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得了什么病?还能好起来吗?

3 评论 7777 浏览 33 收藏 12 分钟

本文作者将对于当今人们的一种“知识焦虑症”进行了阐释,是探讨知识付费的发展状态。

不知怎么的,在2016年,似乎大家都得了一种病 —“知识焦虑症”,在“10000万小时”理论、“终身学习”等等,知识心灵鸡汤的灌输下,病症越来越严重,主要症状如下:

  • 焦虑。在地铁上没有看书,感觉很有罪恶感;
  • 恐惧。担心自己的工作被替代,又或者无法晋升;
  • 不自信。不再信任自己,开始缺乏自信;

于是乎,为了治愈病症,我们开始按照“学习”这个处方,开始抓药吃药。于是,开始了购书阅读,订阅各类公众号,听讲座……服用了一段时间,我们发现,药起作用了,我们的焦虑、恐惧、不自信渐渐失去了,我们也开始认为我们的“知识焦虑症”即将被治愈。

但到了2017年,我们发现,原本以为被我们治愈的“知识焦虑症”又回来了,更加严重的是,我们的“药”却似乎不那么管用了。

我们的焦虑、恐惧、不自信换了另一种方式回来了:

  • 焦虑。读了那么多内容,听上去很有道理,却不知该怎么做了?
  • 恐惧。读了之后更加感觉自己是井底之蛙,但我就是个青蛙,不是苍鹰,你让我咋飞呀?
  • 不自信。原本对生活一知半解,现在对生活不知一二了。

于是乎,“药”无效了,那就停一停吧,买的书落尘了,公众号也不再打开,就连花钱订购的讲座,都懒得去听了。我们回到了看病之前的状态,但似乎,这样会更舒服,于是,“知识焦虑症”被我们给选择性忽视了,因为忽视后,我们的生活反而更好了一些。

而当我们忽视病症的时候,“医院”也就是知识生产者,反而着急了,因为没有了病患,他们依旧生产着“药物”,却发现似乎卖不出去了……于是乎,开始了更大规模的鸡汤散播,但此刻的“患者”才渐渐明白,我知道我是有病,需要治疗,但你们不能这么恶意夸大我的病情吧,知识付费被理解成为了一次开始成功,最后失败的营销活动。

于是乎,这下大家都犯了难。

  • 对于“患者”,我确实有病,也需要治疗,但你给我的药方,没有治愈我,反而让我加剧了病情;
  • 对于“医院”,我知道你得的病,按我的能力,应该可以治愈,为啥没成呢?问题出在了哪里?
  • 对于“药”呢?“药”曰:别和我说话,我招谁惹谁了,凭什么让我去背锅……

那么,问题出在了哪里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考虑的以下几个问题是:

  1. 我们是怎么病的?
  2. 我们得了什么病?
  3. 怎么治愈?

我们是怎么病的?

简单来说,就两个方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社会的高速进度,更高要求的人才,才能不被落下。

社会是在快速发展的,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更多、更大的机会,但也需要有更高要求的人才,而我们属于在社会发展到现在的得利者之一,未来我们也希望是得利者。

也有更多之前的未得利者希望在之后的发展中得利,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竞争会更加的激烈和残酷。

而对于当下的我们,即不想被超越,更不想被落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跟紧这个社会,跟住这个时代,更加快速高效的吸收和学习,才是我们保住当下,跟上时代所必须的。

内部因素

成长是内心驱动使然。

正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成长是内心驱动使然。我们渴望成长,也渴望成功。

而成长的主要两种方式就是 — 学习和经历

经历是我们对自身过往的总结;学习是对他人过往的借鉴

我们得了什么病?

知道了我们怎么得的病,那我们到底得了什么病呢?

其实,“医院”的诊断是没有错的,我们得的是“知识焦虑症”,可为什么开具的“药”无效呢?

那是因为,我们的患病程度不一样。也就是,我们对学习内容的诉求不一样

正如生活中的病症一样,“知识焦虑症”也有个轻微、重度之分。那既然病有轻重之分,那药自然也有轻重之分,并不是越好的药越好,而是适合才重要。

医院的问题,恰恰就在这里,并没有按照病情来安排药物。

按照病情和治疗需求,可分为三类,即轻度、中度、重度。分别对应职场的三个阶段:执行阶段、管理阶段、方向阶段。

轻度病症

对应的职场的阶段是执行阶段。

这一阶段的患者更多是公司的基层员工,工作还属于执行阶段,面对上级给到的任务,做一个很好的执行者的角色。

这一类患者的病症如下:

  • 有向上欲望。奋发向上,有向上的欲望;
  • 实践最重要。作为基层的执行者,实践往往比理论更加重要。
  • 基础薄弱。由于在经验上的不足,导致基础还相比较薄弱。

中度病症

对应的职场的阶段是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患者为公司的中层领导,即属于执行者,又属于管理者。执行领导的任务的同时,还要做好管理下属的工作。

这一类患者的病症如下:

  • 管理经验。往往是从基层的执行者晋升上来,管理经验比较缺乏;
  • 沟通协调。跨部门、跨团队的协调沟通中,起到核心作用;
  • 方向性培养。需要对方向性进行培养;

重度病症

对应的职场的阶段是方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患者为公司的核心领导层,已经不再参与具体的执行层面的工作,开始了往管理、方向战略制定的角度考虑。

这一类患者的病症如下:

  • 行业深度。需要对行业进行深度的了解和分析;
  • 管理经验。需要从原本的几个人上升至上百人甚至更多的管理;
  • 方向性培养。方向、战略深度的考虑和培养。

怎么治愈?

对症下药

看似简单的四个字,却并未很好的执行。

之前有听过过几次分享,有一个很大的感触就是,很多分享者,有内容,却讲不出来,或者说是没有根据听众来讲述合适的内容。

如果按照看病的角度来讲,就是没有“对症下药”。

轻度病症

轻度病症的患者,属于公司的基层,更多的是执行层面的内容,你给他开具“管理”的药物,有效肯定有效,但不是根本问题。因此还是要根据病症进行下药。

对于轻度病症患者,开具的药方为:

  • 少理论,多执行。比起讲述优先级做事的重要性,倒不如和他说问领导优先级是什么,来的实际和管用。
  • 基础要牢实。基础性的内容最重要,先把基础打牢,再考虑上升的问题。
  • 知晓上级事。有上升的欲望,就要知晓领导每天会做什么?

中度病症

对于中度病症,也是目前占人数最多的一个病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外加不安于现状,虽然病症是“中度”,但程度,可是重度的。

对于中度病症患者,开具的药方是:

  • 管人比管事重要。人作为事情的执行者,管人比管事更重要;
  • 多说少做。这里不是贬义,而是中度应该更关注和提升在沟通协调上;
  • 确定行业。对某一行业进行深入了解。

重度病症

称之为重度,不仅仅是其所处在职场的最高阶段,还因为,提升的难度和所需要的内容之深是其他两个所没有的。

如果是轻度是普通门诊就可以看,那中度是需要专家门诊的,而重度是需要多个专家会诊的。

由于行业和环境的不同,因此,所处的位置和阶段也是不同的,自然,所需要的内容和知识,也是不一样,由于笔者还未企及这样的高度,无法给予病症,给到合理的药方。

最后

回到文章标题的两个问题,知识付费得了什么病?还能好起来吗?

很显然,之前是患者病急乱投医,医院是什么药好,给什么药,最后大家都没起到很好的作用。

听到这大家都很熟悉,这不就是应试教育的问题吗?而上面提到的“对症下药”,如果按照教育的模式来讲,那不就是素质教育吗?

是的呀,归根结底,就是教育模式的差别,不管是阅读、订阅公众号,还是付费订阅内容,“医院”应该开出符合不同病症患者的“药物”,同时,患者也不能病急乱投医。好的并不是好,合适才是好。

 

本文由 @蓝胖子_ Simon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内容跑题了还是知识储备不足?

    来自浙江 回复
  2. 主文说的有些跑题。“付费”基本上就没怎么说;“知识焦虑”是源于“技能恐慌”和“本领焦虑”,而“技能恐慌”和“本领焦虑”的内层逻辑在于“认知”,即不知道哪些技能在未来还管用,不知道哪些本领还有价值,说到底还是价值判断问题。所以,认知升级是必然选择。

    来自北京 回复
  3. 互联网发展太快,互联网人对学习就越来越饥渴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