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的风,掀动着怎样的网文生态?
随着短剧内容的兴起,网络文学(网文)的生态正在经历一场变革。短剧以其紧凑的情节、快速的叙事节奏和引人入胜的“反转”元素,迅速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注意,并对传统的网文平台和创作模式提出了挑战。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短剧如何影响网文行业,分析了短剧与传统长剧在内容创作上的差异,以及这一变化对网文作者、平台和整个内容产业链的影响。
万万没想到,「双十一」小编的第一笔订单,居然是在红果短剧APP里完成的。
近一个月来,小编在红果短剧APP刷了近百部短剧,就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相较于过去动辄付费的观看方式,免费的红果短剧APP让低成本炫短剧变成现实。
虽说是在免费看短剧,但仔细复盘一下,钱又似乎并没有少花。因为红果短剧免费的代价是,每看完一段短剧内容,就不得不被强制观看一段声情并茂的植入广告,而广告往往来自抖音直播间。
也就是说,红果短剧APP成为了抖音直播间的强势引流渠道。广告界面里往往是直播间的喊价切片,情绪激昂的主播门正在高亢推销着物美价廉的产品——200元的薇诺娜、100多元的打底裤、几十块钱的纸巾或者卫生棉,琳琅满目、物美价廉,让人忍不住点开看一看,又忍不住下了一单又一单。下单的心态大概是:反正这些东西都是要买的,差不多的价格、差不多的优惠,谁先被看到,谁就把我的钱赚到。
当然,今天小编想要聊的,不是关于短剧的盈利商机。而是,这背后掀起的对于整个网文生态链的重构。
从前,当我们看待网文的生存模式时,总在强调内容为王。以这个角度来看,从前以晋江、起点等为首的付费型网文平台,因为有内容、有质感、有内涵,在IP改编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而像番茄、七猫这类质感相对粗糙、以量取胜的免费网文平台,常常被认为是退而求其次的、low的代名词。
不过,这种情况,在今年以来似乎发生了扭转。
目前有两个现象值得思考:
第一,便是我们开头提到的,短剧的强势崛起,牵动了其背后的一系列网文改编利益链;
第二,是近期长视频以及其背后的网文IP改编链遇冷,无论是蜜里调油的精品现偶,亦或翻云覆雨的古装权谋,都不再是观众心里的那道偏爱。
最典型的现象便是,2024年的暑期剧集档,只有热门没有爆款。就连曾经奇货可居的古偶,如今也只能待价而沽。
围绕以上两个现象,今天,我们来谈谈,当短剧的大风吹起,将会掀起怎样的网文生态。
01 为什么说,短剧掀起了新的内容风暴?
短剧喜欢怎样的内容?这似乎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我们不妨拿长剧来做一个对比。
比如,近期一度因回归而登上热搜的网文作者墨香铜臭,她笔下的IP《陈情令》,曾是当年的内娱黑马,独领一时风骚。而《陈情令》的卖点,可以总结为:人设刁钻、互动新奇、台词充满网感、立意引发共鸣。当观众对于差不多的男女主人设、差不多的情感互动感到乏味时,墨香铜臭在耽美的框架下,出奇地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离经叛道的热血少年,他冲破重重封建腐朽的观念和人情,捍卫心中的正义与情谊。这样的内容,给疲态已久的内容圈带来一股新风。
这股新风,与其说是创新,毋宁说是一种内容领域的call back。像魏无羡这样离经叛道的角色,其实我们可以一直往前去追溯。比如,花千骨、魏璎珞,乃至早先金庸笔下的杨过、琼瑶笔下的小燕子。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一代代的内容总会随着时光老去更迭,但人们的内容癖好,却常常会被市场重新召回。
金庸的创作载体,是上个世纪市井流传的武侠小说;琼瑶的创作载体,是令新时代少女芳心萌动的言情小说,以及00年方兴未艾的电视剧市场。相应的,《花千骨》等作品的崛起契机,是网剧时代的兴起;而《陈情令》赶上的机遇,则是耽美文化的异军突起。
接下来,让我们顺着上面的思路,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短剧的风口被打开,人们在内容层面描绘这种离经叛道时,又会怎么去写呢?
是不是,又该有新的魏无羡、花千骨、魏璎珞、小燕子、杨过?
笔者想到的一个例子,是上半年热播的短剧《执笔》。这部在腾讯视频播出的作品,以短剧之躯,力压众多长视频,斩获豆瓣评分7.5。其中被提及最多的一个标签,便是:反转。它以精妙的奇思描绘了一段传奇故事。故事里,相府嫡女云绮,意外觉醒,发现自己被命运安排为小说中的恶毒女配。面对无法反抗的「命书」,她奋力反抗、与之一博,最终找到了人生的救赎。我们可以看到,令这部作品杀出重围的,是女主的不走寻常路。而牵动这场离经叛道发生的核心支点,不再是过去长视频那套运行逻辑,而是变成了短剧的杀手锏——反转。
当然,如果我们现在只谈《执笔》和它的创新,未免有些老套。因为,这早已是几个月前的事情了。如果你以为,短剧的来势汹汹,只是沿着《执笔》的道路,不断迸发一些关于「反转」的巧思,那未免有点太小看短剧以及它背后牵动的生态之变。
02 进击的竖屏,「番茄」的胜利?
现在,让我们从短剧的「反转」,回到文章开头提出过的那个话题——红果短剧APP。如果说,早先的横屏短剧《虚颜》《情刺》《执笔》等佳作,靠情节巧思和制作精良让观众看到了短剧的勃勃生机,为长期饱受「low感」质疑的短剧圈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那么,当大批充满「趣味」的短剧集中涌现时,我们似乎已经开始见证一个事实:短剧的风,正在掀动曾经早已定型的网文生态。
之所以这里用「趣味」来形容,是因为,我们不得不去承认,短剧目前在制作能力方面仍旧有所局限。但它目前,的的确确就像路边摊上的麻辣烫、臭豆腐一样,已然在观众的心里有了不可替代的灵魂「趣味」。
以上是1号总结的一些近期在红果短剧APP等平台声量较高,且内容有所「趣味」的作品,这些作品IP都源自于曾经饱受质疑的番茄小说网。
曾几何时,晋江、起点等title几乎是IP改编的天花板,但最近,我们肉眼可见的是「番茄——抖音——红果」这样的内容生态链,正在悄然崛起。
它的背后,不再是像《虚颜》、《情刺》、《执笔》这类从长剧里找「反转」、找流量的短剧试水。而是一个环环相扣的内容输出和变现宇宙。
03「梗」大于「人」,戳中谁的痛点?
为什么说,短剧改变了番茄、七猫这种平台在网文圈的地位?
这主要源于短剧的创作逻辑正在颠覆从前的网文逻辑。
与短剧注重「反转」相对应的是,短剧的创作往往更注重于「梗」的选择。一个有趣的梗,足以支起一个短剧的灵魂趣味。比如,近期热门的短剧《死后才知,我竟是京圈太子爷的白月光》、《玫瑰冠冕》和《废墟有神明》,这几部作品,尽管在具体情节上略有不同,但核心「梗」都是「离开渣男后,我和舔狗越过越好」。
或者用一句更带情绪的话题来形容,就是:「从前你对我爱答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
在短剧里,人物扁平化、故事冲突被放大、标签化明显,都是常见的事。似乎只要找准一个煽动情绪的「梗」,就能肆意地搅弄风云。而先前在长视频里被看重的人设,以及娓娓道来的情感铺垫,反而不再那么重要。
正是这样的创作逻辑,给了番茄、七猫这种靠「梗」更风、内容层面欠打磨的作品,一次乘风而上的机会。
要知道,这种「梗」式作品,在网文届,从前最大的痛处在于内容太过「快餐」,不经推敲、无法形成消费。但短剧,却恰恰解决了这个问题,甚至把这个问题加以利用,变废为宝。
比如前一段时间热播的「京圈太子爷」系列,从小说《完蛋!我养的小白脸是京圈太子爷》出发,一路被改编了N部短剧。
只要梗是带情绪带反转的,男女主之间的互动只需要填满屏幕的荷尔蒙冲击来填补。同样的情节、同样的人物,甚至同样的台词,换一批主演,观众还能乐此不疲地再磕一遍。
这,就是短剧的魅力,也是网文的新机会。
图片来源:小红书
与这种短剧逻辑相背反的是,从前那种靠人设和长篇细节支棱起来的精致网文,放在短剧逻辑下,反而卖点被磨平了不少。
也正因如此,曾经屡试不爽的、顾漫式的那种,以男女互动为支撑的「爱情小品」,如果面对的是一个短剧的生态空间,那么走向下坡路也未尝不可能。
长线条的内容,如果没有对生活深刻的思考与洞察,没有办法给足观众强烈的新鲜感情感大冒险,便会变得食之乏味。我们从今年的长视频市场,其实就已经能看出这个问题的萌芽。
观众明显已经不再青睐从前的「刺激」,需要一些更新鲜、更大的感官冲击。
04 从爽文到短剧,支点在哪里?
当然,除了以上对于现象的简单陈述,笔者今天其实还想再刨根问底一步。
我们今天很多人都在谈论,短剧正在飞速迭代长剧。那么,造成这种进程的原因是什么?或者说,一次次撬动着互联网内容生态不断发生迭代变革的支点,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从网文到网剧,从长剧到短剧,一直在变?
笔者认为,是求「快」求「卷」的内容生态一手促成的。
万物发展的规律,似乎都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从网文到网剧,从论坛不定时连载,到晋江、起点这类强势网文平台的崛起,作者日更模式的构建,再到免费网文平台的「撬动一杯羹」。网文IP产业发展至今,看似形成了一种较为合理的模式,但实际上,长久以来却是以不可持续发展作为基础的。就连更新要求最低的晋江,网文日更3000都是底线在这种生态之下,长久来看,难免无法持续迸发活力。
而番茄等平台的所谓起势,利用的智慧,也并非「师夷长技以制夷」,反而是持续不断的「压榨」。逻辑有点类似于:昨天,你靠996赚得盆满钵满;今天,我就要靠007来撬动你跑通的渠道。熟知网文创作的人们,大概心里都明白,像番茄、七猫这类免费平台,靠的是以量取胜。而如今,随着AI的加持,以及短剧的助威。在未来,番茄等平台跑赢这场比赛,似乎是指日可待的。
05 蛋糕依然在,只是越分越小
除却快销品式的爽文逻辑,重人设、慢节奏、高质感的网文还有生存空间吗?
笔者认为,还是有的。只不过,相较于原来站在风口上,猪也能起飞的红利时代,眼下对于网文IP的需求渐渐变得更加垂直细分和量力而为了。
再举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今年以来取得较高关注度的长剧,《繁花》《我的阿勒泰》《山花烂漫时》等等,都不再是众望所归的网文,反而带有传统文学气质。再如近年来风声很大的类型剧黑马,悬疑剧,其去网文化的苗头也很明显。作为夹在「快销品」和「严肃文学」中间的那部分网文,那批从前被市场一再认可过的网文精品,正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期。
未来,或许网文平台不得不面对着「精品化」和「快销化」的两类分野。要么,在内容质感上不断精雕细琢,牢牢圈住精品付费用户,这类网文不仅仅要不断精益求精,甚至还要实现去网化,把网络平台只当作一个渠道,其内容逻辑要比原本的网文更禁得住艺术的咂摸和思考。要么,在快销品逻辑上玩出性价比,打通从免费网文到短剧的变现链,抓住「流行梗」和「爽点」这两大强势卖点,并在这套爽文逻辑上不断迭代、推陈出新。
06 总结一下
好内容,是人类永恒的诉求。
目前的剧集市场令人感到困惑与担忧。但又或许,我们并不需要寻求解答,因为市场会给我们答案。
当然,在此之前,还要熬过一段不破不立的痛。
作者|葛缦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传媒1号】,微信公众号:【传媒1号】,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