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视野下的包容性语言:RWS 独家推出《2024 全球包容性语言文化指南》,打造无偏见的全球沟通桥梁

2 评论 3976 浏览 6 收藏 13 分钟

随着产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如何在全球市场中传递无偏见的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课题。RWS发布的《2024全球包容性语言文化指南》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指南,帮助企业避免文化冲突,塑造积极的品牌形象。这份指南,是企业出海的必备手册,也是推动全球文化理解和尊重的有力工具。

产品国际化已成为中国企业出海探索的必经之路,它不仅是地理边界的跨越,更是文化、语言与市场环境的深度融合。

在此过程中,国际化产品经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技术革新与市场洞察之间的枢纽,推动着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渗透与本地化适应。

对于国际化产品经理而言,理解并应用全球包容性语言文化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能力。

每一种语言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忽视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信息传递的误解、品牌形象的扭曲,甚至市场的排斥。

一、什么是包容性语言文化?

包容性语言,旨在避免“表达或暗示对任何特定人群具有性别歧视、种族主义或其他偏见、偏见或诋毁的想法的表达”。

包容性语言以 Diversity(多元化)、 Equity(平等)、 Inclusion(包容性)DEI 为原则,尽力避免表达或暗示对任何特定人群,尤其是边缘弱势群体的偏见,不包含任何可能暗示一个人因年龄、性别、种族、民族、文化、性向、残疾或健康状况而优于另一个人的内容。

二、包容性语言的意义何在

产品设计如何更加包容?不同文化有哪些敏感词?如何替换敏感词?

了解包容性语言可以帮助国际化产品经理:

1. 避免文化冲突与误解

单一的文化视角或有限的跨文化知识储备,已经难以满足产品国际化进程中的包容性设计和营销需求。

产品经理在设计产品功能和内容时,很容易因语言使用不当而引发文化冲突或误解。

例如,一个看似无害的词汇,可能在另一文化中却具有冒犯性。

掌握包容性语言,有助于产品经理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雷区”,确保产品信息的准确传达。

2. 塑造积极的企业和产品形象

包容性语言的使用,不仅体现了企业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还能为企业赢得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和更高的品牌忠诚度。

当产品经理在产品设计、文案撰写等各个环节融入包容性语言时,企业便能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形象展现在全球市场面前。

3. 促进产品创新与优化

包容性语言的使用,能够激发产品经理的创意思维,推动产品功能的创新与优化。通过关注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和偏好,产品经理可以设计出更加人性化、个性化的产品,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巴黎开幕式深刻诠释了多元化、平等和包容(DEI)以及LGBTQI+群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与影响力,这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正引领着全球文化的新风尚。更多的采用包容性语言和相关设计元素可以让产品赢得更多群体的青睐。

三、“包容性语言”的类别与实践

“包容性语言词汇”可分为五大类:“无障碍性与健康”、“精神、宗教与信仰”、“性取向、性别认同与性别关系”、“年龄、外貌与社会经济地位”、“种族、民族与国籍”,

1. 无障碍性与健康:以人为本的语言艺术

在描述残障或疾病时,我们应将“人”置于首位,而不是将身体条件或健康状况作为定义个体的标签。

例如,使用“person with a disability”而非“disabled person”,这种表述方式减少了刻板印象和歧视,强调了个体的主体性和独特性。

此外,避免使用如“brain-damaged”等冒犯性词汇,以及委婉语如“handicapped”,转而采用直接而尊重的描述方式,如“person with a physical disability”。

举个例子,某服装品牌曾出品了一件 T 恤,上面印着:“Are You Gluten Free?”(你是无麸质饮食者吗?),为此该品牌遭到了公众指责,称其对麸质不耐受群体不友好。

2. 精神、宗教与信仰:信仰共融,尊重为先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和尊重不同的宗教、文化和族群习俗至关重要。不断学习和了解不同宗教、文化和族群的习俗、信仰和禁忌,对于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至关重要。

例如,将“Bible-thumper”替换为“Christians”,避免了对信奉基督教的宗教人士的贬损;避免使用特定宗教节日表示时间或假期,建议使用“holidays; happy holidays”。

3. 性取向、性别认同与性别关系:自由表达,拥抱多元

随着全球对性别与性取向多样性的认识和接纳程度不断提升,在性取向、性别认同和性别关系方面鼓励使用如“LGBTQIA+ community”等包容性强的词汇,强调尊重个人选择。

当提及他人性取向时,尽量使用他们自我认同的词汇或采用中性描述,创造包容尊重的语言环境,让每个人都能自由表达身份与性取向,无惧歧视。比如避免使用特定性别的词汇,比如用“partner”替代“boyfriend/girlfriend”(男朋友/女朋友)。

使用性别包容性语言,意味着语言和文字表达方式不对某个性别或性别认同构成歧视,也不固化性别陈规定型观念。鉴于语言在塑造文化和社会态度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使用性别包容性语言是促进性别平等和打击性别偏见的一个有力手段。

近几年,美国已经修订了部分性别相关的词汇,如——消防员 Fireman 转变成了 Firefighter。

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随处可见。比如当你脱口而出“女司机”时,会不会想到,为何要默认惯常的“司机”都是男性、而强调女性驾驶员的性别?是否也潜移默化的认为女司机真的都是马路杀手,而未关注过真实的交通事故肇事者性别比例?为何女性会被冠以这种刻板印象?

当你由衷夸赞“男人帮忙做家务”时,会不会意识到,为何要默认一般情况下家务都是女人在做,而男人在家务中隐形?是否也认为家务作为家庭劳动行为,却只是女性单方面的义务?

沿着“包容性语言”这条线索不断思考下去,我们会发现很多此前从未认真思考的问题。

4. 年龄、外貌与社会经济地位:平等相待,拒绝歧视

年龄不应成为定义个人能力的界限,外貌也不应成为评判价值的唯一标准,而社会经济地位更不应成为阻碍公平与尊重的壁垒。

在描述外貌时,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避免将外貌作为评价他人的唯一标准。同时,在提及社会经济地位时,应使用客观、中性的语言,避免无意中加剧社会不平等感。

在交流中,更多地关注个体或群体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而非其缺乏之处,以激发正面能量和积极行动。

例如在表述年龄时用“older adults”替代“the aged, the elderly”,以减少负面刻板印象。

5. 种族、民族与国籍:尊重差异,促进理解

种族、民族和国籍是构成多元文化的重要部分。指南强调在跨文化交流中,要特别注意避免使用具有冒犯性或歧视性的词汇,注意词汇的文化敏感性、历史背景以及潜在的文化挪用问题。

在提及特定地域或文化时,应尊重当地人的感受和习惯,避免使用可能引起误解或冲突的词汇。

例如:“Black”和“African-American”在指代上存在细微差别,需考虑受众偏好。“Asian virus”错误关联疫情与种族,违背事实且具偏见。“Blacklist”强化了负面刻板印象。

RWS 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由技术赋能的语言、内容和知识产权服务提供商,为中国出海企业量身打造《全球包容性语言文化指南》,由 RWS 全球来自 30+国家的语言专家编写,共 300+词汇,旨在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无偏见、包容性的英语风格指南和敏感词汇表。从多样性、平等和包容性 (DEI) 角度出发,重新审视并为英文敏感词汇的使用提出了建议。

通过推荐使用“人本语言”、避免偏见与冒犯性词汇、摒弃委婉语、尊重个体偏好等原则,助力企业在全球交流中构建更加和谐、尊重与包容的沟通环境。

《RWS 全球包容性语言文化指南》不仅是一份语言使用的指南,更是一份推动全球文化理解和尊重的倡议书。它提醒我们在全球交流中,要时刻关注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色彩,以平等、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跨越语言的边界,被更多的群体所接受和青睐。

RWS 《2024 全球包容性语言文化指南》完整报告下载链接:https://hubs.ly/Q02NWXC50

本文由 @RWS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怪很多人想run出国,中国的企业想出国必须要学会上述一系列的条例,如重视人权、尊重差异化,而国内打工人是牛马,贫富差距、颜值正义,发达国家发达的永远不只是经济。

    来自广东 回复
  2. 论语言和表达的重要性

    来自陕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