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应向用户免费,把流量卖给土豪

1 评论 10448 浏览 1 收藏 5 分钟

最近两家打车软件的竞争已进入白热化,打车软件既给乘客奖励,又给司机补贴。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哪里是打车软件之争,分明是一场“快的+支付宝”和“嘀嘀+微信支付”的PK,真正的庄家是互联网土豪。

说他们是土豪,并非贬义,只是套用当下对有钱人的戏称,但真心认为,土豪们真能烧钱,也真有钱可烧。

短短一周,嘀嘀打车的补贴金额已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而阿里最近又宣布,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追加5亿元补贴资金,一副肉搏到底的架势。

用户也好,司机也罢,哪个不喜欢这样的互联网应用?那么到底又是什么样的逻辑(或者故事),使参战双方均视此战非同小可,志在必得?

答案是: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

先靠营销活动吸引用户开通移动支付,绑定信用卡;然后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使用习惯;当用户习惯了某个手机支付产品,又会将这种习惯衍伸到移动互联网的其他产品或服务。

考虑到打车应用属于出行服务的主要门类,与餐饮等的生活服务又构成用户主要的O2O场景,因此,这些养成了手机支付习惯的用户,会在未来给移动互联网企业带来巨大收益。

思维逻辑都是一样的,那么当行业的老大那么重要么?

互联网流行这样一种观点:某一细分领域的老大能够对整个市场通吃,最差也能守住60%以上的份额;而战败者能达到30%的份额就很不容易了。

所以,既然出手了,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对手打趴下。

在商言商,办企业的目的,是以提升企业价值为目标,要有收益。而在对“互联网思维”的解读中,“免费”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对用户免费成了“标配”,好像要做互联网业务就不指望从客户那里挣钱甚至收钱。

今年有一个新名词,叫别人家的年会,有晒年终奖的,有请模特女优的,有赠跑车豪宅的,其中不乏互联网企业。即使财务报表是亏损,但互联网企业却能拿出真金白金全民狂欢。

钱从哪里来?

互联网公司不是把业务卖给了客户,而是卖给了投资者。

如果没有投资者的钱,恐怕很多互联网企业早就撑不住了。

在一轮又一轮疯狂的投资支撑下,原本制约企业发展的现金流问题被轻松化解,不管将来怎么样,现在完全可以狂欢一场。

反观运营商,传统上是前向收费,即向使用服务或产品的消费者收费。后来学习广电和媒体,向提供内容或服务的企业进行后向收费。

那么,有没有可能借鉴互联网公司,把业务卖给投资者呢?

投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了解清楚,资者是看好互联网公司现在的概念,还是看好互联网公司未来对其他行业的颠覆?

最近和几个基金公司的朋友聊天,他们愁眉苦脸地问我有什么题材。我很奇怪:你们是互联网公司的财神爷,上市公司的好基友啊,为啥问我?他们答:实在编不出故事来啊!

新年伊始,部分移动公司开始尝试与一些互联网公司在流量经营方面开展合作。与去年联通推的定向流量包不同,订购这一业务的用户产生的定向流量,是由与移动合作的互联网公司付费的。

不管这种B2B2C的模式会不会成为流量经营的主流,但事实已经证明:如果有好的故事,有好的商业模式,运营商向用户免费,把流量卖给土豪,并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作者:王云辉  微信公众号:keji_zatan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