿人增长至2.23亿人,其中2016年规模增速高达345.45%。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爱买二手商品了?

一是政策层面不断的推动,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部署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

二是存量商品足够丰富。去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47.1万亿元,新品交易规模足够大,也是二手经济繁荣的基础。

当然,消费环境的转变是主要原因。日本作者三浦展曾在《第四消费时代》里这样描述新时代的消费理念,人们从崇尚时尚、奢侈品,经历注重质量和舒适度,进而过渡到回归内心的满足感、平和的心态、地方的传统特色、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上来。

事实上,如今的我们正在进入这个可以类比三浦展笔下的“第四消费时代”。尽管两者产生的外部环境不完全一样,但两者消费形态呈现相似性,追求简单、简约,追求使用价值与价格的平衡。

用户消费越来越趋于理性,更为讲求性价比,这给二手电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调研机构QuestMobile于2024年1月发布的《2023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提到,理性消费趋势催化下,人们更注重可持续发展,二手电商加速发展,闲置交易APP行业活跃用户规模同比增长近30%,增长情况在整个移动购物行业位列第一。

面对巨大的市场和用户规模,大厂们也在争先恐后的布局,据媒体报道,阿里内部将闲鱼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四个产品之一。

抖音也在加强自身对二手电商的布局,从二手奢侈品切入,曾推出“抖音二奢好物节”,并在抖音商城内上线“二手好物”频道,正式开始入局二手电商。

据光大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2025年,二手电商将迎来高速发展期,2026年以后将进入应用成熟期。

虽然二手电商看上去刚起步不久,但目前似乎已经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闲鱼归属淘天集团,万物新生背靠京东,旗下有爱回收、拍拍等二手交易平台,腾讯旗下有转转、采货侠等二手交易App,其他二手电商平台还有胖虎、妃鱼、只二、闪回收等。

但是,随着二手经济的发展,作为载体的二手电商平台们的弊端却开始慢慢显现出来。

02 非标品“顽疾”

事实上,二手商品作为一类较为特殊的商品,其有着强烈的“非标品”属性,价格灵活,质量不稳定,很难建立统一的认定标准。

而标准的不统一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纠纷的产生。曾有媒体报道,去年11月28日,某博主曝出转转“阴阳检测报告”,称同一部手机购入和回收的质检报告不一致,转转随后在回应中解释“‘非标准’特点导致成色判定上存在客观的因人而异”。还有苹果官方授权的二手合作伙伴爱锋派被曝“白嫖收回”“恶意压价”,一部原本值4900元的iPhone被平台砍价至0元,爱锋派方面对此未做回应。

对于卖家而言,冲动消费后二手平台成了回血的最佳选择,自然希望可以多卖钱,而对于买家而言,去二手平台“捡漏”是希望花小钱办大事。

但买卖双方又对商品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因素,卖家往往比买家更有信息优势,更倾向于隐瞒信息,销售质量较差的产品,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而买家只能通过压低价格的办法,来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因此,线上二手平台客诉早就积重难返。以转转为例,在黑猫投诉上搜索可以发现,与其相关的投诉累计超8.3万条。较高的投诉量或许也是整个二手经济行业的弊病。

此外,近两年二手电商的用户规模及渗透率的增长率都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二手电商的用户规模增速高达345%,此后开始逐渐下降,截至2022年增速仅维持在17%左右。而2016年的渗透率同比增长161%,截至2022年渗透率仅同比增长10%,用户规模增速以及渗透率增长都出现明显下滑趋势。

二手电商行业过去经历了线上C2C、C2B2C、C2B、B2C等各种模式之争,现在以C2C为主的二手交易平台们,用户增长出现困难,寻找新增量迫在眉睫。

随着行业的发展,用户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虽然在C2C模式下,供应端和需求端的流量最大、供给品类最丰富,但产品质量问题,平台信任问题却也长期存在,从售后到服务,C2C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

买卖双方很难快速建立信任感,双方容易因为商品质量以及新旧成色等问题产生纠纷,所以综合电商的路子很难满足所有用户的需求。

那么,布局线下或成为破解之法。

03 线下“肉搏战”打响

随着消费者对二手电商的服务、信任价值、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即时性和应急性需求增长迅速,而线下实体门店,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高便利性、更高时效性的到店或上门回收的服务。

比如想要立刻将闲置产品出手,不想被动等待用户,来回扯皮,或者说对线上二手交易不放心,而覆盖各大城市的线下门店或许就能解决上述问题。

出于对二手产品质量的把控,以及用户服务升级等问题的考量,许多二手电商平台开始将产品的交易过程搬到线下。比如,爱回收第一家线下门店在2013年底开业,之后便一路狂飙,在273个城市开出门店。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底,其线下门店总数达1952家。

转转则从2020年开始探索打造“二手零售+回收”的新消费业态,进驻全国主要城市核心商圈,并在全国开放加盟,转转也在加速布局线下业务,截至2023年12月,其在全国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300家。

今年1月28日,首家闲鱼循环商店也正式开业,提供全品类闲置寄卖服务,不仅如此闲鱼还推出了闲鱼优品,并且接入了较早入局二手领域的回收宝作为第三方服务商,共建闲鱼小站,不断壮大线下服务店。

整体来看,爱回收占据着当前线下模式主导地位,闲鱼和转转发展迅速,抢占各城市核心商圈。

在线下店铺的竞争中,这些平台拼什么才能稳定增长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二手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外找找方法。

据了解,国外几大头部二手电商平台与国内平台覆盖全品类的模式不同,他们皆是靠着单一的垂直领域起家。

例如登陆纳斯达克的ThredUp核心业务是妇幼二手衣物,这种模式也受到了很多海外主妇们的推崇。ThredUp的官方数据显示,美国每八名女性中就有一位是该平台活跃用户,甚至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年收入10万美元及以上的中产阶级家庭。

无独有偶,另外两大平台TheRealReal和Poshmark则聚焦于二手时尚。这三大二手交易平台一度缔造了美国二手电商的巅峰。

纵观闲鱼、爱回收等二手综合电商的玩家基本走的普遍是多品类模式道路。

但目前已有平台意识到垂类的重要性,据了解,转转已经开始下注垂类,二手手机就是其较为看重的品类。在2019年11月转转曾联合数家二手手机供应链公司,成立了B2B平台采货侠。半年后,转转又合并了国内二手手机B2C平台找靓机。采货侠和找靓机分别在货源和用户层面给转转带来了增量。种种操作均指向了一点——转转希望在二手手机行业扎根更深、布局更广。

发展二手经济较早日本最典型的二手交易平台就是大黑屋,在其初建到现在,成功秘诀可以说是对服务和产品品质的严格把控。据了解,大黑屋在珠宝、服饰、包包等各个品类都配备了专业的鉴定师,所有二手商品均由专业鉴定师负责鉴定,确保商品都是正品。

在口碑上,国内二手平台也一直在努力,当前爱回收闲鱼转转们也都引入了平台验机与质检模式,力求在品质上做出口碑和积累,留住消费者。

其次就是如何盈利的问题,线下与线上不同,房租人力等运营成本高昂,如何跑通盈利是重中之重。而万物新生或许已有心得,线下自营门店一直是其业务发力的重中之重,即便在三年特殊时期万物新生也连续数个季度调整运营策略,优化成本支出,线下扩张一直稳步前行。数据显示,2023年万物新生non-GAAP经营利润超2.5亿元,同比增长超35倍,non-GAAP净利润为2.3亿元,连续两年在non-GAAP层面实现盈利,全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4亿元。

线下布局战打响,今年二手交易市场或许会打开新的局面,至于谁将笑到最后,答案尚未可知。

“好像我家附近商场有专门回收二手的店铺,下次逛街把我淘汰下来的相机拿去试试水,希望能多回点血。”Grace期待道。

编辑:Camille

来源公众号:潮汐商业评论(ID:daily-case),专注大消费、TMT及金融领域,分享有趣的商业评论和商业洞察。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潮汐商业评论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